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領航校地合作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的實踐與思考

2024-01-21 09:51楊瑜雙劉馨彭軍潘貴清楊建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后備人才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楊瑜雙 劉馨 彭軍 潘貴清 楊建

摘? ?要:大學生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后備生力軍。依托地方豐富的鄉村振興實踐資源,高校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為鄉村振興培養后備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樂山師范學院與中共樂山市委組織部聯合開辦“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融合校地資源建立復合型師資團隊,打造“理論教學+實踐鍛煉”綜合課程,根據地方鄉村振興人才需求,擇優挑選學員進入基層一線跟崗鍛煉,搭建起鄉村振興后備人才系統化培養平臺。在實踐中發現,“育苗班”在生源選拔、師資隊伍建設、實踐鍛煉等方面還面臨發展困境,需要強化黨建領航,筑牢培養組織平臺;聚焦育人理念,構建人才成長體系;優化師資教學,構建全面課程體系;落實跟崗鍛煉,構建同步實踐體系;聚焦協同育人,構建育苗保障體系,為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提供有益的實踐路徑參考。

關鍵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后備人才

中圖分類號:D26? ? ? ?文獻標識碼:B? ? ? ?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6.014

文章編號:1009-6922(2023)06-96-05

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破人才制約是關鍵。教育部在《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指出,高等學校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加快培養不同類型農林人才,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1]。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高地,引導大學生認識鄉村發展、了解鄉村工作,搭建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常態化、系統化、專業化培養平臺,造就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鄉村后備人才隊伍,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實踐價值。

一、黨建領航校地合作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的重要意義

黨建領航校地合作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是地方高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2],圍繞抓好黨的各項事業“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的創新舉措,其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實現培養高等教育人才與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有機結合

立德樹人是高?;鶎狱h組織最根本的政治使命[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之下,高校黨委充分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與地方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共同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既有利于縱深推進校地合作,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又有利于促進學校特色優勢學科與地方發展精準對接,助力鄉村振興,增強高等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

(二)有利于優化鄉村振興人才儲備與完善鄉村人才培養制度

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人才隊伍存量不斷擴大,結構明顯優化,素質大幅提升,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人才的支撐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積極探索更加精準的后備人才培養與輸送,有利于拓寬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和選派渠道,引導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充實鄉村基層干部隊伍,以高質量人才培養賦能鄉村人才振興。

(三)有利于搭建大學生就業需求與鄉村人才供給通道

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1158萬人,比2022年增加82萬人[5]。鼓勵大學生進入鄉村就業不僅能夠緩解就業壓力,讓大學生在廣闊的鄉村施展才能,實現自身理想抱負,而且還能夠補齊當前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的短板。但當前大學生返鄉就業還存在高校專業設置和鄉村發展需求不匹配、回鄉發展的認知偏差和相關政策支持不強等問題[6]。高校黨委與地方合作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能夠有效彌補上述不足,實現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與鄉村人才振興的有機協同。

二、樂山師范學院“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運行現狀及困境

緊扣抓好鄉村振興后繼有人這個任務,2023年3月樂山師范學院“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開班,為搭建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常態化、系統化、專業化培養平臺,拓寬高學歷、高素質選育渠道,造就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鄉村后備人才隊伍作了有益嘗試和實踐。育苗班共開展4期,累計1019名學員參加了“根植土壤”階段培訓,其中44名學員入選“精細育苗班”參加跟崗實習,獲得了實習單位的一致好評;有36名學員到基層就業,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2023年7—8月,《中國教育報》、教育導報網、四川教育動態、《四川日報》、川觀新聞等國內媒體先后對“育苗班”作了專門報道。

(一)“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運行現狀

1.校地深度合作,聯合舉辦培養。2023年3月2日,樂山師范學院與中共樂山市委組織部聯合開辦“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共同擬定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協議。根據樂山市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需要,確定了“重點培養一批有鄉村就業志向在校大學生,成為服務于樂山市基層的后備人才”的目標規劃。

2.創新選拔學員,建立融合師資?!班l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面向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充分遵循人才成長發展規律,通過開設“根植土壤班+精細育苗班”分期分批培養學員。建立“校內專家教授+基層一線干部”融合師資庫,由校內教授團隊和校外具有較強理論水平、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基層一線干部隊伍組成,實現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深度融合。

3.精選理論課程,開展現場教學。一是講授專題理論。精選鄉村振興理論課程作為學院選修課程,設置現代農業發展、基層治理、農村黨建、群眾工作等專題課程,固定每周四明確一個專題進行講授,使學員系統化接受理論教育。二是開展現場教學。依托樂山市基層黨建示范點、鄉村振興示范村、農業龍頭企業等設置現場教學點位,組織學員開展學習考察、校外實踐實訓。

4.組織跟崗實習,強化定向培養。樂山師范學院、中共樂山市委組織部、樂山各縣(市、區)委組織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跟崗實習工作,在培養對象畢業前一年結合學員個人意向、專業特長等與培養對象簽訂實習協議,有針對性地安排到村(社區)跟崗實習,擔任村干部助理、村集體經濟組織職業經理人等。跟崗實習過程中強化定向培養,指派專人負責指導,出臺相關文件予以保障。通過崗位歷練、跟蹤管理、導師幫帶相結合的方式,讓跟崗實習學員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實現“破土成苗”。在此基礎上將工作能力強、表現突出的學員優先納入村(社區)后備人才庫,按程序推薦選拔為村(社區)常職干部,或納入農村家庭能人、鄉村致富帶頭人隊伍進行培養,為學員在農村就業創業提供支持保障。預計到2025年,樂山市每個村(社區)至少有2名經過系統培訓的大學生就業或實習,為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智力支撐[7]。

(二)“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運行困境

1.生源覆蓋面廣,管理難度大。一是育苗班生源面廣,教育對象情況復雜。從縱向上看,育苗班生源覆蓋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其經歷、年齡、知識水平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在就業擇業的觀念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二是作為面向全校公開選修的課程,學生不加了解而盲目選課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為了完成選修學分不加選擇地加入育苗班學習、應付了事的現象,既增加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又擠占了教育資源,降低了課堂質量,弱化了育人效果。

2.師資隊伍融合度還有待提高。一方面,基層一線干部師資隊伍由地方選聘農業專家、鎮村干部、致富帶頭人、各類先進典型等人才組建;校內專家教授隊伍由樂山師范學院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結合本校教師專業專長組建團隊。兩支隊伍在專業結構與擅長方向上雖然多樣,但只是簡單疊加,并未形成系統的層次結構,很難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容易弱化教育合力,甚至有時會產生教育效果相抵的負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質與工作時間的不同,基層一線干部與校內專家教授在課程準備以及課程進度安排上均存在較大差異,二者之間實現緊密聯動和有機融合的難度較大。

3.課程質量還有待提升。一是專題講座的系統化、科學化有待提升。從內容上看,育苗班課堂教學主要是理論教育、政策解讀和案例講解,每堂專題講座的內容因教師而異,彼此之間相對孤立,未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系統化教學效果不佳。二是實踐教學的時間短,學習深度不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走馬觀花的多,深入調查的少,其認識發展容易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三是實踐與理論教學的融合度不高。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一同構成根植土壤階段培訓的主要內容,但目前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有機結合還不夠緊密,教育效果的延續性較差。

4.跟崗實習協同育人效果還不優。在對第一輪跟崗實習的實習單位和實習生開展問卷調查及訪問后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對跟崗實習的崗位安排與實習收獲均表示滿意,但同時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崗位匹配度不高。許多受訪實習生表示在實習單位從事的工作與原招聘需求不一致,實習生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二是崗位之間差異大。主要體現在待遇差距大、工作時間和強度差距大,培養對象之間進行橫向比較容易產生心理落差。三是實習工作的指導不足。跟崗實習與教育實習、專業實習之間的有效銜接不夠順暢,實習生易產生心理困惑。四是留崗機制有待完善。為納入后備人才庫的優秀實習生在農村就業創業方面提供的支持和保障不足。

三、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的提升策略

緊扣“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育人主線,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筑牢培養平臺,健全五大育人體系,構建“一個平臺+四大體系支撐”的育人系統是有效提升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質效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黨建領航,筑牢培養組織平臺

堅持黨對鄉村振興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穩黨建領航的正確方向,是提升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質效的根本。實踐證明,加強黨的建設是確保黨的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的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保?]這是黨中央對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我國的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黨委要持續加強對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的政治引領作用,與地方黨委政府共同牽頭,以目標協同為基礎,加強頂層設計,健全校地合作、全院參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以組織協同為重點加強組織保障。學校各級黨組織與地方各級黨委相互結對,打造組工系統發展共同體,建立“一對一結對聯系制度”,定期開展研討交流,推動資源共享、互促共進[9],實現高校黨建與農村、社區黨建深度融合,夯實組織基礎,筑牢人才培養平臺。

(二)聚焦育人理念,構建人才成長體系

充分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助力學生破土成苗是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一是精心“選苗”,嚴把選人關。首先要明確選拔目標,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需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其次要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形成學校黨委牽頭、相關部門積極配合、教學單位全力參與的協同選拔機制,并強化招生宣傳,實現全面覆蓋、精準選拔。充分利用宣傳資料、問卷調查向全校師生宣傳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政策支持、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內容,全面掌握生源情況。二是遞進“墩苗”,育苗班從學員選入起就建立人才培養檔案,通過建立選拔評價機制加強學員培養期間的考核評價?!案餐寥腊唷表樌Y業的學員可進入“精細育苗班”進一步培養,在培養中期、后期進行持續選拔評估,并建立相應的退出機制,實現全過程育人。三是定向“育苗”。培訓結束后,將工作能力強、表現突出的人員通過定向培養,優先納入村(社區)后備人才庫,按程序推薦選拔為村(社區)常職干部,或納入農村家庭能人、鄉村致富帶頭人隊伍進行培養,為學員扎根農村就業創業提供支持保障,實現從培養到就業的有效銜接。

(三)優化師資教學,構建全面課程體系

優化教學質量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聚焦“培養什么人”的主線,構建全面、科學的課程體系。一是要配齊建強師資隊伍,形成各有側重、全面配合的教學團隊。整合校內外師資,堅持理論與實踐師資并重,既要強化鄉村振興科研育人,通過培育和引進海內外高層次高水平人才充實師資隊伍,提高師資隊伍文理知識背景的交叉融合度[7];也要注重鄉村振興實踐育人,選拔培養鄉村兩級優秀干部、農業專家、產業致富帶頭人等各類先進典型進入教師團隊,提升師資隊伍在鄉村振興中的實踐育人力。二是要聚焦培養目標,打造全面課程內容。按照“校內+校外、理論+實踐、線上+線下”的原則,圍繞鄉村振興五個方面聚焦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農村產業現代化等現實問題,探索構建更加系統全面的鄉村振興課程體系。三是要注重理論成果的歸納。組織編寫系列教材和教學案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錄制鄉村振興精品課程,建立全面的課程體系。四是優化教學方式方法。結合人的認知發展規律、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構建“認知-體驗-踐行”的教學模式,將理論教育、政策解讀和案例講解與學習考察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對所學知識進行不斷地再學習與反復檢驗。接續開展跟崗實習,在工作中踐行所學知識,實現理論學習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機結合。

(四)落實跟崗鍛煉,構建同步實踐體系

要將跟崗實習學員參照鄉村干部、企業員工考核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體系。一是要做好需求引導,完善崗位雙選機制。首先要做好崗位需求調查。一方面由校地黨委牽頭,組織各地黨政部門(單位)、企業、社會組織進行實習崗位需求調查,形成崗位庫;另一方面由學工、就業部門牽頭,結合專業特長和就業需求等對培養對象進行實習需求摸排,進行預匹配。要進一步打通實習單位與實習生的雙選通道,組織線下雙選會,利用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學生參觀、了解實習單位情況,將兩個環節的實踐教育聯通,形成持續教育。二是要做好實踐指導,落實導師指導制度。鄉村振興后備人才的培養涉及高校、政府、企業和社會等主體,其中高校是育人主體,學校為跟崗實習學員配備專業學習和跟崗實習的指導老師,通過線上線下定期開展學習和就業指導工作;地方政府逐級指派專人負責跟崗實習相關工作,與校方實現無障礙對接;各實習點實行導師負責制,專人負責實習生的指導工作,關心實習生工作、生活及其身心情況,通過完善導師制度,做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三是要壓實責任,嚴格過程管理。跟崗鍛煉中應通過簽訂責任書、培養協議等方式壓實校方、實習單位、實習生及其家長等各方責任尤其是安全責任,確保實習鍛煉有成效、不走偏。

(五)聚焦協同育人,構建育苗保障體系

針對育苗班實踐過程中的諸多問題,要構建有利于協同育人的堅實的保障體系,包括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物質保障等方面。一是健全組織保障。建立自上而下、統一領導、職責明確、通力合作的組織領導體系,同時要加大專項人員配備,專人跟進落實班級建設管理、人才培養等具體工作,補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的架構短板。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校地兩級黨委應加強頂層規劃,探索建立完善生源選拔、師資教學、實踐鍛煉、成果輸出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三是落實物質保障。會同組織、紀檢、人社、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出臺有關經費保障政策,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經費納入相關部門財政年度預算,明確培養、教學、實習期間的支出標準。四是構建激勵機制。關注育人成果,定期組織總結匯報,結合地方評優評選、校內評獎評優等工作評選表揚一批優秀教師、優秀學員、特色育人基地,樹立示范標桿,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參與度。關注成果申報,全面總結工作及實施成效,梳理形成高校支撐鄉村人才振興的典型案例,形成可挖掘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做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9-01-03)[2023-09-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1901/t20190103_365858.html.

[2]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EB/OL].(2021-02-23)[2023-09-09].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3]向晉文.新時代高?;鶎狱h組織組織力提升的實踐路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4):3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1-12-17)[2023-09-09].http://www.moa.gov.cn/zxfile/reader?file=http://www.moa.gov.cn/govpublic/RSLDS/202201/P020220125425577629991.ofd.

[5]央廣網.2023年高校畢業生1158萬人“六個著力”促進就業[EB/OL].(2023-07-06)[2023-09-09].https://mr.mbd.baidu.com/r/13igDGx5Zrq?f=cp&u=bd8928d105af186a.

[6]趙智崗.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回鄉發展意愿調查與建議[J].中南農業科技,2023,44(4):168-170.

[7]四川省樂山市“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育苗班”把“后繼有人”抓在高校[EB/OL].(2022-07-17)[2023-09-09].https://www.12371.cn/2022/07/17/ARTI1658050840547176.shtml.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9]謝治菊,張學立.面向鄉村振興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中國大學教育,2022(12):15-21.

責任編輯:秦利民

[收稿日期]2023-08-23

[作者簡介]楊瑜雙(1997—),女,四川樂山人,樂山師范學院黨委組織部八級職員,主要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劉馨(1980—),女,重慶銅梁人,樂山師范學院巡察工作辦公室主任、機關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基層黨的建設;彭軍(1981—),男,四川馬邊人,中共樂山市委組織部干部三科科長、四級調研員,主要研究方向:基層黨的建設;潘貴清(1971—),男,四川仁壽人,中共樂山市委講師團團長,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楊建(1980—),男,四川崇州人,中共樂山市委講師團副團長,主要研究方向:黨史黨建、形勢政策。

[基金項目]2022年度樂山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黨建引領校地聯合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項目編號:SKL2022B01);2022年度樂山師范學院黨建工作研究重點課題“黨建引領校地聯合培養鄉村振興后備人才”(項目編號:SZDJ202201)。

猜你喜歡
后備人才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共治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排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大學生籃球聯賽后備人才培養與參賽隊伍建設研究
云南省投擲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研究
豫園街道黨建引領下非公企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
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引領強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黨建引領 社會協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