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關聯邏輯和現實關系

2024-01-23 04:39吉偉濤
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形態中國共產黨文明

吉偉濤

從2021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態”,到2021 年11 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學界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研究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我們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例,其中收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相關學術論文596 篇(截至到2023 年4 月),2023 年4 個月的數量就達到了111 篇。通過縱覽現有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概念界定出發,對其本質內涵、生成邏輯、外在價值進行了積極闡釋;在與其它領域的關系研究上,“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同時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但與統一戰線之間的關系研究鮮見刊出。統一戰線作為黨百余年奮斗的重要經驗之一,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深化對統一戰線的研究,總結其基本經驗和內在規律,對深刻認識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歷史定位和使命任務有著重大意義。筆者身為一名統一戰線工作者,擬對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相關的關系進行梳理探究,以期能取得一定成績,借此使統一戰線的研究進一步立體豐滿。

一、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邏輯相似相通

馬克思曾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边@說明,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并不是飛來峰,它們的誕生是歷史、現實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是在吸收一切先進經驗、優秀成果的過程中孕育產生的。通過文獻梳理發現,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理論基礎、文化根脈、實踐依據等生成邏輯方面有著諸多相似相通之處。

(一)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

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來源都出自馬克思主義。1840 年,恩格斯以弗·奧的署名在《知識界晨報》第249 號上發表了《唯物論和虔誠主義》,其中寫有“在同宗教的黑暗勢力進行斗爭的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結成統一戰線?!边@表明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統一戰線”概念,馬克思、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思想的主要創始人。雖然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中,全稱使用“統一戰線”的表述并不是太多,但學界大都贊成統一戰線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關于無產階級大團結大聯合的論述,都認為統一戰線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出發,批判揚棄資本主義文明,明晰了人類文明形態的發展歷程、闡述了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特征、劃分了文明形態,形成了獨特的馬克思主義文明觀。其中的社會形態“三階段”論,在第三個階段說到“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泵枥L了未來社會形態的大致輪廓,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在第三階段中以追求和關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價值旨趣的新形態。

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這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同時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統一戰線戰略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文明觀;事實也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統一戰線得以建立、發展、壯大,也創造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二)文化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苯y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都繼承了中華民族“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源頭活水?!疤煜聻楣碧N含著“立己達人、家國一體、兼濟天下”等智慧,展現的是人們對公平正義、幸福生活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對“天下為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統一戰線形成的社會理想基礎;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理念,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產生的和平底色?!昂投煌钡挠^念,包含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氣度和情懷,承認不同的內在性、普遍性,尊重差異、寬容他人;中國共產黨將“和而不同”思想的歷史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產生了“求同存異”原則,“和而不同”思想是統一戰線“求同存異”原則的理論來源;在包容和尊重不同文明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各國文明相互交流、互相借鑒、共同繁榮,是人類文明新形態持續發展的活力之源??梢哉f,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包含著豐富的統戰意識和文明內涵,更是為統一戰線工作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這也是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獨具中國特色和風格的基礎根脈。

(三)實踐依據——黨的百年奮斗史

“堅持統一戰線”貫通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智慧心血,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新格局和新征程中進行探索、構建和推進,是中國式現代化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產物。這就要求我們把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放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來看它們的形成、發展和完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2 年7 月,中共二大通過《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是黨關于統一戰線的第一個專門文件,標志著黨的統一戰線戰略思想的正式提出和確立,這個時期統一戰線的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隨著人民當家作主新型政權的建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創造了必要前提,為開啟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了基本社會條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鞏固新生政權、促進國家整合是任務目標,經過一系列努力,黨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第一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召開(1950 年),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54年),毛澤東同志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八字方針(1956 年),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這些偉大成就促進了統一戰線的發展,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政治前提。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81 年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新時期統一戰線正式命名為愛國統一戰線,1989 年頒布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這個關于多黨合作的第一個文件,進一步探索和創新了統一戰線理論、政策。在這個階段,黨領導統一戰線致力于團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推動“三步走”現代化戰略設想逐步實現,生產力實現歷史性突破,為人類文明形態的創造提供了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文明形態也經歷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三位一體”總體布局、“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等歷史邏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統一戰線有了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堅持統一戰線作為黨的寶貴的重要經驗,并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戰工作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力量、助力民族復興,使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實踐,人類文明新形態得以成功創造。

二、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本質內涵關聯密切

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都屬于完整而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們既有著獨特的外在表現和本質特征,又在理論內涵的多個部分有著相互關聯,存在極大的一致性。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內涵實現的動力保障。統一戰線的政治基因來自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統一戰線最鮮明的特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統一戰線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統一戰線的發展史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心、同向、同行,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和先鋒隊性質、先進性品格感召下,統一戰線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共患難、同生死,一同經受各種挑戰,為實現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目標和任務而努力,形成了真正的、廣泛的、緊密的大團結?!包h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的這一重要論斷,科學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彰顯出黨在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中的堅強領導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開啟了對新文明的追求。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確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從其一百年來創造的“四個偉大成就”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始終致力于新文明形態的追求和創造,在實踐上,它的確創造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文明、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并朝著共產主義文明形態邁進。

(二)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苯y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都把“以人民為中心”當作價值內核。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闭f到底,統一戰線就是做人的工作,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各個歷史階段的統一戰線都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持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以自身凝心聚力的法寶作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匯聚起磅礴力量,這是統一戰線的優勢,也是統一戰線能夠成為強大法寶的重要原因。我們統一戰線的主題是大團結大聯合,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中華兒女都團結起來,形成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是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歷史責任。在人類文明新形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文明向度,把人民當作文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并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體現的是人類文明的價值關懷。我國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之所以能夠與其他國家的文明形態徹底區分開來,根本的是我國不為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階級謀利益,也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而是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奮斗,它超越了資本主義文明服務于少數人利益的狹隘性,展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和價值追求。

(三)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

統一戰線是同和異的矛盾統一體,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兼容并蓄的新形態,統一戰線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都把一致性和多樣性作為發展的基石。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貫穿統一戰線各個歷史時期,覆蓋統一戰線各個領域,統一戰線工作本質上就是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的工作。這里的“一”代表“即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共同奮斗,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也就是在根本利益方面、在奮斗目標方面都是一致的?!边@里的“多”是指統一戰線成員之間的不同點,最根本的是基于不同階層、民族、黨派、信仰等基礎上的具體利益差別。在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上,既要著力增進一致性,不斷鞏固已有共識、推動形成新的共識,又正確對待多樣性,尊重差異、求同存異,不斷擴大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人類文明新形態一方面堅持本民族文明的主體性,尊重不同文明的內在發展規律,致力于實現中華文明與世界其它文明“美美與共”的文明;同時,它追求的“和而不同”里面蘊含著適用于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認為“共同價值”是“我有,你也有”,代表了不同文明在價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約數,筆者認為這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倡導文明多樣平等、和諧共存、互通互融,強調文明之間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構建的“文明共榮共生”新型文明觀,主張不以孤立的眼光看待其它文明,認可不同類型文明形態和不同文明表現形式存在的正當性與合理性,積極主動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四)服務大局

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把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擺在全黨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營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卑倌杲y戰史也一再證明,統一戰線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推進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速發展的“催化劑”,從根本上成就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崛起的標志,是發展理念和文明形態的創新,是中國發展在新歷史方位中強化“世界的中國”意識的可能路徑和建設性方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繪制圖景,為中國從堅定文化自信邁向文明自信提供理論支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新時代的文明導向。人類文明新形態回答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目標,在理論和實踐上分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提供了終極追求和路徑指引。

三、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設發展相輔相成

當前,學界認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涵蓋中國和世界兩個維度,中國維度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整體協調和全面發展的文明形態,世界維度表現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實現共商共贏共享。本文嘗試從統一戰線與人類文明新形態“五個文明”之間的相互作用來闡述兩者間相得益彰的關系,使得統一戰線沿著與“五個文明”發展方向契合的邏輯思路發揮法寶作用,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推動更加有力、更加暢通。

(一)統一戰線助力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文明建設為統一戰線創造物質基礎

統一戰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凝心聚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統戰成員的能力素質,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全面調動統戰人士參加經濟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健全的組織網絡,包括各級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僑聯、臺聯、海外聯誼會等,為服務經濟發揮了重要功能。能夠調節、溝通、疏導和處理各種關系和矛盾,為持續穩定地發展社會生產力、進行經濟建設創造了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不斷探索推進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充分激發社會階層活力,推動出臺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第一份關于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文件《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創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各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生產力狀況對統一戰線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牢固的物質基礎為統一戰線協調、照顧同盟者的利益提供了經濟實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兩個范圍”和“五大關系”的最廣泛聯盟得以成立,千千萬萬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建設者、愛國者才能聚集在統一戰線周圍,可以說,沒有幾十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就沒有今天豐富多樣和體諒包容的愛國統一戰線。

(二)統一戰線展現政治文明發展,政治文明建設與統一戰線互動共進契合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類文明場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最新概括,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不斷實踐社會主義民主的新創造,已然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政治文明新形態?!鞍l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統一戰線作為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黨奪取勝利、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中國共產黨這個政治主體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種政治戰略或組建的政治聯盟,同黨領導人民建立人民政權,實行人民民主,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的歷史過程、社會實踐和政治體制緊密結合在一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統一戰線共生共存,統一戰線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獨特作用?!叭湕l、全方位、全覆蓋”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特征,它體現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和整體性,是一個全面的、完整的、管用的人民民主體系。統一戰線的成員構成、職能作用和運行機制,與全過程人民民主一體同構、一脈同頻、一道同進,在全過程民主鏈條各個環節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統一戰線各方面成員參與民主選舉,擴大了人民政權的社會基礎;進行多種方式的民主協商,凝聚了國家發展和治理的政治共識;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提高了黨和政府民主決策科學化水平;參與從中央、地方、基層和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使人民當家作主落實落地;民主監督中當摯友諍友,拓寬執政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新路。正是這些特殊作用的發揮,促進了人民群眾投票選舉和協商議政相結合的全面持續的政治參與,統一戰線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和體制機制。

(三)統一戰線匯聚精神文明力量,精神文明建設給統一戰線提供文化價值

統一戰線一直高舉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建設大體可以分為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兩個方面,文化建設包括大力發展的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事業,思想建設決定著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的理想、道德和紀律。統一戰線具有匯聚人才的優勢,是知識分子和專家學者聚集地,他們一般都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具有較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對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文化成果,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具有極大作用;統一戰線人才廣泛分布在教育、科學、文化、新聞等領域,他們既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促進者、又是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傳播者,能夠營造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統一戰線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主旋律,增強統戰成員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他們高度認同和擁護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真正實現大團結大聯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統一戰線提供精神動力,即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了這個強大精神支柱,可以加深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和促進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同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統一戰線提供共同的文化價值,只有建立在這個共同文化價值基礎上,統一戰線才能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

(四)統一戰線構建和諧美麗社會,社會文明建設讓統一戰線發揮協調作用

社會治理水平和能力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志著社會文明達到了新的高度,是當前的社會文明新形態。一直以來,黨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獨特優勢,不斷推動形成親密合作相輔相成的政黨關系,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促進社會各階層關系和諧,致力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等“五大關系”和諧發展,直接服務于政黨治理、民族治理、宗教治理、社會治理和國家統一等重大領域。在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統一戰線各種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器;統一戰線廣大成員通過統一戰線領域的各種制度平臺,可以有效、有序地參與國家事務和社會管理,從而滿足不同的、多元的主體參與國家治理的需要;統一戰線中政黨協商、政協協商有著獨特的協商優勢和協商功能,能夠有效推動國家治理的民主化進程;統一戰線有效整合其政治訴求及利益需求,充分吸收其合理建議意見,從而推進國家治理決策的科學化,使整個國家在治理現代化的軌道上持續運轉下去。

(五)統一戰線形成社會生態共識,生態文明建設促統一戰線開拓發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鄙鷳B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離不開企業主體、社會團體等各領域各階層的公眾共同參與,但這些群體的價值觀是多元化的、看問題的視角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同樣的事情就會有不一樣的,結論是不一致的。統一戰線憑借寬廣的社會聯系,在協調不同價值觀念、擴展生態發展意識、促進社會生態共識具有先天優勢,可以匯集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泛政治力量、凝聚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人心、發揮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制度優勢。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由于共同的家園情懷以及在此基礎上厚植的愛國主義變得更加活躍;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如何實現直接目標和長遠目標,對統戰人士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新問題,這都需要統戰工作去解決。

我國現在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要從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高度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建設思路,朝著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相契合的邏輯理念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穩步前進,彰顯統一戰線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價值意義。

猜你喜歡
新形態中國共產黨文明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請文明演繹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漫說文明
新形態西裝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