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的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教學實施研究

2024-01-31 13:25張璞
語言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課程思政

張璞

摘 要|從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角度出發,探討中國文化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并試圖初步探討相應的實施路徑。在此基礎上進行中國文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深挖詞匯、語法點、課文教學中思政元素,提煉思政主題,以期為來華留學生的中國文化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保?]

為了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全國高校所有課程均需系統規劃“課程思政”的生成路徑,涉及對象主要為中國學生,實際上在中國高校開設的來華留學生課程也應該構建課程思政體系,特別是文化類課程。本文基于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探討構建中國文化課程思政體系的必要性、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并嘗試以《HSK標準教程4(上)》第10課《幸福的味道》課文4為教學內容,提出具體的中國文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期為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教學提供有效措施。

1 構建中國文化課程思政體系的必須性

從國家宏觀層面看,構建中國文化課程思政體系能夠傳播中國文化,推動文化走出去,進而擴大中華文化影響,提升國家軟實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持續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笔舜笠詠?,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提及文化自信。

從我省留學生教育實際情況看,亟需探索出與新形式相適應的有效文化教學模式,以便更快更好地發展遼寧留學教育,建設教育強省。遼寧省接受來華留學生人數在全國名列較前,其中學歷留學生呈現跨越式發展。但我省大部分學歷生是在英文授課模式下進行專業學習,無論是學習動力還是教學環境都不利于文化教學,而必要的文化知識、積極的文化心態和跨文化能力又是留學生活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力圖構建中國文化課程思政體系,尋求適合遼寧留學教育實際發展需要的文化教學模式,推進遼寧“走出去”戰略。

從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看,加強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來華留學生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有時會產生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際沖突等問題,增加了留學生的教育管理難度。構建中國文化課程思政體系,幫助留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減少文化沖突,不僅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還可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培養親華、友華、愛華人士。

2 中國文化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1)深挖留學生感興趣的思政元素,創新中國文化課程思政可觸性內容。針對來華留學生的課程思政與中國學生的不同,并不是簡單地增加一門課程,而是通過梳理漢語言、專業課的內容,挖掘其中所蘊含的隱形課程思政元素,結合中國文化課的顯性課程思政元素,構建漢語課(綜合、口語、聽力、閱讀、書寫等)、專業課、中國文化課有機融合的中國文化課程思政體系。

(2)開設中國文化必修、選修課程,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修、選修相關課程,整合現有課程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資源,根據留學生學習能力、語言水平,設置初、中、高不同級別文化教育教學內容。對能夠反映中國社會特點、民眾思維方式且與世界各國價值觀具有共性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專題化、系統化的介紹。同時,克服第一課堂教師傳授的單向性和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將中國文化融入各項活動中。比如舉辦漢語趣味知識競賽、中國文化專題講座、征文比賽、中華詩詞誦讀大賽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協作精神,加深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體驗,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達到以育人為目的的文化傳播和人才培養效果。

(3)創造開放式環境,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充分利用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創造能夠使其耳濡目染的文化環境。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中國文化相關內容,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文化宣傳板,張貼名人名言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加深留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此外,整合校內外資源,結合遼寧地方文化,建立校外留學生文化基地,建立留學生志愿團隊,開展體驗中國文化系列活動,引導留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讓留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磅礴震撼、溫潤心靈的力量,增強其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力,提高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度,使中國文化課程思政教育無處不在。

(4)創新中國文化課程思政方法,借助新媒體輔助教學。在語言教學中,不同的語言要素有不同的教學策略。而文化教學方面,除了常規的教學策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課堂內,教師通過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圖片、音頻、視頻,使學生們減輕抵觸心理,增加學習動機,創造輕松的上課氛圍,會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課堂外,教師可以借助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向學生發布微課,共建教學資源庫等輔助“課程思政”教學。教師運用微課發布中國國情、文化、概況等知識內容,可以超越時空限制,使留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5)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文化育人質量。一方面,培養一支專門研究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這些教師既了解本國文化知識,也熟悉留學生所在國的文化常識,同時其外語水平能夠達到解釋復雜文化概念,可以進行“雙語教學”。另一方面,發揮留管人員的思教主體作用,提升留管人員的文化內涵,增強留管人員對留學生進行文化思想教育的認識,從而將優秀文化運用到留學生管理的工作實踐中去,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力度,讓來華留學生通過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明規守矩,注重禮儀,誠實守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文化育人質量。

3 中國文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本文以《HSK標準教程4(上)》第10課《幸福的味道》課文4為例設計留學生漢語言課程思政教學。根據課程特點,教師挖掘詞匯、語法點的思政元素,提煉課文內容的思政主題,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了解當代中國,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

3.1 思政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前后國家、家庭、普通人的經濟變化,了解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引導學生感受中國人強大的生命力。

(2)引發學生關于幸福的思考,引入“中國夢”的概念,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引導學生結合個人、家庭發展,國家命運展開討論。

3.2 思政教學設計

(1)詞匯講授環節中思政教學設計:講解詞匯“經濟”“條件”“富”“窮”時,一方面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采取直觀法、對比法等講解詞義;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舉例使留學生深刻領會詞義背后的思政元素,直觀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前后國家、家庭、普通人的經濟變化,了解改革開放的背景、意義和影響,并理解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普通百姓的辛苦與拼搏,引導學生感受中國人的勃勃生機。

(2)語法點操練環節中思政教學設計:在完成語言點“由于”的講解后,可以進行練習,用提問啟發法、情境法展開語法點操練。比如,教師可以提問:改革開放后,中國普通家庭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了,大家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學生可以開展小組討論等方式用“由于”回答問題,不僅可以達到語法點操練的目的,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當代中國的理解。

(3)課文講授環節中思政教學設計:在完成詞匯、語法點和課文梳理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你覺得什么是幸福?”引出本課的思政主題。教師可以先通過課文中提到的物質生活、健康、工作等,過渡到精神層面,再引發學生對“幸福與夢想”的討論,引入“中國夢”的概念。

(4)課后實踐環節中思政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開展課后調查,采訪本國的家人/朋友、中國朋友、班內的外國朋友關于“幸福的標準”“幸福與夢想”的看法,并進行對比。同時開展互動討論,讓學生結合個人、家庭發展,國家命運進行思考討論。

本課的教學教案設計堅持在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的指導下,將漢語(詞匯、語法點、課文)教學、文化互動討論、思政主題有機融合,使其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教學中始終貫徹中國文化課程思政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提高教學效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同時,助推趨同化管理,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來華留學生。

4 結語

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教學應該充分堅持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論,將漢語言學習、文化知識、立德樹人有機結合,教師切實發揮主導作用,深挖各類課程、每一環節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落實于課堂教學主渠道之中,延伸至課后社會文化討論之中,真正讓學生在學好語言的同時,更好地融入中國,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減少文化休克,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使者。

參考文獻

[1]過國嬌.在留學生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教改探析:以“中國概況”課程為例[J].文教資料,2019(6):175-176.

[2]江偉,宋欣陽.“課程思政”視角下中醫藥院校留學生思想文化教育初探[J].上海教育,2019(3):76-77.

[3]楊昱華.“課程思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觀察,2019(13):98-100.

[4]馬婷婷.高校語言學類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科技風,2018(34):39-54.

[5]張正光.“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邏輯理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4):16-19.

[6]周海晏.課程思政教育中的中國話語建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6):74-77.

[7]危玉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的傳承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274-275.

[8]李影,韓喜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66-69.

[9]馮海丹.高校來華留學生當代中國話題“課程思政”建設研究,2021(3):70-72,93.

[10]陳崢.“課程思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考察[J].漢字文化,2020(17):1-6.

[11]牛百文.高校來華留學生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路徑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2):212-214.

[12]楊昱華.“課程思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觀察,2019,8(13):98-100.

[13]張新杰,劉笑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

[14]蘇瑞.來華留學生思政進課堂教學改革探析:以新媒體教學在“中國概況”課程中的應用為例[J].科教文匯,2019(10).

[15]齊鵬飛.全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J].中國高等教育,2020(Z2):4-6.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Zhang Pu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Chinese cultural teaching,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path. On this basis, we will design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education for Chinese cultural courses, delv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vocabulary, grammar, text teaching, ex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me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cultur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Key words: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Chinese culture

猜你喜歡
來華留學生中國文化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動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淺析漢風壺與中國文化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全英文授課臨床本科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全英文授課醫學本科留學生防御方式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