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2024-01-31 13:25胡雅坪曾予萱
語言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毒藥悲劇

胡雅坪?曾予萱

摘 要|本文通過對《追逐者》中年輕人對于愛藥的尋求和效果的期望,以及老者對年輕人必定會回來買毒藥的篤信的分析,發現該作品中的人物跟詩劇《浮士德》中的人物有相似之處,筆者認為前者中的人物也會落入后者作品中的人物的悲劇境地。

關鍵詞|愛藥;毒藥;悲劇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追逐者》是英國作家約翰·科利爾于1940年在《紐約客》上發表的一篇幻想小說,也是科利爾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本文除被收入科利爾本人的多部短篇小說集外,還被美國文學批評家米爾頓·克萊恩收入其選編的《短篇小說精粹50篇》中??评麪柕淖髌芬远唐≌f為主,大多于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在《紐約客》上發表后編入短篇小說集《幻想與晚安》,該短篇集先后獲1951年“愛倫坡最佳短篇小說獎”和1952年“國際幻想小說獎”。

Chaser在英語中有兩種含義:①追求者、獵手;②一種特殊的軟飲料,在飲用威士忌后飲用,用于解酒。從故事內容來看,這顯然不是圍繞喝酒展開的故事,而是講述一位愛情追求者在其求愛路上的所作所為。小說情節主要通過一位年輕人(艾倫)和一位無名老人的對話展開,從他們的對話中可知,年輕人從旁人口中聽說老人售賣一種愛之靈藥,這種藥能讓他所愛的女子瘋狂地愛上他,并且原諒他的一切不道德行為。他慕名而來向老人求藥,可老人卻極力向他推銷一種無色無味的劇毒——生命清潔劑。雖然年輕人堅定地買走了愛之靈藥,但老者確信他終有一天仍會回來買毒藥。全文在平靜和禮貌的告別中戛然而止。

國內對《追逐者》的研究較少。吳艷(2015)以性別及愛情為出發點進行討論,著重論述了小說中出現的或明或暗的男權主義對女性自我的抹消和毀滅,點出在這般輕蔑女性和情感的情況下最終會迎來愛情悲劇的必然,并討論了愛情雙方所需要的對等基礎。徐諳律(2014)從年輕人與老人的形象對立與統一角度出發,將之視為同一人的不同年齡的分散體現,并揭示年輕人的追求與行為中同時也是愛情中的永恒悖論:永恒的真愛與一瞬的激情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線。高媛(2012)將二人的對話視為靈魂與心中暗影的對峙,將老人視為艾倫內心黑暗欲望的折射。

可見,中文學界對《追逐者》多是從作品中愛情的角度進行分析,而筆者認為其中的人物形象在劇情展開方面與經典文學《浮士德》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本文將幾位出場人物與歌德版《浮士德》中的主要人物進行部分對比,以試從二者互文性方面更進一步分析其形象。

2 艾倫

艾倫作為愛情的追求者,在文中展現出的形象卻較為怯懦,并且像大多數年輕的求愛者一樣,對自己懷有些許盲目的自信。他最初是一個謹慎的購買者,在進入店鋪時無疑是謹慎甚至猶豫、一度想要退卻的。但他最終還是屈從于自己對愛情可能失敗的恐懼而推開了門。艾倫因急于品嘗愛情而疑慮重重,隨后在不斷反復地確認和多次得到的肯定答復中,內心的盲目沖動落實為確切的行動欲望。而老者對他和他的愛情的態度飽含嘲弄,二者在溝通搭建完成的時候就已形成對立——年輕與年長的對立,沖動和鎮靜的對立,以及兩者觀念的對立,而之于艾倫自身亦形成了向善性與向惡性的對立。隨著劇情和對話推進,艾倫的疑問被一一解答,其欲望被一一滿足,就如同浮士德的問題一樣被解答、浮士德的愿望也在魔鬼的法力協助下不斷被滿足。兩個作品中,交易的雙方都達成共識并順利完成了交易,各得所想。

16世紀,西方廣泛流傳著關于浮士德的民間傳說。1768—1832年,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以此為題材,創作了詩劇著作《浮士德》。無論是歌德還是其他人的版本中,浮士德博士都為追求愛情和青春年華送掉了靈魂,也葬送了自己年輕而天真的情人格蕾琴。曾助他獲取戀人之心的魔鬼最終也無法幫助他再解救他的戀愛。在一些版本中浮士德最終墜入地獄,歌德版本則讓天使引導浮士德升入天堂。艾倫是另一個更年輕而不諳世事的浮士德博士,從老人對他詢問的回答和他聽到回答的反應可知他還不知道自己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只是茫然地追逐著愛情的芳香向自認為的捷徑走去。艾倫最后未能等到天使的援助,他在內心欲望的拉扯下最終選擇了買下愛之靈藥,二者之間的對立最終以欲望的獲勝告終,文章亦在艾倫得償所愿購得愛之靈藥后迅速結束??梢姲瑐愒谶@個過程中逐漸被欲望所俘獲,下定決心要將愛情寄托于魔藥之上,如同浮士德博士要借助惡魔來實現自己的欲望一般。同時他確信自己不會再來,而老人確信眼前的年輕人必然會再次造訪這里,此時作品中的艾倫就像浮士德博士一樣與惡魔對賭,以自己的未來和滿腔沖動的激情作為賭注,奈何老人在這場賭局中倚仗的是經驗,沉著冷靜的態度,快速的反應都說明他已經贏過很多次。對于久經世故的老者,艾倫就是個過于單純、自信但注定敗北的浮士德博士。

3 老者

《浮士德》中的魔鬼名為梅菲斯特(Mephisto),這個單詞的希臘文釋意為“不愛光者”,而《追逐者》中的老人在佩爾街暗黃的隱室中,也不是一個光明的角色。老人扮演了一個能夠明察事件、預見未來、富于世故的經驗者和過來人的角色。他以過來人和可信者的形象出現在艾倫追求愛情的路上,用欲望作誘餌吸引如艾倫一般的年輕人,借此追求金錢,正如梅菲斯特以青春年華和欲望引誘浮士德,以得到他的靈魂一般。老人提供了廉價卻藥效強大且持久的愛之靈藥,目的是為了最后讓艾倫回來買昂貴的生命清潔劑。梅菲斯特在上帝面前恭恭敬敬,但在背后對上帝并不認同,老人對愛情了如指掌,但卻認為它一文不值,要價僅一塊錢。梅菲斯特作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玩世不恭,誘人墮落,卻又不失冷靜、深沉、恢諧和機智,是個典型的虛無主義者形象。他自我介紹時說他是永在否定的精靈!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理所當然就都要毀滅。與此相似,在《追逐者》中,老人感覺洞察一切,經驗豐富,反應靈敏,言語機智。在艾倫欲問還休時就能猜出年輕人想要問的問題,然后給出非常合乎年輕人需要的回答,讓年輕人心滿意足并對要購買的藥物充滿希望。同時在年輕人艾倫對于購買愛之靈藥后表現出來的情侶關系穩定的確定感,老人直接給了明確的否定,言之鑿鑿地說年輕人會做出對不起對方的事,但關系中的另一方會絕對順從并無條件地原諒,反而年輕人最后會起殺意,來買生命清潔劑。所以作品中的無名老人就是一個機智冷靜的,認為萬物要毀滅的梅菲斯特。

此外,梅菲斯特和浮士德博士簽訂了契約,同樣,《追逐者》中老人被購買與售賣的契約和利益所捆綁。正如梅菲斯特為了得到浮士德的靈魂而成為他的仆人,老者在推銷生命清潔劑無果的情況下仍然以商人和藥劑師的身份保證了藥的效力,并滿足了艾倫的要求給了他愛之靈藥,他的經驗讓他確信艾倫終有一天會帶著滿腔痛苦回到這里向他購買生命清潔劑。

并且,老人的行為并不符合普世道德對善良的要求,但卻符合一個商人對金錢的忠誠標準,其行為亦與梅菲斯特有相似之處:魔鬼交給浮士德博士安眠藥,而浮士德讓格蕾琴將安眠藥加入其母的食物中,以便他們夜晚幽會,可在他們幽會時,格蕾琴的母親因服用過量的安眠藥而死;同樣,老人明知事態發展的大致方向會如何,仍然將這決定性的藥售予艾倫,他知道艾倫現在因為欲望造訪了這里,一旦回去后得到藥物有奇效的好處后,自然會為了欲望再回到這里買生命清潔劑,所以從這個方面看,兩人都是毀滅者的代言人。

4 戴安娜

浮士德在愛情里受到重創,失去格蕾琴后向梅菲斯特索求了海倫。這個古希臘神話中世間至美的女子,人們為了她在特洛伊城下流了十年的血,無數英雄倒在特洛伊雄偉的城墻下和希臘寬廣的戰船旁。而魔鬼梅菲斯特創造了海倫和城邦的幻影,將浮士德扶上國王的寶座,讓他享受了虛幻的榮華富貴和愛情。海倫是完全為浮士德而存在的,是世間不可能存在的幻影,一個神話的亡靈,正如艾倫期待中的戴安娜一樣。因為戴安娜自始至終都只存在于艾倫的描述和幻想中,在艾倫的男性凝視的角度下可以看出她對他抱有好感,熱情又活潑,喜歡玩樂和徹夜參加派對。而艾倫并不滿足于此,他期待通過藥物想讓戴安娜成為一位近乎盲目深愛他、甚至愿意為他放棄自己的樂趣的典型傳統女性。這說明戴安娜僅存在于艾倫的幻想和不切實際的期待中。

此外,站在全然客觀的旁觀者角度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這段年輕的、淺薄的愛情的認識全部來自艾倫單方面的敘述。戴安娜對艾倫是否抱有愛情?又或者二人只是更加親密的朋友?具體如何我們不得而知,而艾倫卻已經將愛之靈藥放入衣兜,并篤定會用這藥讓戴安娜陷入瘋狂的愛情。這樣的愛情帶給戴安娜的只有生命清潔劑和自我的毀滅,正如浮士德將格蕾琴推上可怖的死亡命運,以及海倫最后墜入冥府而消失無蹤一般,浮士德博士的愛徹底落空,艾倫品嘗過愛情的甜美后也將不得不面對這場愛情悲劇的實質。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追逐者》中的老人就如《浮士德》中的惡魔梅菲斯特,是個認定萬事要毀滅的“不喜光”者,年輕人艾倫就如單純的浮士德博士一樣過于自信,最終愛情會徹底落空,而毫無主動發言權的女性戴安娜就如浮士德面前的幻影海倫一樣,只是年輕人艾倫自說自話描述和幻想期待中虛無的形象罷了。

參考文獻

[1]高媛.靈魂與暗影的對話:對小說《追逐者》中艾倫的心理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9):37-38.

[2]吳艷.試析《追逐者》中男主人公的愛情悲?。跩].校園英語,2015(13):246-247.

[3]徐諳律.瞬間與永恒:約翰·科利爾《追求者》中的愛情悖論主題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4(3):113-116.

[4]尹振球.《浮士德》的善惡沖突論[J].國外文學,1992(1):42-56.

The Tragedy of Dr Faustus in Modern Times

—An Attempt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s in The Chas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Hu Yaping Zeng Yuxuan

XianD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Humaniti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young mans search for love potion, his expectation of its effect and the old mans certainty that the young man will surely come back to buy the pois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The Chaser and those in Faust, and argues t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former will fall into the same tragic situation as the characters in the latter work.

Key words: Love potion; Spot remover; Tragedy

猜你喜歡
毒藥悲劇
偉大的悲劇
你的毒藥夠毒嗎?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每日一口,肝病在手——良藥為何變成“毒藥”?
泄洪的悲劇不能一再上演
快跑!有毒物 絕密毒藥報告
婚姻毒藥:猜忌
濃縮版毒藥大雜燴
貓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