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有才板話》的輿論淺析

2024-01-22 06:30魏文楷
海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村長村子輿論

曾 實,魏文楷

(廣西師范大學a.文學院b.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引 言

“輿論”一詞,最早見于《三國志》一書:“懼彼輿論之未暢者,并懷伊邑”。這里的輿論,已有今日“眾人之言”的意思,然而在古代這個詞使用的頻率并不高,直到十九世紀后期,才在一些報紙上出現。中國第一份中文時報的創辦人王韜、伍廷芳等人將報紙的魅力逐漸展現給群眾。人們在報紙上可以看到許多新鮮事,也可以看到人們對某些事情的評價。由于報紙與市民關系密切,不少有識之士意識到報紙可以產生輿論,而輿論可以影響人們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梁啟超借助報紙的特點,通過報紙的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推動政治的改革。經由他的推介,“輿論”一詞被大眾所接受并熟知。然而,輿論固然在社會變革中能夠發揮作用,但它是雙刃劍,所以引導、營造健全之輿論,成為晚清士人的共識[1]。

通過報社形成的社論來制造輿論,也只是少數人能產生輿論,而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快板、說唱、戲曲、小說等形式則易于使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參與輿論的形成,參與輿論的進程,群眾是輿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1943年,正是抗日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中國共產黨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抵御強敵,以贏得戰爭的勝利。在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占人口的大多數人是農民。敵后抗戰工作能不能做好,關鍵是看是否獲得當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趙樹理身處敵后根據地,他以敏銳的目光發現這些問題,在他的小說《李有才板話》中表現了人民群眾對于地主階級及其跟幫的厭惡與反抗,他們與地主的較量正是通過板話形成的輿論而展開。

一、《李有才板話》中的輿論場

輿論場是特定的輿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強度和能量的時空范圍。趙樹理的這篇小說主要表現地主輿論場與農民輿論場的較量,農民輿論場主要是由李有才來構建。李有才五十多歲,沒有自己的土地,主要是靠給別人放牛為生。在農村,土地是農民謀生的根基。沒有土地,生活困苦。李有才以給村里人放牛謀生,這種方式帶有極強的不確定性。李有才自身面臨著沉重的生存壓力。然而,他卻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俺燥柫艘患也火?,鎖住門也不怕餓死小板凳”。這番話可以看出李有才的生存智慧。他獨身一人,沒有牽掛,能對不良的社會風氣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他所在的閻家山,從房子的區域劃分可看出村民的生活水平不同:村子的西頭為磚樓房。村子的中間是平房,東頭的老槐樹下是一排二三十孔的土窯??梢钥闯鼍幼≡诖遄又形鞑繀^域的人們生活條件較好。而村子的東頭以土窯為主。人們的生存環境相對較差。村子西頭住的都是姓閻的。中間部分住的有姓閻的,還有一些其他姓氏的。東頭的狀況很特殊:村子外來開荒的占有一半,日子過得不順心的雜姓也有一半。當然也有姓閻的。也僅有三家,他們屬于破產賣房才來到這頭居住的??梢?,村子的西面以及中間區域家庭境況良好。而村子的東頭家庭境況較差,且不少人都遭遇現實打擊。這也就構成村西面的富民與村東面窮人的對立。而無形中西面會給東面的人造成壓力。村東邊的人喜歡聚在老槐樹下閑聊,村西面的人幾乎不來老槐樹。兩邊的人很少在一起交流,久而久之產生隔閡。村東頭的人常聚老槐樹底,有利于李有才板話的流傳。

李有才擅長編歌,他編的歌就是快板。很受東頭百姓的歡迎。這些板話往往抓住該區域村民的心結。如老村長閻恒元。板話寫道:“村長閻恒元,一手遮住天”。閻恒元當村長一當幾十年管理村子的時間很長。村子的人與事,他都了然于心,并有對付人與事的妙招。十多年的時間,每次要換選的時候,嘴上總是強調改選他人,而實際上每次總能讓自己當選,選舉成為了形式,讓村民無話可說。閻恒元貪戀權勢,不愿放手,被村民詬病。又如閻恒元的兒子閻家祥,板話寫道:“兩眼一忽閃,肚里有主張。強占三分理,總要沾些光”。該地村民覺得他一肚子壞水,跟他共事少不了吃虧。李有才的板話通過訴說村東頭百姓的委屈及怨恨,表達了對以閻氏父子為首的地主階級以及附庸的不滿。李有才在老槐樹底下的編歌傳唱活動形成小說中的第一個輿論場。

第二個輿論場為地主輿論場。從村長改選中,閻恒元意識到閻家山勞苦大眾的反抗意識正在覺醒。為防自身的統治地位受威脅,他和兒子家祥、干兒子廣聚、得貴等人構成地主輿論場,竭力打壓與廣聚爭奪村長之位的陳小元、馬鳳鳴。他打發陳小元去縣里接受武裝訓練,讓他遠離村子、遠離村民。對于馬鳳鳴,他采取安撫的策略,挑一個不重要的建設委員讓他擔任,必要的時候還收買此人,讓他站在自己這邊。閻恒元知曉村民心理,分化村民。既打壓異己、又收買人心。他不在明面上與此二人抗衡,而是背地里借助一些事情壓制他們的氣勢??梢婇惡阍睦现\深算。閻恒元影響力尚在,廣聚尚能以微弱優勢獲勝。他想維持自己的地位,就要打壓威脅自身利益的村民,利用自己的親信搶占資源?!袄匣睒涞紫隆钡霓r民輿論場與“閻恒元”的地主輿論必然產生矛盾斗爭,閻家村表面平靜卻暗流涌動。

二、《李有才板話》的輿論結構

輿論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輿論的主體、輿論的客體、輿論的本體。從農民的輿論場分析,輿論的主體是農民,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易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第一,他們受到相悖觀念的沖擊卻無所適從。當他們面對與自己觀念相悖的觀點,會去思考別人的看法、情感、做法是否正確合理。小說中,閻恒元搶占村長職位[2]幾十年之久,農民們深以為怨,老村長的言行與自身看法相悖,他們會去思考自己言行是否合適。然而他們的認知有限。他們認為不合理,卻難以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只得任由這種不合理的做法蔓延,直到威脅自己的生存。第二,他們受到交往的限制,與農民打交道的,一般就是農民。由于地位低下,生存能力弱,很多人甚至連去一趟縣城都很困難,他們無法接收到豐富的資訊,難以跳出封閉的思維、封閉的視野,一輩子陷在貧窮怪圈,難有出息。第三,面對復雜的現實,他們迷?;煦?,他們忙于農活,溫飽都是問題,無力去想如何構建一個好的村權力體系。盡管他們有閑暇的時候,但也不愿花費精力去了解,再則因為問題的復雜性,他們缺乏梳理的能力,這些都是限制農民認知的客觀因素。而主觀因素在于農民本身存在的刻板成見??贪宄梢娛侨藗儗τ谀承┦挛锏墓逃杏∠?。在人們處于外部世界的活動中,刻板成見一旦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引導,就會自發運轉起來。當閻家山的窮苦農民發現章工作員與閻恒元走得近后,不自覺地產生對他的不信任,不相信章工作員能真心為他們做實事,他認為應該與老村長是一伙的,并自行疏遠他。這也是章工作員很長時間都沒有發現村子的實際問題的重要原因。

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農民對于村子里問題的看法是無序的,雜亂的,甚至是非理性的。他們通過抱怨村長,一吐心中不快,心情得以平復。然而村子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不論身處地主階層,還是農民階層,村民均需要“意見領袖”的領導,通過輿論領袖去認識輿論客體。在農民的輿論結構中,輿論客體即地主及其手下。意見領袖能把握問題本質與事物發展規律,引導農民去正確對待問題,解決問題。李有才通過所編歌曲構建輿論本體,即反映閻恒元等人的無惡不作。

地主階級的輿論主體為閻恒元。閻家祥、閻喜富、劉廣聚、張得貴等人都聽從閻恒元的指令,也可以說閻恒元是地主階級的意見領袖。閻恒元通過他們牢牢掌控村子的話語權,而他們也通過閻恒元滿足自己的欲望。比如閻喜富。李有才在板話中唱道:一只虎,閻喜富……又偷牲口又放賭,當牙行,賣寡婦,什么事情都敢做。仗著閻恒元撐腰,閻喜富侵吞村民土地及財產,買賣婦女,壞事做盡。輿論的客體是閻家山的勞苦群眾。輿論的本體即閻恒元為盤剝勞苦群眾想出來的計策。

小說中,地主與農民的斗爭分為前期與后期。老村長對本村村民的現實處境了然于心,憑借“意見領袖”的地位,帶領地主階層在斗爭前期瓦解農民階層,頻頻獲勝。從村長競選中,老村長察覺到危險的勢頭,利用自己的威信,要挾膽小的村民,扭轉不利局勢,順利將代言人推上村長之位。他在丈量土地的時候,利用農民憂心農事的心理,命令手下拖延丈量時間,磨損農民耐心,巧妙把大量土地劃歸己有。盡管閻恒元侵吞閻喜富的大量賠償款,引發以馬鳳鳴為首的村民怒火,他仍不懼。閻恒元抓住馬鳳鳴自私自利的心理,承諾補償其損失,化解緊張局勢。在八一軍演期間,閻恒元略施手段,發些米面打發農民,中飽私囊。不但如此,閻恒元頗懂領導心理,在檢閱隊伍時,將民兵身上的服裝弄得最為整齊,獲得表彰。閻恒元不只會欺下,還會瞞上。他懂得上級的心思,懂得上級想看到什么。此前丈量土地時,章工作員也來現場檢查。閻家祥給村民們大講所謂的“飛歸得畝”算法。大部分的村民沒學過如何測算地畝,完全聽不進去,而章工作員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富有理論依據,還稱其為“模范”,與村民的感受完全相左,主要的原因是章工作員懂得測畝,知道這種測量法精確細致。閻家祥投其所好,自然獲得章工作員的肯定,然而章工作員卻沒能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面對不利的局面,李有才以板話的形式揭露丈量土地的實質。當李有才看透閻恒元等人荒唐的丈地方式后,就編了一個快板:“丈地的,真奇怪,七個人,不一塊,小林去割柴,桂英去拔菜,老范得貴去壘堰,家祥一旁亂指派。只有恒元與廣聚,核桃樹底乘涼快……從溝里到溝外,平底坡地都不壞,一共算成三十畝,管保恒元他不賣!”李有才這段板話將閻恒元與劉廣聚的偷懶、家祥等人量地時暗施手段的狀態描繪出來,繪聲繪色。這段板話傳到廣大村民的耳朵里,讓眾人識破了閻恒元的詭計,也讓遲緩愚鈍的少數人的幻想破滅了。然而,眾人雖能看得出來,卻無力反抗老村長,他們缺乏有斗爭經驗的領導者,缺乏“意見領袖”。當老村長發現自己的心事被看穿,把李有才趕出村子。村民少了李有才的板話,生活境況更加糟糕。

到了雙方斗爭的后期,老楊同志的到來,才讓情況發生轉變。老楊同志為縣農會主席,按組織要求前來檢查督促秋收工作。當他來到老秦家吃午飯時,聽說當地的農救會沒有組織過互助小組。老楊開始質疑模范村這個稱號,暗地調查模范村的實際情況。他在割谷的時候聽小順念李有才的歌以及歌的來由,了解閻家山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現閻家山存在問題。老楊派人找回李有才,在有才家里,聽村民反映閻恒元等人的劣跡。老楊聽后總結了閻家山當前面臨的四個重要問題:押地、不實行減租、喜富不賠款、村政權不民主。為使恒元退押地、退多收的租米、讓喜富依縣里判決賠款、徹底改選村政干部,老楊同志肩負群眾期待,自覺承擔起“意見領袖”的責任,開展輿論引導工作。首先,發放農救會的會員手冊。會員手冊讓有反抗意識的小保等人對農救會有基本了解,便于農救會的建立。其次,宣傳農救會。讓李有才將加入農救會的好處編成板話,進行傳播,廣而告之。板話唱道:“入了農救會,力量大幾倍。誰敢壓迫咱,大家齊反對。清算老恒元,從頭算到尾。黑錢要他賠,押地要他退。減租要認真,一顆不許昧。干部不是人,都叫他退位。再不吃他虧,再不受他累。辦成這些事痛快幾百倍。想要早成功,大家快入會!”歌中包含了清算老恒元、賠錢退地的關鍵信息,直戳村民痛點,引起共鳴,不斷有村民加入農救會,最后,農救會順利成立,創立初期就有五十五個會員。閻恒元發現后,不肯罷休,言語威脅農救會會員:農救會的工作人員,三天調了五天換了,老村長是永遠離不開閻家山的。這番話指出上級干部輪換而老村長屹立不倒的事實,極大震懾了村民,導致民心不穩。對此,李有才用一首新歌回應:“工作員,換不換。農救會,永不散。只要你恒元不說理,幾時也要跟你干!”這首歌表明以老楊同志為首的領導干部的堅決態度,從而驅散謠言,掃蕩群眾不安的情緒。農救會安頓后,老楊將區里的領導請來閻家山參加群眾大會,在群眾激烈的指責聲中,閻恒元等人的馬腳再也藏不住。在區里領導的支持下,閻家山的貧困村民取得最終勝利,得到他們應有的補償。

三、《李有才板話》輿論的意義

綜上所述,輿論的主體、輿論的客體、輿論的本體相互作用,構成了閻家山的“板話”特定輿情,特定的“板話”輿情,李有才巧妙運用“板話”,成了閻家山的“意見領袖”,對閻家山乃至周邊的村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加速村里權力的更迭

憑借板話的宣傳,閻家山窮苦的農民斗爭意識開始覺醒。五十五個會員的加入,讓當地的農救會煥發生機與活力。斗爭的結果是,老恒元將八十四畝押地全數退還村民,退回多收的租金以及黑款。劉廣聚被撤職查辦,喜富的賠款如數追[3]回,處理的結果讓閻家山的村民揚眉吐氣,清除了閻恒元的統治根基,最后,新一任的村長由小保擔任,擴充了四十一個新會員。除了保留馬鳳鳴與張啟昌的位置,其余的村政委撤換。新的村長村委選舉,將村組織的權力交給村民。讓村民信任的干部管理村中大小事,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

(二)推動小說的人格變化

這部小說中,有一個獨特的農民:老秦,一個貧窮的農民。他深受老恒元等人的壓迫剝削。當喜富被撤職,需要重選村長的時候,年輕人都在議論紛紛,看看選誰能反抗老恒元。然而,老秦反對這些提議。被年輕人數落一頓后,他不再說什么。當縣農救會的老楊來到老秦家吃飯時,老秦開始熱心招待。但老秦得知老楊以前做過長工,立馬看不起他,盡管自己的日子過得不如意。當老恒元被打倒,老秦收回之前的土地,當他再次見到縣工作人員,直接下跪表達感謝。老秦的行為讓人琢磨不透。實際上長期的封建統治壓迫,造成了廣大農民的落后、愚昧。像老秦這樣的農民,長期受到地主的剝削壓迫,形成逆來順受的性格。他在以往的生活中看不到希望,又受地主的管制。從骨子里懼怕老恒元,認為貧富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不信自己有主導命運的能力。哪怕受到欺負,受到恐嚇,他都步步退讓,畏縮,膽小怕事。面對像老秦這樣可憐又可恨的農民,經由斗倒老村長一事,使得他認識到團結的力量。村委會的改選,對老秦的思想是一次深刻地觸動。當農民開始以主人翁的姿態生活時,他們的人格會逐步健全。

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農民:小元。小元在競選村長失敗后,被恒元安排去接受武裝訓練。沒想到的是,小元訓練回來后,成為村子的武委會主任,不受村長管制。老恒元為收買小元。讓他占了一些便宜,讓小元和家祥一樣配有制服及水筆。需要割柴的時候,指派一位民兵去幫助他割。小元漸漸地脫離了老槐樹下的民眾,過上了一種養尊處優的日子。這讓以前幫助過小元的人眼紅,開始產生了對小元的負面輿論。直到打倒老恒元后,小元接受組織的批評,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小元原本也是一名窮苦人民,敢于抵抗封建勢力,然而至從當上村武委會主任后,他的心靈受到權力的腐蝕,享受了權力帶給自己的好處,很難再做回質樸的自己。

(三)促使小說中干部工作方法的改變

封建地主已經侵擾閻家山的百姓多年,讓部分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然而民眾的實際困難,并未被干部所知曉,原因在于干部脫離群眾。他們自恃有知識有文化,在農民面前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對村干部偏聽偏信,被糊弄也不知,小說中的章工作員就是如此。當得知減租、丈量土地的工作是失敗的、不合理的時候,他仍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當老楊詢問為什么章工作員沒有發現這些問題,小保給出答案:章工作員是個好人,卻沒經過事,一到閻家山就被糊弄了。因此,做農民工作、做農村工作,一定要緊緊依靠農民,走群眾路線。不能聽憑旁人一面之詞,要深入群眾生活,聆聽輿論,才能正確處理農民問題,讓農民能夠翻身做主人。

結 語

《李有才板話》吸收民間文學的特點,語言口語化、通俗化,不乏幽默風趣,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小說里塑造了一系列以李有才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他們勤勞善良,面對壓迫不畏懼,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小說重點刻畫的李有才,他不僅具有生存經驗,也具有斗爭智慧。面對強大的封建頑固勢力,李有才能屈能伸,運用板話的優勢,形成輿論,凝聚農民共識,最終打倒了以閻恒元為代表的大地主,讓當地農民當家做主人,同時也讓自己過上了舒適的生活。因而這篇小說展現的輿論斗爭情景值得我們進一步討論和思索。

猜你喜歡
村長村子輿論
這個村子不簡單 人均收入十萬元
讀友·少年文學(清雅版)(2019年6期)2019-10-15
劉老漢的煩惱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望娘灘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村長又有好消息
一疊鈔票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