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述評與展望*

2024-01-29 03:14姜國權趙屹青
關鍵詞:漢語標準建設

姜國權, 趙屹青

(1.首都師范大學 國際文化學院,北京 100080;2.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80)

一、引 言

標準化水平是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實力的衡量標準。(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7.htm?eqid=f01b6dba0002a21000000006645af59d&eqid=8e87dbad0018386a00000003647b2d99,2021-10-1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共同完善國際標準體系”。這既是中國標準化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是對提升中國國際標準化水平的堅定承諾。為貫徹標準化發展思想,國家標準委與多部門聯合編制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這標志著我國的標準化發展之路將具有更明確的標準指導和政策引領。語言文字是國家文化的鮮明標志,也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教育部等國家各部門為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了“構建中國語言文化全球傳播體系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的目標,并發布了《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強調了“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性。國際中文教育作為國家語言文字應用的特色領域,其標準建設是國家語言治理體系、語言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外人文交流的引領綱要,因此,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是助力國家語言文字高質量發展,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話語效力的重要舉措。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內涵隨著學科名稱的更迭而不斷豐富。為服務學科建設,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頒布了一系列與國際中文教育相關的標準。1988年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推出了我國第一份國際中文教育標準——《漢語水平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試行)》,標志著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化工作的起步。進入21世紀,隨著國際中文教育的不斷發展,一系列中文教育的標準化文件陸續推出,并初步形成了由“二維基準”向“三維基準”過渡,再到“四維基準”定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中文教育能力標準發展框架。特別是當前以“三級九等”為基準的《國際中文教育水平等級標準》的發布,是對國際中文教育全球化發展的一次系統性、集成性和協同性重構,為中文服務世界需求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此外,為適應各國中文學習的現實需求,世界各國通過政府或社會團體參考國際中文教育相關標準研制了符合本國的本土化中文教育規范,據統計,目前海外中文教育標準共105部,覆蓋全球6大洲31個國家。(2)梁宇,王祖嫘,邵亦鵬.基于數據庫的海外中文教育標準體系建設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內涵逐漸豐富且不斷拓展,并從無到有、國內外共同參與創建了具有自主邏輯的標準化知識體系及技術范式,對國際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縱觀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經驗,現有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成果主要體現在語言規范與語言教學兩個層級;標準建設研究主要涵蓋對標準文件的解讀、標準對比、標準應用提升、標準體系構建等方面。然而,總體來看,標準的研制成果主題范圍亟需擴大;針對標準的學術研究受研究方法和學科發展的局限,部分研究停留在學術呼吁階段,其研究深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鑒于此,本文從國際中文教育的標準建設入手,梳理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經驗,以期為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提供行動方略,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學術支撐,助力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進程及特點

(一)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進程

現有針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進程主要從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和大綱研制的過程,或根據標準化文件研制的歷史脈絡進行劃分,未包含對標準建設的研究梳理。為更好地了解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全貌,本文于2023年6月,運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對中國知網(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相關研究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數據共計2850篇文獻,依據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發展經驗,結合語言教育政策規劃及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分析,呈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3個階段(見圖1)。

1. 初創布局階段(1985年~2001年):此階段標準建設以“教”為本,“教”“學”規范為特點。

此階段繼《漢語水平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試行)》這一“五級標準,四級大綱”標準發布后,隨著對漢語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化,加之語言文字規范化經驗的積累,接下來幾乎每年都有相應的大綱或課程規范出臺。1992年,由國家漢辦推出《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形成了包含8822個詞匯和2905個漢字的“二維基準”標準系統,此大綱被學界稱為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圭臬”。(3)劉英林,李佩澤,李亞男.漢語國際教育漢語水平等級標準全球化之路[J].世界漢語教學,2020,(2).語法是語言學習繞不開的學習維度,1995年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寫了《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以語法概要形式,為漢語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指導和教材編寫的參考。隨著在國內高校進修和學習的外國留學生人數的增加、漢語在聯合國地位的逐漸提升,國際中文教育的標準化文件迅速跟上發展的步伐。1996年,國家漢辦推出《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這一規范性文件形成了“三等四級五層次”的結構框架,標志著我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等級大綱升級成了一個科學而完整的循環遞進系統。從此,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化意識顯著提升,標準化文件迅速增加,標準化工作呈現出專業性、權威性的特征,但遺憾的是此階段并未對語音教學做出規范與闡釋。

學界依據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經驗除對標準文件的解讀外,學者們從對外漢語教學(4)趙金銘.近十年對外漢語教學研究述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1).和標準語對比(5)張寧.標準語與對外漢語教學[J].漢語學習,1990,(5).,以及規范化(6)許嘉璐.漢語規范化和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1997,(1).等視角開始廣泛關注如何規范的向外國人開展漢語教學。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各類標準、大綱的解讀上,突出標準與教學的關系。受該段時間內研究方法和學科發展的局限,標準化研究還存在術語不統一,語言要素界限不明確,(7)孫德金.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歷史和現狀[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2,(5).理論基礎不清晰,規范要件不全面的問題,為日后標準建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空間。

2. 創新鞏固階段(2002年~2019年):此階段以“人”為本,強調“學”為所用的特點。

隨著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深化,相關標準由單一走向多樣。在國內,一系列重要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標準相繼推出。如《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專業教學大綱》、《高等學校外國留學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與《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短期強化)》等培養標準,為學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7年出臺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為規范化的師資培養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內涵。而后,隨著2005年世界漢語大會的召開,學科名稱由“對外漢語”變更為“漢語國際教育”,相關標準也逐漸由教學大綱轉向以提升語言能力為目標的規范。2007年頒布的《國際漢語能力標準》以重視語言交際能力為出發點,促進了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更迭。同時,2008年由國家漢語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出的《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為規范中文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2010年,教育部聯合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首次頒布了《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聚焦二語學習者的語用能力,從漢語自身出發,形成了以“音節、漢字、詞匯”三維基準的標準規范。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框架體系初步搭建完成并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應用。

在國際上,此階段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國際關注度明顯提升,國際合作交流顯著增強,國內外中文教育標準建設也成呼應態勢。在2005年至2012年期間,英國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美國大學理事與國際文憑組織、歐盟終身學習項目等機構分別針對中文教育頒布了《IGCSE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中文考試大綱》與《A-level國際普通教育高級水平證書中文考試大綱》《AP中國語言文化課程與考試大綱》《IB中文普通話初級課程具體語種的教學大綱》和《歐洲漢語能力標準(A1-A2+)》等全球與區域中文教育標準。一方面這些標準的研制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為標準建設提供了更多的經驗和借鑒,拓展了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制的范圍,為規范化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這些標準的研制也促進了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協作,為推動各國中文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此階段面向標準的研究為標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此階段受學科建設深化的影響,研究視角相較于上一階段有所更新,如人才培養(8)李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目標與教學理念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2009,(3).、傳播研究(9)趙金銘.漢語國際傳播研究述略[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語言推廣政策(10)邱誼萌.基于語言推廣政策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J].國際傳播,2019,(4).與語言經濟學(11)俞燕君.語言經濟學視野下的漢語國際教育[J].高教探索,2017,(5).等角度成為新的研究視角。此外,針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研制(12)劉英林,馬箭飛.研制《音節和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探尋漢語國際教育新思維[J].世界漢語教學,2010,(1).、資源開發(13)張寶林,崔希亮.談漢語中介語語料庫的建設標準[J].語言文字應用,2015,(2).和傳播(14)許琳.漢語國際推廣的形勢和任務[J].世界漢語教學,2007,(2).的成果集群逐漸形成。規范化的漢語國際傳播研究成為熱點,這為中文的標準化推廣與標準“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3. 跨越升級階段(2020年至今):此階段以“學”為本,國際化、數智化為特點。

從研制方面看,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際中文教育由“語言”到“文化”的轉變。(15)段鵬.歷時、共時及經驗:國際中文教育及傳播應用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國際中文教育不斷向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為滿足國際中文教育新形勢,規范教學內容,建設國家語言能力,(16)趙楊.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2).2021年3月31日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了《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作為衡量水平、規范應用、區分能力的標尺,(17)鐘英華.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新書發布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2).形成了以“三等九級”為整體設計,以“3+5”為實施路徑,以“四維基準”為新模式的等級標準。

標準的建設為服務國際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業保障。在此階段,面向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研究論域顯著擴大。其中,針對《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本身的相關研究不斷涌現,如對《等級標準》的研制與應用做出詳細解讀(18)劉英林.《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的研制與應用[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1);劉英林,李佩澤,李亞男.《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的中國特色和解讀應用[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2,(2).、針對標準中語言知識或技能的專門研究(19)王予暄,王鴻濱.《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的解讀[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3,(2);李華.《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詞表改進的分析——基于與《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詞表的對比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3,(2).等。在標準的應用提升研究方面,從不同視角解讀并指導教學,(20)曹鋼,董政,徐娟.基于《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的詞匯知識圖譜與詞匯自適應學習平臺構建[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3,(1);匡昕,馮麗萍.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理路與進路[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特別從數字語言資源的視角提出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的實踐之法。此外,還增加了針對標準體系、標準推廣和對接研究(21)馬箭飛.強化標準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標準與考試研討會大會致辭[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1);趙楊.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2);劉英林.《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的研制與應用[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1);劉英林,李佩澤,李亞男.《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的中國特色和解讀應用[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2,(2).充分體現了作為母語國的責任與擔當。

圖1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階段圖示

(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分類

基于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階段特征,我們發現,事實上國際中文教育類標準在縱向的發展脈絡中,也具有較為明晰的類別特征。結合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發展,依據王輝2021年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提出的分析框架來看,(22)王輝.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國際中文教育:問題與對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1,(4).標準不僅需要有指導教學的“準則”,還要有服務發展的“規范”?;诖?我們將標準分為了兩類,分別是面向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育“用”的標準和面向國際中文教育“建”的標準(見表1)。其中,“用”的標準,從教育要素來看涉及教師、教學、課程、資源等關鍵要素的標準。而“建”的標準,從對教育產生的影響看,主要是教育服務標準和質量評價標準,教育服務標準中還包含有專門用途標準、辦學標準等。由于前期國際中文教育高速增長的發展方式對服務國際中文教育“建”的標準不夠關注,整體來看,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及針對標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力于解決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育實踐問題的內部標準方面。

表1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分類表

(三)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特點

1.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規范化與國際化

一方面,研制規范化標準,以完善學科規范化發展。規范化是標準研究的首要論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規范化意味著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和考核體系,以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的可評估性。一是,標準的層次更加豐富。隨著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發展,從最初的基本語言規范,到指導教育活動的大綱,再到整體規劃的標準,分層深入,布局細化。二是,標準的內容更加全面。針對“中文+職業”教育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教學規范、技術與資源標準等服務國際中文教育各類專門用途類標準逐漸成為研制的重點領域,這不僅指導并規范了國際中文教育實踐活動,還提高了國際中文教育的水平,豐富了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內涵。

另一方面,研制國際化標準,以深化中文國際傳播。加強標準建設是中國作為中文母語國的責任與擔當,也是推動中文教育走向全球的行業引領。標準研制的國際化體現在:一是具有全球化的視野。隨著中文國際應用范圍的擴大,為了更好地助推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發揮母語國優勢,不僅立足全球,主動參與研制和推動標準,引領和規范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全球話語,而且面向需求,在師資、教材、課程等方面配合并協助全球中文教育標準可持續發展。二是具有通用性的特質。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研制就是為了服務國際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與中文的廣泛傳播。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尊重不同地區和國家的中文教學實踐,支持研制各地區、國家的本土化中文教育政策,同時注重吸納各國家中文教學經驗,整合各國中文教學政策,突出中文特色,研制通用標準,以便更好地適應全球范圍內的中文教學需求,促進全球中文教育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為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中文教育交流和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2.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專業化和縱深化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與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和事業發展同向同行,體現出標準建設的專業化。一方面,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體現了歷時發展的繼承與延展。當前各類標準是在數十年經驗的積累上,以與時俱進的研究范式系統地體現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在傳統的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的發展經驗中,繼承并發展了其中的精華部分,真實、清晰地反映出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全過程。另一方面,體現了共時發展的集成與創新。各類標準研究集成了學科和教育系統中各個方面的研究成果,立體呈現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獨特性,為專業化發展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縱深化是通過深入分析、探索和挖掘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本質,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國際中文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和要素,對標準的適用對象、標準的研究方法、標準的研究視角都有更深入的研究,從而提升了標準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有助于促進中文國際交流與傳播。

三、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問題探析

如今,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總體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表現出理論探析與實踐探索并駕齊驅的特點,契合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全球的時代需要。因此,我們更需要深度分析在標準建設過程中有待加強的部分,服務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1.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建設亟需完善。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理論的前瞻和道路的指引。(23)馬箭飛.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新書發布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2).當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已經初步形成以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為核心,涵蓋多類型、多層次的發展體系。但總體而言,國際中文教育的標準研制仍不夠平衡,標準類型涵蓋面尚不完善,鮮有對國際中文教育質量評價與監督的標準,(24)王文軍, 陸小兵.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社會科學文摘, 2023,(3).對國際中文教育的服務標準、辦學標準等少有強效力的統一規范;標準間聚合性程度不高,標準間的邊界較模糊;標準的研制各有側重,相對獨立,缺少縱向貫通與橫向融通的整體架構。應該強化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更加統一和通用的體系框架,為推動中文全球傳播行穩致遠提供保障。

2.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服務力亟待提升。標準的研制離不開對學科的解讀和標準的研究。當前,面對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中多樣化的供需矛盾,國際中文教育作為公共產品的服務力不足,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各類標準的構建與單一解讀上,整體研究數量較少,研究多散點式,對標準的理論研究缺乏共識,標準的研究不夠充分;研究問題的顆粒度亟待細化,面向不同使用主體的研究不多,針對教學資源的標準研究需要完善,教師培訓和培養的課程標準以及專業發展的標準存有不足;關于學科建設、考評體系的標準需要加強設計。需要提升標準的研究力和服務力,以促進全球范圍內中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和一體化發展。

3.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國際化程度亟需加強。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科建設驅動著標準研究的更新與迭代。隨著全球與區域中文教育標準的拓展,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不僅要具有本國視野,還應放眼國際。在標準的研究上,現有研究缺少與國際化、本土化對接的實證研究,多數研究都在探討微觀教學與質性對比,相關研究范式需要拓展。在標準的研制上,對現有標準在各國的應用與推廣還需進一步提升,推動本土化標準的對接與應用也是發揮中文母語國責任,提升中文國際化經驗,強化中國標準影響力的重要方面。此外,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國際合作與交流需要深化,充分借鑒各國中文教學經驗和實踐,確保標準具有廣泛適用性和認可度。同時,還應該鼓勵不同國家、地區的教育機構、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共同參與標準研究和制定,形成多方合作機制。

四、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前景展望

國際中文教育已進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階段,構建高質量的國際中文教育體系,標準建設將發揮關鍵的引領作用。(25)馬箭飛.強化標準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標準與考試研討會大會致辭[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1).因此,需要把握好整體發展方向,創新研究路徑,提升標準建設在國際中文教育的政策供給能力、服務能力以及國際影響力,進而提升中文在國際傳播中的影響力。

(一)強化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供給能力

1. 完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框架研究

經過不斷發展,國際中文教育已經基本形成了符合實際需求的標準及標準化文件,但同時也可以看出,當前針對標準的研究內容不甚廣泛,研究深度不足。構建“用”和“建”結合的標準體系有利于全面推動事業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诖?本文結合標準建設的經驗,提出“一個平臺、一套術語、兩類核心,三個標準化向度,五個教育需求和八類標準用戶”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框架(見圖2)。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框架包括:第一,兩個服務。標準的研發與實施離不開專業的平臺和標準術語。專業的平臺主要指可以支持標準體系建設的科研平臺、人才平臺和以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為指導的樞紐服務平臺。標準術語平臺主要指規范、專業的術語。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構建,提供區域國別化規范與統一的標準術語服務。第二,三個行動。標準體系的構建是以需求為導向,中文教學各要素共同參與,其中包括“兩個核心”,主要是指學習者和教學者兩個方面,這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三個向度”主要圍繞教學主體的兩個核心,從標準的級別、標準涉及的內容和標準應用的對象為邏輯主線,分為職業標準、辦學標準、服務標準;科研標準、培養標準、規劃標準;教學標準、資源標準、專業標準。全方位、成體系地根據每個維度構建立體的中文教學指導標準;“四個圈層”主要是圍繞各標準所提供的根本保障,包括有管理保障層、教育活動層、教育技術層以及市場需求層四個方面。第三,兩個用戶。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過程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對象體現不同特色。因此,針對國際中文教育的標準體系框架應該包含有不同階段需求的不同標準,這主要體現在標準體系框架的五個教育需求方面,包括有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八個教育需求用戶”主要指可以提供服務的標準用戶,包含有政府部門、區域或國際組織、教育培訓機構、專業或行業團體、企業或產品供應商、教師、學習者或服務訂購者、標準認證機構,是以標準化工作思維,從產品視角對國際中文教育對標準體系構建的實踐探討。

本體系框架以標準化理論為基礎,基于標準化專業領域、內容和級別構成三維空間,從基本組織行為學模型的“輸入-過程-輸出”三個變量分析,構建起系統化、工程化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的分析框架和表述框架。從表述框架看,該框架是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的載體。從分析框架看,整個框架涵蓋國際中文教育各級各類各層的標準要素并對其進行規范,是以需求入手,從服務出發,用行動生成規則與規范,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指引和理論支撐。

2. 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制的機制建設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需要強化研制的政策供給能力。在組織方面,國際中文教育標準是國家政策的組成部分,需要由政府部門引領,聯合各部門發揮職能,充分利用一線教育教學數據,協同其他各部門共同研制、磋商與推廣以完善國際中文教育的頂層設計,在研制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撐。在機制建設方面,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制的質量跟蹤與評估機制,制定科學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標準的研制與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和監測。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研制方法和研究策略,持續提升標準研制的政策供給能力。

(二)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服務能力

1. 優化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制的標準化工作方法

一方面,搭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制平臺。通過為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生提供研究成果的實踐指導,組織培訓和研討活動,推動標準在教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整合全球中文教育資源,加強研究力量和水平。同時,充分利用學術交流平臺,深入探討國際中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標準建設問題。例如,通過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等組織的學術交流活動,建立在線學術社區,促進學者間的交流與討論。此外,可以建立和完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學術資源庫,鼓勵跨學科、跨機構的合作研究,促進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提升研究深度和廣度。

另一方面,增強研究者的標準化意識。通過制定明確的標準化理念、強化培訓和對接等措施相互配合,形成一個系統化的工作體系。具體而言,可以建立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規范和指南,包括研究方法、數據收集、分析技術等方面的規范,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現和報告標準,為研究人員提供明確的指導,增強標準化意識,鼓勵在研究過程中積極應用標準;此外,開展針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培訓課程,培養研究人員的標準化意識和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標準化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2. 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支撐力量

為了深入研究國際中文教育標準,應提升學科建設與標準研究間的支撐性,發揮標準建設與學科發展間的協同作用,引領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補足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理論建設和創新研究,提升標準研究的服務能力。針對當前研究的局限,加強國際中文教育的相關理論研究,擴充標準研究的視角。通過推動學科研究、建立學術交流平臺、鼓勵跨學科研究、加強實踐探索、建立合作網絡以及拓寬技術創新渠道等方式,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理論水平和實踐效果。

其次,要豐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研究方法,提升標準研究的反哺能力。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方面,缺乏實證性研究。因此,需要采用跨學科方法、比較研究、實地調研、教育技術應用和長期追蹤研究等途徑,并利用數字化教育技術手段,如知識圖譜的使用,加強現有標準的完善與研究,這也將有助于完善中文國際教育的學科體系,為構建全球中文教育標準理論框架提供參考。

最后,要回歸學科建設的自身要求,持續增強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專業化程度。加強中文課程建設是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本質需求。通過完善課程設置、加強資源建設、建立學科評估機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國際中文教育的標準和質量。明確國際中文教育的目標和標準,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學習需求引入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內容,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升學習成效等,均為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重要途徑,為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制定與應用提供服務和保障。

(三)提高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的國際影響力

1. 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國際化視野

作為母語國,應強化“領跑”地位。(26)李寶貴,劉家寧.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轉型向度、現實挑戰及因應對策[J].世界漢語教學,2021,(1).關注區域國別的個性與共性,突出中文國際教育的特征與價值,注重本土實際情況,做好標準與本土的接軌。同時,應及時總結學習他國語言作為外語教育的經驗,借鑒其語言教育標準建設與推廣的成果,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并展示標準的研究成果,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和合作,提升中文標準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2.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進標準研制“走出去”

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建設應該依托國內外專家團隊、校內外學者和企業專家團隊、政府與社會團體等強健研究隊伍,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制和推廣的中國模式,通過政策對話和民間交流,增強國際中文教育在相關國際機構、學術團體及標準化工作中的務實合作與成果發布,增進了解與互信,促進標準建設經驗的交流與合作,產生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3. 增強標準建設的國際應用效力。

注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實踐應用價值,關注中文教育的實際需求。中文考試規模是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最直接體現,需要聯合多部門擴大中文考試的適用場域,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應用效力。同時,通過對其他國家語言教育標準的對比分析研究,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在國際資格認證、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機構辦學準入等方面在其他國家的宣傳、認可與使用的經驗總結,構建具有國際應用效力的可復制的通用性標準,能大幅提升中文標準的國際化程度與國際話語權。此外,在對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各國語言的外譯過程中,還應該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多語研究能力,將中文國際教育經驗展現在國際舞臺上,提升標準研究的廣泛性與認可度。

五、結 語

加強標準建設是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全面回顧與梳理了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經歷的初創布局、創新鞏固和跨越升級的三個發展階段,總結出標準建設規范化、國際化、專業化、縱深化的發展特點。面對國際中文教育內生轉向及多元化的中文學習需求,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解決其體系建設、服務支撐和全球發展問題的內在要求,因此,中國作為中文母語國,應該從標準建設的根本屬性上,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政策供給能力;從建設任務上,加強國際中文教育研究的服務能力;從建設目標上,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積極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標準建設,為提升中文服務世界,增進文明交流互鑒做出應有貢獻。

猜你喜歡
漢語標準建設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追劇宅女教漢語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