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鄉與扎根: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的困境與政策支持
——基于社會資本視角

2024-02-01 06:24曹晨娟
宜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知識型文化工作

曹晨娟

(安慶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

2019 年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青年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建設者?!盵1]可見,“青年優先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青年到基層發展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對青年的期待。青年返鄉就業不僅有利于推動青年群體充分就業,而且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本支持。然而,青年返鄉就業僅僅是職業起步,由于鄉村傳統公共服務設施滯后以及他們對人文社會環境不適應等問題,如何留得住青年是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一、問題提出

“返鄉就業”曾多次出現在國家政策的文本中,2023 年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做好2023 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導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開展服務”[2]。部分大學生也開始考慮返鄉就業作為自己的出路,一項基于12 所高校1 900 人的調查研究顯示,71.1%的大學生愿意返鄉就業[3]。然而,“返鄉”的初衷與“扎根”的目標卻很難統一。一方面,受就業壓力等因素影響,就業方向的鄉村突圍是部分畢業生的理性選擇,青年人的就業意愿不再局限于城市,部分青年返鄉就業成為新趨勢,甚至將返鄉創業作為自己的“新出路”,而進城發展則成了創業失敗的退路[4];另一方面,鄉村社會支持的偏差、人力資本水平缺乏以及勞動市場偏好等問題,無法為青年扎根鄉村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5]。鄉村振興發展需要大批青年尤其是知識型青年回到鄉村,以確保鄉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同頻共振,如何化解“返鄉”后的“扎根”問題成為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的焦點話題。

現有青年返鄉就業創業研究主要有兩種路徑。第一,城市“生活悖論”對青年人的雙重影響。一方面,對城市美好生活向往是青年人流向城市的主要動力,有研究發現城市生活的保障能力和較高社會資本的職業就業身份,對“90 后”流動青年留居城市有顯著影響[6]。另一方面,城市生存的艱難讓部分青年人選擇返鄉。有研究指出由于在城市中的職業歧視遭遇、弱城市社會融入感與微觀層面的職業壓力,導致部分農村青年人產生返鄉意愿[7]。新冠疫情后,有些青年人主動離開了城市回到鄉村。面對城市生活悖論,青年人返鄉行為是在社會“外在誘因”作用下“內在基因”萌生的必然結果[8]。第二,“城鄉”生活的反差挑戰返鄉青年的鄉村適應性。返鄉意味著向農村生活秩序的回歸,但是由于城鄉游離的文化意識沖突,多元參與的市場管理失衡等問題,返鄉青年創業遭遇農村制度和文化上的困境[9]。甚至有些青年在返鄉創業失敗與離鄉去城市就業之間不斷“洄游”[10]。

“返鄉”從地域上指人口從城市到農村,在城市化進程中屬于人口的“逆向”流動,近年出現的“非轉農”就是明顯的人口“逆流”現象[11]。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返鄉就業創業是部分大學生就業的理性選擇[12]15。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造了條件,各大高校也大力宣傳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大環境已經形成。有研究以“推拉理論”為視角,分析了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的抉擇,發現45.3%的應屆大學生愿意到農村就業,但返鄉意愿存在性別、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上的差異[13]。也有研究指出,大學生自身能力缺陷以及社會支持力度不夠,也會對其返鄉就業創業帶來負面影響[14]??傮w上看,青年返鄉就業創業行動是國家政策號召、青年社會責任擔當和個人意愿實現這三重邏輯共同作用的結果[15]。然而,由于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大學生返鄉后的身份認同出現危機,甚至出現了大學生村官“流失”現象[16]。大學生村官身份尚屬于鄉村治理體制內規范性角色,其他類型的返鄉大學生出現不適應性的問題可能更加復雜,故有必要對返鄉就業大學生如何扎根鄉村進行深入探究。

二、理論框架與研究設計

(一)社會資本理論視角

社會資本概念最早由洛里(G.Lourcy)在1977年提出,后由布爾迪厄(P. Bourdieu)、科爾曼 (J.Coleman)、普南特(R.Putnam)、波杰思(G.Borjas)等人認同、接受和運用。布爾迪厄在《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中分析了資本的三種基本形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其中社會資本是“以社會義務(‘聯系’)組成的”,布爾迪厄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那些資源是同對某種持久性的網絡的占有密不可分的,這一網絡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認的,而且是一種體制化關系的網絡”[17]192??茽柭J為社會資本由兩類要素組成:它們由社會結構的某些方面組成,它們促進了結構內行動者(無論是個體還是合作者)的某些行動[18]。布爾迪厄和科爾曼將社會資本看成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中的資源,行動者個體可以通過社會網絡關系調用這種資源獲得利益。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美國學者林南將社會資本操作化定義為:“行動者在行動中獲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會網絡中的資源。這個概念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1)它代表著嵌入在社會關系中而不是個人中的資源,(2)這些資源的獲取和使用取決于行動者?!盵19]25國內研究側重從社會網絡角度研究社會資本的功能。邊燕杰的系列研究發現,通過社會網絡中的“信息和人情”作用,社會資本不僅可以影響職位獲得[20],并且通過社會資本的“延時效應”為求職者增加“勞動匹配度”[21]。也有研究認為返鄉高學歷青年就是通過自身原有社會資本的運用達成返鄉行動,并且不斷構建新的社會資本服務于返鄉就業過程[12]35。因此,社會資本理論為分析青年返鄉后如何扎根問題提供了理論視角,如圖1所示。

圖1 大別山區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分析邏輯框架

(二)研究設計

大別山區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處,因地形復雜,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有研究指出安徽省生源高校畢業生流出率很高[22],迫切需要大量青年返鄉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因此,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樣的方式選擇訪談對象。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中對青年的年齡范圍定義:14—35 周歲。因此,本研究將“返鄉知識型青年”界定為完成高等教育后返回戶籍所在地,年齡在20—35 歲青年群體,共訪談知識型青年12 人,受訪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表

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筆者團隊通過訪談對大別山區青年返鄉就業問題進行了走訪調研,并對訪談資料按照定性資料分析的范式進行梳理。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結合社會資本理論發展出兩個主題概念:“關系閉合”與“制度缺位”,按照這兩個概念的邏輯機理對訪談資料進行再次梳理,進而形成了大別山區返鄉知識型青年就業問題的解釋性理解。

三、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困境的社會學分析

社會資本可以看成個體在目的性行動中獲取嵌入社會網絡中的資源,知識型返鄉青年扎根鄉村受個體原有社會資本差異和基層人文生態環境的雙重影響,主要表現為返鄉青年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文化和青年返鄉就業制度環境不完善的雙重困境。

(一)關系閉合:返鄉青年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文化

1.職業代際文化影響

代際傳遞效應的基本概念源于代際,即一種二或三代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代際傳遞社會效應即指基于父母“直接通過關系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的社會現象[23]。受時代發展和社會更迭影響,部分青年在進行職業規劃或者職業抉擇時往往呈現出代際傳遞的現象,即父母在體制內工作,其子代亦趨向于選擇體制內相對穩定的工作;父母是工人,子代往往會將工人職業納為自己的職業規劃;父母經商,子代亦會攜帶“從商基因”。

6 號,2019 年返鄉工作,現為安徽省安慶市S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科員。 “我的職業規劃一直就是體制內工作,之前規劃的是考當地的警察或者公務員。因為我父母這一輩基本上都是一個公務員加一個事業編,所以我畢業就是往體制內考?!?/p>

4 號,2016 年返鄉工作,現為安徽省安慶市T縣天德生態農莊負責人?!拔覀兗易孑吇旧隙际莿辙r為主,習慣了家鄉的風土人情……就往旅游這方面發展了?!?/p>

由此可見,父母職業定位是促使知識型青年返鄉的主要動機之一。青年原生家庭所存有的文化資本將會通過代際傳遞的方式影響青年自身的社會認知,并轉化為社會資本對其職業選擇產生的影響。

1 號,2022 年返鄉就業,現為安徽省六安市Y區自營超市負責人?!白钤缭诖髮W就嘗試做生意,那時候抓住年輕人的熱潮,生意還比較好做。一畢業后就想著回鄉創業,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還不錯?!?/p>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青年因未考慮自身屬性和個體職業發展興趣,不了解鄉村社會發展已經逐步走上依靠技術和管理的“知識經濟”發展階段,僅依靠父母的單一維度進行職業定向,很可能因就業觀念滯后的問題導致難以真正扎根鄉村。

2.鄉土文化疏離影響

在鄉村,社會關系的再生產主要通過鄉村儀式、宗族行為、親屬之間的往來以及鄉鄰之間日常的交往等實現,必須根植于日常儀式的操演,才能順利在個體身上結構化[24]。知識型青年返鄉前接受的是城市文化體系,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點就是開放性、兼容性與多元化,重視規則與法律,并且青年在城市中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娛樂等公共服務資源。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后遇到的是鄉村文化體系,傳統的中國鄉村文化價值觀強調“人情”的重要性,人們在日常社會交往中呈現出重情輕理的傾向。

7號,2018 年返鄉工作,現為湖北省孝感市W縣自營服裝店店主?!爱厴I后,因為工作氛圍和城市獨有的陌生感留在了武漢……我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情。后來因為疫情回鄉,一開始真的很難適應縣城的人際關系和處事風格,待了不到半年就想回武漢,后來是家庭原因就還是留下來了?!?/p>

鄉村公共服務資源供給與城市差距也挑戰青年人的職業認同。具體來講,地方村民慣用功利性思維將周圍的人或環境當作是一種可利用資源,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本以實現自己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人際關系逐漸功利化甚至金錢化,導致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疏離感,直接影響到青年的工作效率以及生活狀態,進而消弭知識型返鄉青年的鄉土適應性。

因此,職業代際文化和鄉土文化疏離表明青年返鄉受到兩種閉合圈層文化的影響,前者在通過代際內的文化閉合對青年返鄉產生向內的拉力,后者則通過鄉土文化疏離對返鄉青年留下產生向外的推力,二者都是文化閉合的力量。而返鄉青年夾在兩種文化圈子之中很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分裂,也就是既想返鄉就業,又對鄉土社會的適應產生擔憂。

(二)制度缺位:青年返鄉就業制度環境不完善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健全是鄉村治理有效的基本保障,如果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那么很可能造成青年工作職責交叉,甚至村政工作失序的現象。根據返鄉知識型青年實際工作情況,發現鄉村人才管理機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第一,青年面臨形式化考核制度的同時還要承擔繁雜的工作任務。目前主要實施的量化打分及檢查考核的行政績效考評體系,對基層鄉鎮的各類青年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如鄉鎮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教學,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表格制作、上級部門和校方檢查等。第二,青年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面臨信任危機。由于鄉村基層單位處于本土本鄉的熟人社會,加之組織性、制度性信任機制的不健全,容易導致資源配置因人而異。第三,青年就業后基層單位權責失衡。上級職能部門把各項任務的完成責任下放給基層,但完成工作所需的權力并未完全下放的現象時有出現。

9號,2022 年返鄉就業,現為安徽省安慶市W縣地方輔警?!拔沂峭宋楹蠡剜l工作的,地方工作的彈性空間還挺大的,我們新來的經常要替資歷老的員工值班,然后很多難以解決的工作都是我們基層員工擋在一線的,但是真正干活的時候因為沒有實權會遇到很多阻礙,工作很難開展?!?/p>

在對酒店管理專業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一定角色的扮演,在一定的場景之中來進行表演。

2.激勵機制不到位

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扶持返鄉青年就業越來越重視,但很多激勵政策過于宏觀或因政府宣傳不到位,存在可操作性不強和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導致青年返鄉后無法擁有充分的物質保障。

2 號,2020 年返鄉就業,現為安徽省安慶市H縣農商行某支行職員?!拔沂峭ㄟ^校招選擇的這個崗位,當時大四畢業時社會企業的就業信息查找相對比較便利,但是地方政府的就業招聘信息的了解程度一般,政府的宣傳力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是存在信息差的。尤其對于畢業生而言,搜集可靠的政府招聘信息有點難,而且有些很好的優惠政策我們當時都錯過了,挺可惜的!”

此外,地方政府或工作單位激勵措施未能從返鄉青年的實際需求出發,如返鄉青年群體的戀愛、住房、家庭、稅費減免、子女教育資源等現實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逐漸產生離開鄉村的想法,這導致部分大學生村官、大學生選調生等在基層鄉村大多不能久留。同時,部分政府宣傳的激勵政策與實際落地情況不一致。有些地區為了吸引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在招聘時承諾了豐富多元的優惠政策,但由于地方政府政策落實和執行力較差,導致之前允諾的優惠政策往往會在落地過程中“變形”,進而降低青年對政府優惠政策的信任度。

08 號,2022 年返鄉工作,現為河南省信陽市G 縣某中學在編教師?!皩嶋H工作后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離家太遠,交通實在不方便;二是鄉村教育資源確實跟城市還是有差距的,當我想到以后自己的子女接受的教育環境,我可能還是傾向于再繼續往城區的崗位考?!?/p>

12 號,2020 年返鄉工作,現為湖北省黃岡市X縣某國企職員?!艾F在這個社會對男生在物質方面的要求就比較高,之前考這個職位是因為X 縣在宣傳時說到會安排職工宿舍或者一定數量的住房補貼,聽著待遇還挺好的。但就職后,之前承諾的待遇大打折扣,還天天給我們畫餅。我就想著躺平了?!?/p>

3.晉升渠道不暢通

3 號,2019 年返鄉工作,現為安徽省安慶市S縣某公立中學英語教師。她表示:“現在評職稱越來越難了,除了需要達到硬性評審條件外,還得考慮一些隱性競爭。簡單來說,就是論資排輩,并且那種競賽加分政策也是優先考慮資歷較老的教師,像我們這樣年輕的新老師想要評職稱還得經過好幾年的打磨后才有機會。所以很多老師不愿意待在很偏僻的鄉鎮學校,頻繁更換老師也影響教學質量?!?/p>

11 號,2019 年返鄉工作,現為河南省駐馬店市X縣某公立小學代課教師?!爸皝韺W校校長就承諾我說,等我帶的班級成績穩定排在年級前三,就給我參加比賽的機會??墒俏乙呀洷3忠荒昱琶叭?,但校長還是把比賽機會給那些資歷較久的老師,我都看不到晉升的希望?!?/p>

4.校地供需不匹配

目前,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供需矛盾,即知識型青年返鄉后就業崗位與高校所學專業不匹配。一方面,由于高校只是一味地輸送人才,并未明晰基層就業單位所需人才的具體要求,造成青年就業前高校與基層就業單位對接錯位。另一方面,青年返鄉后最初都擁有高的工作熱情,積極投身于鄉村工作,但由于需要長期面對瑣碎繁雜的日常工作以及龐雜陌生的人際關系,返鄉青年的工作積極性逐步下降。在具體工作中無從下手,很多工作都是被動完成,最終演化為工作懈怠、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鄉村振興人才需求與高校畢業生供給的供需矛盾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25]。

5 號,2018 年返鄉工作,現為安徽省六安市H縣人民政府工作人員?!耙婚_始的工作積極性挺高的,但是鄉鎮工作過于繁雜,‘我就像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學專業是人力資源,實習崗位也只是跟專業對口的,沒有考慮實際就業方向,導致真正走到現在的工作崗位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每天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學習新的內容,干的都是與專業無關的事情,真的會很消耗工作熱情?!?/p>

10號,2018年返鄉工作,現于安徽省潛山市Y鎮自營自媒體?!拔耶敃r學的小語種,很難就業,自己也不是很喜歡,當時實習也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學校也是為了完成就業數據統計。唯一確定的就是工作要離家近,后來自媒體火熱起來,就自學了這方面的知識?,F在還不錯,但當時真的走了很多彎路?!?/p>

四、如何扎根: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的政策支持

知識型青年返鄉就業并扎根鄉村,社會資本的充足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鄉村治理而言,需要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新型文化,構建現代鄉村治理制度體系,促進返鄉知識型青年積極融入地方社會文化網絡系統,進而生成新的社會資本,最終為知識型青年扎根于鄉村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

(一)發展新型鄉村治理文化

1.破除職業代際文化壁壘

職業選擇代際傳遞割裂了文化的社會整體性,在家庭文化資本的參與下,通過“代際傳遞”影響大學生的擇業觀[26],阻礙了青年職業的發展與自身文化的形成。一方面,青年自身要加強文化知識積累。返鄉青年應提升文化意識和主體意識,搭建豐富多元的知識輸出體系,將新興知識賦能于鄉村發展。另一方面,改善原生家庭文化內生力。家長或注重營造多元的文化氛圍,給予子女理性的教育期待,以及樹立符合青年自身發展的正確擇業觀,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到青年日常生活。青年自身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家庭職業代際選擇,而是應該打破原有固態化的家庭文化藩籬,不斷更新就業觀念,破除職業文化壁壘。

2.引導返鄉青年文化嵌入

文化的有效嵌入有利于知識型返鄉青年適應鄉土文化生活,加深返鄉青年與家鄉之間的情感聯系而不是羈絆。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把優秀農耕文化嵌入鄉村社會治理進程中,發揮其“以文化人”的功效,以實現農耕文化建設與鄉村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27]。因此,知識型返鄉青年應該在觀念和行為上適度“去城市化”和“入鄉土化”。首先,“去城市化”主要體現在對現代化公共規則及功利化社會交往規范的觀念進行適度轉變,有選擇地參加“熟人社會”的社交圈,詳細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同時持續保持鄉村空間與城市空間的接觸和溝通,逐步提升自身的鄉土適應性。其次,“入鄉土化”主要體現在提升對鄉村資源的認同,在鄉村中挖掘符合自身價值觀的文化資源,不僅有利于適應鄉村生活,更有利于增強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一定意義上能夠克服文化問題的風險,感召或者引領知識型青年的回鄉行動,從文化層面堅定扎根鄉村的決心。

(二)制定完備的鄉村治理制度

1.健全人才管理機制

完善具有“造血”功能的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機制。第一,政府要將青年返鄉作為人力資本儲備的重要路徑。青年入職初期可以搭建朋輩互助機制小組,將傳統經驗型人才與現代知識型人才相結合,青年返鄉適應性生活是一種漸進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地將返鄉青年納入基層社會,以此為返鄉青年在生活與工作層面提供成長空間。第二,鄉村基層治理完善組織秩序?;鶎迂撠熑艘侠矸峙涔ぷ魅蝿?,并依據實際工作情況以及人才專業能力,將工作任務具體細化分配到個人,從而打造系統有序、高效的工作氛圍。第三,加強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增強青年人才與基層單位的相互信任,培養青年人敢于創新的自信心,助力青年嵌入基層社會關系圈層,解決鄉村人才流動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以期留住新鄉賢。

2.完善多元激勵機制

鄉村社會組織要想保持持續的活力,地方政府就要完善內在激勵獎懲機制??荚u機制旨在突出承擔工作量和完成工作度的考察,在培養人才、優化人才結構方面注重實際業績表現和創新能力;同時要讓知識型返鄉青年能夠感受到工作還有很大的空間,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鶎訂挝粡牧糇∪瞬诺慕嵌茸⒅厝宋年P懷,為新返鄉青年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讓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便捷自如。地方政府還可以營造溫馨舒適的工作環境,讓每位返鄉青年都能夠感受到企業和組織的溫暖,從而更好地融入組織環境。最后,要保障激勵機制落實到日常管理中,持續地激發返鄉青年的創新活力,從而實現青年與鄉村社會共同發展,讓青年扎根鄉村工作。

3.拓寬職業晉升渠道

返鄉知識青年與家鄉之間存在心理上的聯系和認同感,具有很強的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愿意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合理、公正、多元的就業晉升渠道是青年扎根鄉村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鶎诱皶r將招聘崗位公開化以及晉升流程透明化,拓寬不同地區人才的選擇范圍,規避晉升過程中的不公平性,更好地釋放青年人才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潛能,促進各鄉村同頻發展??梢詾榉掂l就業青年提供多種職業發展路線,比如技術員、管理人員、高級工程師等,讓他們有更多選擇、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同時,建立適合本地需求的職業培訓和晉升機制,為需要提升職業能力和技能的返鄉就業青年提供針對性培訓和學習。幫助返鄉青年加強與社會各界、行業協會、專業性組織的溝通交流和合作,拓寬返鄉就業青年的交際圈,增加他們的職業資源,最終為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資本支持。

4.強化校地合作機制

為促進經濟發展,實現人才高效利用,基層政府應主動加強與高校建立人才合作機制。首先,政府應從鄉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將豐富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標志性的產業,吸引人才回流。其次,健全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通道和即將畢業大學生的實習通道,加大對畢業生服務基層各項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樹立返鄉就業成功的典型案例,讓學生感受到鄉村振興對青年的迫切需要。已有研究指出學校教育的引導機制、專業背景、家鄉的創業優惠等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具有顯著影響[28]。最后,篩選匹配的重點關注對象,對其進行引導和培訓,有意識地將其個體的智力資源與地方的特色資源有效結合,優勢互補,從而達到共贏的效果。

青年扎根于鄉村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從社會資本視角來看,保障知識型青年能夠扎根于鄉村需要培養返鄉知識型青年的主觀能動性和共建鄉村的意識,同時提高他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以此來拓寬鄉村社會網絡關系,形成一致的身份認同和堅定的信任關系。同時,完善現有缺位的內部人才管理制度,支持和吸引各類青年人才回流和扎根鄉村。積極整合社會資源,與外部社會和高校進行有效對接,促進返鄉知識青年社會資本積累,調動更多不同類型的青年群體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以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知識型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誰遠誰近?
中小企業知識型員工工作壓力與對策建議
不工作,爽飛了?
知識型新移民城市生態融合機制研究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知識型企業創新激勵體系研究
讓知識型員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淺析科研院所中知識型員工的激勵
選工作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