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大市場的共同富裕效應研究※

2024-02-06 01:36張暉陳建行
現代經濟探討 2024年2期
關鍵詞:城市群共同富裕要素

張暉 陳建行

內容提要: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僅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006-2019年城市面板數據,構建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實證檢驗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研究表明,提高市場一體化程度有助于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統一大市場建設具有共同富裕效應,這一結論經過各種穩健性檢驗以及緩解內生性問題后仍然成立。機制分析表明,市場一體化主要是通過提高勞動和資本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區域創新創業,進而促進共同富裕。異質性分析表明,在東部地區和城市群地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更明顯。該研究結果為地方政府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證據和政策參考,對加快共同富裕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一、引 言

共同富裕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期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以資源稟賦和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商投資,使得經濟得到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不斷改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城鄉收入差距和區域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顯?,F今,中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不僅有助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還有助于解決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所以對共同富裕的進一步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4月1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制度規則,打破地方的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和要素更加有序且自由地流動和更加合理地配置資源,加快建設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那么,打破區域間的“保護主義”壁壘,促進要素和商品在區域間自由流動能否促進共同富裕?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實現共同富裕都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前者是否能為后者作出貢獻呢?科學回答這些問題對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隨著國內主要矛盾的轉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逐漸出現在國家大政方針中,這也日益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近年來關于共同富裕的研究逐漸豐富起來,其中與本文所關注問題相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共同富裕的內涵。理解共同富裕的關鍵是緊扣“富?!焙汀肮蚕怼眱蓚€方面(劉培林等,2021;李實和朱夢冰,2022),共同富裕是發展和共享的統一體,發展與共享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并且要實現兩者的可持續性。二是共同富裕的測度。在測度上具體的構建方法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國外學者主要從城鄉福利(Seale,2013)、城鄉產業發展(Taghi,2016)、城鄉公共服務(Rickardsson,2021)等方面進行分析;國內學者主要是基于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更多的是從發展性、共享性、可持續性等方面(陳麗君等,2021)或者從福利性、保障性、發展性等方面(柳毅等,2023)對共同富裕進行測度。三是共同富裕的影響因素?,F有文獻主要從城鄉收入差距(程名望等,2022)、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明月等,2022)、教育基礎設施(亢延錕等,2023)等方面來探討共同富裕的影響因素。然而遺憾的是,現有文獻中除了少部分從市場經濟體制的視角去分析其對共同富裕的影響(陳健,2023),大部分文獻都沒有考慮到中國內部市場結構也是影響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也即是中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共同富裕的影響。

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提高地區的市場一體化程度,市場一體化是指各地區的商品要素資源能夠在不同地區之間自由流動(Donaldson,2015),其本質就是降低由“地方保護主義”產生的貿易壁壘。盡管學術界普遍認為國內市場逐步趨于一體化,但市場分割仍舊存在(Holz,2009),因此要提升地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并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來促進經濟發展。近年來學者們主要討論市場一體化或者市場分割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呂越等,2018)、全要素生產率(余泳澤等,2022)、企業數字創新(胡增璽和馬述忠,2023)等方面的影響,只有少數文獻討論其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影響,例如付文林和趙永輝(2014)研究發現市場一體化會影響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目前現有文獻仍然缺乏以中國內部市場結構建設的視角探究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也即是共同富裕的內容。

本文基于2006-2019年的城市數據實證分析市場一體化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邊際貢獻:第一,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為縮小現狀和預期目標的差距,本文從中國市場內部結構的角度,探索市場一體化建設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擴展了現有文獻的研究視角;第二,現有文獻對于共同富裕的測度大部分都基于省級層面,本文基于地級市層面構建共同富裕指數,以地區創新能力、創業活躍度和勞動與資本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檢驗市場一體化的經濟效應;第三,現有文獻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產生的經濟效應大部分都是基于理論分析,缺乏實證檢驗,本文以實證分析方法檢驗統一大市場的共同富裕效應,對現有研究進行有益補充,為地方政府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經驗證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1. 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

統一大市場(或市場一體化)主要是指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跨區域自由流動,涉及面較廣,其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消除區域間貿易壁壘,商品可以在區域間自由流動和貿易。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經濟學基本原理認為,貿易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參與貿易的地區和人員都能夠從貿易中獲益。在市場一體化條件下,更大規模、更多種類的商品能在各地區間流動,將會有更多地區、更多人員參與國內商品貿易,并從國內貿易中獲益,尤其是可以將本地產能過剩的商品銷往其他地區,拓寬市場和收入來源。貿易帶來的發展紅利也能夠增加地區財政收入, 從而改善公共服務,提高人民福祉。

其次,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認為,一國在參與國際貿易后,本國擁有的充裕生產要素的報酬會上升,稀缺生產要素的報酬會下降,國際貿易會提高勞動要素充裕的發展中國家的勞動者收入,而降低發展中國家稀缺的資本或技術所有者的收入,從而緩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收入不平等。中國區域和行業差異較大,國內發達地區資本和技術充裕,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充裕,發達地區的資本或技術擁有者收入較高,而欠發達地區的普通勞動者收入較低。依據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的邏輯,國內貿易也有助于緩解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以及勞動力與資本和技術擁有者之間的收入差距,推進地區間的協同發展和各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均等化。

最后,人們更傾向于消費多樣化的商品。在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的市場一體化條件下,各地區可消費的商品種類更多,不僅增加了人們的購買選擇,還促使人們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喜歡的商品,獲得更大的消費福利和效用?;谝陨戏治?本文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1:市場一體化有助于推進共同富裕。

2. 市場一體化、要素配置效率與共同富裕

市場一體化可以有效促進商品自由流動和擴大商品市場的規模,各地區就不必生產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品,可以依靠區際貿易互通有無,從而推動全國范圍內的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一方面,商品的自由流動使得各地可以專注于發展本地更具比較優勢的產業門類,而不必追求資源配置低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產業結構。貿易壁壘的降低使得規模報酬遞增機制和產業集聚力逐漸發生作用(Krugman,1991),推動產業不斷向更具比較優勢的區域集聚,這就相當于產業資本的重新調整和布局優化。也就是說,消除貿易壁壘有助于激發資本追求更高回報率的動力,從而推動資本跨區域流動。資本往往向更有利可圖的區域流動,這是一種市場機制下的資源配置過程,有助于緩解部分地區部分行業資本配置不足問題,體現為資本要素配置的帕累托改進,可以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商品的自由流動會加劇商品市場競爭,這種競爭效應將驅動國內企業不斷挖掘資本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潛力,進一步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從而改善資本的使用效率。而且競爭效應的優勝劣汰機制也會強化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盟,促使企業將其占有的存量資本向資本配置效率高的企業轉移,從而推動資本在不同配置效率的企業間進行市場化轉移,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而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又可以進一步擴大各地區資本擁有者的收入來源渠道和收入規模,促進共同發展。

目前,戶籍等制度因素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勞動力資源錯配。在市場一體化條件下,資本要素的重新布局,有助于推動各地區的產業投資和產業發展,從而打破各地區原有資源壟斷,增加勞動力需求,促進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糾正勞動力的配置扭曲。而且,市場一體化推動的產業集聚,會通過規模經濟、專業化分工和知識溢出等機制提高勞動資源的配置效率,優化勞動力在地區間的配置(紀潔等,2023)。另外,中國勞動力資源錯配也體現在城鄉之間。商品貿易的繁榮和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將激勵更多農村人員進城務工,脫離農業進入非農領域,成為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的供給力量,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此外,國際貿易的相關研究認為,隨著國際貿易規模日益遞增,高技術產品將大規模流入,加劇了國內產品市場競爭,迫使生產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尋找出路,這就會提高國內企業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整體上帶來了勞動力技能升級(Verhoogen,2008)。同樣的邏輯,市場一體化也會通過擴大區際貿易,倒逼各地區勞動力技能提升,從而提高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

勞動和資本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會對經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首先,勞動和資本要素的高效配置將提高生產效率,刺激資本投資,進而推動經濟的長期增長,這將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其次,提高勞動和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生產過程更加高效,社會財富的增加將更加平等地分配給各個階層,這將減少貧困現象,提高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最后,提高勞動和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還有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的浪費和過度消耗,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將有利于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傊?勞動和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2:市場一體化有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進而促進共同富裕。

3. 市場一體化、創新創業與共同富裕

當前中國正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朝著創新型國家行列邁進。市場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對地區創新創業也會產生重要影響。首先,貿易壁壘的不斷削減和區域間的經貿往來,不僅促進了不同區域相關人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可以通過拓展企業跨地區貿易空間和渠道,使得商品貿易的物化型技術知識快速在地區間擴散,從而促進地區間知識技術的溢出擴散,提高地區創新水平(謝寶劍和賈曉芳,2023)。當市場分割程度較大時,較高的區域貿易成本也會使得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獲得的收益小于區域貿易成本,可能會抑制企業的創新動力。而市場一體化建設會促進知識技術、前沿科技信息、技術授權等創新資源在企業間自由流動,提高了企業的研發水平、分擔了企業的交易成本,使得地區的創新水平提升(鄭軍等,2021)。而且現代經濟生產和產業分工越來越趨于網絡化,市場一體化通過加速和擴大區際貿易,促進企業之間的貿易和技術合作,可以不斷提升企業的貿易網絡地位。而企業貿易網絡地位的提升對企業創新有著顯著的激勵作用(程大中和汪寧,2023)。同時市場一體化下商品市場的競爭加劇也會激勵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和創新。

其次,市場一體化打破了地區間貿易壁壘,增強了創業者與外部市場的聯系,促使產品市場需求與供給不斷擴張,為潛在個體創造更多的機會與空間,使得創業者可以將產品和服務推向更龐大的市場,更加激發創業者的熱情和動力,有利于提高區域的創業活躍度。而商品的跨區域自由流通,也有助于降低各地區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的價格,從而降低個體進行創業以及新企業進入市場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個體參與創業以及新企業進入的可能性,從而提高地區的創業水平。此外,市場一體化加強了地區間經濟貿易聯系與合作,在這種交流合作中各地區往往會協商、制定和遵守一系列法律法規,以確保公平競爭,推動地區法律法規的完善,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這種良好的發展環境能夠保障創業者的創新成果和發展成果,抑制創新成果被同行竊取,增加創業者的事前激勵,提升地區創新水平和地區創業活躍度。

綜上所述,市場一體化能夠提升地區創新水平、提高創業活躍度。地區創新能力增強會驅動經濟發展,并且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耦合度逐年遞增(葛鵬飛等,2020),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物質基礎。地區創新能力增強會提高地區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企業的利潤,提高居民的絕對收入水平;農村地區的技術創新會促進農業現代化,縮小其與城鎮的差距。地區創新能力的增強也會促進高耗能和高污染的技術升級,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環境質量改善的生態效應又會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Acemoglu等,2018),能提升福利性,提高保障性,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而創業具有減貧效應,創業活躍度的提高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吸納更多勞動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創業不僅能提高農民的就業質量,還能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為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貢獻?;谝陨戏治?本文提出如下假說:

假說3:市場一體化有助于促進地區創新創業,進而推進共同富裕。

三、研究設計

1. 模型構建

為探究市場一體化與共同富裕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構建如下基準回歸模型:

(1)

其中,comit為被解釋變量,表示t城市在i年份的共同富裕指數;integit為解釋變量,表示t城市在i年份的市場一體化水平;controlit表示相關控制變量;βi和γt分別表示時間固定效應和城市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2. 主要變量的定義

(1) 市場一體化(integ)。市場一體化主要是指商品可以跨區域自由流動(Donaldson,2015),其本質是貿易壁壘的降低。本文基于市場分割指數來構造市場一體化指標,具體構建方法為:先對市場分割指數取倒數再對該倒數開根號,經過處理后數值越小就代表市場一體化程度越低,數值越大代表市場一體化程度越高。

關于市場分割指數的測度,本文參考桂琦寒等(2006)的做法并考慮到地級市相關數據的可得性,采用7大類商品(即交通和通信、食品煙酒、教育文化和娛樂、衣著、醫療保健、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這里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后以生活用品及服務替代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用于測算地級市之間的市場分割度,詳細的計算方法如下:

(2)

式(2)中,i與j是指兩個相鄰的地區。

(3)

第四,計算出某區域和它所相鄰的區域所對應的相對價格方差的均值,記為該區域的市場分割指數(segit)。

最后根據如下公式將市場分割指數轉化為市場一體化指標:

(4)

(2) 共同富裕(com)。共同富裕的實質就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創造逐步提高、引領全球的生產力水平,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分享繁榮昌盛的美好生活(劉培林等,2021)。實現共同富裕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就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縮小收入差距,滿足物質方面的共同富裕后便要提高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保障性,實現精神方面的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共同富裕,所以還要考慮到發展性問題。近年來關于共同富裕指數測算的研究十分豐富且大多都基于省級的數據,考慮到地級市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參考陳麗君等(2021)、柳毅等(2023)的做法,從社會的福利性、保障性和發展性維度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見表1。

表1 共同富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地區共同富裕指數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5)

(3) 控制變量。借鑒現有文獻研究共同富裕選用控制變量的思路,本文選用如下控制變量:產業結構(第三產業占地區GDP的比重,ind),教育發展水平(各地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學生數占地區總人口的比重,edu),政府參與程度(地區財政支出和GDP之比,gov),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公路里程數與地區行政區域面積之比,infra),對外開放程度(地方進出口貿易總額和GDP的比值,open)。

3. 數據來源

本文解釋變量(integ)所使用的原始數據從各省市統計年鑒和各個地級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手工搜集整理得到;計算被解釋變量(com)的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其他控制變量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各個省市歷年統計年鑒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為了保證口徑的統一和城市樣本數量的充足性,本文所使用數據的時間跨度為2006-2019年,涉及208個城市樣本,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數據只到2019年是因為從2020年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全球經濟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各國經濟幾乎停擺,這期間各項經濟數據異常,因此本文并未將其納入樣本范圍。由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海南省和中國港澳臺地區的數據不完整,因此也沒有將這些地區納入樣本范圍內;具體主要變量的統計特征詳見表2。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1. 基準回歸

本文采用依次加入控制變量的方法探究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基準回歸結果詳見表3。根據表3列(1)可知,在沒有控制城市和時間固定效應以及未添加控制變量時,市場一體化水平的系數顯著為正,這說明了市場一體化會對共同富裕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列(2)在列(1)的基礎上控制了城市與時間的固定效應,結果顯示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正向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相比列(1)而言,列(2)在考慮地區和時間固定效應后核心解釋變量的系數有所下降。列(3)至列(5)在列(2)的基礎上分別加入相應的控制變量,從表中結果可以看出在添加控制變量后市場一體化的系數仍然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且系數趨于穩定。

表3 基準回歸

綜上所述,在逐步考慮固定效應和添加控制變量后市場一體化的系數全都顯著為正,因此市場一體化水平的提高會進一步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即統一大市場建設具有共同富裕效應,假說1得以驗證。

2. 穩健性檢驗

(1) 改變共同富裕的測算方法(comw)。不同的測算方法可能會對實證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為了保證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計算共同富裕指數并進行回歸分析。由表4列(1)可知即使用不同方法重新計算共同富裕指數,市場一體化仍然會對共同富裕產生正向影響,這和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

表4 穩健性檢驗

(2) 改變市場一體化的測算方法(integw)。對于用不同的方法測算市場分割指數可能會使得市場一體化產生差異,影響實證結果,為了實證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參考呂冰洋和賀穎(2020)的做法,利用價格法計算與其所有相鄰城市之間的市場分割指數,重新測算市場一體化。根據表4列(2)中結果可知市場一體化的系數仍然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相同。

(3) 剔除金融危機影響。進入21世紀后世界經濟逐漸走向全球化,金融領域亦是如此,因此某地區發生金融危機很容易波及全球,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性金融危機會加重一個國家的貧困深度和貧困廣度,通過金融渠道使得富人得到金融轉移,而這種金融轉移的財政支出主要由窮人買單,進一步惡化一國的收入分配狀況,影響共同富裕的實現??紤]到結果的穩健性,剔除了2008-2009年的樣本重新回歸分析。從表4列(3)結果可知剔除金融危機因素后市場一體化系數仍然正向顯著,與前文基本一致。

(4) 考慮中共十八大的影響。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實現共同富裕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去改善國民生活,最終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有效地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因此為考慮結果的穩健性,把中共十八大考慮進來設定虛擬變量,重新回歸分析。根據表4列(4)可知,在考慮中共十八大的影響后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仍然存在,與前文結果基本一致。

(5) 剔除發達城市。發達城市可能會與周邊城市在產業分工協同、基礎設施通達等方面進行聯系和互動,發揮發達城市的外溢效應,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因此考慮到結果的穩健性將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直轄市等發達城市樣本剔除重新實證分析。根據表4列(5)的結果可知,在剔除特定城市后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正面影響依然存在,進一步驗證了前文結論的穩健性。

(6) 內生性檢驗??紤]到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本文以核心解釋變量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回歸,具體的回歸結果見表5列(1)列(2)。根據列(1)結果可知第一階段的F值大于10,滿足弱工具變量檢驗,同時列(2)結果表明了在緩解內生性問題后市場一體化會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展,與前文結論基本一致。

表5 內生性檢驗

此外,為進一步緩解遺漏變量、反向因果關系等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參考謝寶劍和賈曉芳(2023)、卞元超和白俊紅(2021)的做法,采用平均地表起伏度(IV-qfd)和平均坡度(IV-pd)來構造工具變量去處理內生性問題。該工具變量有一定合理性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地表起伏度和坡度反映了某地區與其他區域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地理條件,地理條件越復雜、地形坡度越大的區域,與外界的市場一體化程度可能就越低,因此滿足了相關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自然地理因素在經濟發展領域具有較為良好的外生沖擊,基本不會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而地理因素只有在交通設施、交通工具等條件支撐下,通過影響地域內的市場活動、提高市場可達性,才能對經濟發展和地區收入產生影響。也就是說自然地理因素的自身屬性決定其與城市經濟發展難以形成直接聯系,自然地理因素只能間接地影響地區經濟的發展(王嶠等,2021),即通過市場一體化對經濟活動產生影響,滿足工具變量的排他性假設。這也是許多現有文獻采用地理指標來構造工具變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平均地表起伏度和平均坡度都是截面數據無法進行面板回歸分析,因此借鑒胡增璽和馬述忠(2023)的處理方法,剔除該城市后其他城市的市場一體化趨勢作為外生的時間趨勢,再與平均地表起伏度和平均坡度相乘得到最終的工具變量。

表5中列(3)列(4)、列(5)列(6)分別代表工具變量平均地表起伏度(IV-qfd)和平均坡度(IV-pd)的第一階段回歸結果和第二階段回歸結果。列(7)列(8)是將兩個工具變量同時進行兩階段回歸的結果。根據表中結果可知無論是將工具變量單獨進行回歸分析還是一起進行回歸分析,第一階段的F值都大于10,滿足弱工具變量檢驗。此外,多個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回歸也滿足過度識別檢驗,由表中結果可知Hansen J檢驗不顯著即接受所有工具變量均外生的假設,說明工具變量具有一定的外生性。根據列(4)、列(6)和列(8)的第二階段回歸結果可知在緩解內生性問題后前文基準回歸結果仍然是穩健的。

五、機制分析

以上內容主要是探究市場一體化會對共同富裕產生正向影響并檢驗該結論的穩健性,本節內容主要是以創新創業水平和要素資源配置效率為切入點分析市場一體化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渠道機制??紤]到近年來對于渠道檢驗估計誤差的質疑,本文參考胡增璽和馬述忠(2023)的機制分析方法,利用工具變量回歸分析市場一體化對機制變量的因果關系來探究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渠道機制,并基于最嚴格的固定效應回歸檢驗機制變量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

1. 要素資源配置效率

(1) 資本要素配置效率(cap)。為了驗證市場一體化通過改善資本要素配置效率對共同富裕產生積極影響,本文以資本錯配指數的倒數來衡量資本配置效率,資本錯配指數的倒數其數值越大代表資本配置效率越高,反之則相反,其中資本錯配指數是參考白俊紅和劉宇英(2018)的做法計算得出,其中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具體的回歸結果詳見表6。

表6 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機制檢驗

表6中列(1)為基于工具變量法探究市場一體化對資本要素配置效率的影響,控制了城市和時間的固定效應;列(2)為資本要素配置效率與共同富裕的回歸結果。由列(1)可知市場一體化對資本要素配置效率有顯著的促進效果。由列(2)可知在控制資本要素配置效率后,相比列(5)的基準回歸系數,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系數和顯著性均明顯下降,說明資本要素配置效率是市場一體化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之一。

(2) 勞動要素配置效率(lab)。為檢驗勞動要素配置效率是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之一,以勞動錯配指數的倒數來衡量勞動配置效率,勞動錯配指數的倒數其數值越大代表勞動配置效率越高,反之則相反,勞動錯配指數的計算方法和原始數據來源與資本錯配指數一致,回歸結果見表6。

列(3)代表基于工具變量法驗證市場一體化水平提高會改善勞動要素配置效率,列(4)代表檢驗勞動要素配置效率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根據列(3)可知市場一體化水平提高會改善勞動要素配置效率且在10%水平上顯著;在列(4)中控制勞動要素配置效率后,對比列(5)的基準回歸系數和顯著性,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系數和顯著性也均明顯下降,意味著勞動要素配置效率也是市場一體化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之一。

綜上所述,市場一體化會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進而促進共同富裕,即假說2得到驗證。

2. 創新創業水平

(1) 地區創新水平(innov)。市場一體化水平的提高會促進創新資源的自由流動,對創新效率產生積極影響,促進地區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升,為共同富裕的實現奠定物質基礎。為探究地區創新能力是否為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渠道之一,本文用地區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總數取對數來衡量地區創新能力,對市場一體化與地區創新能力進行實證研究,其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具體結果見表7。

表7 創新創業水平機制檢驗

根據表7列(1)基于工具變量法探究市場一體化對地區創新能力的影響可知,在控制城市和時間固定效應后市場一體化對地區創新能力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且在1%水平上顯著。列(2)表示在控制地區創新能力后探討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相比列(5)的基準回歸系數和顯著性,列(2)中市場一體化的系數和顯著性均明顯降低,說明地區創新能力是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

(2) 地區創業水平(entre)。市場一體化建設會促進法律法規和市場機制逐步完善,為創業者提供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可以有效刺激投資和市場活力,提高地區創業活躍度。本文以城市每百人新創企業數量來衡量地區創業活躍度,探討地區創業活躍度是否為市場一體化推動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途徑,其原始數據來源于企查查數據庫,具體結果見表7中列(3)和列(4)。

列(3)表示在控制城市和時間固定效應后基于工具變量法檢驗市場一體化對地區創業水平的影響;列(4)表示探討地區創業水平是否會影響共同富裕。由列(3)結果可知市場一體化會促進地區創業水平提高且在1%水平上顯著;在列(4)中控制地區創業水平后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系數和顯著性,均遠低于列(5)中基準回歸的系數和顯著性,說明了地區創業水平是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渠道。

綜上所述。市場一體化會提高地區創新創業水平,進而促進共同富裕,即假說3得到檢驗。

此外,本文還將兩大機制的4個機制變量同時納入回歸模型,機制變量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而市場一體化(integ)系數變得不顯著了,詳見表7列(6)。這表明市場一體化幾乎是完全通過這4個機制來推動共同富裕的,進一步支持了本文機制分析的研究結論。

六、異質性分析

1. 區域異質性

不同的地區由于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地理條件、基礎設施、經濟發展階段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將總樣本劃分為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進行異質性分析,具體結果見表8。根據列(1)列(2)可知,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都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為探究兩組系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對其進行組間系數檢驗,由表中結果可知Chi2值在5%水平上顯著即兩組系數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東部地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更大。

表8 異質性分析

其原因可能是東部地區基礎設施更為完善,區域之間經濟貿易交流更為頻繁,區域間的經濟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促進效果更好;此外,東部地區東臨太平洋擁有連綿不斷的海岸線和數量眾多的優質港口,擁有政治、經濟優勢和海陸空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經濟環境更為開放。而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本身由于地理因素、基礎設施等原因的制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市場一體化的發展相對滯后,對共同富裕的促進效果可能較小。

2. 城市群異質性

城市群的建設會促進內部城市經濟貿易交流、推動區域內部經濟發展,因此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在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的影響可能會存在差異。本文根據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七的城市群城市(包括海峽西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將總樣本劃分為城市群地區和非城市群地區進行異質性分析。之所以選擇前七名,是因為排名靠后的城市群其經濟總量相對小很多,不具備太大的分析意義。根據表8中列(3)列(4)可知對城市群地區而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在非城市群地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卻并不明顯。

造成這一結果可能是因為城市群內部依托交通運輸網絡以及信息網絡,深度聯合、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在交通、規劃、產業、公共服務等諸多領域相互聯系和對接,城市之間的政治、社會以及經濟交流頻繁,彼此的經貿依賴度較高,城市群內部之間行政壁壘較低,市場一體化程度較高,商品、要素等資源在空間上分布較為合理、公共服務配置較為均衡,因此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更為顯著。而對于非城市群區域,地區的城市群建設滯后,城市之間經貿聯系較少,較大城市對周邊較小城市的溢出效應不明顯,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上述結果。

七、結論與建議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背景下,探究統一大市場建設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基于2006-2019年208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分析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發現:首先,市場一體化有助于推進共同富裕,這一結論經過改變核心變量測算方法、控制外生沖擊影響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同時為了盡可能地緩解內生性問題所導致的估計偏差,本文選取了地表起伏度和坡度來構造工具變量進行2SLS回歸,進一步檢驗結論的穩健性。其次,隨著市場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勞動和資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得到改善、地區創新創業水平得到提升,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這說明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和創新創業水平是市場一體化影響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最后,從區域層面來看,在東部地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相比中西部地區更加明顯;從城市群層面來看,相比非城市群地區而言,在城市群地區市場一體化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更為明顯?;谝陨辖Y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快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減少地方政府對市場的行政干預,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降低區域間市場分割程度,推動統一大市場構建,從而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具體而言,政府應該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強化競爭政策實施,以市場為導向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不必要的行政程序和審批,采用現代化的、透明的和公開的行政手段,持續優化市場秩序,為共同富裕打造良好的市場基礎和發展軟環境。

第二,提高地區創新創業水平和優化地區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共同富裕的發展動力和基礎。政府可以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簡化行政程序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創新創業,還可以建設創新科技園區,為創新創業企業、科研機構等提供優良的環境。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緊密合作,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此外,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強化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提升市場信息透明度,提高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幫助企業和個人做出更理想的決策,為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微觀基礎。

第三,深化城市群發展戰略,多策并舉擴大市場一體化的共同富裕效應。擴大實施城市群發展戰略,逐步推動城市群擴容,由中心城市牽頭建立城市間互助機制,深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合作,提高城市群內部政府間溝通交流與合作的效率,降低內部“壁壘”,讓城市群成為共同富裕的先行區和示范區。進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區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礎設施,加快提供市場一體化程度,降低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和人才跨地區流動的限制,讓中西部地區在市場一體化進程中與東部地區一起實現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城市群共同富裕要素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長三角城市群今年將有很多大動作
我國第7個城市群建立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把省會城市群打造成強增長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