?

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精神內涵探析
——以紅色書信為中心的考察

2024-01-21 23:16李國亮白立輝
關鍵詞:夏明翰遺書書信

李國亮,白立輝

(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湖湘大地,英杰輩出。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戰爭年代,湖南涌現出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其中不乏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亦有羅亦農、向警予、夏明翰、楊開慧等一大批將生命永遠定格在那個嚴酷歲月的青年革命家(者)。 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沖鋒陷陣、拋灑熱血。 雖生命短暫,卻氣勢恢宏。 據不完全統計,著名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群體人數即有100 位左右, 其中被列入“雙百”人物的就有10 余人,實屬一座“紅色富礦”。這些青年革命英烈生前留下了眾多紅色書信,流露出了他們救國救民的革命情懷、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怕犧牲的革命氣節、骨肉情深的無限掛念的精神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1]。這些鮮血和生命凝就的紅色書信字字珠璣,句句鏗鏘,振聾發聵,擲地有聲,是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鮮活文本。文章即從品讀紅色書信的視角切入, 挖掘湘籍青年革命英烈們彰顯初心使命的光輝事跡, 凝練總結革命英烈精神內涵,籍此找尋初心、滋養初心、守護初心,引導廣大青年向前輩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舍我其誰:救國救民的革命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同心同德、 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便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戰爭年代,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反對壓迫,爭取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湘籍青年革命英烈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沖鋒陷陣、拋灑熱血,以救國救民的革命情懷宣告了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與忠誠, 用鮮活的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青年英烈們在書信中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對救國道路的詮釋都呈現出了湘籍青年英烈救國救民的革命情懷。

袁國平,湖南邵東人。本著為國家和民族服務的初心,袁國平投入到了救亡圖存的革命浪潮中。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袁國平曾先后參加了包括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在內的諸多革命斗爭。1927 年,面對夏斗寅謀襲武漢的危機,袁國平在寄給母親的照片中題詞道:“此行也愿拼熱血頭顱,戰死沙場以博一快,他日兒若成仁取義,以此照為死別之紀念”[2]87。 踏上革命征程后不久,袁國平即已立下了以身許國的遠大志向, 這封信便展現了其甘為革命慷慨赴死的豪情壯志。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緊逼,1939 年, 袁國平在給侄子袁振鵬的信中寫道:“此刻我身無分文無法幫助家里,因為我們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為國家、民族服務的?;蛟S有人會說我們是太不聰明了,然而世界上應該有一些像我們這種不聰明的人”[3]238。 而恰恰是像袁國平這樣一群身無分文卻心憂天下的“不聰明的人”扛起了救國救民的千鈞重擔。 皖南事變中, 身中四槍的袁國平在章家渡一處古廟醒來,為不拖累部隊前進,將最后一顆子彈射向了自己,犧牲時年僅35 歲。 袁國平用自己鮮活的生命與勇毅的革命情懷詮釋了一名純粹的革命者的精神風范。

熊亨瀚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湖南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大革命時期,他曾擔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 湖南通俗日報館館長。此間,他在給弟弟的一首詩中寫道:“讀書豈是抬身價,學劍須當振國魂。 碧血已教天地老,敢拋鮮血洗乾坤”[4]58。 既表達了自己學為報國的初衷,也以此勉勵弟弟亦要胸懷大志。1926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 熊亨瀚受組織委派先后加入湖南省教育會、 湖南反帝大同盟、 湖南省雪恥會等群眾組織。 同年,在參與驅逐趙恒錫的斗爭中,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下詩句:“也憐香霧濕云鬟, 一枕柔情一夕歡。暴雨驚雷殘夢碎,先支大廈庇人寒”[4]58。道出了自己為救國救民情愿舍棄愜意生活的革命初心。馬日事變后,熊亨瀚在黨的領導下,在武漢、九江等地建立秘密據點,籌劃武裝斗爭。 此時,奔走于彭澤與武昌之間的熊亨瀚寫下詩句:“憂國恥為睜眼瞎,挺身甘上斷頭臺”[4]60。 不僅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 也表露出自己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的決心。1928 年11 月,熊亨瀚在武漢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27 日由武漢押回長沙, 次日英勇就義,時年34 歲。 獄中熊亨瀚自料必遭反動派殺害,便寫下一封絕命遺書,既告慰生人,又表明他為國為民犧牲的赤子之心,寫道:“余之死,非匪非盜,非淫非拐,非殺人放火,非貪贓枉法,實系為國家社會,為工農群眾,含冤負屈而死”[3]332。 熊亨瀚不僅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 更用生命踐行了自己救國救民的革命情懷。

陳覺,湖南醴陵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學習,在蘇聯與趙云霄結婚。1927 年9月,兩人一同回國,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 1928年在領導醴陵年關暴動期間, 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入獄,旋即英勇就義,年僅25 歲。 就義前,陳覺堅守著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高尚情操, 不曾絲毫屈服于敵人的嚴刑拷打。陳覺父親四處奔走,設法營救兒子和已有身孕的兒媳, 但敵人開出的條件是簽一份悔過書。對此,陳覺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前日父親來看我時還在設法營救我們, 其誠是可感的,但我們寧愿玉碎,卻不愿瓦全”[3]326。 面對敵人開出的價碼,陳覺斷然拒絕,寧可玉碎保持對黨的忠心,不為瓦全而求得兒女私情。陳覺在遺書中還向妻子訴說了他對父母雙親的感激之情,談到傷心處,不禁潸然淚下,寫道:“云!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3]327。 正是為了救助全天下的父母和妻兒, 他們才毅然選擇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陳覺在就義前用剛毅的話語表達了自己愿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切的初心,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博大情懷和非凡的思想境界。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 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紅色書信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深植家國情懷、砥礪強國之志有著巨大教育啟發意義。書信中蘊含的心憂家國、 矢志報國的高尚情操為新時代中國青年追尋先烈足跡, 踐行初心使命樹立了穿越時空的朋輩榜樣。

二、矢志不渝: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并發揮決定作用, 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 面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 無數進步青年走到了共產主義的道路上來, 樹立起了堅定的理想信念。 夏明翰、向警予、陳毅安等湘籍青年英烈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踐行信仰,彰顯了共產黨人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精神底色, 形成了獨屬于中國共產黨人的意志品格與革命風骨。

1921 年,夏明翰進入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長沙地委書記, 湖南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長、 農民部長。1927 年任全國農協秘書長,積極推動農民運動走向高潮。 1928 年,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年僅28 歲。 入獄后,夏明翰自知時日無多,不顧受刑后的遍體鱗傷,急書了致妻子、母親、大姐及外甥女的三封遺書。在寫給妻子的遺書中,夏明翰寫道:“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魅∷琛K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3]286展現了一位優秀共產黨員堅守真理、堅定理想的崇高品質。 在給母親的遺書中,夏明翰指出:“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 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3]284。 面對死亡,夏明翰看到的是即將到來的充滿希望的中國,他以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詮釋著自己對革命真理的堅貞。 在給大姐和外甥女的信中,夏明翰寫道:“人該怎樣做,路該怎樣走,要有正確的答案。我一生無遺憾, 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為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3]288之所以甘愿拋頭顱、灑熱血,之所以迎難而上、不懼艱險,皆因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強大支撐,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刑場上, 夏明翰更是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3]283。 夏明翰用自己的生命堅守和捍衛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一生追求“造真學問儲真能力”的向警予同樣展現了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守革命真理的光輝形象。 1920 年8 月,身在法國的向警予在寫給父母的信中提到:“總要不辱你老這塊肉與這滴血,而且這塊肉這滴血還要在世界上放一個特別光明”[3]71。 這封信在寬慰父母之余也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娓娓道來。 回國后,向警予鮮有回家,盡管家中二哥病危, 但她仍毅然投身到婦女解放運動中,為黨培養了大批婦女工作干部。1923 年1 月,在得知二哥病逝的噩耗后,為勸慰親人,向警予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解釋道:“兒此次遠行, 在常人眼光看來本屬不近人情,蓋居家未滿三月,又值二哥性命危篤之際,唉! 我這樣匆匆究竟為什么? 造真學問儲真能力, 這不是對國家對兩親對兄弟對自身的惟一光明惟一希望嗎? ”[5]306信中她向母親訴說了自己分身乏術的苦衷。在向警予看來,參加革命乃是造真學問儲真能力的地方, 是對國對家對己的唯一希望所在。因此,盡管在常人看來似乎不近人情,但她毅然選擇踏上革命征程。在廣州出席黨的三大期間, 生活拮據的向警予仍對革命事業保持樂觀, 在給七哥七嫂的信中寫道:“此間偏近熱帶,終日頭昏腦悶,不能多事之。 加以妹之熱衣褲,已有者均不知丟往何處”[5]311。在衣衫襤褸的日子里,向警予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坦然面對,明確表示:“事業一層,不必太求急進。平常人所視為榮辱得失者,自吾輩視之真不值一笑!吾輩當求真心得,做真事業,尤其要樹好身體基礎”[5]310。 用簡明的語言向兄嫂表明自己純粹的革命理想和價值追求。

陳毅安, 湖南湘陰人,1924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 年考入黃埔軍校。 在戎馬歲月里,陳毅安為發妻李志強留下了五十四封家書和一封特別的無字訣別書。 1926 年4 月,身處黃埔軍校的陳毅安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這個人不是我一個人喜歡同他戀愛,世界上的人恐怕沒有人不鐘情于他。這個人是世界上的怪物,也是帝國主義者的敵人,就是三民主義、列寧主義。 你若明了他的意義,恐怕你也要同他戀愛了。若是你真能同它戀愛,就是我同你戀愛的真精神”[4]99-100。 信中陳毅安將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比喻為對愛情的忠貞, 道出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一年后,陳毅安在寫給妻子的信中更是直抒胸臆地指出:“我們即(既)明了世界的潮流,有了階級覺悟,我們的言語行動就要無產階級化, 就要做一個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奮斗的革命黨員”[4]106。這時的陳毅安不僅從思想上,而且在行動上已經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了。秋收起義失利后,陳毅安毅然跟隨毛澤東在井岡山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同年十月,在寫給妻子的信中, 他將自己愉悅的革命心境在信中抒發出來,寫道:“我天天跑路,錢也沒有用,衣也沒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較之從前過優美生活時代好多了,因為是自由的,絕不受任何人的壓迫”[6]89。1930 年7 月,陳毅安應彭德懷之邀擔任紅八軍第一縱隊隊長兼攻打長沙戰役的前敵總指揮,在掩護軍團機關轉移時,遭敵機槍掃射,腰部中彈,不幸壯烈犧牲。 陳毅安犧牲后,妻子李志強于1931 年收到了一封無字訣別書,而這是陳毅安在參加大革命時就與她的約定:如果犧牲了,便會托人捎回一封無字家書。無字勝千言,陳毅安用約定的方式完成了對妻子的承諾, 也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革命理想的堅守。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紅色書信忠實記錄了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 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為新時代青年感悟初心、守護初心,涵養矢志不渝、堅守信念的意志品質提供了寶貴的精神營養。

三、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革命氣節

無論革命境遇如何,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千磨萬擊還堅韌” 的毅力克服革命征途中的諸多挑戰,也以“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態度無懼敵人的死亡威脅,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壯舉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 湘籍青年革命英烈在生死抉擇的革命斗爭中歷經錘煉而黨性彌堅, 面對敵人的恫嚇和屠殺展現出的不怕犧牲的革命氣節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追逐理想、 敢于斗爭的真實寫照。

作為韶山特別支部最早的五名成員之一的鐘志申, 曾多次隨毛澤東深入韶山貧苦農家開展實地調查。馬日事變后,鐘志申隱藏于長沙以貨鋪老板的身份從事黨的地下交通聯絡工作。 1928 年2月,因叛徒出賣,鐘志申在店中被捕,于是年三月英勇就義,年僅35 歲。犧牲前,鐘志申寫下了留給親人的遺書。遺書開端,鐘志申即表達了自己已抱定必死的決心,寫道:“我的案子突然變得嚴重,可能無出獄希望,這并不可怕。 當我入黨之時,就抱定視死如歸的意志。 我認定,共產黨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成功”[3]281。而后,鐘志申道出了自己之所以不怕犧牲的真實緣由, 即為革命流血犧牲是必需的、 值得的,“我犧牲生命, 把一切貢獻于革命,是為了尋找自由,為了全國人民求得解放。 我知道我的犧牲不會白犧牲,我的血不會白流”[3]281。鐘志申用簡潔的文字寫出了自己在迎接死亡時的坦然, 其中的每一個文字都跳動著他對信仰的赤誠,承載著他英勇奮斗、無畏犧牲的革命氣節。

譚紹福,湖南慈利縣人。1927 年,譚紹福任慈利第七區農民協會指導員, 積極領導農民開展對土豪劣紳的斗爭,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日事變后,組織參加中共石門縣委領導的武裝暴動,旋即被捕入獄, 于1928 年5 月被殺害于慈利縣城,時年31 歲。 獄中譚紹福自感出獄無望,遂給親人寫下了遺書。 遺書中譚紹福不止一次表達自己愿為革命犧牲的志愿,寫道:“我為民眾謀利益而死,非為自私自利,死亦無悔,犧牲是革命代價”[4]35。 不同于“自私自利”的死,譚紹福為自己因革命犧牲而自豪。一句“犧牲是革命代價”,表達了他為革命甘愿獻身的決心。雖身陷囹圄,但譚紹福仍心系革命,寫下“泣求雙親大人,二、三弟……各同志繼續努力,共同奮斗,鏟除土豪劣紳,擁護農工利益,完成革命”[4]35。 譚紹福用這封遺書將自己的革命事業托付給至親,也將自己的革命氣節寄予其中。隨后,譚紹福寫道:“我,人雖死而精神不死。 革命一定成功。前仆后起,殺之不盡,努力努力”[4]35。這是一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英勇赴死前的遺言,更是一聲向死而生的吶喊。

羅章鳳,湖南瀏陽人。1924 年,經兄長羅章龍介紹, 考入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附設湘江中學。1926 年,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并在毛澤東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結業后,在長沙、溆浦從事農運工作。被派作省農運特派員赴溆浦之前,羅章鳳并未回家看望父親,而是寫了一封信, 表明了自己愿犧牲一切投身革命的決心,指出:“我已粗通革命道理, 今后, 決心把青春和生命,全部獻給共產主義革命事業。為人類崇高的目的奮斗終生,百折不回,以實現此遠大事業”[7]84。不幸的是,1931 年12 月,在完成中華蘇維?;I備委員會的保衛工作后, 羅章鳳因叛徒顧順章出賣于上海被捕。 獄中羅章鳳視死如歸,從容就義。 就義前,他在給父親的遺書中寫道:“革命乃神圣事業,我為革命而死,實在死得其所,心情坦蕩,毫無遺憾”[7]84。 這是羅章鳳對自己革命生涯的總結,展現了他敢為人先、忠誠革命、無畏犧牲的精神風范。

“犧牲換人群幸福,革命是吾儕生涯。 且將點滴血和淚,灑遍天下自由花”[4]16。 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紅色書信記錄了浴血斗爭的革命事跡, 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提供了鮮活教材。

四、拳拳在念:骨肉情深的無限掛念

書信是革命戰爭年代英烈們向親人表達思念之情的重要方式,承載了英烈對親人的拳拳摯愛,也給天各一方的烈士與親人以情感寄托和靈魂慰藉。湘籍青年英烈對父母、愛人和子女晚輩的摯愛在書信中以文字的形式呈現, 將英烈對親人們的掛念如泉水般涌現出來,連綿不絕,叩擊人心。 這些文字早已超脫了一般的親情、友情、愛情,是一個革命者的大愛、大情懷。

書信是英烈向父母表達眷念的重要方式。 長期身處異鄉的英烈們將自己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書寫在一封封家書之中,紙短情長,辭淺情深。 1928年3 月,夏明翰調任湖北省委委員后,因身份暴露不幸被敵逮捕。 獄中的他難抑對母親的思念,寫道:“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口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離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 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3]284既表達了對母親的無限牽掛, 也道出了革命終將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念。 1928 年11月, 熊亨瀚在絕命遺言中同樣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眷念之情,寫道:“余生未報父母養育之恩,死又增父母西河之痛,罪孽深重,上通行天。 然此時亦無可如何。望告父母,毋以為感(憾),倘來生有緣,再報寸草”[3]332。 1928 年, 鐘志申在從事地下工作時不幸入獄, 獄中他在給兄長的遺書中寫道:“我死不足惜,但繼母在堂,子女年幼,周氏不聰,全賴你們維持撫育,安慰他們不要悲痛”[3]281。用文字把自己對母親的牽掛之情表露出來。

書信是連接英烈與愛人心靈的紐帶。 革命年代無數革命者奔走四方,其中不乏新婚伉儷。他們用一封封家書甚至是遺書向遠方的愛人訴說著自己的綿綿愛意, 而這份愛意也無時無刻不散發著革命的氣息。 1928 年,夏明翰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3]286。見字如面,字里行間充盈著他對妻子的深深惦念。臨刑前, 陳覺在給獄中懷有身孕的妻子的遺書中寫道:“你也遲早不免于死, 我已請求父親把我倆合葬。以前我們都不相信有鬼,現在則惟愿有鬼?!谔煸笧楸纫眸B,在地愿為并蒂蓮,夫妻恩愛永,世世締良緣’”[3]326。 回憶往昔夫妻形影相隨、心心相印的愛情生活, 陳覺最后一次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和執著。1928 年10 月,楊開慧在寫給毛澤東的一封信中附有《偶感》一詩,寫道:“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7]28時值楊開慧聽聞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時染上足疾,故作此詩,展現了一位妻子對遠方丈夫的牽掛。 戰場上、牢獄中,英烈們留下的往往是一幅幅堅忍不拔的赤膽形象,而在這一方方書信中我們方能覓得他們鮮為人知的柔情一面。

書信也是烈士寄語晚輩的重要載體。 英烈們對家中晚輩的牽掛與期望之情尤為濃烈, 這突出地表現在他們寄給家中晚輩的書信中。 1921 年,在法勤工儉學的向警予在寄給侄女的信中表達了她對侄女進步的欣慰,寫道:“我來法年余,接得你兩封信,第二次文字思想迥異于前,幾疑不是你寫的。 這樣長足的進步,真是‘一日萬里’,不禁狂喜!”[3]72欣喜之余,向警予還勉勵侄女要立志做一個改造社會的人,關心世界發展潮流,切忌“專門只關門讀死書”,要親師敬友,問道求學,多向“毛澤東、陶毅這一流先生們”[3]72學習。 1939 年,袁國平在給侄子的回信中叮囑其要鍛煉身體, 以報祖國:“千萬要好好保養身體,鍛煉體格,是準備擔當大事業的前提”[8]128。 并對侄子的學習生活作了長遠的規劃:“你中學畢業后我準備介紹你到另一個地方去學習,望努力科學的研究,學校中有英語一科嗎, 能夠學會英文對于將來研究近來的學識是有助益的”[8]128。品讀這些書信,既能看到烈士們自身成長的經驗之談,亦飽含著對晚輩的深切期望。

英勇無畏的革命先烈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他們亦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一方方家書便是他們最澄澈、樸素的情感表達,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發。紅色書信中向警予、夏明翰、袁國平等湘籍青年革命英烈對父母、 妻子、 子侄的殷殷關懷與拳拳愛意, 展現出了他們平易近人、 真實可感的動人一面, 堪稱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中的柔情筆觸,為當代中國青年樹立正確的親情觀、友情觀、愛情觀提供了生動的榜樣參照。

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精神來源于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生發于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理想、踐行初心、舍生忘死的偉大革命實踐中。品讀這一封封紅色書信, 可以看到烈士們真實的斗爭實踐和情感生活, 可以看到對革命的搖旗吶喊和令人悲愴的生離死別, 可以看到堅守不渝的信念追求和深埋心底的絲絲牽掛, 更可以感受到那一顆顆彼時彼刻正搏動著的初心。 湘籍青年革命英烈的精神內涵就融匯在這一封封寫給父母、愛人、親友等的書信中,言真意切、沁人心脾,蘊含著他們救國救民的革命情懷、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怕犧牲的革命氣節、骨肉情深的無限掛念等,是血淚鑄就的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2020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工作時指出:“革命戰爭年代, 共產黨人隨時面臨生死考驗,支撐他們視死如歸、革命到底的是堅定理想信念。 毛主席、賀老總、夏明翰烈士等滿門英烈而初心不改。 馬日事變后湖南一片血雨腥風,革命者血流成河卻沒有被嚇倒。夏明翰身陷牢獄堅貞不屈,在給妻子的家書中發出‘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的豪邁誓言”[9]285。以書信的形式展現革命戰爭年代湘籍青年英烈為信仰、為挽救民族危亡拋灑熱血的動人場景,細察革命先輩筆下流露出的真實心跡, 歸納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厚植、革命氣節雄渾等精神內涵,能更有效宣傳和傳承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和中國革命優良傳統中的紅色基因, 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導廣大青年向前輩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夏明翰遺書書信
鐘志申遺書:紙短情長載忠魂
夏明翰妙對審問
陳云鳳:夏明翰烈士之母的革命人生
打分
“一生無悔”等十二則
銀環橋下的遺書
共 筑
《黑城出土漢文遺書敘錄》中TK133敘錄辨正
別有用心
遺書之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