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講話精神筆談

2024-01-22 15:13曲永義
關鍵詞:科技成果東北科技

曲永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06)

黃泰巖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宋冬林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特約主持人:林木西

(遼寧大學,遼寧沈陽110136)

編者按: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堅持用好支持政策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遼寧大學東北振興研究中心、遼寧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基地于9月16 日在北京聯合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理論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面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論壇”,邀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單位的著名專家進行專題研討,遼寧大學資深教授林木西主持研討會?,F刊發部分筆談文章,以饗讀者。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曲永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06)

2023 年9 月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令人耳目一新,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產業全面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別是講話中提出的“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不僅為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指明了戰略方向,也為新時代推動東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想,勾畫了新內涵,注入了新動力。

面向未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的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把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作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先選項,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構筑東北振興新優勢。

一、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毙沦|生產力涵蓋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的新技術、新領域和新賽道,代表未來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其突出特點是科技含量高,對產業升級的滲透性和融通性強,對經濟效率提升和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大。其中,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新動能是新質生產力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時期,新一代數字、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的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呈現融合交叉、多點突破態勢,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創造了條件。站在歷史的交匯處,我們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頻共振,依托科技、依托創新發展和形成新質生產力,避免與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擦肩而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毙聲r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瞄準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緊貼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和軍民融合需求,整合和優化科教創新資源,加大研發投入,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發展“撒手锏”技術。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強化技術集成突破,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發展,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不斷開辟東北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東北全面振興發展的新優勢。

二、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

新質生產力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生產力躍遷的方向,蘊藏了巨大的價值,對提高實體經濟效率具有乘數作用,對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有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堅持以新質生產力鍛長板、補短板,努力推進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方面,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補齊供應鏈、創新鏈、產業鏈的短板。要以新質生產力為“催化劑”,激發傳統產業內生動力,擺脫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增長路徑和發展方式,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改造升級。同時,以新質生產力為“加速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技術范式與數字經濟范式的協同轉換,建立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引導企業、金融機構、系統集成商等多方力量,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資源整合和共享,加快產品更新迭代,促進產業鏈配套發展,加快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

另一方面,要滿足新質生產力的個性化發展、跨界發展需求,打破時空限制,鍛造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長板。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繁榮有序的產業創新發展生態,聚焦集高端裝備業、工業母機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風電、光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的能源基地,培育一批的新質生產力為主導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主導型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創造新產品充分涌現、市場不斷拓展、產業高速發展、價值鏈不斷提升、融入國際國內大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三、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8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以來,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在推動東北振興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夯實,產業安全基礎不斷鞏固,能源安全保障作用不斷強化,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筑牢,國防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改革開放呈現新氣象。

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底層邏輯,依靠“東北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的優勢,在新質生產力的維度上思考新時代推動東北產業全面振興的路徑,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努力走出一條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完善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管等長效機制的改革,更好地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各類科技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數字創新領軍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徹底打通各種關卡,加快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等方面的“一條龍”躍升,形成代表新質生產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并以此推動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

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機,加強形勢研判,積極培育未來產業。近年來,隨著顛覆性成果不斷涌現,未來產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領域。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應結合東北地區的產業自身優勢,對標人工智能、高端機器人、量子計算、元宇宙等全球產業創新前沿,跟蹤“未來智力”“未來生產”“未來算力”“未來商業”的發展趨勢,著力發展引領、帶動實體經濟強勁增長的未來產業作為產業重點布局方向,選擇其中潛力較大的賽道重點發展,并逐步試點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元宇宙、區塊鏈等應用場景,強化匹配未來產業的內容創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努力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選擇

黃泰巖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必須以國家對東北的區域發展定位為導向,以東北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和發展條件為立足點,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東北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明確區域定位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發展原則,在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中加以推進。這就需要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全局謀劃和頂層設計,走出一條各區域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新路子。

推進區域合理分工、優化發展,就是要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各地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在城市化地區,就是要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因而國家布局了19 個城市群,目前19 個城市群的人口和GDP 分別占全國的75%、88%,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的人口和GDP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了30%、41%,顯示了城市化地區較強的經濟和人口集聚水平。在農產品主產區,就是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強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生態功能區,就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確立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新財富觀,確保國家生態安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進城市化地區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同樣也必須堅持合理分工、優化發展。這就要求依據不同城市化地區的比較優勢和產業條件布局和發展不同的特色優勢產業,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確保產業安全。

東北既有城市化地區,又是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在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從城市化地區來看,我國在東北地區布局了哈長、遼中南兩個區域城市群,兩個城市群各自的GDP 總量在14 個區域城市群中處于中上游水平,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從農產品主產區來看,東北的糧食產量占全國1/4,商品糧占全國1/3,調出量占全國40%,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從生態功能區來看,東北地區的森林面積占全國的27%,森林覆蓋率為47.2%,遠遠高于全國23.0%的平均水平;草地面積占我國北方溫帶草地面積的25%。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全面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從特色優勢產業來看,東北是我國的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

因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化東北的戰略支撐作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需要東北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進一步凸顯東北的重要戰略地位。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就明確指出,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使命中進一步鞏固和增強東北的戰略地位和支撐作用,在完成國家‘五大安全’使命中推進東北的現代化建設。

二、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發揮比較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這既為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明確了立足點,也為東北融入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1.發揮產業基礎優勢,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東北是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業、重化工業、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中這些產業都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根基,因而東北就需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加大數字技術對這些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基礎產業現代化,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大支撐。

2.發揮科教資源優勢,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東北是我國的科教重鎮,擁有一批國家級科研院所和著名高等院校,具有較強的科教實力。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要求下,東北發揮科教資源優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整合和優化科教創新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的“卡脖子”難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科技保障。

3.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東北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資源優勢,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就需要東北把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要,特別是服務消費在居民最終消費中占比的不斷提高,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體育等服務業。

4.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產業化。東北的生態資源在我國生態資源中占有重要的獨特地位,在貫徹落實綠色發展新理念中,東北就可以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加快發展風電、光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發展現代生物經濟;發展冰雪經濟和海洋經濟等。

5.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東北擁有我國不可多得的肥沃黑土地和廣闊的大平原,發揮這一獨特農業資源優勢,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6.發揮區位優勢,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東北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我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進程中,東北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加快沿邊沿江對外開放,形成高水平全面開放新格局,以經濟開放促進產業振興,以制度開放促進體制機制改革。

7.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制度保障。東北是我國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的“排頭兵”,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及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優勢的進程中,東北加快國有企業改革,一方面發揮國有企業的“鏈長”帶動、輻射作用,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和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共生共榮,另一方面為有為政府發揮作用提供了微觀基礎,有助于形成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組合,從而為推進東北全面振興創造制度基礎。

三、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做好“新”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边@就是要求遵循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時代要求,努力在“新”上做出大文章。

第一,發展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使其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經濟形態。按照經濟形態的演進規律,數字產業不僅快速發展,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且傳統農業和工業也必須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產業數字化。因此,東北必須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把自身的比較優勢主動對接數字經濟發展,在新領域新賽道構建新優勢,實現換道超車。這就需要,通過創新新技術,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東北的科教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數字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把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在提升農業生產率和科技含量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在降成本、增效益、提質量中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數字技術對服務業的滲透,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推出新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第二,推進新型城鎮化。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世界銀行的發展報告認為,全球資源配置的趨勢是集聚、集聚,再集聚!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就需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產業的集群式發展,就需要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市群或都市圈,為數字經濟提供空間支撐。同時,中心城市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也有利于吸引高素質人才的集聚,從而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因此,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就需要促進經濟和人口向區域中心城市和以此為帶動的城市群集聚,提升中心城市的經濟首位度和人口集聚度,強化中心城市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第三,融入新發展格局。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需要以鞏固和增強東北自身的內生動力為基礎,但同時也要以自身的特色優勢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借勢發展。這就需要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國際市場,促進東北的科技創新,特別是利用全國的海量數據優勢和廣闊的應用場景優勢加快數字技術的自立自強;促進東北的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優做大,形成以優勢領軍企業為鏈長的產業鏈供應鏈的集聚。另一方面,以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國內外各類生產要素,特別是創新要素向東北地區集聚,彌補東北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和弱項,通過揚長補短,形成合力,加快東北的全面振興。

以深化科技創新推動東北全面振興

宋冬林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萍际堑谝簧a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始終發揮著關鍵作用,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首要推動力和核心因素。當前,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切實發揮科技創新的助推器和增量器的作用。

一、深刻認識科技創新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科技創新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這一杠桿撬動人類社會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產生質的飛躍,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經濟發展奇跡,從而產生一次次的工業革命,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科技創新,催生出一個又一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這些產業、業態和模式又與新技術相融合,不斷擴散、發展和螺旋上升,發揮“乘數效應”,促進整個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帶動整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18 世紀60 年代,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業生產,最終推動英國生產力突飛猛進發展,帶來了人類社會的一次深刻變革;19 世紀60 年代后期,歐洲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力推動電器的廣泛應用,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生產力得到了飛躍式發展,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 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應用為代表,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各個方面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隨著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舉行,“工業4.0”概念受到重點關注,在未來10 年至15 年,制造業的整合將對全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到來。

縱觀這四次工業革命,無不是科技創新占有主導和核心地位。蒸汽機等一系列發明創造,推動了英國的產業升級,使其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電氣化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德國和美國科技創新層出不窮,大大提升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高速發展,成為世界強國;第三次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更加廣泛,發明創造間隔期縮短,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更加顯著??梢哉f,每一次科技創新和進步,都促進了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產業結構快速優化升級、新經濟業態與模式廣泛出現,給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

二、科技創新在東北振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已實施多年,雖然總體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經濟大省相比,經濟發展多項指標仍然有很大差距,在經濟總量、經濟增速、人均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不足,這也是當前東北振興面對的巨大挑戰。從理論上講,落后地區要追趕直至超越先進地區,必須持續不斷、恒久用力地加大和強化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實現經濟發展快速趕超和彎道超車。因此,在當前新形勢下,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實現振興,全力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是必由之路,其中科技創新是關鍵因素和核心動力。東北地區必須源源不斷地推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賦能經濟提質增效。

一是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必須立足科技創新。東北是我國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基礎雄厚,裝備制造業優勢突出。但傳統產業整體上存在著大而不強、技術水平偏低、生產效率不高、盈利能力較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特點,這也導致企業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同時東北地區產業結構配置不合理,產業鏈較短,不能推動產業間的有效發展,傳統產業發展模式由于后勁不足,制約著東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東北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冬季寒冷時間較長、經營生產成本偏高,同時地處北部邊境地區,地緣政治復雜多變,這些因素極大地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要克服這些困難和劣勢,必須立足于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推動技術改造,強化成果轉化,特別要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促進企業脫胎換骨和發展壯大??梢哉f,科技創新是東北地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傳統企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

二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其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是對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和帶動的產業。東北地區振興,必須牢牢依靠科技創新,加大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方面,東北地區已經進行了良好的布局,如遼寧省的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工業機器人產業,吉林省的電動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黑龍江的數字經濟產業、生物經濟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精、尖的特點,技術門檻和技術標準很高,要培養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研發、生產、應用高效結合,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通過科技創新,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研發、生產、銷售碳纖維原絲的創新型企業。

三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須強化科技創新。東北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優越,農業是東北地區的特色產業,廣袤的東北大平原和優質的黑土地,使東北地區農業相對于國內其他地區具有極大的比較優勢。東北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在新時代背景下,東北承擔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任務。這就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實現農作物品種的優產優育和農產品的科學種植,農作物自給率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要選育高產優質的品種,著力提升農作物產量,確保中國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要實現農業機械產業的現代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只有開發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功能先進的現代化高端農機產品,才能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東北地區農業發展要實現現代化、規?;?、產業化和高科技化,必須在現有的資源基礎上,強化科技創新和科研投入力度,加快農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三、當前東北地區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良好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國家戰略性舉措,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當前,東北三省科技發展迅速,創新在驅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有效地帶動了東北三省經濟發展,推進產業向智能化和高端化調整,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不斷提升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活力,科技和創新在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煥發新的活力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現。

一是科技型企業增速顯著。2022 年,遼寧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分別達到46.7%、27.7%,全國排名躍居第13 位和12 位,全省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7052 家,較上年增長43.8%,稅前加計扣除金額239.26 億元,較上年增長63.6%。2022 年吉林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112戶,長春光華微電子等5 家企業躋身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長光衛星、長春捷翼汽車零部件公司上榜“獨角獸”企業名單??萍紕撔鲁晒傁嘤楷F,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增強。

二是科技創新領域亮點較多。2023年遼寧省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達到11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數量由34 個提升至40 個,實現平臺數量只增不減、建設水平穩步提升。2022 年吉林省長春國家自創區成為東北地區第2 個獲批的國家自創區,長春國家農高區成為全國9 個獲批的國家農高區之一。2022年黑龍江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31.4%,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31.67%,啟動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新增2 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全省國家級孵化載體達到52 家,哈工大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獲批建設,黑龍江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佳木斯農高區獲國務院批復并啟動建設,智能農場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獲科技部正式批復。

三是新設創新聯合體重大專項。遼寧省圍繞集成電路裝備、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儲能與氫能、金屬材料、石油化工等優勢領域,組織新松機器人、鞍鋼股份等龍頭企業牽頭構建創新聯合體,整合集聚省內外創新資源,共同承擔創新聯合體重大專項,單個項目支持強度不低于1000萬元,著力攻克體現國家戰略意圖、面向地區產業需求、彰顯遼寧研發優勢的關鍵核心技術。

四是科技創新水平和效益不斷提升。2022年遼寧省內高校院所轉化科技成果1528項,同比增長22.4%。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68億元,同比增長49.8%,累計培育“雛鷹”“瞪羚”“獨角獸”等新經濟企業4498家。2022年吉林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列全國第19位,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十年來增長了15.09%,與全國增速(15.14%)相當,居東北三省之首;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由全國第15位提升至第11 位,科研物質條件指數由全國第8 位提升至第5 位。2022 年黑龍江省成果產業化項目新增經濟效益50.7億元,建設省科技成果庫,匯集入庫成果6510項、在研項目2572項。

雖然近年來東北地區科技創新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經濟助推作用也越來越顯現,但仍然存在著政策相對分散、激勵力度不夠、體制不夠靈活、科技創新人力資源較為缺乏等問題。

四、堅持以深化科技創新推動東北全面振興

東北地區地域遼闊、區位優勢顯著、工業基礎良好、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這里曾孕育出中國一重、哈電集團、中國一汽、長客軌道客車、鞍鋼集團、沈陽機床、中航沈飛等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在我國制造業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同時,東北地區又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其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對于守護好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經濟發展不動搖。在現代經濟中,科技始終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創新始終在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中居于主導和關鍵地位。當前,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仍然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重要時期,牢牢堅持科技創新不動搖,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東北地區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門戶,在加強東北亞地區溝通與合作、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東北要振興,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經濟發展,把科技創新擺在首要地位,以科技創新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使各類要素資源充分釋放能量和發揮作用,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和轉型發展,構筑新的競爭優勢,開辟新的發展賽道,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從而推動東北經濟良性可持續發展。

二是多措并舉完善體制機制,助推科技創新。一個地區經濟要實現快速發展乃至飛躍發展,必須不斷改革生產關系,使其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匹配和相互推動,進而使經濟體中各種要素資源的潛力盡可能發揮出來。當前,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面對新的挑戰,必須采取有效舉措,完善體制機制,破除舊的經濟發展思想和觀念,改革阻礙經濟發展的政策,創新市場經濟各種體制,大力推出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創新、有利于轉型升級、有利于敢闖敢干的政策。通過這些,激發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加大科技研發力度。要充分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鼓勵不同類型的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和科技研發力度。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從宏觀上來看是科技與創新的競爭,從微觀上來看,則是一個個企業之間研發和產品的競爭。東北地區當前經濟發展之所以遇到瓶頸,就是因為企業的科技研發與創新不足,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東北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持續加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構建適合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央企和省屬企業、大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新生態體系,鼓勵不同企業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攻關研發,確保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取得新的成效,促進企業研發能力“更上一層樓”。

四是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蒲谐晒獙崿F其價值,在社會經濟中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必須強化科技成果的轉化。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將實驗室的研究與現實的社會需求有效銜接起來,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萍紕撔轮挥信c經濟高效結合、與產業良性對接,才能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能,推動社會生產提質增效和產業優化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實現質的飛躍。東北地區有一大批知名高校,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這些高校都是國內知名的院校,科研成果豐碩。同時東北地區還有眾多的科研院所,科研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這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優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要圍繞東北振興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豐富平臺載體,找準突破口,以科研成果持續轉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金量”。

五是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基礎性、前瞻性、原創性科研成果對一個國家科技發展至關重要?,F實的經驗告訴我們,科技成果只有實現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逐級跳躍”和“相互融通”,才能真正發揮其創新價值。東北振興發展,必須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加強產學研合作為著眼點,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為目標,加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集思廣益、強化攻關、重點突破,讓更多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重點圍繞國家重大基礎裝備產業、圍繞現代大農業,集聚各方面財力、人力、物力等聯合攻關,構建具有東北特色的產學研合作體系,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的支撐。

六是加快培育科技型市場主體,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承接載體建設。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為核心構成的科技型市場主體,是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成長性的科技創新群體和科技成果轉化載體。首先,應將培育科技型企業擺在科技創新各項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全流程全周期扶持政策,加快壯大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隊伍,構建起多層次、遞進式科技型企業培育體系。其次,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型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將引進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資助計劃的實施范圍擴展到一般科技型企業,更有力地吸引海內外英才來東北創辦科技型企業,完善科技型企業與高??蒲性核g的科技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和雙向流動機制。最后,實施科技型企業社會化服務機構培育工程,加強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等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建設,引導各類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和中介機構向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聚集,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提高科技資源配置效率,構建起高水平科技型企業發展服務體系。

七是打造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制度環境,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運行機制??萍汲晒D化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本質上是科技供給與市場需求對接的過程,但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的有效對接不是自動實現,而是需要建立起能夠保證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市場運行機制。這就要求,應當努力消除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和政策性對沖,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出有利于科技型市場主體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一是加快構建符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科技成果管理體制,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切實賦予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完善科技成果市場化定價機制,簡化科技成果資產評估備案程序,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時效性。二是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全面落實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全部留歸單位、科研人員獲職務發明成果省內轉化凈收益比例不低于70%的獎勵政策,積極推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容錯免責機制,不斷提高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三是加快細化科技成果轉化相關配套政策,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型科技人員獲取獎勵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優化科技成果技術入股以及科研人員現金股權獎勵的稅務支持政策,允許事業單位成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公司開展技術貿易活動,完善部屬高校和中央級科研院所在省內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政策,以正向激勵性政策為主導,減少激勵性政策與約束性政策之間的正負效用對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東北必須抓住機遇,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構建起“發展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的良好環境氛圍。要結合東北的區位優勢和經濟特點,切實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持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和強度,加強產學研交流合作,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問題,大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切實加強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東北全面振興。

猜你喜歡
科技成果東北科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大東北的春節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