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背景下高校英語文學課程現存問題及對策

2024-01-25 14:56李金云李國麗
關鍵詞:中西文學英語

李金云,李國麗

(武漢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國際傳播能力是指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展現的以領導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是各國在國際社會中塑造國家形象、贏得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基石。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1]。要講好中國故事,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提高外語教育的質量至關重要。外語教育肩負著服務國家對外戰略的使命,承擔著培育外語人才的重任。英語文學課程是外語專業的必修課,旨在促進學生對英語文學和文化的了解,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通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才。英語文學課程在推動外語專業人才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培育“中國故事講述者”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大背景下,英語文學課程應以提升外語專業人才國際傳播能力為重點,既重視英語文學的教學,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中西文學對比能力,培養真正能講、會講、講得清、講得懂中國故事的外語專業人才。目前,英語文學課程還存在一些影響學生國際傳播能力培養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背景下高校英語文學課程現存問題

英語文學課程發揮著文學聯通世界和傳播文化的特殊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英語文學課程只注重英語文學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中西比較文學意識和文化傳播能力。具體而言,英語文學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學內容相對單一。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全部由英語文學構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比較文學與跨文化意識。這些課程增進了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學的了解,但英語文學中充斥的西方價值觀念和風俗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學生的家國意識和愛國情懷。長此以往,英語專業學生可能會忽略中國文學和本土文化的學習,其認知、解讀和言說中國文化的能力將無法得到加強,這也影響了他們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有學者指出,“廣大的外語專業人才在缺乏本土人文知識和文化素養的前提下,即便具備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也會因表達內容的缺失而難以肩負起建設國家文化和話語‘軟件’、提升我國國際話語能力等重要責任與時代使命”[2]。這不得不引起高校和專業教師的關注。

此外,當前英語專業開設的英語文學課程大都強調經典文學,比如莎士比亞、彌爾頓、霍桑等,而對當代英語文學尤其是21 世紀以來的英語文學重視不夠,導致學生對一些有較大影響的當代作家知之甚少,甚至是一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比如2021 年獲獎的英國移民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2020 年得獎的美國詩人露易絲·伊麗莎白·格麗克(Louise Elisabeth Glück)等。經典文學內容由于年代久遠,有時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果不盡人意,還會導致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當前現實,使學生經常處于學習與現實相脫離的環境中,很難做到將當代英語文學與中國當代文學進行對比學習。

2.教學方法不夠豐富。高校英語文學課堂大都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進行知識單向傳授。一方面,受課堂時限的影響,教師的授課內容十分有限,基本限于教材和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無法很好地開闊學生視野,對學生中西文學比較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課堂上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教師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繁重的課程教學任務,無法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也無法安排學生進行充分討論。這極有可能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之中,導致他們通過機械記憶的形式來掌握課堂內容。在課外,現有文學課教學多數對“第二課堂”不夠重視,沒有很好地處理課堂教學和課外自主學習的關系,無法促使學生進行高效率的課外自主學習,也無法利用課余時間有效擴充學生的學習內容。有研究表明,在外國文學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同等重要,它們之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只有協調好課堂內外學習的關系,使其相互促進,外國文學課才有可能在教學方面取得新的進展[3]。因此,英語文學課教師不但應重新審視課堂內外教與學的關系,提高對“第二課堂”的重視,而且還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并借助在線教育技術協調學生的課內外學習。

3.課程考核形式不夠多元。當前,英語文學課程考核多采用閉卷形式,考試題型多以客觀題為主。事實上,對于這種考試形式,大多數學生已形成一套應試技巧,即在考試前一周進行突擊式復習,通過臨時背誦記住文學知識、術語和其他相關內容,便能順利通過考試,甚至還能取得很高的分數。因此,這種考核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無法促進學生對文學知識的內化和對文學作品的深度理解,無法提升其外語應用能力、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此外,該課程的考試內容均以英美文學為主,注重考查作家與作品的具體信息和學生對作品的初步解讀,缺乏文學批評和中西文學比較與批評方面的題目。這種考試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考查學生的背誦和復制教師講義的能力,既無法很好地檢測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又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更無法促進學生運用所學文學知識分析和解讀中西相關文學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二、以提升學生國際傳播能力為導向的英語文學課程改進策略

基于當前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時代背景,針對高校英語文學課程現存問題,高??梢詮慕虒W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三個方面作出回應,探尋有效應對策略,構建完整課程內容,制定以提高學生國際傳播能力為導向的英語文學教學新模態的可行方案。

1.擴充教學內容。為改變英語文學課程“重國外、輕國內”“重經典、輕當代”的做法,英語文學課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擴充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以培養了解中西文學、熟知經典與當代英語文學的外語專業人才。

第一,融入相關中國文學內容,融通中西文學文化。英語文學課程在響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國家號召時,須充分認識到中國文學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華文化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和重要途徑,要大力推廣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弘揚文化精神,傳播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4]。中國文學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價值訴求。學習中國文學是把握中國文化和闡釋中國文化特色的關鍵,也是提升外語專業人才國際傳播能力的基礎。就英語文學課程而言,可以在原有教學內容基礎上有機融入中國文學相關內容,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學和中國文學的比較意識,幫助學生在對比中學習和發展中國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5]?!焙霌P和發展中華文化需要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英語文學課程必須打破外國文化單向輸入的局面,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互鑒,使學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時也能夠弘揚和發展中國文化。因此,在文學課堂上可以開展多維度、深層次的中西文化對比學習。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比較中西文學作品的語言、結構、主題等內部特征,還要對其創作背景、作家生平等外部特征進行對比研究,在對比學習中啟發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關注中國文學對外國文學的影響,向學生客觀真實地展現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幫助其樹立文化自信。例如,講莎士比亞時,可以補充同時代的中國劇作家湯顯祖,引導學生比較同時代英國和中國的不同背景與文學主張;講解華茲華斯時,可以補充有類似生態主張的陶淵明,指引學生進行對比研究,總結兩人的異同等。

第二,補充當代文學內容,拉近文學與現實的距離。學習經典文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發展當代文學,如何將經典文學與當代文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古為今用、以古鑒今,是英語文學課程應給予高度重視的議題。然而,囿于教材內容設置,學生鮮有機會能夠接觸當代英語文學,尤其是21 世紀以來的英語文學。因此,英語文學課程須改變其厚古薄今的教學現狀,將20 世紀以來的英語文學納入課程內容中,推陳出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教學的主動性,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國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當代作家及其作品,引導學生學習新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將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布克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和普利策獎等主要英語文學獎項的作家或作品引入教學之中,鼓勵學生主動地去查閱和了解獲獎作家及其創作背景,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作品進行學習,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在補充當代英語文學的同時,也應提高學生對當代中西文學的對比和批評意識。文學是社會的縮影,是現實的影射,當代文學作品比其他任何時期的文學作品都更具有現實意義,更能呈現當前不同國家的社會風貌和發展現狀。通過開展當代中西文學對比學習,能夠指導學生從跨文化學習視角出發,關注并思考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中所蘊含的共性和異性問題;引導學生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學習和評判外來文化,進而認識和反思中國本土文化;幫助學生在對比學習中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例如,在學習當代科幻小說時,可以將奧森·斯科特·卡德(Orsan Scott Card)的《安德的游戲》(Ander’s Game)和劉欣慈的《三體》 進行對比。這兩部作品均獲得雨果獎,都在講述人類對未來和宇宙命運的探索,蘊含著不同的宇宙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這兩部科幻題材作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中西方思想和文化內涵,提升學生對相關中國文化的深刻認識。

2.豐富教學方法。擴充教學內容之后,教學方法就成為教學能否取得實效性的關鍵。在英語文學課上引入中國文化很可能會對教師的知識素養提出一定挑戰。這些教師主要來自英語類專業,他們可能對中國文化缺乏深入認知,無法在課堂上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比較文學意識。此外,英語文學課的課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單向流動、學生參與度不高以及課外自主學習意識不強等問題。因此,教師亟需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來改進教學。有學者指出,為契合時代和國家發展、滿足學習者多樣化需求,外語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更新其教學內容和手段,打造課內課外、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一體化教學[6]。當前,慕課、微課等現代信息技術日臻成熟,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等網絡學習平臺包含大量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這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定契機。教師可結合相關在線課程資源靈活開展線上線下混合、翻轉課堂等多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方面入手。

課前以知識輸入為主,教師是學習資源創作者或供應者,通過線上渠道發布教學視頻、列出重點知識和任務清單,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及其詩歌時,教師可以課前在網上發布課程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安排學生自主收集網上資源來對比英國“湖畔詩人”華茲華斯和中國晉代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并制作PPT 進行課程展示。學生在完成線上學習和各項任務之后,及時在QQ 或微信群里進行反饋并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開展線上互動來完成答疑解惑和匯報課程任務進度。

課堂上以知識產出為主,教師是課堂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安排指導學生完成課堂展示任務、組織課堂討論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在課堂上,相關同學利用PPT 進行英語口頭匯報,根據線上資料對比分析華茲華斯和陶淵明及其作品的異同。其他同學作為聽眾也參與其中,并對匯報同學進行提問和評價。教師結合匯報學生的內容安排、口語表達、PPT 制作效果及臨場反應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點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如陶淵明和華茲華斯詩歌中的中西自然觀和自然審美意識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哪些認識論等。由此,可以在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比較能力的同時增進學生對中國田園詩歌的深入認知。

課后以知識鞏固和延伸為主,教師是課外學習的組織者和監督者。一方面,針對個別同學存在的個性化問題,教師可以進行線上或線下的針對性答疑,為其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針對大部分同學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在QQ 或者微信群里組織線上討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共同探討最佳答案。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安排相關課外活動,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化,如組織安排題為“我眼中的陶淵明和華茲華斯”的演講、題為“從陶淵明和華茲華斯詩歌看中西自然詩歌的差異”論文大賽等。

3.創新考核形式?;谏鲜鼋虒W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需有針對性地調整考核內容、創新考核形式,有效考查學生中西文學知識和對外文化傳播實踐能力。

第一,課程考核需要調整主客觀題型占比。課程考核要以主觀題為主、客觀題為輔,從根源上杜絕學生采用考前突擊、臨時背誦記憶等方式來應付考試的現象,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主觀題中,減少或者取消名詞或術語解釋,增設主觀論述題和綜合分析題,目的是充分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和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第二,課程考核需要調整考核內容。除了考查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家和作品的初步解讀外,還要考查學生利用文學理論對其進行文學批評。同時,還應適當增加有關中國文化、歷史和文學的考核內容,合理安排一定的中西文學對比研究的題目。例如,在綜合分析題中考查華茲華斯及其詩歌《詠水仙》(“The Daffodils”)時,讓學生從生態批評的角度將《詠水仙》與陶淵明的《飲酒·其三》進行對比分析,論述詩歌中所蘊含的兩位詩人的生態意識和自然觀的異同,并要求學生結合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的實際談談從詩歌中獲得的啟發和感受。

第三,課程考核需要加入課程論文寫作。對外文化傳播是一種實踐能力,而寫作是檢驗這種實踐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考核形式。然而,有學者指出,一直以來,英語寫作都是英專學生的弱項,寫作水平低、語言質量差是學生寫作的特點,學生寫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7]。因此,英語文學課程應抓住這一契機,在考查學生中西文化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用英語言說與表達中國文化和思想內涵的能力。例如,要求學生撰寫有關多麗絲·萊辛的《屋頂麗人》(“A Woman on the Roof”)的課程論文,引導學生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和批判其中所展現的女性形象和蘊含的女性訴求,再鼓勵學生結合中國社會兩性關系現狀來闡釋中國對男女平等和女性自由的追求,進而啟發學生表達自己對性別關系獨特的思考和建議。

在提升我國國際傳播力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文學課程因其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互鑒、培育外語專業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是實現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形象的重要依托。英語文學課應將“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加強中西文學對比”的理念貫穿于整個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之中。首先,在補充和完善教學內容時,在原有英語經典文學的基礎上適當補充英語當代文學,有機融入中國文學,組建互補、協調的內容體系,打開學生視野、擴寬學生知識面;其次,在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時不但要與時俱進,利用科學技術來輔助教師教學,還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來安排多元的教學活動、設計階梯式的教學任務;最后,在更新和調整考核內容時應增大主觀題型占比,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增設中西文學對比分析類題目,全面考察學生對中西文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重點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實現培育中西文學素養、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對外話語表達能力的協同發展,確保英語文學課程建設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

猜你喜歡
中西文學英語
我們需要文學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味其道”與“理其道”(一)——中西詩與思比較談片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中西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0例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中西藥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