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2024-01-28 03:53詠梅
當代畜禽養殖業 2023年6期
關鍵詞:牧民草原生態

詠梅

(達茂聯合旗林業和草原工作站,內蒙古 包頭 014500)

草原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改良土壤及保持物種多樣性等許多重要功能。然而由于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草地資源出現嚴重退化趨勢,這不僅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還直接制約著我國草原地區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采取正確的措施,加強草原資源的保護和建設,確保人類的生產、生活與環境協同發展,促進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推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穩步增長已刻不容緩。

1 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重要性

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我國主要江河的發源地和水源涵養區,又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因庫”。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及防風固沙等方面,草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草原也是發展畜牧業的物質基礎,是牧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資料。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對于促進民族地區團結、保持邊疆安定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草原上生長著許多有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野生植物,在開發優良遺傳資源和醫藥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

2 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現狀

長期以來,在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原“三化”(沙化、鹽堿化及退化)嚴重,水源涵養、防風固沙及生態服務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已經影響到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2]。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的投入力度,根據草地退化程度,采用休牧禁牧模式進行全面恢復治理,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3]。然而,部分區域仍存在重度放牧、不合理放牧或偷牧現象,退牧還草工程執行力度差[4],牧民強烈依賴于當地的資源環境,使局部地區陷入惡性循環[5-6]。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草原地區的各類工業項目逐步增多,排出的污染物及人們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也迅速增加,加之監管措施落后及先進治理技術的匱乏,導致各類污染物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致使草原生態系統失衡。如何實現保護草原生態環境,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是草原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3 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過度放牧

過度放牧是導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一些地區的牧民過度放牧,導致許多優良草原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草原植被減少,土地失去保護層,容易被風蝕和水蝕,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此外,過度放牧還會導致水資源失衡,一些地區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減少,使得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3.2 氣候變化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影響日益嚴重。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降水量減少,氣溫升高。干旱、洪水等極端氣候不僅破壞了草原植被,還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產生了嚴重影響。在干旱地區,氣候變化會導致草原植被萎縮、凋零或死亡,土地失去保護層,這加劇了土壤侵蝕和水資源減少,進而形成沙漠;而在半干旱地區,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鹽分積累增加,進而形成鹽堿地。這些變化不僅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還會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3.3 草原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

在一些地區,人們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對草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合理,重用輕建,草原改良建設速度緩慢,使草原建設速度抵不上草原退化速度。在草原地區,長期以來存在著嚴重掠奪草原資源的錯誤行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草原上濫挖甘草和亂摟發菜,這對草原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在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工業化進程中,人類肆意占用草原進行城鎮建設,在草原上進行采礦、修路等工程活動,也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系統,導致草原退化[7]。還有一些地區不合理開發草原水資源,隨意截留河流上、中游水資源,致使下游湖泊干涸、綠洲草原及其外圍植被消失。這些行為致使草原退化加快,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被打破。

3.4 管理和監督不到位

在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實際工作中,管理和監督不到位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一些地區尚未對草原進行科學的管理和采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存在管理不當、監管不力等問題,加之一些地區的居民缺乏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導致非法占用草原、破壞草原等現象時有發生。

3.5 資金投入不足

有效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加大草原生態建設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草原生態建設資金投入需求量大、時限長且收益滯后,社會組織、企業及農牧民不愿把資金投入草原生態建設中,因此資金的來源主要依靠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支持。但國家財政投入有限、政府專項資金不足,這導致了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進程緩慢,許多工作無法有效開展[8]。此外,草原治理與利用需要新技術、配套的設備及相應的人才,而資金的缺乏會導致治理效果不夠理想。

3.6 公眾意識和參與度不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指出:由于草原的生態環境幾乎和每一位公民的利益都有關系,因此保護草原生態環境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已經明確規定草原生態保護需要每一位公民參與,但一些牧民對草原保護的意識淡薄,依舊存在非法放牧等現象。同時,社會對草原生態保護的關注度也不夠高,缺乏廣泛的社會參與和支持。

4 解決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4.1 強化政策引導和法律保障

政府應加大對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投入力度,制定更加嚴格的政策法規,引導和規范草原的開發利用行為。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加強執法力度,對破壞草原生態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和法治保障,有效遏制過度放牧和不合理開發利用等現象。

4.2 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要加大對草原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加強草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草原科技人才,為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通過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可以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影響。

4.3 加強公眾教育和意識培養

提高公眾對草原生態保護的意識是實現草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政府應加大對草原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普及草原生態知識,提升公眾對草原生態保護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發展草原旅游業、開發綠色食品及推廣草原文化等途徑實現草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保護的雙贏,這既可以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又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公眾對草原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4.4 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

2011 年,我國首次創設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包曉斌[9]提出,在政策落實后,草原退化程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有所好轉。董麗華等[10]認為,政策補獎標準偏低,草原監管執法力度不強,草原征占問題依舊嚴重,牧民的種養成本只增不減,難以在種草和養殖牲畜中獲得充足的收益。因此,政府部門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優化獎勵機制,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退牧補貼方面,要積極了解牧戶的真實需求,實現補貼措施的多樣化,盡可能加大補貼力度,縮小牧戶家庭禁牧后收入與禁牧前的差距。在休牧區,政府要為牧戶積極提供種苗草籽及灌溉設施,將草場生態恢復和提升牧民收入有效結合。

猜你喜歡
牧民草原生態
牧民新生活
講解《草原圖》
《當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態養生”娛晚年
牧民歌唱冬奧會
甘南牧民 趙云雁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商人買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