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頻導管消融對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2024-01-22 10:57趙鈺王典博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肺靜脈心房房顫

趙鈺, 王典博

(濮陽油田總醫院心血管內科, 河南 濮陽 457001)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臟疾病。 調查[1]顯示, 我國成年人群心房顫動發病率約為0.8%, 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80 歲以上人群中約有7.5%患病。 心房顫動發作時, 房顫節奏紊亂可致心率異常, 其持續或反復發作可引起心臟結構及功能的改變, 臨床稱之為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 目前臨床主要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然而多數藥物在維持或轉復竇性心律方面效果不佳, 且長期用藥可繼發多種并發癥[2]。 射頻導管消融為治療心房顫動的有效方式, 通過電極的電熱作用致使心肌細胞死亡, 發揮治療心律失常的作用[3]。 射頻導管消融可降低心房顫動的負荷, 恢復竇性心律, 改善患者心功能, 然而關于其對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臨床經驗相對缺乏。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射頻導管消融對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9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納入標準: ①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 ②符合心力衰竭標準。 排除標準: ①將接受射頻消融治療; ②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肌??; ③預計生存時間<12 個月;④既往接受心外科手術。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5 例。 觀察組年齡37 ~80 (62.43 ± 7.42) 歲; 男47 例,女28 例; 體質量指數 (23.64 ± 2.55) kg/m2; 房顫病程 (3.21± 0.55) 年; 房顫類型: 陣發性51 例, 持續性24 例。 對照組年齡35 ~80 (63.80 ± 7.34) 歲; 男50 例, 女25 例; 體質量指數 (23.40 ± 2.29) kg/m2; 房顫病程 (3.45 ± 0.62) 年; 房顫類型: 陣發性48 例, 持續性27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 包括美托洛爾等控制心室率,必要時可聯合地高辛等洋地黃類藥物, 心室率控制目標為靜息狀態下<110 次/min, 根據CHA2DS2-VASc 評分, ≥2 分男性及≥3 分女性給予口服抗凝藥物治療。 觀察組采用射頻導管消融。 術前CT 檢查排除心房、 心耳血栓。 患者取平臥位, 心電監護示心房顫動, 消毒鋪巾, 局麻, 穿刺右側股靜脈, 置入6F短鞘和8.5F Swartz 鞘, 經6F 鞘置入冠狀竇電極, 穿刺房間隔2 次, 將2 根Swartz 鞘置入左房并行左房+肺靜脈造影, 將ST消融導管和Lasso 環狀電極送入左心房。 在Carto3 三維標測系統下FAM 構建左心房和各肺靜脈口三維電解剖圖。 (A) 陣發性房顫消融: ①在離右側肺靜脈口0.5 cm 處對右肺靜脈進行環形消融, 放電設置 (40 W, 35 ℃~40 ℃, 冷鹽水流速20 mL/min, 各點時間10 ~20 s, 前壁AI 480 ~500, 后壁AI 380 ~400)。 ②同樣方法消融左肺靜脈, Lasso 電極導管檢測, 肺靜脈與心房達到雙向點隔離為準。 (B) 持續性房顫消融: 在肺靜脈電隔離基礎上繼續行線性消融, 步驟如下: ①行左房頂、二尖瓣峽及三尖瓣峽部線消融, 結束后房顫仍未終止者, 給予150 J 同步直流電復律。 ②驗證二尖瓣峽部線、 三尖瓣峽部線及左房頂部線達到雙向阻滯。 若未阻滯, 在內膜和 (或) 外膜鞏固消融, 最終實現雙向電隔離。 手術結束。 CHA2DS2-VASc評分≥2 分男性及≥3 分女性給予口服抗凝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采用超聲心動圖測量治療前后患者左心房內徑(LAD)、 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LVEDD)、 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 (LVESD)、 LVEF 值 (Simpson 法)。 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N末端B 型利鈉肽 (NT-proBNP) 水平。 評估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情況: Ⅰ級: 癥狀輕微, 對日常生活無影響, 無心源性癥狀; Ⅱ級: 輕度心源癥狀, 日常生活可出現氣短、 疲勞等,不影響日常生活; Ⅲ級: 明顯心源性癥狀, 輕度體力即出現乏力、 氣促, 影響日常生活; Ⅳ級: 靜息狀態存在明顯心源性癥狀, 日常生活嚴重受限。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功能指標 治療后, 觀察組LAD、 LVEDD、 LVESD、NT-proBNP 低于對照組, LVEF 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

時間組別 nLAD(mm)LVEDD(mm)LVESD(mm)LVEF(%)NT-proBNP(pg/mL)治療前 觀察組 75 37.48±4.84 51.05±4.40 32.04±2.45對照組 75 37.99±3.84 50.67±4.18 32.73±2.46 t0.7150.5421.721 P0.4760.5890.087治療后 觀察組 75 31.25±4.02 44.51±4.28 28.24±1.82對照組 75 34.07±6.39 47.48±4.65 29.24±2.20 t3.2354.0703.033 805.11±145.67 837.39±116.53 1.499 0.136 235.47±43.67 416.97±80.21 17.211 P0.0020.0000.0030.0020.000 63.44±5.10 61.92±5.49 1.757 0.081 70.05±5.20 67.59±4.19 3.190

2.2 心功能分級 觀察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心功能分級比較 [n (%)]

3 討論

心房顫動是心臟進行性疾病, 可由陣發性轉變為持續性,該病長期反復發作可影響心率, 降低心排量, 引起心功能障礙, 導致心力衰竭發生。 目前關于心房顫動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普遍認為心房重構引起的異常心電活動為導致心房顫動的主要元兇[4]。 臨床治療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的目的在于恢復正常的竇性心律, 增強心臟功能。 此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心房重構進程, 抑制心房顫動的病情進展, 然而藥物治療僅可緩解患者的癥狀, 治療后復發率較高。 因此需探尋安全、 有效的方式治療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射頻導管消融是一種治療心房顫動的微創術式, 將電極導管經靜脈血管插入左心房特定位置, 確定肺靜脈前庭解剖及電位傳導后, 釋放射頻能量破壞心內膜下心肌細胞, 阻斷異常心律的傳導; 同時射頻消融熱量可致使心房肌細胞脫水、 死亡,更好地維持竇性心律, 改善心房結構與功能, 進而治療心房顫動[5]。 對于有癥狀的心房顫動患者, 射頻導管消融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 減少心衰惡化再入院率[6]。 射頻導管消融已被廣泛用于心房顫動患者, 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消融成功率>90%, 對于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的消融成功率70% ~80%,且治療并發癥少[7]。 目前研究[8]表明, 射頻導管消融治療可改善心房顫動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患者的心功能, 降低患者住院次數, 改善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心功能指標 (LAD、 LVEDD、 LVESD、 LVEF、 NT-proBNP) 明顯優于對照組 (P <0.05), 提示與藥物治療相比, 射頻導管消融對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較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心功能分級優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射頻導管消融可顯著提升患者心功能。

綜上所述, 射頻導管消融治療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肺靜脈心房房顫
老年房顫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項
冷凍球囊消融術治療肺靜脈多分支解剖變異心房顫動患者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心房顫動與心房代謝重構的研究進展
心房破冰師
冠狀切面在胎兒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超聲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彎刀綜合征術后肺靜脈狹窄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
左心房
心房顫動患者左右下肺靜脈共干合并左側房室旁道一例
預防房顫有九“招”
陣發性房顫應怎樣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