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設計范式
——基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研究

2024-01-26 15:09劉貝佳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范式古詩詞意象

劉貝佳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以六大學習任務群組織呈現語文課程內容,要求教師在明確學習任務群定位和功能的基礎上,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1]45。新課標中初中古詩詞的教學要求主要體現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為推進新課標落地,切實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有必要充分理解“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內容,設計好初中古詩詞的學習任務。新課標論述了學習任務群的定義、類型、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等,成為教學改革的精神引領與方法先導。然而,以學習任務重構課堂屬于新興事物,教材結構亦尚未完全契合學習任務群的主張,因此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困惑,如怎樣設定教學目標、如何革新古詩詞“誦讀—解釋—賞析”的傳統教學步驟、使用何種新穎的任務形式等。

當前學界主要圍繞學習任務群的內涵特點、設計實施等問題展開論述:闡釋了“學習任務”的內涵及其任務驅動、學生主體、著眼語用等特點[2],具體到“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重點論述了其教學目標與內容“側重于發展審美語文素養”[3];探索出一條包括構建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設計典型且切合現實的實踐活動、形成系統完整的評價機制等環節的完整實施路徑[4]。既有研究成果存在“任務群”“任務”等概念誤讀及混用①“學習任務群”概念辨析,參見王榮生《“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含義——語文課程標準文本中的關鍵詞》(《中國教育學刊》2022年第11期)。、學習任務形式花哨且與教學內容不匹配②對學習任務群設計流于形式問題的批評,參見張麗娟《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任務設置》(《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年第2期》)。等問題。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育的重要板塊,將“學習任務群”新理念應用到古詩詞教學實踐的研究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鑒于此,本文在充分研讀新課標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構建一個可供初中語文教師參考操作的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一、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的必要性

隨著課程標準的革新,初中古詩詞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特別是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框架下,如何幫助廣大教師合理設計古詩詞學習任務,以凸顯文學審美的特質、實現審美閱讀能力向寫作能力的遷移,成為當前亟待探討的問題。由此,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的范式尤為必要。

(一)有助于發揮“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獨特作用

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設計應著重凸顯“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文學審美特質。當前,針對這一任務群的教學設計往往未能充分體現文學審美的特性,與其他發展型任務群的閱讀與寫作任務區分度不高。事實上,新課標將學習任務群劃分為基礎型、發展型和拓展型三個層次,其中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這表明,“文學閱讀”有別于“實用性閱讀”和“思辨性閱讀”,更側重于審美感知與理解。同樣,“創意表達”也不同于實用型的“交流”和思辨性的“表達”,更側重于審美表達與創造。因此,在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并突出其文學審美特質。

隨著初中生對知識的需求不斷提升,許多一線教師已經意識到古詩詞教學中常見的逐字翻譯與解釋等方法“使得詩詞支離破碎”③參見羅海萍《<夜雨寄北>的時空意識》(《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 年第12期)。余映潮持類似觀點,認為逐字逐句解釋是一種“碎讀”,需用其“主問題設計”的教學思想加以克服(《余映潮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實錄及點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審美閱讀能力。這種現象與應試教育的實際教學目的密切相關?,F實中初中古詩詞的教學內容往往以考試得分點為主,忽視了對詩詞審美境界的拓展與延伸。教學方法也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導致學生忙于吸收消化大量知識點,而無法充分進行審美體驗,這種現狀與新課標的精神存在明顯的背離。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旨在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現狀,有助于發揮“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獨特的文字審美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創意表達能力。

(二)有助于實現審美閱讀能力向寫作能力的遷移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學習內容”部分明確提出了初中古詩詞的閱讀要求,即“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1]27。與小學階段的要求“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1]27相比,初中古詩詞閱讀鑒賞的重點發生了轉變——從對詩詞外部的整體感知轉向了理解詩詞內部的文學審美生成路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經由詩詞語言和形象進入審美感知與理解,是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古詩詞教學對閱讀鑒賞的側重導致表達練習設計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課堂交流與習作任務時間有限、寫作練習形式固化、讀寫分離等。首先,一堂古詩詞課經過誦讀、解釋、賞析等環節,留給表達寫作的時間非常有限。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充分進行表達練習,影響了他們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發展。其次,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古詩詞閱讀的環節,在寫作練習方面設計不足。他們往往根據教材的課后題和習作任務布置作業,或者采用撰寫詩詞賞析、仿寫續寫等常用練習形式。這些練習形式與古詩詞閱讀的關系并不緊密,學生往往只是用原有的寫作經驗完成作業,而未能及時將閱讀古詩詞的收獲付諸筆端,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審美表達能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古詩詞的翻譯和賞析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未能充分發掘古詩詞閱讀資源,以促進寫作訓練的遷移與拓展。這導致學生僅僅停留在理解詩意和技法的層面,而難以將閱讀與寫作融通起來。

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兩個環節。通過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創新讀寫結合的能力遷移路徑,使學生在積累語言材料、感知文本情感和意境的基礎上,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和情感體驗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遷移。

(三)有助于廣大教師設計出創新合理的學習任務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學習任務群對中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變革,教師群體可能存在以下問題:首先,部分教師采用西方語言的句法來講解古詩詞,依賴詞典的釋義來分析文本,導致原本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被刻板、簡單地傳達出來。這可能忽略了中西方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古詩詞特有的藝術表達方式。其次,部分教師對“學習任務群”的理解尚不到位,片面追求多篇教學,而忽略了單篇教學的優勢。他們可能沒有充分認識到不同文本之間的關聯性和互補性,以及如何將這些文本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

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可在具體任務開展部分充分應用中國傳統文學審美的理論,并將其與現代語言學、文學理論相結合,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和審美能力,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還能通過提示采用多篇文本的需求以及選文的方向,促進學生對不同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此外,大部分教師自學生時期即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教育,又于職業生涯發展初期繼續受到來自前輩的指導或影響,因此,想要跳出業已形成的思維習慣實屬不易。同時,現行教材未能充分匹配新課標的內容布局,加上嚴謹細致的教學管理與監督制度,使得教師不敢輕易試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新課標關于學習任務群的先進理念應用到當前教學中去,如何用好手中教材、上好每一堂課,成為教師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的范式將為教師提供一種清晰的指導,使他們能夠設計出相對合理的學習任務。這將有助于教師結合個人所思實現突破和創新,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的主要內容

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和學習任務三個核心部分(見圖1)。根據“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內容,將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歸納為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表達三個層面。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于傳統古詩詞教學慣例,將其劃分為品味語言、探究意象、知人論世、讀寫遷移四個環節。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讀寫結合任務。這些任務既包括常用的基礎任務,如誦讀、賞析等,也可引入創新任務,如運用信息化文學地圖開展學習探究、策劃社交平臺圖文、短視頻內容等。同時,圖1 中用虛線連接各環節的任務,以提示在任務過程中需要穿插的表達交流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傊?,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將新課標的理論聯系到教學實際,通過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和學習任務三個部分的互相對應和融合,使符合新課標文件精神的學習任務設計能夠真正應用到現實課堂當中去。

圖1 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設計范式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整個范式中起到了導向作用。各教學環節及對應的學習任務都緊密圍繞“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教學目標展開。文學語言相較于其他語言類型,其審美性和表現力具有較強的優勢,因此該任務群的教學目標應設定為提升文學審美素養,具體分為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表達三個層面:

審美感知:“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進而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保?]26審美感知是學生對古詩詞的第一印象和感知。這一層面的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節奏和音韻之美,進而疏通字詞,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審美理解:“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保?]26審美理解是學生對古詩詞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過程。這一層面的目標強調學生通過探究古詩詞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義和深層含義,同時結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創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主題。

審美表達:“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保?]26審美表達是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創造性解讀和表達的過程。這一層面的目標強調學生通過仿寫、續寫等任務,將所學的古詩詞知識和審美經驗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學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學環節

初中古詩詞教學的一般過程通常包括疏通詞句、分析意象和賞析藝術特點等環節。如余映潮根據“板塊式”教學思路,結合不同篇目增減教學板塊,但所有課堂均設置誦讀、翻譯、賞析三個板塊①此結論系統計《余映潮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實錄及點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中的課例得出。。這種閱讀鑒賞方法由來已久,體現了經由詩詞語言窺見意象、探求詩意的經典路徑。王弼曾指出:“言生于象,故可以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尋象以觀意?!保?]這表明通過詩詞語言和意象可以探求詩人的創作意圖和表達的意境。當代古典文學研究者如袁行霈等也認為古詩詞的解析“必須從作品的言詞和意象出發”[6]。古詩詞教學通常還涉及作者生平和創作背景,即“知人論世”?!睹献印とf章下》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保?]這說明在理解古詩詞時,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創作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西方文論也有類似觀點:“一部文學作品最明顯的起因,就是它的創造者,即作者。因此,從作者的個性和生平方面解釋作品,是一種最古老和最有基礎的文學研究方法?!保?]上述文獻表明傳統的古詩詞閱讀鑒賞方法仍然可行。恰如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所強調的:“學習任務群是一個新的提法,但仍是在過去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不是脫離實際的‘花招’?!保?]這意味著在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應該基于已有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推陳出新。

因此,初中古詩詞教學環節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欣賞古詩詞。通過品味語言、探究意象,學生可以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魅力;通過知人論世,了解詩人的生活背景和創作背景,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涵;最后通過讀寫遷移,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提升閱讀和寫作水平。

(三)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的設計在范式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亮點在于融合了傳統與創新,并強化了表達與寫作的訓練。

首先,在“品味語言”環節中,通過反復誦讀和漢字溯源,使學生能夠讀通文本、理解詩意。在此過程中,適時穿插閱讀感受的交流討論小任務,以促進學生的互動與分享。

其次,在“探究意象”環節,解讀單個意象是基礎,必要時選用合適的文本進行群文閱讀研究,引導學生進入藝術形象的審美層面。這一環節注重由上一環節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對詩詞美感的理性認知,并強調認知與理解的表達寫作。

再次,“知人論世”環節以收集、閱讀傳記文獻為主,輔之以文學地圖等新興工具,從作家創作和文本生成的角度,理解并嘗試描述詩詞審美的生成路徑。

最后,“讀寫遷移”是實現古詩詞教學目標的必由之路。除了使用教材中的仿寫、續寫等任務外,還可以適當運用創新的互聯網媒介改造任務,激發學生的表達創作欲望,形成適用于當代生活的表達成果。

綜上所述,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的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強調了古詩詞學習的審美性。與傳統的側重于知識傳授不同,該范式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體驗和欣賞古詩詞的美,通過感知、理解和表達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次,引入了創新的學習任務活動形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多樣化的任務設計,如誦讀、探究、仿寫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古詩詞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習效果。復次,注重讀寫遷移和創意表達。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可能更注重閱讀鑒賞,而忽視了學生主動表達和交流討論的重要性。該范式有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創意表達能力。最后,相關的學習任務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相較于運用西方話語體系闡釋古詩詞,這種方式更能體現中華傳統詩教精神,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的實施

在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設計范式之后,如何將其有效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下面將通過具體案例,詳細闡述范式中提到的創新教學任務的實施方法,探討如何提升學生審美表達能力,并對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評價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借鑒。

(一)創新學習任務舉隅

在本文構建的范式中,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引入了具有創新性的任務和活動。這些任務和活動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運用了中國文學理論批評話語,還借助了互聯網技術,更加切合生活實際,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

1.漢字溯源,品味語言之美

古詩詞的語言通常歷經錘煉,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黃庭堅的“高蟬正用一枝鳴”中的“用”字,均通過反復推敲達到全詩圓融的藝術境界,由此可見詩詞語言對作品韻味的重要影響。然而,當前教學中常用的課內注釋和工具書釋義等方式有時難以準確揭示某字的深意,這主要源于語言的演變和詩詞用語的靈活性。為更深入地理解古詩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漢字溯源的方法,查閱字源、了解古音古義,自主探尋字詞的真正意義。

漢字據義構形,通過溯源和形體分析可以釋放字義信息。例如,王寧教授對“野渡無人舟自橫”中“橫”字的闡釋便是通過溯源揭示了其深層的文化意蘊[9]。當代初中生已具備完成漢字形體溯源任務的條件和能力,在“詩眼”“詞眼”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定溯源工具或數據庫,并設置階段性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究。例如,在教學《飲酒》(其五)時,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悠然見南山”的“見”字。通過比較“見”“視”“望”等字的甲骨文、金文構形及相關釋義,發現各字所表現的動作和視角差異,進而分析其在詩句中的獨特表現力[10]。

此外,追溯古詩詞語言的讀音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古典詩詞的韻調選擇往往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緊密相連。如侯立兵教授對岳飛《滿江紅》韻腳的分析指出:“入聲發聲很短,收音很急,最適合表現悲咽之情,似有壯志難酬之感,這與岳飛的詞境是高度匹配的?!保?1]因此,結合詩詞格律和聲韻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之處。

2.比較閱讀,探究詩詞意象

意象作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獨特的審美符號,具有在無形的精神與有形的自然事物之間架設想象橋梁的重要作用[12]137。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生不僅要了解意象的所指意涵,更重要的是學會理解和應用這種中國古典的審美形式,即“學會從意象中分析出顯性的感知和隱性的情緒,看出外部感知正是內在情致沖擊造成的,感知是由感情決定的”[12]147。意象分析是古詩詞教學的經典方法,除了常見的單一作品意象解讀,教師還可以設計進階任務,選擇多篇具有同類意象的作品進行比較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該意象的認知。

首先,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可以發現某一意象在不同作品中寄寓情感的微妙差別。例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缺月”意象,可以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等作品中的“月”意象進行比較,還可以和教材中其他作品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進行比較?!霸隆币庀笤诠旁娫~中通常表達思鄉懷人、期盼團圓之意,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通過仔細比較可以發現,“缺月”的“缺”字有破損、殘缺之意,與團圓恰恰相反。通過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可以進一步理解“缺月掛疏桐”一句所描繪的掛在稀疏、細瘦的桐枝上的月亮,以及此時月亮微弱暗淡的光所營造的晦暗基調。

其次,通過梳理意象在同一詩人作品中的歷時性變化,學生可以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變化。以蘇軾作品為例,其作品中常出現“鴻”意象?!逗妥佑蓾瞥貞雅f》中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表達了渺小的個體在巨大空間中的飄蕩和所到之處的偶然性。而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落單的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寧愿在清冷的沙洲之上獨自品嘗寂寞的滋味,可見其在寂寞、苦悶中透出的執著。從“雪泥鴻爪”到“揀盡寒枝”,可以看到蘇軾歷經二十余年的人生起伏,從早期隨風飄蕩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的選擇和堅守。

在設置意象分析任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避免受閱讀經驗的固化思想影響。雖然部分古詩詞意象具有約定俗成的意義,如紅豆代表相思、細雨代表愁思等,但優秀作品的意象往往極具個性、意味悠長。經驗可以幫助學生“走近”一個意象,而“走進”作者內心則需要借助適宜的閱讀材料,在比較和梳理中準確把握意象背后的情感。

3.文學地圖,賦能知人論世

古詩詞作為古人情感與思想的凝練表達,其深邃的含義及意象的解讀離不開“知人論世”的方法。然而,知人論世并非單一刻板的解讀方式,它要求我們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家的思想與創作。在古詩詞教學中,如果學生僅以固化的觀念去解讀陶淵明、辛棄疾等詩人的作品,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這種解讀能夠站得住腳,但這種片面的理解可能會忽視詩人其他作品中的多樣性表達。例如,陶淵明有《詠荊軻》式的“金剛怒目”,辛棄疾有《清平樂·村居》式的天倫之樂,這都提示我們知人論世應當包含對詩人全面、深入的理解。進一步來說,如今的中考、高考等考試中,命題者常常利用學生的經驗誤區來設計“陷阱”[13],如果學生對“知人論世”的理解過于片面,可能會誤導他們走向錯誤的解讀方向。因此,教師在設計知人論世的學習任務時,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一位作家的思想變化過程,這不僅包括其主要創作風貌,也包括次要創作風貌。

為了更好地研究古詩詞,有學者開發出了數字化文學地圖等研究工具。以蘇軾為例,多數人常用“樂觀曠達”來理解他的作品。部編版教材收錄了五篇蘇軾的詩文,分別是《記承天寺夜游》(八上)《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九上)《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雨》(九下)。這些作品創作于蘇軾赴黃前后,呈現出一條理解“樂觀曠達”東坡形象的重要線索?!督亲印っ苤莩霁C》寫在烏臺詩案之前,顯示出其積極入世的態度。學生應該認識到此時的蘇軾還沒有經歷過人生起伏,用“樂觀曠達”來理解這首詞并不貼切?!恫匪阕印S州定慧院寓居作》同樣無法用“樂觀曠達”進行解釋,這首詞作于蘇軾剛到黃州之際。借助數字化文學地圖,如《唐宋文學編年地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悟蘇軾赴黃的倉皇與勞頓。在該地圖上,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蘇軾從離開監獄到動身啟程,只有短短幾天時間。他出發當天是元豐三年正月初一,從開封啟程,第十一日過淮陽,第十八日過汝南,又經息縣、光山,于第二十日過麻城,最終在二月一日抵達黃州并謝上表。整合的可視化資料使得蘇軾在這段旅途中的身心遭遇更為具體可感,彼時境遇下“缺月掛疏桐”的凄冷脆弱便有了實在的依傍。通過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樂觀曠達”并非一以貫之,而是在經歷了人生風雨之后淬煉出來的生命的光輝。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文學地圖開展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過程。這種方法有助于克服刻板印象,避免誤讀。

4.創新媒介,激發表達欲望

古詩詞與學生隔著時空的距離,只有走近初中學生,走近當下真正的現實生活,才能令當代初中生產生共鳴。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方法靈活、媒介多樣的表達任務,引導學生將想象到的場景、畫面或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抽象思維的加工,以口頭語或書面語的形式展現出來,以此來表達對古詩詞的審美感受。這種表達正是學習借鑒古詩詞寫作手法并應用到表達創作的基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如果不能表達出‘美在此處’,我們就不可能知道美在哪里,發現也就無從說起,而表達‘美在此處’,已經是對美的創造?!保?4]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第二條的“教學提示”指出了可供拓展的創意表達方法,讓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如口頭交流可包括誦讀、復述、評述等,品味詩詞語言、感受詩詞形象、體會思想情感;書面創作可包括思維導圖、音頻文字稿、短視頻腳本等。具體而言,此類表達任務可分為解釋賞析和詩意闡釋兩個層次。解釋賞析層次的任務重在考查學生對古詩詞的詞句解釋、意象把握、思想情感理解和藝術手法賞析等。設計此類任務,應采用目標具體、實踐性強的任務形式,將表達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例如,有的教師設計了出版李白詩選的活動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制詩集,在任務中學生要寫序寫跋、配制插圖,并為每首詩寫百字簡析作為推薦理由[15]。此類任務改變了以往僅作答閱讀賞析題這種被動、單一的形式,使得學生作為著作人、負責人,針對不同需求(序、跋、推薦理由等)開展內容生產。這就要求學生對每一首古詩的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經典意象、語言韻律等各個方面都有充分的感知和體認,再用規定的表達任務形式迫使他們進行理性思考,最終形成賞析文字付諸筆端。詩意闡釋層次的任務則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形象、技術手法層面之上,對古詩詞審美境界的整體把握。例如,有教師通過“青春詩會”的項目化學習,以創作舞臺表演腳本與團隊朗誦表演的形式,作為詩歌單元閱讀與表達的結果[16]。此任務可作為階段性總結任務,在一定數量的古詩詞學習基礎上,進行文學主題和藝術手法方面的升華。

(二)審美表達能力提升方式

提升學生文學審美表達能力是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高階目標,也是當前教學的難點之一。在古詩詞閱讀鑒賞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能夠感受并發現美,還需要具備“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1]5。新課標對初中階段的審美表達作出了具體要求:如果說小學階段的表達要求,如“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觀察與體驗”[1]27,是碎片化的、即興的自我表達,是緊緊圍繞文本的“蹣跚學步”;那么初中階段要求“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嘗試寫詩歌”[1]27,是旨在引導學生用文學審美的方式進行較為完整的文體寫作,從“亦步亦趨”到“獨立行走”,將古典詩詞的音聲之美、意境之美、隱喻之美、品格之美融入自己日常的表達、交流、習作與創造當中,真正憑借古詩詞閱讀提升現代寫作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表達對古詩詞藝術境界的審美理解,即“表現美”。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模仿到融入情感、再到加入理性思考,循序漸進地開展審美創造任務,即“創造美”。

人與自然是貫穿“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四個學段的學習主題,更是部編版初中教材古詩詞的第一大主題。教材共有9組單元內古詩詞,其中4組的學習要求指出要描寫景物、抒發對自然的情感和思考,其他古詩詞中也涉及大量景物描寫。因此,本文以景物描寫為例,討論如何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的表達與創造。

古詩詞課文所在的景物描寫學習單元顯示出由易到難的編排思路,相應的表達任務也要分階段、循序漸進。第一階段側重模仿。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現在形狀、色彩、聲音等方面,因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如《天凈沙·秋思》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組合在一起,營造出特別的氛圍。學生可以模仿這種意象凝練與組合的方式來描寫春天,完成該詩所在單元的寫作任務中的片段寫作。第二階段融入情感。描寫景物時恰當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觀的景物鮮活起來,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教材把情景交融、詠物抒懷、托物言志手法作為訓練重點。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選編了《登幽州臺歌》等五首古詩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體會詩詞意境,運用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完成作文。第三階段力求實現由感性體悟到理性思考的思維提升?!拔膶W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中對初中學段的要求是“對自然的觀察與思考”,對小學高年級的要求是“對自然的觀察與感悟”,這表明初中階段理性思維的重要性。此階段的表達任務應側重訓練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聯想與想象能力。設計寓理于物或景的表達任務,引導學生表達獨特的個人感悟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古代詩歌五首》為例,本單元重點學習“托物言志”,單元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先創作一個寫景或狀物的片段,再擴展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具體到古詩篇目教學,則應重點關注詩中情、景的融合方式。如《望岳》寫于杜甫青年時期,詩人為高聳雄奇的泰山所震撼,從遠望、近望到決眥細望,登岳的雄心和俯視一切的氣魄在久久駐足中生發滋長。例如,異地求學的學生在描寫家鄉的竹林時運用了類似的手法:

那是片綠的海洋。那綠青翠欲滴,像注滿無數青春活力,搖曳著、流動著。那并不是單純點綴一方,而是生機勃勃向四面八方擴展,延伸到天邊那片湛藍。那竹呀,密密匝匝地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竿竿拔地而起,一簇簇生機盎然。微風輕拂,竹林歡快地舞起來。聽,“沙沙沙”是竹葉竊竊私語;“梆梆梆”是竹竿共鳴的心聲。一切的一切是一首極和諧悅耳的《翠竹頌》。[17]96

該生先遠望、后近觀,接著傾聽竹林的聲音,從不同視角、不同感官出發,將家鄉的竹林寫得生意盎然。竹林的生命力又集中體現在新筍破土,學生繼續寫道:

快看那邊,一株新筍,雨后正破土而出,沐浴著甘露,倔強地揚著頭,雄心勃勃朝頂上那片湛藍沖上去,朝旁邊的竹趕去、超去……“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蹦且恢?、兩株、千千萬萬株新筍經風吹雨打,必定更茁壯,更堅定地朝理想沖上去。[17]97

由眼前的新筍,學生悟得新生事物成長的道理,獲得努力前進的力量。在對景物的細致描摹當中,自然融入情感和哲思,循序漸進實現作文升格。

(三)學習任務評價標準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第三條教學提示中明確指出:“評價應圍繞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性表現進行……側重考察學生對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領悟程度和體驗,評價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關注研討、交流以及創意表達能力?!保?]28據此,古詩詞學習任務達成度評價可以采用下列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古詩詞學習任務達成度評價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評價審美表達任務的達成度時,首先要抓住文學審美的標準。創意表達任務講究形式靈活多樣,既有書面任務,也有口頭任務,既有篇章任務,也有語段任務。面對不同形式的成果,評價標準應落實到文學審美要素上:要看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把握并表達出作品的意境美;是否能夠運用恰當、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是否能夠體現出古詩詞特有的語言美;是否能夠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和表達方式,等等。

其次,評價創意表達任務達成度時,把握“創意”尺度非常重要?!跋鄬W生文學閱讀的過程而言,只要對學生自身的認知而言是全新的閱讀體驗和表達方式就是創意表達?!保?8]可見,這種表達創意是建立在學生對古詩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的,是學生對古詩詞的獨特解讀和表達。因此,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成果的創意性。例如,選材立意是否新穎獨特,是否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古詩詞作品;文本建構是否具有獨特性,是否能夠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思考;切入視角是否獨特,是否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古詩詞作品;語言組織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能夠運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創意;媒介運用是否得當,是否能夠運用不同的媒介和形式進行創意表達,等等。同時,也要避免過分追求形式創新、以致脫離語文本位的做法,不能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穎獨特而忽略了對古詩詞原意的理解和尊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研究,針對新課標實施帶來的挑戰,構建古詩詞學習任務設計范式。這一范式旨在充分發揮“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對審美能力的促進作用,實現文學閱讀能力向寫作能力的遷移,為廣大教師提供一種可行、合理的設計模式,助力他們更有效地構思和設計古詩詞學習任務。該范式不僅整合了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和學習任務,更強調了古詩詞學習的審美性,引領教師跳出傳統“誦讀—解釋—賞析”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入信息化文學地圖、社交平臺圖文、短視頻等現代技術手段,可使古詩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此外,該范式還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學批評方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和理解能力,還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當然,這是一個靈活的框架,教師可以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調整,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任務設計,從而打造出獨具特色、富有創意的古詩詞課堂??傊?,構建初中古詩詞學習任務的設計范式,有助于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創意表達能力,為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動語文教學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范式古詩詞意象
踏青古詩詞
撫遠意象等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