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的躍遷機制研究

2024-01-26 07:03郭昫澄王酉琪
江漢學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存型楊淑殘疾

郭昫澄,王酉琪

(1.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長沙 410081;2.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湖南衡陽 421005)

一、引言

截至2021 年底,全國持證殘疾人有3804.9萬人,就業人數為881.6 萬人,就業人數約占殘疾人總數的23.2%,殘疾人就業比率總體相對低下。因自身行動不便、市場競爭力不足以及用人單位對殘疾人的外在歧視與內在排斥等,殘疾群體難以融入社會生產[1]。全國殘聯第三十五次會議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握好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丁笆奈濉睔埣踩吮U虾桶l展規劃》指出,以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殘疾人事業向著現代化邁進。相對于傳統的市場就業,創業可讓殘疾人選擇合適的辦公場所,解決自身行動不便的問題[2]。同時可根據其自身需求進行職業規劃,在創造經濟收入的同時促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兼具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3],是推動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可行途徑。當前殘疾人創業質量相對較低,多處于低水平的生存型創業階段。但也不能忽視部分殘疾人通過機會型創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因此,探明殘疾人從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機制,對提升創業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成功的典型案例,運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構建殘疾人創業躍遷的理論模型,試圖提出助推殘疾人創業躍遷的政策建議,為殘疾創業者開展機會型創業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撐平臺。

二、文獻綜述

(一)殘疾人創業的特點

殘疾人創業不僅能緩解經濟壓力,還能促進自我發展[4-5]。然而當前殘疾人創業質量相對較低,大多是被動投入低水平的生存型創業。Martínez-León 等[6]表明殘疾人創業的主要原因是生存需要。通常情況下他們收入低,醫療康復費用高,需借助創業緩解經濟壓力。Caldwell等[7]認為殘疾人創業主要是為了應對就業市場中普遍存在的態度障礙、進入勞動力市場和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因殘疾人身心以及經歷的“特殊性”,在創業過程中必然與非殘疾創業者存在區別。創業過程中,殘疾人面臨更多的困難,也會有更高的風險[8]。但在應對失敗、壓力和不確定性挑戰時,他們比非殘疾創業者更有韌性和毅力[9-10]?;趯埣踩讼麡O負面的刻板形象,國內外對殘疾人創業層次的研究仍停留在低質性普遍化的階段。我們通過比對非殘疾人創業行為發現,殘疾人創業表現出一些特殊現象和獨特規律,并得出“殘障者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比非殘障者更強”的補償性刻板印象。

(二)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的相關概念

從創業類型劃分的角度,Reynolds 等[11]創造性地提出了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這兩個新概念。生存型創業是因沒有就業選擇或對就業不滿而被動展開的創業活動;機會型創業是為了尋求獨立或追求商業機會而主動選擇的創業活動[12]。除了創業動機不同,兩者在促進經濟[13]、推動創新、帶動就業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Mro?ewski 和Kratzer[14]利用GEM 中96 個國家12年的數據,分析了兩種創業類型對國家創新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機會型創業對國家創新有積極作用,而生存型創業與創新水平呈負相關。吳江[15]指出生存型創業與機會型創業都能產生就業倍增效應,但機會型創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顯著大于生存型創業。與生存型創業相比,機會型創業的貢獻不僅表現在激發創業活力、改善就業上,也體現在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社會效益上。

(三)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的維度分析

“躍遷”這一術語源于量子力學中的量子躍遷概念,該理論認為當達到躍遷的條件時,量子會從一種狀態跳躍至另一狀態。由于躍遷所闡釋的動態現象與創業過程中的諸多現象類似,因此,學術界借鑒躍遷的思維模式解釋創業活動,將該理論運用于創業躍遷[16-17]。伴隨躍遷過程,殘疾創業者由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轉變。

多數學者認為創業機會是區分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的主要依據。但是,創業者作為理性經濟人,在做出創業抉擇時更多的是基于理性判斷,不會盲目做出決策。如果生存型創業者沒有考慮到市場機會,或明知沒有市場機會卻一意孤行選擇創業,產生盲目的創業行為,也不可能成功[18]。無論是生存型創業者還是機會型創業者,都是因創業具有可行性才從事創業活動。因此,創業機會作為生存型創業與機會型創業的鑒定標準這一論斷值得商榷。本文從創業動機、經營方式、發展程度、效益貢獻這四個角度,將厘清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的具體維度,以為后續案例選取提供理論支撐。

1.創業動機

“維持生計”是生存型創業的誘因,“追求機會”是機會型創業的驅動力,這是目前創業研究領域的主流觀點[19-20]。有學者指出個體的創業動機是非常復雜的,生存與機會的界限并非涇渭分明。李愛國和曾慶[21]基于認知動機理論,指出生存型創業者的創業動機也包含滿足發展需要等社會性動機,但滿足生存需要的經濟性動機占主導地位;機會型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則與之相反,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社會性動機。隨著創業活動的發展,創業動機從以經濟性動機為主導向社會性動機為主導演變[22]?;趧摌I動機的視角,創業躍遷的維度包括從以經濟性動機為主導向以社會性動機為主導演變。

2.經營方式

生存型創業通常發生在傳統或非正式經濟組織[23]。生存型創業是為了保障創業者就業而產生的行為,是避免失業的無奈之舉。大多表現為“自我雇傭”或以家庭為單元的小規模組織形式,常見的方式包括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等。機會型創業一般發生在現代或正式經濟組織。機會型創業為業務發展需雇傭大量員工[24],主要表現為“自己當老板”等大規模經營方式,常見的方式包括有限公司或合伙企業等。從經營方式的角度出發,創業躍遷的維度包括從個體經營單元向公司等經營組織演變。

3.發展程度

生存型創業者由于資源匱乏、能力貧乏,傾向于進入高度飽和的現有市場開展模仿型創業,步入低效益、低風險、低質量的傳統行業[25]。而機會型創業者在資源、能力等方面均優于生存型創業者,為追求發展,創業者主動承擔風險,瞄準新興市場,通過創新活動實現對新市場的開拓,是依托創新啟動創業行為的過程。所以機會型創業者多選擇進入高效益、高質量、高水平的新興市場。根據發展程度的比較,創業躍遷的維度包含從開發現有市場向開拓新市場演變。

4.效益貢獻

生存型創業多是個體“自我雇傭”或家庭單元的經營形式,僅滿足創業者個人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的提升[26],其社會效益有限。而機會型創業規模相對較大,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且對創新具有推動作用。因此,機會型創業不僅可提高創業者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還能推動社會經濟提質增效。鑒于兩種創業類型的效益貢獻,創業躍遷的維度包含從實現個人效益向實現社會效益演變。

綜上,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的維度包括:(1)創業動機:從以經濟性需求為主導向以社會性需求為主導演變;(2)經營方式:從個體經營單元向公司等經營組織演變;(3)發展程度:從開發現有市場向開拓新興市場演變;(4)效益貢獻:從實現個人效益向實現社會效益演變。

(四)研究述評

學術界對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力圖突破其涇渭分明的界限[27-28]。但并未對殘疾人創業躍遷展開系統深入的研究,現有理論無力解釋部分殘疾創業者實現高質量創業的具體情境。普遍認為當前殘疾人創業屬于生存型創業,忽略了部分殘疾人已實現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轉變的事例。綜上所述,針對殘疾人創業躍遷的理論匱乏和實踐需要,本文嘗試突破現有研究的成規,探討殘疾人的創業躍遷機制與一般創業活動是否具有共性或者獨特之處。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之上,選取殘疾人創業躍遷的典型案例進行質性分析,以期在該關鍵問題上有所突破。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揭示殘疾人創業躍遷的要素和路徑,屬于探索性研究。而扎根理論是圍繞經驗事實構建理論模型的研究方法[29]。適合探索微觀主體活動的機理,有助于洞察問題背后的深層含義,探明現象之下的本質規律,解答本研究探討的“如何”問題[30]。因此,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論對有關殘疾人創業躍遷的動態演化機理展開研究。

(二)樣本描述

選取案例時須重視樣本的理論貢獻度和信息豐富度,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符合殘疾人創業躍遷這一條件,滿足創業躍遷的四個維度,案例具有代表性;需著眼于創業的動態歷程提煉關鍵信息,創業過程的描述應具備完整性;案例資料的實際可獲得性。根據以上標準,本研究將楊淑亭創業團隊的創業歷程作為研究樣本。主要原因一是,楊淑亭從為還清債務開淘寶店、仿真花工廠,到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創辦合作社、公司,企業成立“七語七詩”箱包品牌,實現了創業躍遷的四個維度,符合殘疾人創業躍遷這一條件;二是,楊淑亭創業團隊的創業事跡在殘疾人創業群體中具有典型性,媒體報道等二手數據豐富,滿足資料的完整性和可獲得性。樣本簡介如下:

2011 年,楊淑亭因一場車禍造成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成為重度殘疾青年,原本貧困的家庭欠下近三十萬元的外債。創業準備:2012 年,為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楊淑亭開始接觸電商,嘗試淘寶客服、游戲代練等工作,并開了一家服裝網店。通過接觸各行各業,她掌握了豐富的市場信息,同時察覺到仿真花這一潛在商機。初期發展:2014 年經營仿真花工藝品網店,為謀求更大的發展,在家籌建了“萬紅花業仿真花廠”,并在年底試產成功。中期壯大:為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2015 年注冊“萬紅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目前合作社一共設置生產車間2 個,花卉組裝代理點三十余個,產品主要銷往國外。2016—2019 年,合作社通過吸納扶貧小額信貸,共結對幫扶40 戶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每年每戶分紅平均為5000元。從2019 年開始,1086 人入股合作社,每人每年分紅200 元,分紅五年。后期成熟:2016 年創辦“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體育用品、箱包、皮具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出口型企業。公司自創建以來,先后參加了國際工藝品展銷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多個大型展會,產品遠銷東南亞、南美、歐美、中東、南非國家,外貿出口額最高達4200 萬。公司發展至今,車間人員86 人,研發人員3 人。2020 年公司成立“七語七詩”品牌,七七科技從代加工工廠轉型成擁有自主品牌和設計能力的創新公司。

自2015 年以來,合作社與公司共建立了3 個扶貧車間,帶動了1386 人就業增收,其中包括66名殘疾人和1291 名貧困戶。不僅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都能拿到固定分紅,還讓鄉親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楊淑亭團隊的創業歷程可見圖1:

圖1 楊淑亭創業團隊的創業歷程

圖2 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模型

(三)資料收集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主要有兩種(如表1 所示):一為實地結構化訪談資料,來自與企業管理人員、員工、當地政府人員面談,以及微信聊天、電話采訪等途徑獲取一手數據資料。二為公開渠道的二手數據資料,如企業簡介宣傳欄、政府匯報材料、互聯網媒體對團隊創業事跡的采訪報道及視頻等,互聯網資料主要選取央視網、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的報道。

表1 資料搜集情況

四、資料編碼過程

(一)開放性編碼

本文按照數據來源進行數據編碼,對于一手資料,將受訪的六位相關人員編碼為S,二手資料統一編碼為C。通過貼標簽、概念化、范疇化,從資料中共得到148 個標簽、35 個概念、16 個范疇。表2 是開放性編碼的示例:

表2 開放性編碼示例

在開放性編碼階段所得到的概念、范疇并非完全獨立、互不相關,范疇是對多個概念的精煉歸納得出的,是屬于更高層級、更抽象的概念。范疇的簡要釋義如表3 所示:

表3 范疇基本釋義

(二)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階段需厘清各個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利用典范模型分析工具將其聚類聯結,形成更大的類屬,凝練成主范疇。借助“因果條件—現象—脈絡—中介條件—行動或策略—結果”這一分析工具將范疇串聯起來[31],概括得出3 個主范疇:動機形成、能力構建、機會利用。主軸編碼過程和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主軸編碼結果

以原始材料為支撐,闡述主范疇的邏輯主線,揭示其提煉過程。

1.動機形成

樂觀自強的楊淑亭經歷了創傷事件后,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主動投身于勞動市場,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在參與生產實踐時,楊淑亭發現極具市場潛力的商機,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產生了通過創業增加家庭收入的意愿。楊淑亭通過數次嘗試判定創業項目具有可行性。為了回報鄉親,楊淑亭萌生了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念頭,衍生出機會型創業動機。在家人支持下,楊淑亭創業的信心與意愿也愈發增強,最終強化了機會型創業的動機,開始走向從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之路。

原始材料:楊淑亭逐漸明白要活得比完整的人更加精彩(C1),決定自謀出路(C2)。自強拼搏的她沒日沒夜地做淘寶客服和游戲代練(S2),第一個月的七塊七毛錢也讓她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C3)。并在2013 年與朋友開了一家服裝網店(S3)。在接觸各種各樣工作的過程中,楊淑亭發現了仿真花的商機(S4)。為了多賺點錢還清家里的債務,楊淑亭又開了一家仿真花網店(S5)??吹教詫毜晟膺€不錯,楊淑亭想著自己做仿真花賺更多的錢(S6),2014 年在家旁邊搭建了“萬紅花業仿真花廠”(S7),于年底試產成功。歷經多次的實踐嘗試,楊淑亭發覺仿真花這個項目是可以推廣的(S8),想把仿真花的生產放到村里來,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以此回報鄉親們在自己受傷后的無私幫助(S9),這時堂哥的支持也要讓楊淑亭增強了創業的決心(C9)。

2.能力塑造

產生機會型創業動機的楊淑亭展開了一系列創業行為,在創業活動發展中不斷尋求創辦實體的發展要素,以謀求新創企業運營的優勢?;趧摌I者精神,以及政府、社會和其他企業的聯合助力,獲取了創業活動所需的戰略資源。楊淑亭創業團隊通過與成功企業、優秀創業者的學習交流,汲取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將認知轉化為實踐,實現了企業的有效管理。楊淑亭團隊利用合作社與公司等創業實踐,不斷累積經驗,提高創業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為后續躍遷積蓄力量。

原始材料:為了成立“萬紅花卉專業合作社”,楊淑亭到處尋求場地、設備(C12)、勞動力(C13)、資金(S10)等資源。面對周邊人的質疑,楊淑亭堅信自己能做到(C10)。家人(S13)、朋友(S14)辭職幫忙合作社的修建工作,政府(S11)擔保貸款,讓楊淑亭將廠房創辦了起來,合作社開始運轉(S16)。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合作社成立初期,楊淑亭坐著輪椅去外地洽談業務、找尋客戶(S20),客戶的質疑與拒絕(S21)使得合作社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鄉親們的工資難以發放(S22),而鄉親們的信任(S23)讓楊淑亭更加堅定了不能放棄的決心(C15)。參加各種展覽會、比賽(S28),為合作社帶來了訂單(S29),再加上社會組織(S24)以及政府(S33)的扶持,合作社越辦越好。然而楊淑亭并沒有止步于此,只有辦更大的產業,才能幫助更多的人(C22)。楊淑亭主動探索新的業務——足球(S35)和箱包(S36),2016 年開辦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37)。政府對公司的扶持也越來越大(C33),在商務部的協助下,公司作為城步重點扶貧企業,免費獲得廣交會的展位(S38),通過廣交會公司訂單日益增多(S39)。因公司產品質量問題被要求返工(C27),認真負責的楊淑亭與員工們在濕寒的車間加班加點趕工(C29),為提高產品質量,楊淑亭團隊前往全國各地尋求知名企業與專家的意見(C30),隨著企業的努力業務一天天好了起來(C32)。企業的壯大,也使得企業不斷完善管理方式,例如招聘研發人員(S50)、管理人員(S51)、舉辦團建活動(S71)等。并通過政府的搭線,公司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日益深入(S65),楊淑亭團隊多次去阿里總部(S66)及其他優秀企業(S68)交流學習,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3.機會利用

由于創業過程中能力的不斷發展,公司逐漸不滿足于現狀,提高企業起點的需求隨著實際發展狀況愈加增大。受宏觀環境的影響,企業發展波動明顯,甚至遭遇瓶頸,引發了對未來局勢的極大不確定性。借鑒其他企業發展成功的經驗,楊淑亭創業團隊深化了對企業發展前景的認知,識別企業發展短板,快速順應外部發展趨勢,依托支持網絡,尋求合作。通過與合作伙伴優勢互補的方式拓展業務,沖破傳統發展模式的禁錮,開辟新路,抓住機會實現了企業質的轉變與升級,躍遷成機會型創業活動。

原始材料:受疫情影響(S76),原本面向國外市場的公司出現產品滯銷(S77),嚴重虧損的情況(S78),企業開始尋求出口轉內銷的策略(S79)。順應國內消費者外出購物不便(S80)、電商興起(C49)等形勢,楊淑亭團隊借助與快手直播平臺的合作(S81),嘗試利用直播為自己公司的產品帶貨(S83),發現通過直播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能把產品銷售出去,企業也就開始重視直播(S84)。不僅如此,公司不斷拓展業務,與苗繡傳承基地合作開發箱包(S92)、與其他公司聯合注冊新企業(S93)、計劃與南山國家公園合作開發旅游項目(S96)等等。除此之外,楊淑亭團隊還意識到僅依靠代加工限制了企業的長期發展(S88),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于是企業在2020 年成立“七語七詩”品牌(S89),依托阿里的資源,與國內知名設計師潘虎一起合作設計了“七語七詩”品牌箱包(S90),薇婭直播也為該品牌的推廣起到了助推作用(S94),公司從代加工工廠轉型成擁有自主品牌和設計能力的創新公司(C51),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通過對原始材料、概念、范疇以及主范疇的不斷梳理、比對與分析,歸納提煉出核心范疇,并用“故事線”的形式加以聯結。本文通過考察和分析動機形成、能力構建和機會利用這三個主范疇,進一步提煉開發出“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這一核心范疇。

核心范疇“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的故事線為:衍生機會型創業動機的楊淑亭充分利用社會支持網絡,獲取戰略資源,不斷學習交流,發展企業競爭力;把握轉型時機,構建合作,發展業務,實現機會型創業活動。

五、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的模型構建

動機形成、能力塑造和機會利用均對創業躍遷產生重要作用。但是,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作用于躍遷行為的產生。那么,殘疾創業者的創業躍遷行為何以形成?本文基于DBO 理論,構建了一個由動機形成、能力塑造、機會利用3 個主范疇、資源獲取、創業學習、有效管理3 個支持范疇構成的殘疾人創業躍遷模型,初步解釋了殘疾創業者從生存型創業躍遷成機會型創業的動態過程。

(一)動機形成是殘疾人創業躍遷的觸發動力

不同的創業動機產生不同的創業行為,不同的創業行為形成不同的創業模式[32]。實現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的躍遷,首先要將殘疾創業者開展創業的動機,從以經濟性需求為主導向以社會性需求為主導演變。

創傷事件可作為誘因,使殘疾人的生活軌跡出現新的分支[33],即創傷事件對部分殘疾人是一股螺旋式下降的推動力,使其對生活悲觀消極;對具有拼搏、樂觀等個人特質的殘疾人來說,其復原力有助于克服逆境[34-35]。經歷了創傷事件的殘疾人家庭面臨重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不可避免地陷入生活困境,職業發展是殘疾人緩解家庭經濟壓力、融入社會生活的首要途徑。因此創傷事件會促使高復原力的殘疾人主動參與就業創業[36-37],通過隱含的市場信息捕獲商機。此外,就業收入低難以滿足個體需求、市場歧視和排斥等因素迫使殘疾人創業。然而殘疾創業者局限于模糊風險“厭惡性”,更愿“保守”地利用現存的“利潤機會”滿足經濟需求,不愿且不能展開大規模的創業活動,模仿他人選擇進入投入小、風險低、運作模式簡單的生存型創業行列。創業實踐提升了殘疾創業者對市場的敏感度和控制力,降低再創業的風險性。且創業動機不可能游離于環境之外,“真空”地存在于個體之中?;趥鹘y社會“回報”的觀念,經歷了創傷事件的殘疾人與非殘疾人不同,需回報那些給予過幫助的人,這對殘疾人再創業的動機產生了影響。初創業成功的殘疾人在再創業時,回報他人的心態與強烈的成就需求促使其傾向于承擔具有適度挑戰性的任務,抑或促使他們冒更大的風險改變創業發展方向,其潛在的機會型創業動機得以激發。

(二)能力塑造是殘疾人創業躍遷的有效途徑

創業躍遷并非僅憑強烈的動機就能實現,殘疾創業者須有一定的前期積累,對行業有較豐富的知識、經驗與資源,即只有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能對誘發的動機做出回應。殘疾創業者在尋求網絡、資源等關鍵性要素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習交流增強自身“內功”,為躍遷提供軟實力。

1.資源獲取

盡管殘疾創業者在生存型創業階段積累了資金、技能等資源,但這些資源不足以支撐機會型創業的開展[38]。資源獲取包括兩方面:一是,個體尋求。在充滿艱難險阻的創業活動中,殘疾創業者過人的意志和韌性可助力其克服創業困難[39]。這種“特殊性”使其在尋求資源時更易從情感入手,更易獲得對方的認可和信任,提高了資源持有者的合作意向。二是,支持網絡的外部供給[40]。創業者通過社會關系網絡獲取各種資源[41]。創業初期,殘疾創業者依托的網絡關系主要是以血緣、地緣為基礎的、具有“強關系”特征的個體網絡。個體關系可提供情感支撐和物質支持[42],如資金、人力、鼓勵和關懷等。隨著創業活動的深入發展,僅依賴個體關系網不能滿足殘疾創業者的需求,殘疾創業者需突破個體關系網的界限,搭建商業關系網絡、政治網絡尋求互補性資源[43],例如尋求政策扶持、技術支持、訂單等。

2.創業學習

能力并非與生俱來,其構建與提升在本質上就是學習的過程[44]。生存型創業階段,殘疾創業者沒有大量的知識儲存,而機會型創業需要更多或更高水平的知識。創業學習能夠幫助殘疾創業者彌補這種缺陷,為創業躍遷提供智力基礎。通過汲取行業專家與優秀企業家的經驗、技能與知識,將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業的發展。同時殘疾創業者能夠有效利用商業伙伴的反饋來塑造競爭力,增強企業內生發展能力。此外,創業實踐過程也伴隨著創業學習。殘疾創業者與非殘疾創業者所面臨的創業情境具有較大差異,他人經驗不能直接運用于殘疾人的創業活動中,殘疾創業者需通過實踐活動來修正他人經驗對自身創業情境的不適,通過邊干邊學,完善已有知識體系并從中汲取符合自身情景的知識,在持續的知識更迭中提升自我能力。

3.有效管理

生存型創業活動的規模小,殘疾創業者可以快速組建一個簡單的組織結構投入生產經營。該階段殘疾創業者只關注短期利益而非長期戰略,對組織管理并不重視,多采取粗放式管理方式。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有的管理方式必然不適配當下的組織結構和企業戰略。這意味著原本“隨意”的管理不再適用,企業需要更科學、更專業的管理模式。這是一個破立的過程,殘疾創業者先要打破原有管理方式的桎梏,構建一個更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管理模式。殘疾創業者因獨特個性和心理特質,在企業管理中通常會營造平等與融洽的氛圍,實施民主式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績效,助力企業健康、有序地成長,為殘疾創業者贏得躍遷優勢。

(三)機會利用是殘疾人創業躍遷的關鍵要素

隨著創業活動的不斷發展,殘疾創業者受自身能力提升和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影響,已有的戰略定位需調整轉型。為了實現機會型創業,他們不再滿足于捕捉已有的“利潤機會”,而是轉向開拓新興市場,創造全新的市場需求。

殘疾創業者通過關注市場信息,把握宏觀發展趨勢,分析企業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短板,明確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確定企業成長走向后,殘疾創業者需主動聯合利益相關者實現新發展。殘疾創業者基于前期發展和網絡關系的支持吸引合作伙伴,借助宏觀環境趨勢把握躍遷機會,有效整合雙方資源,進一步創造新產品新技術,踏入新市場新業務,促進企業快速成長,實現發展模式的有效轉變。當前戰略階段,殘疾創業者吸引相關企業進行商業合作,主要是想借助支持網絡、合作伙伴的力量以及所提供的資金與技術,促進市場接受、認可企業推出的新產品新服務,推動新業務的發展。這樣既有效利用雙方的商業價值,又能實現兩者的協同發展。因此,關系網絡的支持甚至商務伙伴的合作許諾,進一步強化了殘疾創業者對機會型創業的信心與決心,這對殘疾創業者利用躍遷機會具有重要影響。

六、促進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

根據上述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模型,主要結論如下:殘疾人創業遷躍是動機形成、能力塑造與機會利用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動機形成是殘疾人創業躍遷的內在驅動力,能力塑造對殘疾人創業躍遷起著支撐作用,機會利用是殘疾人創業遷躍的關鍵出路;資源獲取、創業學習、有效管理是塑造殘疾人創業躍遷能力的重要因素。殘疾人創業躍遷模型為實現殘疾人高質量創業提供了一個初步的解釋框架,我們圍繞模型將提出促進殘疾人創業遷躍的決策依據和政策參考。

(一)基于動機形成角度

第一,發揚機會型創業精神。鼓勵殘疾創業者突破閉環式的生存型創業,開展機會型創業。第二,重視家庭支持。在我國,為殘疾人服務的主導力量是家庭[45],家庭支持能夠增強成員韌性,賦予成員抵抗壓力的能量[46]。應促進家庭成員關系的正面發展,以幫助殘疾創業者克服心理障礙和創業恐懼感,增強創業的心理安全感。第三,激發優勢潛能,打破思維定式,將“問題視角”轉變為“優勢視角”[47],協助殘疾人發現自身優勢,引導殘疾人將潛在優勢融入實際行動中,增強其社會競爭力。

(二)基于能力塑造角度

1.發展創業繼續教育

當前殘疾人創業培訓的重點在技能培訓,例如插畫藝術培訓、面點制作培訓、醫療和保健按摩特色培訓等。針對后續發展的課程較少,不能滿足高質量創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應在現行殘疾人創業培訓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創業繼續教育,加強對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赏ㄟ^政府直接參與、間接資助或購買服務等方式,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性和公益性,推動殘疾人創業繼續教育發展??山Y合互聯網技術發展創業繼續教育線上培訓,聘請一批高校教師、職業康復指導人員、優秀企業家和心理學者等,組建專業創業培訓團,通過持續性的、全方位的殘疾人創業后教育,增強殘疾創業者自身造血功能。

2.提升資源的可得性

與非殘疾人相比,殘疾人在資源充裕程度方面存在劣勢,加之我國投融資體制不健全,雙重因素使得本處于弱勢的殘疾創業者融資問題更為突出。為了提升財務資源的可得性,《關于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意見》指出,殘疾人創業可享受稅費減免、創業補貼、擔保貸款等幫扶政策。此外,還應當積極開發融資渠道,培育成熟的創業資本市場,建立和完善面向殘疾人創業的融資體系,如設立殘疾人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殘疾人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企業投資殘疾人創業項目等,拆除妨礙民間投融資發展的各種藩籬,為殘疾人機會型創業松綁。

3.構建社會幫扶機制

匯聚社會力量凝成殘疾人創業支持網絡的強大合力,發揮各界優勢集聚殘疾人創業幫扶資源。構建集殘疾人創業社群、殘疾人一站式創業服務為一體的殘疾人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殘疾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資源共享、政務代理、發展規劃、產銷對接等一條龍服務,提高殘疾人生存型創業的成活率,為殘疾人機會型創業保駕護航。

(三)基于機會利用角度

首先,增加機會型創業項目。采取政府引領、社會參與和有償設計等環節,征集、優選出具有市場前景的項目,為殘疾人輸送更多的創業機會。鼓勵殘疾創業者匯集優秀人才,或采取合作聯盟的形式,實現內外資源優勢的有效結合,提高“二次創業”的起點。其次,充分發揮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對殘疾人創業的支持、服務與引導功能。從前期工程建設到品牌系統搭建再到場地選擇,孵化基地都給予指導和支持。最后,完善殘疾人創業風險抵御體系。鼓勵各界建立殘疾人創業失敗救助基金、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網絡、拓寬殘疾人再就業創業渠道、開發殘疾人創業保險等方式,降低創業失敗風險。

七、結語

創業是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的有益探索,兼顧保障與發展功能的機會型創業在緩解殘疾人就業壓力、保障殘疾人經濟收入、實現殘疾人自我價值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當前殘疾人創業存在“重生存,輕發展”的現象,大多進入低門檻、低效益的傳統行業,持有小進則滿、小富即安的定勢思維,難以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推動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是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將有助于殘疾人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財富。從殘疾人群體的角度出發,引導其不斷挖掘、展現自身潛力,不斷強化、擴展其優勢,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對社會而言,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殘疾人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保障體系,為殘疾人創業編織一個牢靠的安全網,為促進殘疾人從求生存向謀發展的方向努力。

基于此,本文選取了始于資料、終于理論的扎根理論研究方法,通過多種來源、多種形式搜集案例樣本創業歷程的資料,對原始資料依次進行三級編碼分析,提煉出概念范疇,開發出殘疾人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躍遷的理論模型,并基于躍遷路徑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通過比對既有研究成果可以發現,我國殘疾人創業躍遷表現出一些特殊現象和獨特規律,對其進行探索性分析對完善當前殘疾人創業研究十分有必要。

當然,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扎根理論雖然有著科學、規范、嚴謹的研究流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研究者難免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過程與研究結論。二是,鑒于扎根研究普適性問題,囿于時間和條件,本研究只針對單一的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跡進行了初步研究,未能選取更多的案例進行深入廣泛的分析,其結論的有效性與普適性顯然低于多案例研究。本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殘疾人創業躍遷理論模型只是針對當前研究條件下的一個假說,未來研究可通過比較分析多個殘疾人創業案例或者基于大樣本調查,對該理論模型進行豐富和完善。

猜你喜歡
生存型楊淑殘疾
九九寒冬至,“梅花”獨盛開
垂直財政不平衡約束下地方政府的行為邏輯:一個“生存型”政府的解釋*
我國社會保障模式轉型研究
曬曬我的語文作業
廈門破獄成功的女豪杰——楊淑和
生存型創業向機會型創業轉化的機制與路徑
廣西民族學校發展類型的文化分析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一個傾情幫教的殘疾老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