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課堂互動與學生參與度提升的教學策略研究

2024-01-24 23:27何鵬
高考·上 2023年11期
關鍵詞:學生參與度課堂互動高中地理

何鵬

摘 要:本文研究了高中地理課堂互動與學生參與度提升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首先,互動教學能夠促進深度學習與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并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信心。接著,針對如何促進高中地理課堂互動,本文提出了如問題導向學習法、同伴教學法、數字技術、小組合作與討論等策略。最后,為了提高學生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參與度,建議創建積極的學習環境、進行適應性評估與個體化教學、利用外部資源以及加強實際操作與實驗學習等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互動;學生參與度;教學

在21世紀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的教育需求,特別是在高中的地理課堂。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學科,更需要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近年來,教育學者和前線教師都認識到課堂互動與學生參與度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新的教育技術和工具也為教學互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如何有效整合這些資源,創新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成為本文研究的核心問題。

一、高中地理課堂互動與學生參與度提升的意義

(一)促進深度學習與理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教師是主導的傳授者。這種模式會使學生對學科內容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層次,難以達到深入掌握。而高中地理課堂的互動,使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和討論,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和理解機會。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學生了解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還要求學生能夠分析、解釋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和規律。通過課堂的有效互動,學生能夠通過提問、回答、討論等方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聽取他人的看法,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識。此外,互動也使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到實際問題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另外,互動教學也鼓勵學生主動尋找、分析、整合信息。當學生在課堂上面對一個問題或疑問時,他們需要查找資料、與同學討論、向教師請教,這些過程都有助于他們深入學習和理解地理內容。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逐漸成熟、獨立思考能力逐漸增強的時期。高中地理課堂互動正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平臺。批判性思維是指能夠獨立、系統地分析、評估信息和觀點的能力。在地理課堂的互動中,學生不僅要吸收教師和教材提供的信息,還要學會對這些信息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評價。例如:當學習到一個地理現象時,學生可以通過提問、討論、辯論等方式,分析這一現象的成因、影響和發展趨勢,從而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1]。此外,地理課堂互動也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考。地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它有很多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問題等待學生去發現、探索和解決。通過課堂互動,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和解決方案,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自信心

高中地理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學習。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主學習不僅僅是指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在地理課堂的互動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這使他們更加自信地面對學習挑戰。另外,高度的課堂互動也使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效果,使他們更加注重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不足和問題,更可以鼓勵他們不斷地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二、促進高中地理課堂互動的教學策略

(一)問題導向學習法

問題導向學習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圍繞一個實際問題來組織教學內容和活動。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采用問題導向學習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為了有效實施問題導向學習法,首先需要選擇或設計一個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具有挑戰性的實際問題。例如:當教授城市地理時,可以選擇“城市擴張對環境的影響是什么?”作為研究問題。接下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學生需要查找資料、分析數據、與同學討論,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深入掌握地理知識,還可以鍛煉自己的研究和合作能力。教師的角色在問題導向學習法中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在學生進行問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給予學生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2]。當然,問題導向學習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源。但是,其帶來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是無法用傳統教學方法比擬的。通過問題導向學習法,學生不僅可以深入掌握地理知識,還可以培養自己的研究、合作和創新能力。

(二)同伴教學法

同伴教學法是指學生之間相互教學、相互學習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方法中,學生既是教師,也是學習者,他們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為了實施同伴教學法,可以首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內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一個小組負責研究地理的自然因素,另一個小組負責研究社會因素。當學習任務完成后,各個小組需要向其他小組進行教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同伴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清晰、有條理地向其他學生講解自己的學習內容,這既是對自己學習成果的一次檢驗,也是對其他學生的一次教學。而作為聽眾的學生,則需要認真聽講、提出問題、與教學者進行討論,這樣既可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同伴教學法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因為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每個學生都是教師和學習者,他們都有責任和動力去深入學習、去教授其他學生。

(三)利用數字技術提高互動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高中地理課堂也逐漸與之融合,為課堂互動開辟了新的渠道。數字技術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資源,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首先,教師可以使用數字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GIS)來呈現復雜的地理信息。通過這些工具,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地理現象和過程,比如:他們可以直接觀察到不同的氣候帶如何影響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此外,GIS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實驗,例如:預測全球氣候變化的后果[3]。其次,利用在線討論板和社交媒體,教師可以組織在線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夠繼續深入探討地理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設立一個線上論壇,每周提出一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熱門話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最后,數字技術還可以支持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例如:學生可以使用在線的協作工具,共同完成一個研究項目。這樣,無論學生身在何處,都可以與同伴實時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小組合作與討論

小組合作與討論是高中地理課堂中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互動策略之一。它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了有效進行小組合作與討論,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小組分配。一般建議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4-6人,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發言機會。同時,也要確保每個小組的成員有一定的知識差異,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補學習。在小組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明確給學生一個具體的討論話題或研究問題。這個問題要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同時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討論氣候變化的影響時,可以讓學生探討“為什么一些國家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討論進行中,教師要不斷地巡視課堂,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和指導。對于討論陷入僵局的小組,教師可以適時提供一些提示或提問,幫助學生找到討論的切入點。討論結束后,可以讓每個小組向全班匯報自己的討論成果。這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促進班級內的知識共享。

三、提高高中地理課堂學生參與度的方法與建議

(一)創建積極的學習環境

創建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對于提高高中地理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至關重要。一個充滿活力、支持性和鼓勵性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學習中,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他人合作交流。要創建這樣的環境,首先要確保課堂的物理環境是舒適和宜人的。合適的溫度、充足的光線、寬敞的空間以及適當的座椅布局都可以讓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此外,裝飾課室,如展示學生的作品、懸掛地理相關的海報等,都可以為學習提供積極的刺激。教師的態度和行為也在創建積極學習環境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積極的反饋、公正的評價、鼓勵性的話語和對每個學生的關注,都可以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使他們更加投入學習中。教師應該努力培養一個不怕犯錯、鼓勵嘗試的文化,使學生敢于發問、敢于探索[4]。此外,互動和合作學習也是創建積極學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小組活動、角色扮演、辯論等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深度,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二)適應性評估與個體化教學

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適應性評估與個體化教學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方法。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速度、風格和興趣都是不同的,個體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滿足他們各自的需要,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適應性評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度、能力和興趣進行評估,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教師可以定期進行小測驗、項目評價或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討論,了解他們在課程中的強項和弱項?;谶@些評估結果,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對于進度較快、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深入、更挑戰性的學習材料和任務。而對于進度較慢、需要額外幫助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導和支持。個體化教學并不意味著每個學生都要單獨上課,而是要在課堂中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和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進行選擇。例如:教師可以提供不同難度的閱讀材料、視頻教程或實驗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三)利用外部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地理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它不僅關乎于地球的自然環境,還涉及人文、經濟和社會等多個方面。這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優越的機會,可以借助外部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與地理相關的機構、博物館或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地理博物館,讓他們直觀地了解地理現象,或者邀請地理專家到課堂上進行專題講座,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這種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價值[5]。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或地理信息系統,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例如: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情。而地理信息系統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分析地理數據,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和影響。最后,利用外部資源的同時,教師還需要確保這些資源與教學內容相匹配,避免過度依賴技術或其他外部因素,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失去興趣。

(四)增加實際操作與實驗學習

高中地理課堂中,實際操作與實驗學習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他們對地理知識的認同感和興趣。實際操作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親手進行某些活動,如制作地圖、模型或者進行實地考察,來直觀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例如: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一個氣候分布的三維模型,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的氣候特征和其成因?;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如到河流、山脈或城市進行實地觀察和研究,讓學生從實際中體驗到地理知識的魅力。實驗學習則是通過設置特定的實驗條件,讓學生親身體驗和觀察地理現象,從而驗證或探索地理理論。例如:教師可以設立一個模擬的水循環實驗,讓學生觀察和記錄水從蒸發、凝結到降水的整個過程,從而更加直觀地理解水循環的機制。無論是實際操作還是實驗學習,都要求教師事先進行充分的準備,確保實踐和實驗的順利進行,避免出現安全或其他意外情況。同時,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和實驗后的總結和反思,幫助他們將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深化他們的理解和認識。

結束語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強調課堂互動和提高學生參與度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通過各種創新策略,如問題導向學習、同伴教學、數字技術應用以及實際操作與實驗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學習自主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擁有探索未知的熱情和能力。只有確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參與,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海霞.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分析[J].學苑教育,2023(21):82-83+86.

[2]黃小鳳.構建課堂“互動研討”環節的“活力”與“效率”:以高中地理課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1):213-215.

[3]陳平.高中地理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探討[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2未來教育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六),2022:289-294.

[4]周麗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研究[J].教育界,2022(16):47-49.

[5]呂英智.設置有效問題 實現高中地理課堂師生高效互動[J].遼寧教育,2022(11):8-12.

猜你喜歡
學生參與度課堂互動高中地理
淺析師生課堂互動學習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
數學教學多角度,激發學生參與度
初中政治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論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組織高中英語課堂互動的四要點
簡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藝術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