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與腹部CT 在膽囊結石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2024-01-22 10:57石凱劉東升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準確度磁共振腹部

石凱, 劉東升

(河南省嵩縣人民醫院影像科, 河南 洛陽 471400)

膽囊結石是腹部外科多發疾病, 地區、 肥胖、 不良飲食、糖尿病、 高脂血癥等諸多因素均與其發生密切相關。 膽囊結石患病初期通常無明顯癥狀表現, 部分患者存在上腹隱痛、 黃疸、 腹脹等體征表現, 疾病進展后疼痛反應逐漸加重, 且具有癌變可能性, 嚴重威脅身體健康[1]。 及早對膽囊結石進行準確診斷, 并制定合理治療手段通??捎行Ь徑饣颊吲R床癥狀, 改善其預后。 現今通常采用影像學方法診斷膽囊結石, 如腹部CT 可明晰諸多病灶病變情況, 為醫師后續治療方案制定與實施提供數據參考[2]。 考慮到CT 對部分微小病灶的檢出能力較弱, 故仍可能出現漏診與誤診現象。 研究[3]表明, 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在膽囊結石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較好, 可準確檢出隱匿性病灶, 提高診斷準確度。 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1.5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與腹部CT 在膽囊結石中的診斷價值,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9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疑似膽囊結石患者, 其中男94 例, 女106 例; 年齡32 ~71 (50.32 ± 5.17) 歲。 納入標準: 根據臨床表現擬診為膽囊結石; 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研究意愿良好, 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器質性疾??; 膽囊組織惡性病變; 血液系統疾??; 對影像學檢查方法不耐受; 并發其他類型結石; 病歷資料缺失。

1.2 檢查方法 ①腹部CT: 使用16 排CT 掃描儀 (西門子公司生產), 檢查前囑患者適當飲水充盈膀胱, 飲水15 min 后使用儀器進行腹部平掃, 相關檢查參數設定為: 管電壓120 kV, 管電流22 mAs, 層厚與層間距5 mm, 準直0.7 mm, 掃描范圍為右側隔頂部-胰腺鉤突。 ②1.5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 使用飛利浦1.5T MRI 掃描儀, 檢查前禁食禁飲8 h 以上, 檢查前協助患者取仰臥位, 相關檢查參數設定為: 層厚3 mm, 層距1.0 mm,FOV 220 mm。 使用腹部線圈與呼吸門控監控的方式收集信號。檢查時首先對患者進行冠狀位與矢狀位自旋波快速掃描, 另外在軸位與冠狀位上進行成像處理, 完成三次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掃描。 收集兩種檢查方法的檢測數據, 并上傳至配套工作站進行成像處理, 由2 名及以上影像學科資深醫師閱片。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腹部C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對膽囊結石的診斷結果, 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分析兩種檢查方式對膽囊結石診斷結果的一致性。 ②比較腹部C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對膽囊結石的診斷效能。 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 × 100%; 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 × 100%; 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腹部CT 檢查結果 200 例疑似膽囊結石患者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183 例。 腹部CT 診斷膽囊結石的靈敏度為76.50% (140/183), 特異度為64.71% (11/17), 準確度為75.50% (151/200)。 κ 檢驗分析結果顯示, 腹部CT 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 (κ =0.643, P <0.05)。 見表1。

表1 腹部CT 檢查結果 (例)

2.2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結果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膽囊結石的靈敏度為95.08% (174/183), 特異度為94.12% (16/17), 準確度為95.00% (190/200)。 κ 檢驗分析結果顯示,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κ =0.904, P <0.05)。 見表2。

表2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結果 (例)

2.3 診斷效能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膽囊結石的靈敏度、 特異度與準確度均高于腹部CT (P <0.05)。 見表3。

表3 腹部C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的診斷效能比較

3 討論

膽囊結石是腹外科常見病, 一旦發病可表現出明顯腹痛反應, 病情危急程度較高, 且具有癌變可能性, 故需及早對患者疾病類型進行明確診斷, 并制定合理治療方案。 研究[4]表明,早期準確評估膽囊結石患者疾病發生情況及病情嚴重程度, 可幫助后續治療方案制定, 對患者預后結局改善有積極意義。 考慮到膽囊結石隱匿性較好, 大部分患者患病期間均無明顯癥狀表現, 已發現的癥狀表現也不具有特異度, 故單純依靠患者癥狀表現診斷疾病的可信程度較低, 且臨床診斷無法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漏診與誤診現象較為明顯[5]。 近年隨著我國醫學技術飛速發展, 多類型影像學檢查方式也開始廣泛應用于膽囊結石的臨床診斷中。 現今應用范圍最廣的兩種檢查方式為CT 與MRI, CT 檢查過程中空間分辨率較高, 檢查時間更快,且受眾面更廣, 故可用于疾病初步篩查[6]。 但CT 檢查主要為平掃模式, 因此無法準確檢出部分微小結石與隱匿病灶[7]。MRI 具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率, 對直徑較小 (1 ~5 mm) 的微小病灶具有較高的檢出能力, 可進行多角度、 多平面成像, 成像更加清晰, 并通過多個平面評估病灶情況, 因此對多類型病變反應的檢出能力更高, 最終檢查結果可靠程度也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較腹部CT 具有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更高的一致性 (P <0.05), 表明腹部CT 診斷膽囊結石存在明顯不足之處, 漏診與誤診情況較為明顯, 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能更好地檢出膽囊結石患者的病灶, 判斷其疾病特點, 為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支持。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膽囊結石的效能高于腹部CT (P <0.05), 表明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膽囊結石所提供的診斷數據更加充分可靠, 可較大程度避免診斷數據不足導致漏診與誤診發生, 在膽囊結石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 與腹部CT 相比, 1.5T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膽囊結石的準確度更高, 可為醫師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參考。

猜你喜歡
準確度磁共振腹部
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超聲及磁共振診斷骶尾部藏毛竇1例
磁共振有核輻射嗎
磁共振有核輻射嗎
Gardner綜合征的腹部CT表現
幕墻用掛件安裝準確度控制技術
動態汽車衡準確度等級的現實意義
高爐重量布料準確度的提高
對電子天平的誤差及保證其稱量準確度的探討
腹部超聲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