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合聯結,四輪驅動,構建教育發展共同體

2024-02-04 11:45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葉小濱李丹萍
師道(教研) 2024年1期
關鍵詞:骨干教師研修教研

文/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 葉小濱 李丹萍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近60%的行政有一年以上在民族地區或薄弱學校支教、交流的工作經歷。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支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管理團隊,學校近年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民族團結“手拉手”示范校,深圳市“百校扶百?!笔痉秾W校。2021 年10 月,學校被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納入民族地區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項目支持學校,2022 年5 月,再次成為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數字化賦能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支持學校,承擔起與黔西南州州級、縣級、鄉鎮典型學校三所學校共同發展的重任。行政團隊把在各地支教的經驗進一步梳理、提煉,結合支持項目特點,以“共享課程資源,創新教研模式,助力提升質效,促進均衡發展”為目標,通過遠程互動教研、智能課堂構建、數字資源共享等教育信息化手段,建立區域教研生態系統,進一步打破空間隔閡,跨越項目界限,實現教研資源共享與教師隊伍共長的有效聯動。

一、思想引動,理論更新同愿景

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率先進行思想引動,和對口支持學校共商對策,一起完成支持的“雙向奔赴”。鼎太小學接到任務后,迅速組建項目團隊:以“非遺團隊”+“學科團隊”為主體,語文學科先行;確定支持方式:教科處牽頭,教務處、德育處共同參與,信息中心提供技術助力;完善制度保障,制定《鼎太小學支持教育部民教中心教育數字化賦能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實施方案》,確立分步實施支持策略。

2022 年5 月,鼎太小學迅速與對口學校建立聯系,將工作計劃與學校負責人溝通,商談對未來工作的設想,在工作目標、工作內容、交流方法等方面達成共識,初步確立支持思路:

加大研修力度,豐富研修形式,以集體研修和個體研修相結合;分科研修與全科研修相結合;主題研修與常規研修相結合;常態研修與動態研修相結合;教師自主精準研修與專家引領精準研修相結合的工作方式促進研修共同體的開拓性發展。

加強互動程度,落實互動課堂。以各課程團隊為主體,借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以雙師課堂為主要途徑,即“線上教師+線下教師”模式,實現“理念共享、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共進”的目標。

邀請跟崗學習,鼓勵送教行動。一方面通過邀請民族地區學校骨干教師跟崗學習,提供深度的研修活動;另一方面,鼓勵鼎太小學的骨干教師們繼續發揚學校支教精神,送課送教。

二、教研聯動,專業賦能引合作

以鼎太小學各課程團隊的骨干教師為主體,借用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平臺,共享教學研究成果。

1.一期支持項目:提供在線資源+在線教研互動

鼎太小學積極創造條件,充發揮互聯網+的重要作用,例如提供識字課、繪本教學、整本書閱讀課、功能性習作課、家庭教育微課等視頻資源,使民族學校的教師能結合自身時間和工作需要,靈活安排自主學習。

2.二期支持項目:雙師課堂+全學科在線教研互動

充分利用在線教學資源,選擇骨干教師的線上課程同步發給輻射學校,共享骨干教師執教的“雙師課堂”。通過騰訊會議直播專家培訓活動,開展全學科線上教研活動,更深入推進支持工作?!绊椖恐Υ蜷_共同教研常態化“空中通道”,將相距遙遠的民族地區學校緊密聯系在一起,依托遠程互動教研平臺,創新網絡教研模式。

3.三期支持項目:共享家校協同特色育人工作+“線上跟崗學習”培養模式

充分利用學校德育資源,向對口學校闡述“生命·生態·生長”德育課程體系,如主題式的家長會、菜單式家校課程、點對點式心理輔導等一系列“呵護生命”為主題的家校共育課程。啟動線上跟崗學習,邀請對口學校青年教師加入南實集團名師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參與工作室線上教研。

在項目輻射校興義市向陽路小學開展的“集智聚力以研促教”為主題的“教育共同體”線上線下四級聯動學科聯合大教研活動中,我校學科骨干教師全程參與線上活動,和興義市向陽路的教師共同探討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實踐。自2023 年5 月,興義市向陽路小學陸續召開語文、英語、科學、音樂、數學線上教學研討會,學校多位學科骨干教師全程參與活動并點評互動,和對口支持學校教師進行教研的思維碰撞。

三、資源助動,雙向共享促課改

教師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力量之源,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勝利之本。鼎太小學向輻射學校進行課程資源推送,分享教師研訓平臺,實現跨區域的遠程互動教學、學術交流和教師培訓等活動,為民族地區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促進民族地區教師的專業成長。

1.推送課程資源,立源固本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鼎太小學將“非遺校本課程資源”“提前讀寫課程資源”“創新教育課程資源”“班主任智慧課程建設資源”等輻射給民族學校,實現校際之間的共同進步。以“共享課程資源,創新教研模式,助力提升質效,促進均衡發展”為主題,建立區域教研生態系統,進一步打破空間隔閡,跨越項目界限,實現教研資源共享與教師隊伍共長的有效聯動。

2.提供研訓資源,登高望遠

課堂是教學的生命線,鼎太小學非常重視教師研訓,針對團隊需求多次進行專項支持,每次的專題培訓都會邀請對口學校共同參與。如邀請多位專家進行不同主題的講座。通過專家引領、精準研修,集中攻堅、專項研修的方式,“構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教師研修課程,提高民族地區的教師專業能力”,助力兩地教師的協同發展。

四、項目帶動,課程開發共研修

鼎太小學發揮實驗項目優勢,以語文讀寫實驗、立體融合型非遺校本課程等特色項目帶動民族地區學校課程建設,構建特色發展課程體系。

1.實驗項目帶動,夯實課程根基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讀寫實驗”項目歷經20 多年積淀,縱向橫向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國家啟動新一輪教育改革,讀寫實驗項目組響應時代呼喚,形成讀寫實驗3.0 項目,系統開展語文“任務群”教學系列培訓,深入研究、實踐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在項目支持過程中,以“學科團隊”為主體,“語文學科”先行,分享識字教學、整本書閱讀、功能性習作、大單元教學的教研成果,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本學年,鼎太小學開展《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讓朗讀更有魅力》等主題培訓,承辦南山區“百花獎”科學學科片區賽、南山區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同課異構”活動等系列教研活動,均以遠程直播的形式推送給民族地區學校。旨在搭建平臺,引領啟思,探索實驗課程遠程輻射的有效路徑,促進跨地域教研成果交流。

2.非遺課程浸染,發揮民族地域優勢

鼎太小學深耕非遺課程16 年,把皮影戲、剪紙、中國結、刺繡、面塑、景泰藍、烙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到校本課程,進行跨學科、多領域的課程研究,構建立體融合型的非遺課程體系。作為“廣東省非遺優秀傳承學?!?,充分發揮立體融合型非遺課程優勢,從教師培訓、課程建設、走班形式、網絡選課、綜合評價、成果物化等方面均毫無保留地向對口支持學校傳授經驗。2023 年4月,在“教育數字化賦能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項目支持學校調研活動中,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一行14 人,觀摩鼎太小學“素養課堂”,聆聽由音樂科趙老師執教的《木瓜恰恰恰》和美術科陳老師執教的《夢幻的城堡》,并參觀鼎太小學“非遺館”,對非遺校本課程取得的成效表示贊賞。

涓涓細流匯大海,點點星光照蒼穹,鼎太小學將繼續攜手民族學校,借助教育數字化,強化綜合育人、實踐育人,聚合聯結,四輪驅動,構建發展共同體,探索教育數字化在民族地區有效應用的新路徑,推動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骨干教師研修教研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守護健康,把大愛傳遞——全國少兒美術教育骨干教師抗疫版畫作品選(二)
守護健康,把大愛傳遞——全國少兒美術教育骨干教師抗疫版畫作品選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第九屆全國硬筆書法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在紹興舉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自主研修與我的專業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