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研究

2024-01-24 01:44王玉晶
經濟發展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高技能逆向勞動力

王玉晶 李 鑫 劉 迪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勞動力供給的結構性短缺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新發展格局下,解決好生產要素投入的結構問題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之要務(江小涓和孟麗君,2021)。目前,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逆向技術溢出對優化國內要素配置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穩定就業的作用日益凸顯,為實現高質量就業提供保障。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OFDI)的快速發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穩居全球第二位,以OFDI 方式獲取逆向技術溢出已逐漸成為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經濟較快增長的有效渠道。因此,研究我國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技術獲取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OFDI 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獲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Teece,1992;Hiley,1999;Fosfuri 和Motta,1999;Dowling,2000)。新經濟地理學的發展為技術溢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解釋了技術溢出在地區間擴散進而影響母國經濟的可能性。距離越近的兩個國家,技術溢出的效果越明顯,即地理距離是影響技術溢出效果的重要因素(Tientao 等,2016)。Bretschger(1999)將內生增長理論、新經濟地理學和傳統區位理論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一個模型中,考察區域內和區域間知識擴散對區域發展的長期影響。技術傳遞回母國和在母國內繼續擴散構成了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兩個環節,并形成疊加效應(李勃昕等,2019)??鐕夹g在母國內部繼續擴散,并受到地理空間的制約,使得區域內的集聚和輻射效應更為顯著(祁春凌等,2013)。

區域間的技術差距導致了就業機會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勞動要素總量和結構(Jasay,1960;Laffineur 和Mouhoud,2015;吳傳琦和張宗斌,2020)?,F有研究表明,技術進步與就業之間存在替代效應和補償效應兩種關系(Kravis 和Lipsey,1988;蘇劍和陳陽,2019)。一方面,技術的獲取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使得生產單位產品投入的勞動減少,從而降低了對于初級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增加了以初級技能勞動力的就業壓力(Katz 和Murphy,1992)。另一方面,技術溢出促進區域內技術進步,降低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擴大產品需求,提高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利潤,刺激企業投資,增加了對勞動力的需求(Ebersberger 和Pyka,2010;白玫和劉新宇,2014)。此外,技術進步還能通過促進行業內上下游關聯產業的發展,為新興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創造更多適合高級技能勞動力的工作崗位(Cortes 等,2016;劉海云等,2019)。

考慮到要素在區域之間的流動性特點,學者們的研究大多從空間角度出發。技術在勞動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篩選作用,當某個國家或地區獲得技術后,會減少對當地就業市場上初級技能勞動力的需求,而獲取技術后的吸收和轉化又會使高技能崗位存在一定的缺口(黃犁和張臺秋,2012;Lordan 和Neumark,2018)。由于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環境質量之間具有良性互動關系,相比于非熟練技術工人,熟練技術工人具有更高的流動傾向。當熟練工人開始向城市流動時,其自身的生產力優勢得以放大,因此核心區域有更高容納熟練技術工人的可能性(Puga,1999;Nocco,2005;Ottaviano 等,2002;劉娟等,2020)。

綜上可知,國內外關于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研究較為豐富,從地區、產業的角度研究了逆向技術溢出對勞動要素流動的影響。那么,這些技術溢出的省際流動受什么機制影響?其空間分布特征如何?能否提升我國的要素配置效率?能否優化區域就業技能結構,解決勞動力供給結構性短缺的問題?探討這些問題,將對我國制定就業政策、實現勞動力市場均衡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嘗試研究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國內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并進一步剖析其內在影響機制。本文結構安排如下:首先,對已有文獻梳理后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設;其次,構建空間模型進行檢驗并分析實證結果,再進一步驗證影響機制;最后,提出結論和政策啟示。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OFDI 逆向技術溢出既可以直接影響就業技能結構,還可以通過推動區域技術進步對就業技能結構產生間接影響。技術從東道國溢出到投資國,使各個地區形成技術勢差;由于要素在區域之間流動,技術沖擊在影響本地就業的同時,也會影響臨近地區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就業(劉宏和李述晟,2013)。OFDI 逆向技術溢出與熟練勞動力之間的互補關系增加了對勞動力市場上熟練勞動力的需求,優化了就業技能結構。與此同時,技術不僅包含可以使用、轉化的技術,還包括了需要本土化、地方化的技術,通過對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吸收與改造,促進了母國技術進步,從而進一步影響就業技能結構(圖1)。

圖1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機制

(一)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直接影響

1.技術沖擊與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就業

就業的極化現象描述了高技能勞動力相對增加,而初、中級技能勞動力就業相對減少的分化趨勢(Acemoglu 和Autor,2011)。如果將生產的過程看作一系列的生產任務,那么常規化的生產任務通常是由中等技能勞動力完成的。高技能偏向的技術沖擊將會導致生產任務的重新分配,產生更多適合高技能就業者的崗位,并減少中等技能勞動者的崗位,使中等技能工人不得不轉向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或者通過技能培訓、繼續教育等方式,承擔部分高技能勞動力的工作。雖然OFDI 逆向技術溢出同時減少了初、中級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但是技術沖擊對中級技能勞動力的影響將會強于對初級技能勞動力的影響,且中級技能勞動力的減少會更加迅速。

2.技術地方化與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就業

技術地方化理論解釋了發展中國家的跨國投資行為,認為企業對于通過OFDI 獲得的技術并不是單一機械的模仿,而是根據母國經濟環境的需要進行加工和改造。這一理論著重說明了技術引進后的再生過程,表明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產品是標準化、小規模以及勞動密集型的。雖然通過OFDI 獲得的技術大多是標準化后的中間技術,但在吸收OFDI 逆向技術溢出時,仍需要國內高技術人才根據本國生產條件以及市場情況,對技術進行吸收和轉化,使技術與現有知識、資本等生產要素相融合。在母國對技術本土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勞動力對技術加以改進以適應當地的生產環境。這種技術與勞動力之間的互補作用,為高技能勞動力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影響了當地的就業技能結構。該理論說明技術具有創造效應,技術影響了就業市場上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促進了勞動力市場上就業技能結構的調整。

3.隱性技術溢出與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就業

廣義的技術溢出,不僅局限于先進的生產技術,還包含了對先進的人才管理經驗的吸收。逆向技術溢出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類型。顯性技術溢出,如工業流程、加工方法等,是能夠精準表達出來的技術,而隱性技術溢出,如管理的知識經驗,是指難以規范表達和傳播的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溢出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就業環境,其溢出過程相比于顯性溢出更為隱蔽。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更有機會靠近東道國的先進研發技術,還能夠學習東道國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生產組織形式,改善母國的就業市場環境,為就業技能結構的改善提供支撐??梢钥闯?,OFDI 逆向技術溢出改善了勞動力的就業環境,并為高技能勞動力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外部環境方面對地區就業技能結構進行調節。

(二)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間接影響

1.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技術進步的影響

進行海外投資的發展中國家,通常是以技術資源獲取為主要動機。在獲得技術溢出后,母國企業利用獲得的研發資源,不斷優化企業的生產網絡,推動技術進步。同時,對外投資為企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會反向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推動國內企業的產品研發創新,產品的多樣性促進了母國的技術進步。

(1)研發費用分攤

母國通過對技術先進國的投資獲得技術,實現母國與東道國間的技術資源共享。在母國與東道國企業合作過程中,研發費用分攤機制通過兩國企業共同分攤研發費用,降低產品的單位研發成本??鐕九c東道國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進行聯合研發,可以共享研發成果,通過子公司與母國公司的內部交流,提升企業整體的技術水平。一方面,東道國為母國企業提供研發資源,分攤母國的研發費用,節約母國企業生產成本,進而增加了母國企業的利潤。研發費用分攤機制的實現使母公司快速融入到全球生產研發網絡,降低了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成本以及由于貿易政策而產生的交易成本,擴大了國內企業績效以及經營利潤,提升了跨國公司整體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在新產品的研發階段,新產品正處于商品的成長期,具有較廣闊的市場前景,在資源自由流動的條件下,技術溢出促進了技術在產品之間的橫向溢出,社會資源會迅速轉移至新型產品,支持該生產部門的擴張。

(2)研發成果反饋

研發成果反饋是指海外設立的子公司學習到東道國的知識技術后,通過人力資本或實物商品等形式將技術反饋給母公司的過程。新興經濟體OFDI 理論強調了開展OFDI 對跨國公司獲取包括技術在內的戰略資產的重要性。擁有技術知識、銷售渠道、經營管理理念以及全球企業網絡等稀缺的高級生產要素,將使企業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全球化競爭背景下,一國的資源是有限的,在國內面臨資源約束時,通過OFDI 獲取戰略資產和稀缺要素,發展和創造新優勢顯得尤為重要?!皩W習效應”的作用表現為跨國公司對東道國企業先進技術的模仿跟隨,技術由東道國流入母國后,在資源充分流動的條件下,技術會繼續流向其他地區的企業?!案偁幮钡淖饔帽憩F為企業由于競爭壓力加大了生產上的技術研發投入,提升母國整體的研發水平,從而推動技術進步。技術的反饋和溢出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能夠從整體上提升母公司的技術水平。

2.技術進步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

(1)技術發展階段

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理論認為,技術水平提高是高技能勞動力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外生的技術進步使企業能夠生產更多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使用高技術水平的設備,同時也需要更多高技術的人才。由于技術是非中性的,技術的獲取使母國國內從事常規生產的初、中級技能勞動力更易被替代。相較于初級技能勞動力,高級技能勞動力更易與先進的技術匹配,技術水平的提升增加了母國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因此,技術對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具有一定的篩選作用,這一篩選過程一定程度減少了初級技能勞動力的就業機會,由此改變了當地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技能結構。該理論說明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市場具有異質性的影響,即改變了就業市場上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的相對數量,從而影響了就業技能結構。

(2)技術成熟階段

在技術承接后的消化吸收階段,為了適應新技術、新方法,迫使生產線上的技能工人不斷提升自身科學文化水平,提升技術運用能力,而企業也會通過再培訓、繼續教育等多種方式提升工人素質,解決高技能工人短缺的問題,使得高技能勞動力的供給不斷提升。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對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風險把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升了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技術進步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不僅影響了就業規模,還對就業結構的調整具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技術進步引發企業生產專門化,使企業更加傾向于提供具體、細致的服務,增加了適合高技能勞動力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影響企業的經營方式,推動企業升級,促使企業實現了由低端向高端的轉變,提升了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推動了就業市場上就業技能結構的升級。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勞動力市場上對勞動力技能水平的需求隨之變化,高級技能勞動力擁有了更多合適的就業崗位,而初級技能勞動力擁有了自主學習能力。

(三)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影響的空間效應

我國的高技能勞動力和中低技能勞動力在空間分布上極度不均衡,總體的空間分布特征均為東南密集、西北稀疏,且高技能勞動力在京津冀等地的集聚程度更高(劉曄等,2019)。在相鄰的省份之間,就業技能結構存在著負向關聯關系。在空間分布中,要素的集聚和溢出通過經濟資源的配置在一個地理區域內形成新的增長中心。勞動力在地區之間的流動會產生較高的遷移成本,距離是影響勞動力在兩地遷移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地理距離越大越不利于人才的流動。根據經濟地理學的相關理論,本地對周邊地區同時產生集聚和溢出兩種空間效應。OFDI 逆向技術溢出在空間作用中具體表現為溢出效應。隨著我國各地經濟中心與周圍地區的聯系愈發緊密,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呈現縮小的趨勢,形成了一體化的空間格局。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獲取不僅能夠改善當地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技能結構,還會對其他地區的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綜上,提出本文研究假設:

假設1:OFDI 逆向技術溢出能夠促進高技能勞動力就業。

假設2:OFDI 逆向技術溢出能夠優化本地及臨近地區勞動力技能結構。

假設3:OFDI 逆向技術溢出通過推動技術進步影響就業市場不同技能類型勞動力的供求變化。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選取

被解釋變量:就業技能結構。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描述就業技能結構的方法:(1)采用高級技能勞動力與初、中級技能勞動力的比值(Skill),表示各地區高級技能與其他兩種類型勞動力的比例關系,將其作為本文基準回歸、分階段檢驗以及中介效應檢驗的被解釋變量;(2)采用高級技能(Skillh)、中級技能(Skillm)、初級技能(Skilll)就業人員的比重,表示地區內三種技能類型勞動力的占比,用于檢驗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不同技能類型勞動力的異質性影響;(3)采用高級技能與中級技能勞動力的比重(Skillr),用于穩健性檢驗。

解釋變量:OFDI 逆向技術溢出。本文采用李梅和柳世昌(2012)對省級層面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計算方法,以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作為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具體計算方法如下:估算我國通過OFDI 獲取的國外研發資本存量:

計算各省通過OFDI 獲得的國外研發資本存量:

其中,Sjt與OFDIjt分別代表我國t年通過OFDI 在技術溢出國j國獲得的研發資本存量以及對j國的OFDI 存量,Yjt表示t年技術溢出國j的GDP。RD0表示東道國基期的研發資本存量,r為各國實際研發投入的年平均增長率,δ為研發資本的折舊率,本文設定δ= 5%。St代表東道國歷年研發資本存量。RDt為t年技術溢出國j的研發經費支出,以2003 年作為基期,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對其進行調整后的實際支出計算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融類OFDI 是以獲取投資收益為目的而進行的海外擴張,對本國技術創新提升的影響較弱,甚至該部分流向海外的資金會抑制母國的技術提升,因此,文中選取的是各省非金融類OFDI 的數據。為了控制其他因素對就業技能結構的潛在影響,參考相關研究,加入經濟發展水平(Agdp)、科技水平(RD)、薪酬水平(Wage)、對外開放水平(Trade)等指標作為影響區域就業技能結構的控制變量。各變量定義詳見表1。

表1 各變量定義

(二)數據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由于技術溢出主要分為國外技術的獲取以及國內技術的吸收兩個部分,因此本文在選擇樣本時,將樣本分為技術溢出國以及國內技術溢出接收地兩個部分。技術溢出國主要包括21 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接收技術溢出的地區主要包括我國30 個省級地區。由于西藏以及港澳臺地區數據的缺失,未包括相關數據。研究的時間跨度為2003~2019 年共17 年,共計510 個樣本觀察值。各國研發數據以及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來自OECD 數據庫,各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來自UNCTAD 數據庫,各省OFDI 存量數據是從商務部公布的歷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上獲得。各省份平均貨幣工資來源于《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各個地區的內部研發經費支出數據來自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其余變量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及各地區統計年鑒。

為緩解異方差對估計結果的干擾,對模型中的所有絕對量進行對數處理,經查驗處理后各個變量不存在超出正常范圍的異常值。各變量描述性統計詳見表2。

表2 描述性統計

(三)空間計量模型的構建

為了在空間滯后模型(SAR)、空間誤差模型(SEM)以及空間杜賓模型(SDM)中選擇最合適的模型,在參數估計前對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估計結果做殘差空間相關性檢驗,發現選擇空間杜賓模型(SDM)是最為適合的。而在實際分析時需要考慮區域個體異質性及時間異質性對估計結果的影響。因此,本文采用時空雙向固定效應的SDM 模型進行估計,結合LM 檢驗以及計算得到的AIC、BIC、Log Likelihood 統計量,將面板空間杜賓模型(SDM)作為實證分析的基準模型。本文的模型設置如下: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W為空間權重矩陣;WSkillit為區域就業技能結構的空間滯后項;代表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對數函數值;為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數函數值的空間滯后項;Xit代表其他控制變量的集合;vi與ut分別代表地區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ζit代表隨機干擾項。

需要說明的是,模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內生性問題。但考慮到跨國公司的投資決策通常發生在技術流入國內的幾個月甚至幾年,而文中解釋變量反映的是通過OFDI 所取得的國外研發存量,這一行為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能夠有效解決內生性問題。

1.空間權重矩陣構建

本文采用基于地理距離的矩陣W1,首先利用ArcGIS 軟件處理shapefiles 格式的原始數據地圖,刪除西藏等非研究對象地區的數據,然后利用Stata 自帶的空間計量工具,生成基于各省距離倒數的空間權重矩陣。具體形式如下:

對矩陣先進行標準化處理,將矩陣中各個元素分別除以所在行的元素之和,利用處理后的矩陣估計得到的系數能夠解釋空間相關的方向與大小。

在穩健性檢驗部分,為同時考察地理和經濟相鄰的空間特征,構建經濟地理距離矩陣W2。計算時采用地理距離矩陣與各地區人均GDP 均值作為對角元素的對角矩陣相乘,具體形式為:

其中,W1為地理距離空間權重矩陣;對角元素中為時間段t0到t1內空間界面i的地區經濟產值Y的均值;為考察期內所有地區GDP 的均值。各省GDP 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2.全局莫蘭指數

對空間面板模型參數進行估計之前,需要初步判斷模型的適用性,對各地區通過OFDI 獲得的技術溢出的對數值進行全局莫蘭指數的雙尾檢驗。全局莫蘭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通過檢驗發現,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具有全域范圍內的空間集聚特征。全局莫蘭指數只能反映出區域經濟發展整體上的空間關聯性,不能反映異常值或集聚出現在哪里,因此,需要計算局域莫蘭指數。局域莫蘭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Zi=Xi-,Zj=Xj-。局域莫蘭指數可由莫蘭散點圖進行刻畫。從圖2 中可以看出,代表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點主要集中分布在第一、三象限,表明分布于第一、三象限的省份與其周邊省份具有“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特點??傮w上看,我國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具有顯著的空間集聚效應,東部省份如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位于第一象限,而中西部省份如寧夏、陜西、甘肅等地大多位于第三象限。

圖2 2019年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數值的莫蘭散點圖

四、實證結果

(一)全樣本實證分析

表3 報告了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影響的基準回歸結果。其中,模型(1)可能存在過度擬合的問題。在區域開放的條件下,區域之間聯系日益緊密,經濟依賴日益加深,經濟發展存在關聯互動作用,各區域經濟持續發展且差異呈現縮小的趨勢。在考慮了變量的空間相關性后,本文主要對第(2)列的SDM 模型結果進行分析。

表3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基準回歸結果

由表3 中第(2)列結果可知,OFDI 逆向技術溢出(lnSofdi)及其空間滯后項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當前我國通過OFDI 獲得的技術溢出對本地及其臨近地區就業技能結構的優化具有促進作用??刂谱兞糠矫?,經濟發展水平(lnAgdp)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當前經濟增長尚未對區域內部高技能勞動力的就業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經濟增長導致需求增加,但也會帶來生產部門內部要素的調整,經濟發展與就業技能結構不一定是單一的線性關系,我國距離高質量就業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就業數量的增長并不等于就業質量的提升。研發投入(lnRD)的系數值為負,但并不顯著,而其空間滯后項系數顯著為正,表明當前階段,技術進步對區域高技能人才就業的促進作用尚未顯現。由于技術成果的轉化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且技術轉化率也是影響其作用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研發投入優化就業技能結構的作用并不顯著。整體工資水平(lnWage)的提升不利于調動高技能勞動力的積極性,可能由于高技能勞動力本身已經具有了較高的工資,地區內平均工資水平的提升對初、中技能勞動力就業的影響更為顯著。工資水平空間滯后項的系數為正但并不顯著,表明其他地區整體工資水平的提升能夠吸納本地及臨近地區初、中技能勞動力的就業,進而造成了本地就業技能結構的變動。對外開放程度(Trade)系數顯著為負,且其他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對本地就業技能結構也產生了顯著的負向影響,表明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擴張未能優化區域就業技能結構。羅軍(2021)認為不同類型的進口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存在異質性,金融服務以及研發服務等類型的進口方式能夠顯著優化就業技能結構,而商業服務進口不能優化就業技能結構。對外貿易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與對外貿易的類型有關,由于我國對外貿易統計中未包含金融服務類型的對外貿易,因此未能優化地區就業技能結構,此結論印證了上述觀點。

(二)分技能類別結果分析

表4 將高級技能勞動力就業所占比重、中級技能勞動力就業所占比重以及初級技能勞動力就業所占比重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分別進行回歸,考察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不同技能類型勞動力就業的差異化影響。

表4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分技能類別回歸結果

結果顯示,OFDI 逆向技術溢出(lnSofdi)對不同技能類型的勞動力就業具有異質性影響。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高技能勞動力就業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卻抑制了初、中技能勞動力的增加,假設1 成立。這可能是因為OFDI 逆向術溢出所帶來的新技術和管理方法更適用于高級技能勞動力,而對初級、中級技能勞動力的影響較小,甚至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技術替代。此外,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空間滯后項顯著促進高級技能勞動力就業,表明技術具有溢出效應,能夠跨越地理空間傳播至其他地區,技術的獲取能夠促進當地區高技能勞動力的就業。

(三)分階段實證結果分析

為考察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本文將全部樣本分為2003~2008 年、2009~2013 年、2014~2019 年三個發展階段重新進行分組回歸。

由表5 報告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在第一階段(2003~2008 年),我國OFDI 存量相對較少,此時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作用并不明顯,且由于在這一階段,我國的支撐體系以及投資環境還處于發展建設階段,此時的OFDI 逆向技術溢出未能有效優化區域就業技能結構。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除了受到OFDI 流向、東道國的研發資本存量的制約外,還受到技術吸收地區自身經濟環境、經濟發展階段、東道國的技術轉移意愿等因素的影響。在第二階段(2009~2013 年),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區域就業技能結構影響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OFDI 并未有效優化國內勞動力要素的分配。作為獲取國際研發資本的渠道,我國通過向研發資本存量較高的發達國家進行投資,能夠快速掌握相關領域的先進技術。從產業鏈布局的角度看,OFDI 逆向技術溢出通過學習示范、人才流動等方式,在上下游關聯產業之間傳遞,國外研發資本的獲取影響了國內原有的產業鏈布局,在區域內部對不同技能類型勞動力就業具有異質性影響。在第三階段(2014~2019 年),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我國就業技能結構具有積極的顯著影響。

表5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分階段回歸結果

五、機制檢驗

(一)中介效應模型的構建

本文參考相關研究,以區域技術進步為中介變量,構建中介效應模型,檢驗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區域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機制。

技術進步(TFP):采用基于DEA 的Malmquist 生產率模型計算的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區域技術進步的變量。使用DEAP 軟件計算各省全要素生產率。產出變量為各省份的實際GDP,并通過GDP 折算指數,轉換為以2003 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格。投入變量為勞動投入以及資本投入。勞動投入采用各省年末就業人員數表示,資本投入用各省的資本存量表示,資本存量采用永續盤存法估計,計算公式為:

其中,Kt代表了第t年的固定資本存量,It代表了第t年固定資本的形成總額,δ為資本折舊率,根據張軍等(2004)的研究,將其設定為9.6%。由于2017 年后國家不再統計資本形成總額數據,而2000 年之前的數據存在一定缺失值,因此以2000 年數據為基期計算不變價,再根據永續盤存法,在基期的固定資本存量上逐年累加,進而得到2003~2019 年各省的固定資本存量。部分省份個別年份缺失的數據采用插值法填充,對物質資本存量合并的地區按照各地的GDP 比例進行分配,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計算。

結合上文的理論分析,參考邵帥等(2019)對于SDM 中介效應檢驗的模型構建方法,以OFDI 逆向技術溢出為解釋變量,就業技能結構為被解釋變量,技術進步(TFP)為待檢驗的中介變量,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空間滯后項、就業技能結構的空間滯后項以及其他控制變量為中介變量模型中的控制變量。構建的中介效應檢驗模型如下:

(二)中介效應實證結果分析

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估計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OFDI 逆向技術溢出有效推動了地區內部技術的進步。從表6 可以看出,中介變量技術進步(TFP)的系數顯著為正,其空間滯后項系數顯著為負,說明技術進步增加了對高級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同時抑制了對初級、中級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就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影響而言,就業技能結構的變化相對于技術進步的影響效應更加突出。因此,技術進步可能是OFDI 逆向技術溢出影響區域就業的一個中介變量,即OFDI 逆向技術溢出可能通過促進地區內部的技術進步,進而對就業技能結構產生影響。此外,在考慮區域內技術進步后,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系數變小,表明技術進步在影響路徑中發揮了中介變量的作用,結合相關的檢驗標準可知,OFDI 逆向技術溢出、技術進步和就業技能結構之間完全符合部分中介效應的判斷標準,說明技術進步是OFDI 逆向技術溢出影響就業技能結構的中介變量,且表現為部分中介效應,假設3 成立。

表6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機制:中介效應檢驗

(三)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考察技術進步部分中介效應的穩健性,分別采用高技能占中技能就業人數比重作為新被解釋變量以及更換空間權重矩陣兩種檢驗方法,重新對上述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兩種估計結果基本保持一致,表明本文的實證結果是較為穩健的。同時,基于高、中、初三種技能就業人員構建的就業技能結構指標仍表現出顯著的空間依賴性,且臨近省份的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本省的就業技能結構也存在顯著的影響,這與上文的結論是一致的。表7 的估計結果表明,在經濟空間權重矩陣下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作用依然表現為部分中介作用。OFDI 逆向技術溢出及其空間滯后項的系數為正,且至少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當前我國各省OFDI 逆向技術溢出會對經濟距離較近省份產生正向影響,具有正的空間相關關系。對比表格中結果發現,在考慮到區域技術進步后,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系數變小,在經濟空間權重矩陣下,技術進步在影響路徑中發揮了中介變量的作用,表現為部分中介效應。

表7 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影響機制:穩健性檢驗

六、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構建SDM 模型以及地理距離權重矩陣,探索OFDI 逆向技術溢出對就業技能結構的差異化影響,得到以下結論:(1)OFDI 逆向技術溢出能夠促進本地及其臨近地區就業技能結構的優化。(2)OFDI 逆向技術溢出能夠促進高級技能勞動力就業,但抑制了中級技能以及初級技能勞動力的就業,表明其對就業的影響可能會引致勞動力“極化現象”。(3)技術進步在OFDI 逆向技術溢出的就業效應中充當了中介變量的角色,且體現為部分中介效應。

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啟示:(1)拓寬OFDI 逆向技術溢出渠道調整就業技能結構,提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連通度,強化國際合作平臺的建設,改善本地的投資環境,優化本地投資結構;(2)在就業技能結構的優化上,加強初、中級技能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健全完善職業技能提升制度,通過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等方式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3)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就業市場的供求匹配程度,緩解就業市場上“有崗無人”和“有人無崗”共存的現象;(4)發揮區域間的協調聯動作用調整就業技能結構,構建就業信息的互聯互通體系,提升要素流通效率。

猜你喜歡
高技能逆向勞動力
逆向而行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補齊高技能人才“短板”
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逆向工程技術及應用
淺議高技能人才培養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