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項目化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2024-01-25 09:32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漢語言師德育人

高 群

(阜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一、項目化的理論背景與研究概況

進入20世紀90年代,項目化研究逐漸實現由零星向系統的轉變。本研究以中國知網為語料庫,啟動搜索引擎,選擇“主題:項目化”進行檢索。截至2023年10月28日,文獻總量為18 661篇,最早研究成果出現在1962年。其中,21世紀以來的文獻總量高達18 636篇,研究熱度在2013年前后達到峰值,年度發文量超過1 500篇。研究主題集中在“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改革”“項目化管理”“教學模式”“項目化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等方面[1-6],分別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初步搭建“項目化”理論體系。這說明借助項目化視角觀察人才培養體系,搭建課程網絡,探索實踐能力培養等是行之有效的思考。學術界對項目化的認識逐漸明晰,夏雪梅論述了“設計教學法”逐步發展為“項目化學習”的過程,認為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項目化學習浪潮“延續了杜威對于教育和學習的理解但又體現了新的學習理論和素養追求,指向個體和社會價值的整合、核心知識的深化和思維遷移,并通過尋求項目與學科核心知識的內在關聯,解決分科與綜合、知識與能力的矛盾?!盵7]她在“做語文項目詩歌集的時候用到了美術繪畫知識”[8],又提出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理念,拓展了研究范疇。我們深受啟發,將結合項目化理論,以阜陽師范大學國家級一流專業漢語言文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個案,嘗試尋找項目化推動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內在動力和實施保障路徑。

二、阜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目標

阜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立足皖北、服務安徽、輻射全國,培養適應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具有高尚的師德與教育情懷,專業知識扎實,教學能力過硬,具備文化傳承、實踐創新與自我發展能力,能夠在中學及其他教育部門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優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在畢業后 5 年左右,應當達成如下預期:

目標1:師德高尚,情懷深厚;

目標2:視野開闊,學養豐富;

目標3:樂學善教,技能卓越;

目標4:精于協作,科學育人;

目標5:善于反思,持續發展。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目標,主要體現在“師德高尚,情懷深厚”“視野開闊,學養豐富”“樂學善教,技能卓越”“精于協作,科學育人”“善與反思,持續發展”等 5 個方面。圍繞總目標展開的5個分目標,體現了“一踐行三學會”的認證理念,其內在體系比較完備,邊界比較清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3點。

1.堅守師范初心,服務引領地方基礎教育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 1978 年阜陽師范大學(原阜陽師范學院)創校首批招生的專業之一,專業積淀深厚。本專業注重立德樹人,立足皖北,面向安徽,充分挖掘和凝練專業在辦學過程中的特色與優勢,為皖北、安徽及長三角地區輸送了1萬多名優秀人才。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及地方政府對基層教育支持力度的漸次加強,學生到基層從教的意愿也在逐年增強。多數畢業生對工作條件和職業發展前景的滿意度較高,說明本專業培養畢業生執教意愿堅定,也體現了服務區域教育發展的責任擔當。

2.堅持三全育人,彰顯實踐育人辦學特色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師資數量充足,職稱、學歷結構合理,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高端人才,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高。辦學過程中,創設實踐育人平臺,強化實踐育人保障,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長三角、安徽省等各級各類師范生賽等社會活動,成果豐碩?!暗胤礁邘熢盒!灰惑w’實踐育人體系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獲 2014 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3.強化科研創新,傳承弘揚地域特色文化

漢語言文學專業立足皖北區域文化特色,在老莊和管子思想傳承、三曹與建安文學普及、皖北方言研究、淮河文化資源挖掘等方向成果豐碩,有力支撐人才培養與服務皖北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目標。

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在學院,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行積極探索,嘗試推動融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廣的“課程體系+項目領銜+競賽跟進”模式的實施。

三、融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廣的“課程體系+項目領銜+競賽跟進”模式

阜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按“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專業教育平臺+教師教育平臺+實踐教育平臺”的的模式予以建構,課程結構體系見圖1。

圖1 漢語文學(師范)專業課程結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既關注教師教育基礎課程,又強化教師教育拓展課程,指向語文教育教學素養的部分進一步拓展與延伸,分別為“與中學語文教育的橋梁課程”“語文教學素養拓展與提升課程”。同時,為兼顧學生考研需求,按文學文化、語言文字兩個方向開設,特色課程為“地方文化與文學”“文學素養拓展與提升”“語言素養的拓展與延伸”“文字素養的拓展與延伸”。方案著重職業素養發展與提升,滿足學生求職等職業發展需求。課程體系比較合理,課程類型清晰,注重知識點的銜接與漸進關系,先修后續的關系明確。

為了保障專業宏觀設計在課程結構體系過程中得以實現,必須調動教師、輔導員、學生實踐等各方力量,在學院整體調控下,采用融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廣的“項目領銜+競賽跟進”模式,設計專門課題強化教師理論研究,輔導員參與實踐推廣,學生參與競賽,用項目領銜的方式,集中發力,實現預定計劃。為此,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立3類招標課題,具體見表1。

招標課題從學院預算到執行結項形成閉環。課程思政類項目強調課程培育,幫助建設思政課程和國家級、省級、校級一流課程,持續發力,實現專業所有課程的全覆蓋。專業認證類項目以滿足漢語言文學師范類專業認證需求的相關改革實施方案為主,內容需要圍繞認證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整改的目標、整改的初步成效、依然存在的問題及整改計劃等方面。研究成果用于專業認證整改,讓更多老師參與進來,改進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研究,體現師范類專業認證持續改進理念。學生實踐類項目要求有實踐活動的通知、策劃方案和小結。項目的活動能力養成目標與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一致,活動能力養成的具體要素指標參考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認證相關資料。具體實踐活動由項目組成員設計并組織開展,所有參與活動的學生需完整填寫《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實踐活動評價手冊》,結合學生參與活動情況認定實踐活動學分,并上傳系統,做好材料歸檔。項目參與人員由項目負責人召集,其中活動中的指導老師可以由項目組指定,也可以由學生自行聯系。學院超前謀劃,項目化實施,聚合教師、輔導員和學生3支隊伍,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后,課程學習與實踐運用結合,打造出清晰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路徑。

表1 漢語言文學專業招標課題

四、堅定師范專業認證“主線+底線”理念,實現畢業要求

我們堅持將學生中心、結果導向及持續改進思想落到實處,先明確“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3個主線目標,再反推課程體系建構,用底線的“三個達成”促成“三個目標”的實現。用底線的3個機制“質量監控機制”“達成度評價機制”“畢業要求持續改進機制”,落實主線的3個支撐“課程教學支撐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對接畢業要求”“課程體系支撐畢業要求”,從而實現:培養目標,回應需求,找準定位,明確預期;畢業要求,覆蓋標準、支撐目標,可衡量;課程目標,對接畢業要求,引導課程教學。

畢業要求主要包括4大模塊和8項要求。

(一)踐行師德

1.師德規范

具備一名合格教師應當具備的政治立場、法律知識與師德認同,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政治立場。政治立場堅定,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其在校學習過程中的日常表現及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中,能夠看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深刻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與情感認同。

(2)法律知識。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熟悉《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相關要求,在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過程中,能夠看出有較為明確的依法執教、規范執教等相關意識與行為。

(3)師德認同。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將師德認識內化為師德認同,并落實為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過程中的理想師德行為,立志成為“四有”好教師。

2.教育情懷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具備較強的從教意愿,形成較為合理的教師職業認同,關愛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1)職業認同。能初步完成“師范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轉變,具備較強的從教意愿,在教育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看出形成了較為合理的教師職業認同,樂于從事教師工作。

(2)專業精神。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及以中學語文教師為代表的教育教學工作,均有較為深厚的職業情懷,并體現為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外顯行為,初步樹立“以專業知識從事專業工作”的專業精神。

(3)甘于奉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能在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過程中,表現為關愛學生、熱愛學生、有耐心與責任心等相關行為表現,樂于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二)學會教學

1.學科素養

較為全面地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具備較為扎實的學科功底與較為寬廣的學科視野,并能初步轉化為中學語文教學的相關能力。

(1)文學素養。熟知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與學科發展脈絡,并能作出較為精確的解釋與較為合理的評價。熟知文學概論、文學批評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與學科發展脈絡,并能作出較為精確的解釋與較為合理的評價,并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常見的文學、文章作品進行較為合理的解讀,進而形成相應的語文教學能力。精讀不少于 50 本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具備較為扎實的文學素養,并能將其初步轉化為中學語文教學的相關能力。

(2)語言素養。熟知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與學科發展脈絡,并能作出較為精確的解釋與較為合理的評價,進而運用相關知識對中學生的語言學習與發展進行初步解釋,進而形成相應的語文教學能力。熟知寫作活動的內涵、特點與一般性規律,及敘述、描述、闡述、論述等常見語篇類型的寫作要求,并據此對中學生的寫作學習與寫作能力發展進行合理解釋,進而形成相應的寫作教學能力。

(3)融通素養。能夠及時了解歷史、社會、哲學等人文社科領域的通識性知識及自然科學領域的常識性知識,以及這些領域的最新發展狀況,進而從中汲取自我發展與教學能力發展的有用養料,并同漢語言文學方向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融通,順應“大文科”“新文科”的相關理念,養成較為寬廣、較為靈活的綜合素養。

2.教學能力

熟悉中學課程方案及最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比較深入地理解基礎教育語文學科的內涵、功能、一般性規律及發展脈絡,能夠初步做到基于“標準”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相關工作。

(1)教學設計。能在綜合考慮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材、學生學情、信息技術及其他資源的基礎上,選擇較為合宜的教學內容,設計與之匹配的教學活動,并以相對合理、規范的方式予以呈現,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流程。

(2)教學實施。能夠基于教學設計,在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過程中,初步做到有條理、有針對性地實施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據此進行必要調試,對課堂教學進程及先前的教學設計進行必要反思。

(3) 教學評價。能夠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據此采取合理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設計評價方案并予實施。能夠有效采用信息技術記錄學習軌跡,采集評價數據,并在綜合考慮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生學情等因素的基礎上,對評價結果進行初步解釋,據此調試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改善學生學習。

(三)學會育人

1.班級指導

理解班級組織與班級活動的基本原理與基本規律,理解學生發展與班級組織及班級活動之間的關系,掌握常見的班級組織與班級活動開展的相關方法,在活動中育人。

(1)品德教育。重視學生品德教育,比較深入地理解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原理與常見方法,并落實為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班級管理及語文學科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相關行為表現。

(2)班級建設。能從班委組建、班規制定、學生組織、學生評價、家校溝通等方面入手,掌握常見的班級建設與班級管理等相關技術,并能在見習、實習、研習等活動中,針對班級具體情況,靈活開展班級活動,有創意地開展工作。

(3)心理輔導。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并能在見習、實習、研習及日后教學過程中,在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的基礎上,對心理發展存在困境的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并利用班級日常管理、語文學科教學及有針對性的個別交流等方式進行合理引導的外在行為表現。

2.綜合育人

比較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與一般性規律,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發展規律亦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學科教學、環境建設、實踐指導等多種環節的有效組合中綜合育人,引領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1)文化育人。對學生發展與文化傳承的關系有較為深入的理解,重視文化傳承對學生發展的深遠影響,并能通過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平臺,在學科教學、環境建設、實踐活動等環節,有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關的典型做法或行為表現。

(2)學科育人。對語文學科的內涵、特點與一般性規律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能在見習、實習、研習及其他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語文教學領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與發展指導,并有典型做法或可見行為表現,實現語文學科的育人目的。

(3)活動育人。對學生發展與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亦有較為深入的理解,重視班級活動、校園活動、研學、游學以及其他社會實踐對學生發展的深遠影響,并落實為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教學過程中,視本校、本班所擁有的資源及其他條件,有效、有序、有目的地開展相關活動相關行為表現,實現實踐育人的目的。

(四)學會發展

1.學會反思

具備一定的反思意識與研究意識,能對語文教學、學生發展以及自我發展等與語文教師職業有關的領域進行反思,反思目的相對明確,反思方式相對合理,并以比較合理的方式呈現反思結果。

(1)反思意識。對語文教學、學生發展、自我發展等與語文教師職業有關的領域比較敏感、比較好奇,能時刻抱持“為什么”的姿態開展相關工作,反思意識比較敏銳,反思內容比較具體,并能通過論文寫作、教學反思等途徑予以外顯。

(2)反思方法。能根據反思領域與反思內容,比較合理地采取日常反思、教學日記、教育敘事、教研論文、教研課題等形式多樣的反思方式進行反思,并形成相對具體的反思成果,據此改善學科教學、學生指導乃至自我發展等相關工作。

(3) 持續改進。能夠基于反思內容、反思形式與反思結果,對語文教學、學生指導、自我發展等相關工作進行必要調試,進而再實踐、再調試,形成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并通過論文寫作、教學反思等途徑予以外顯。

2.溝通合作

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與溝通協作能力,能夠根據學科教學、學生發展、自我發展等方面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與學生、家長、同事、同行等不同群體進行比較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并對溝通協作的過程與結果進行有效反思。

(1)團隊意識。有較為明確的團隊意識,能夠意識到語文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與同事、學生、家長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保持有效溝通與良好合作,并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及其他途徑,有較為明顯的行為表現或典型表現。

(2) 溝通方式。能夠基于特定目的,就語文教學、學生指導、自我發展等相關工作,采取相對合理、相對靈活的溝通方式,并落實為見習、實習、研習等實踐過程中,與學生、家長、同事、同行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溝通的行為表現。

(3) 有效合作。能夠基于特定目的與特定工作,就語文教學、學生指導、自我發展等相關工作,與學生、家長、同事、同行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合作,并以典型案例或典型行為等方式予以呈現,營造利于學生發展的育人環境。

本專業畢業要求與培養目標高度一致,8項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標形成了很好的支撐。畢業要求1“師德規范”與畢業要求2“教育情懷”對應了“師德高尚、情懷深厚”培養目標?!皫煹乱幏丁泵枋隽藥煹碌膬热莺鸵?通過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的培養影響畢業生從教后的師德意識,形成的師德觀直接影響畢業生從教后教書育人和班級管理工作;以此目標形成的師德觀影響到畢業生未來的成就發展,為畢業生持續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教育情懷”描述了正確的教師觀、教育觀和學生觀,直接影響著畢業生從教后的教育信念、教育動機以及教育教學態度、教育教學方法,影響著畢業生從教后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畢業要求3“學科素養”及畢業要求4“教學能力”對應了“視野開闊、學養豐富”及“樂學善教、技能卓越”的培養目標。一方面描述的具有結構化的語文專業知識及其應用能力要求直接指向“學高為師”,對教學能力提高起到基礎支撐和推動作用,對畢業生從教后勝任中學語文教學有著支撐作用,為其終身學習做好了學科知識儲備,為反思研究奠定了基本功。另一方面,所描述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評價、反思和研究能力影響著畢業生從教后優良語文教學能力的形成,對教學改革和創新能力等培養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影響著畢業生從教后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情況適應能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畢業要求5“班級指導”及畢業要求6“綜合育人”對應了“精于協作、科學育人”的培養目標,所描述的掌握德育工作的原理要求影響著畢業生從教后教育學基礎知識和實踐方法的掌握。掌握德育工作原理、班級建設與管理策略,直接影響著畢業生從教后的育人能力,也影響其能否勝任中學管理、能否成為卓越教師。畢業要求7“學會反思”與畢業要求8“溝通合作”則對“善與反思、持續發展”形成了較好的支撐,是對“專業能力全面”“發展潛力強勁”等培養目標內涵的具體闡釋。

在認證的“主線+底線”理念指導下,細化畢業要求與其他要素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畢業要求與其他要素關系圖

專業畢業要求實現了對師范專業二級認證標準“畢業要求”的全覆蓋,一方面融入了“新文科”“一流專業建設”等理念與精神,另一方面也充分考慮本專業的辦學特色與辦學定位,從而使其體系更為合理,并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進行了具體化,以增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突出本專業的辦學特色。在完全達到認證標準的基礎上,在廣度、深度或程度上有進一步拓展:“師德規范”強調了政治立場、法律常識與師德認同;“教育情懷”突出職業認同等合理價值觀的形成;“學科素養”增加了在立足文學素養、語言素養的基礎上,順應新文科建設等相關要求,突出了融通素養的發展需求;“教學能力”按照教師工作的實踐邏輯,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思路進行設定;“班級指導”突出了活動設計、心理輔導等與當前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緊密關聯的相關要求;“綜合育人”強調了活動設計、活動育人等相關要求;“學會反思”及“溝通合作”均按“意識-方式-目的”的思路進行設定,強化畢業要求的可操作性與落地轉化,藉此將要求內容具體化。

五、結 語

阜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項目化理論背景下,融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廣的“課程體系+項目領銜+競賽跟進”模式,堅定認證“主線+底線”理念,要求畢業生具備與時俱進的專業理念和優良的師德修養,熟悉中國語言文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運用母語進行書面、口頭表情達意的言語交際能力,審美鑒賞和創造、文化傳承與發展能力,擁有“一軸兩翼七要素”的核心素養,能夠在以中小學為主的各類學校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我們依據立德樹人、精辦教師教育和學?!暗胤叫?、應用型、有特色、高水平”的辦學定位,培養師德為先、素養為本、教書育人、終身學習的具有為人師表潛質的中小學語文教師和教育管理人才,助力教育振興。

猜你喜歡
漢語言師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國家級一流專業 漢語言文學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簡介
師德考核“ 量化”實踐與思考
愛是師德的源頭活水
來華漢語言預科生學習焦慮考察
試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要性及策略
抗震救災中的師德樂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