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思維導圖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2024-01-24 23:27劉文杰
高考·上 2023年11期
關鍵詞:鄉土中國閱讀策略思維導圖

劉文杰

摘 要:在高中階段,多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閱讀一些書籍,其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的實效性,鍛煉和提升了學生文本閱讀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幫助學生重新找回了閱讀文本的自信,讓更多的學生對于文本閱讀變得不再抵觸和畏懼,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閱讀的整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更多一線教師具體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提供了閱讀策略上的示范與指導。鑒于利用思維導圖來輔助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學科閱讀教學的形式基礎上,試著從“利用思維導圖營造好的閱讀環境”“利用思維導圖明確文本閱讀目標”“利用思維導圖深度挖掘書籍特色”“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利用思維導圖展示課堂閱讀成果”“利用思維導圖加強閱讀反思評價”等方面來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導圖;閱讀教學;鄉土中國;閱讀策略

新課程標準是比較強調學科教學實效性提升的,而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關鍵在于思維導圖的正確利用。但是,隨著閱讀教學工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度,在利用思維導圖來輔助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一些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如缺乏好的閱讀環境、閱讀混亂,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閱讀不夠深入,沒有深度解析教材、對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指導、課后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機會少、閱讀文本后缺乏必要的反思與評價等,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科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提升[1]。因此,為了更好地指導班級內的學生高質量地去閱讀整本書,作為教師,需要在深度分析和研究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積極尋求和探索更多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閱讀整本書籍的方法與策略,以此來讓幫助學生完整地閱讀完一本書,并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和提升。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好的閱讀環境

在高中階段,想要讓學生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感興趣,愿意積極參與到教師所組織舉辦的各種閱讀活動當中,首先需要為學生打造和構筑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但是,在傳統教學思維的作用下,教師更加強調學生對教材文本知識的學習,因此,很少從學生出發,給學生營造一個比較輕松且愉悅的閱讀環境,尤其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一些學生出現不愿意讀老師推薦的“整本書”,而更多選擇短小、輕松的碎片化閱讀材料的局面。

(二)閱讀混亂,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

在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想要讓閱讀更有成效,需要學生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能夠始終圍繞閱讀目標來進行閱讀。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始終存在著學生閱讀混亂,無目標、無目的的情況,導致學生盡管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對書籍的閱讀上,但是收獲甚微,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繼續閱讀的熱情和動力。

(三)閱讀不夠深入,沒有深度解析文本

在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想要讓學生的閱讀有效果,就需要深入去解析文本,在厘清故事脈絡和走向基礎上,從文本中提取對閱讀有所幫助的關鍵信息。但是,一些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時,往往為了趕進度,過于強調了學生的“讀”,而忽略了閱讀解析環節的設置,導致學生盡管嘗試去閱讀一整本書籍,卻始終存在著閱讀淺顯化的問題。

(四)對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指導

在高中階段,想要讓學生高質量地去閱讀一本書,除了需要學生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之外,作為教師,還需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指導,以此來讓學生的閱讀更加規范化和有效化。但是,在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存在著教師閱讀指導作用過度發揮、閱讀指導不恰當、包辦現象嚴重的問題,同時還存在著教師的閱讀指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只是“放羊”式地叫學生自主閱讀,沒有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指導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科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五)課后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機會少

最理想的閱讀就是學生在閱讀完一個章節或一本書之后,便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和閱讀感悟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與經驗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感悟。但是,在展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期間,卻很少有教師向學生提供閱讀成果的平臺,導致學生能夠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少,難以真正地感受到閱讀分享的快樂。

二、運用思維導圖輔助閱讀教學的可行性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營造好的閱讀環境

在高中階段,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指導班級內的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對整本書的閱讀,好的閱讀環境的打造是關鍵。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閱讀,讓整本書閱讀逐漸成為閱讀教學的常態。而思維導圖的應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固有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好的閱讀環境的打造成為可能。因此,在閱讀教學階段,需要教師愈加強調思維導圖的應用[2]。

例如:在閱讀《鄉土中國》這本書時,為了發揮思維導圖在營造好的閱讀環境方面的作用,教師具體是這樣做的:首先,指導學生組建學習小組,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試著通過查閱資料、詢問老師等方式來集中調查了解和費孝通有關的信息,如費孝通的生平、經歷和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經歷過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然后將所調查和了解到的信息材料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整理,以更為直觀的方式進行展示,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整本書籍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閱讀做好鋪墊。其次,從激趣導入入手,適時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一些與書籍相關的問題,以此來更好地把學生吸引到《鄉土中國》這本書的閱讀中來。比如:可以利用填寫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呈現一個具體的思維導圖,然后,要求班級內的學生試著將本書籍所收錄的《鄉土本色》《文字下鄉》《文字再下鄉》《差序格局》《系維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治》《血緣和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等十四篇論逐一填入到思維導圖當中,以此來繼續接下來的閱讀。最后,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填寫情況,為了更好地把學生吸引到書籍的閱讀中來,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視頻功能,直觀地給學生播放和展示一段《鄉土中國》的紀錄片片段,以此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更多的學生產生閱讀此書籍的沖動。

(二)利用思維導圖明確文本閱讀目標

想要最大程度地發揮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還需要教師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能夠嚴格按照所明確的閱讀目標來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在厘清文本脈絡,明確文本閱讀目標上的優勢性來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繼續以《鄉土中國》這本書的閱讀為例,為了讓學生對書籍的閱讀有效果,作為教師,則可以嘗試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順整本書籍的脈絡,明確閱讀目標是什么,進而指導學生有規律地進行閱讀。比如:《鄉土中國》這本書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因此,教師可以這樣做來達到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的目的[3]。其一,明確學生閱讀書籍的閱讀目標是什么,即讓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去感受字里行間當中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并對整本書當中生動具體的事例進行了解,把握中國鄉村社會的特性,感受費孝通先生艱苦卓絕的治學精神和心懷鄉土的責任情懷。其二,則根據閱讀目標,制訂詳細且可行的閱讀計劃,并做好相關閱讀事宜的安排。比如:第一天或第一周做什么,第二天或第二周做什么,第三天或第三周做什么,做好詳細的規劃,以此來保持閱讀的持續性。而這一過程,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進行呈現,并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所制作的思維導圖來進行書籍的閱讀。其三,對閱讀過程中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標注,通過問詢教師或其他學生來進行解決。比如:在閱讀《差序格局》這一篇章的內容時,學生對于“具體什么是差序格局”了解不夠深入,此時,便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利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理解,以此來更好地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4]。

(三)利用思維導圖深度挖掘書籍特色

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其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梳理書籍內容,把握整本書結構,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提高對書籍特色的把握,在理順文本結構的同時,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書籍閱讀。鑒于此,作為教師,需要始終堅持思維導圖在整本書閱讀中的應用。

繼續以《鄉土中國》這本書的閱讀為例,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有深度,最大程度地挖掘整本書的特色,教師適時為學生構筑了“閱讀交流”的情境。在這一情境當中,學生不僅需要從“鄉土性”入手,集中去閱讀《文字下鄉》和《文字再下鄉》兩個篇章的內容,并以此來展開對話,相互交流“作者認為‘鄉下人不愚時具體采用了哪種論證思路,為什么?”的話題,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增強對兩個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還需要利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試著將自己的閱讀收獲進行羅列與呈現,以此來方便記憶。比如:在《文字下鄉》篇章內,具體從空間的角度來說明在鄉土社會沒有文字的需要,而《文字再下鄉》則從時間的角度說明鄉土社會沒有文字的需要。

(四)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從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入手,關注思維導圖的應用,并以此來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適時為學生增設一定的整本書閱讀環節,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實效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利用思維導圖輔助閱讀的過程中找回自信,一改以往只能進行碎片化閱讀的局面。對此,在課程教學階段,需要學生多嘗試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整本書閱讀。

繼續以《鄉土中國》這本書的閱讀為例,為了讓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更有成效,教師適時在課堂上為學生增設了必要的閱讀環節,而學生則需要從書籍當中任意選擇一個篇章,然后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集中閱讀這一篇章的內容,并在閱讀完畢之后利用思維導圖將閱讀的成果進行呈現,并集中向教師進行反饋,由教師根據學生所繪制思維導圖的優劣來判斷學生閱讀的質量。如有的學生選擇了《家族》作為閱讀內容,在對這一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閱讀的同時,還利用思維導圖總結概括了這一篇章的內容。毫無疑問,這樣的閱讀方式,對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書籍的內容意義是重大的。因此,在接下來的閱讀課上,需要教師予以推薦。

(五)利用思維導圖展示課堂閱讀成果

整本書的閱讀可以說是一種個體性的學習活動,如果教師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有效跟進學生,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就很難發現學生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以整本書為主的高中閱讀教學變得形式化。而學生學會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則可以讓學生在分享自己閱讀書籍成果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和愉悅感。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因此,在閱讀教學階段,需要教師多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在分享中樹立起正確的閱讀觀念[5]。

繼續以《鄉土中國》這本書的閱讀為例,當學生閱讀完整本書籍時,作為教師,可以從深化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入手,適時在課堂上為學生增設必要的閱讀分享環節,多鼓勵和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以此來讓更多的學生在感受分享所帶來的快樂時,汲取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注意到的內容。比如:有些學生在閱讀分享環節中是這樣說的:我為了了解《鄉土中國》這本學術著作的脈絡,充分利用了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來將分析思路以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式進行直觀的呈現,以此來讓問題的分析和研究更加全面。毫無疑問,這樣的閱讀更具條理性,對學生閱讀所產生的幫助是巨大的,因此,在接下來的語文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嘗試大力進行推廣。

結束語

總的來說,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表達思維的圖形工具,將其靈活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歸納和整理閱讀的內容,厘清書籍的脈絡,同時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更加透徹地去理解文本,提高其閱讀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更好地閱讀整本書積累經驗。對此,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需要教師在把握思維導圖的特性基礎上,多嘗試利用思維導圖來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以此來更好地達到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找回閱讀自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樹琴.略談“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19(25):66.

[2]武峰.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1(21):141-142.

[3]劉暢.例談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20(12):22-23.

[4]趙喜銳.運用思維導圖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J].考試周刊,2019(70):67.

[5]張鴻.借助思維導圖 促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新智慧,2018(18):112.

猜你喜歡
鄉土中國閱讀策略思維導圖
再思20世紀上半葉的鄉村建設與改造
“鄉土中國”的審視一種
開展郊區初中學校英語課外閱讀的實踐與思考
巧用策略,“悅”讀繪本
以閱讀策略為導向的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概念課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軟件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研究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