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2024-02-13 03:41杜雪麗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杜雪麗

從教育部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來看,新課標肯定了高職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明確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英語教學應發揮好課程育人作用,挖掘課程內的思政元素,優化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課程思政是在思政教育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升專業課程內涵的必要路徑。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強調的是在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中,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將思政理念和英語課堂對接起來,實現隱性的思政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將課程思政理念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能為單純的知識傳授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懷,增強了英語課程的中國特色,讓英語教育教學中的國家意識得以強化。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分析

就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改革情況來看,近年來,相關課題研究不斷,研究論文眾多,各類英語相關的比賽也是層出不窮。但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依然存在一定問題,如一些教師的思政意識淡薄,思政素養有待提升;教學的思政設計不足,思政教學資源十分有限;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等。這些突出的教學問題導致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不高,使得課程教學改革后勁不足,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外,部分教師依然片面關注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引領以及人文素養培養的關注度不足,思政元素和英語課程無法真正融合,這種重顯性教育、忽視隱性思政教育的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不盡如人意。

基于新課標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以生為本。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等;組織相關教學內容時,要關注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以培養文化自信和良好道德品質為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二,以課為本。課程思政要和英語課程密切聯系,教學設計應結合教材單元主題,挖掘其中的思政內涵,以確保思政元素巧妙地融于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政育人目標。

第三,以崗為本。課程思政要和學生的就業崗位對接,以市場和職場需求為導向,融合行業企業中的思政元素,以體現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專業性。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學理依據

1.課程的通識性和文化性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職英語課程本身具有通識性和文化性的性質,但這也是該課程在職業教育現有辦學環境中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高職院校面臨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發展趨勢,突出通識性和文化性的課程往往會被邊緣化,要改變這種局面,就應在教學中注入課程思政這一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以提升育人成效。

2.課程的國際性和職業性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 年版)》中明確指出,高職英語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有一定職場溝通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也給予了較多的課時及寬松的授課氛圍。這樣高職院校師生之間就能多進行思想互動及教學交流,為開展思政教育創造了的基本條件,確保了思政教育的連續性。在課程內容方面,高職英語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的語言類課程,教師應關注中西方語言文化知識以及價值觀念的對比,關注學生的職業發展,從中可以挖掘到很多思政教育資源。高職英語課程有著和新時代思政教育融合的現實基礎,具備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3.課程具備思政教育必需的隱性特征及德育功能

傳統思政教育多采取顯性的理論教學模式,而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會涉及中西方的跨文化對比、賞析,以及一些訓練、模擬實踐等教學活動,這些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及愛國情懷,提升素質教育的水平。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強調將思政內容“隱形”在英語課程教學中,讓學生體驗語言文化中的人文價值和思想觀念,以避免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抵觸,通過開展語言文化認知學習、語言技能實踐鍛煉等,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梢?,高職英語課程也具備隱性育人特征,有著不錯的課程思政育人條件和土壤。

新課標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對策

1.探索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

要確保新課標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就必須深入探索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協同育人模式,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使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和新時代思政教育目標方向一致。目前高職英語課程體系中的教學資源可以劃分三類:基礎英語、行業英語以及實用英語,其中,基礎英語課程教學側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文精神滲透;行業英語側重工匠精神和職業精神融入;實用英語側重競爭合作精神及國際化視野培養。將高職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和三類教學資源對接,可使課程思政更具針對性和確定性。

其次,高職英語課程的文化性特征明顯,作為一門外語課程,包含了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內容,也涉及外國文化和思想價值觀的傳播學習,將這些內容和思政素材融合時,要對相關資料進行整合以及序化,使其成為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的一部分內容,達到和新時代思政教育載體相一致的效果。

此外,還要深化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實踐,以確保英語課程教學和新時代思政教育同行。課程思政強調的是以一種柔性、隱性的教育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對此,教師需改革傳統的課程教學方法,以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教育學生。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中,教師可引入情景教學、主題體驗、跨文化交流、角色扮演等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

2.基于供給維度不斷開發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資源

新課標下,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進行改革,需要英語教師發揮辯證思維、人本思維,聯合多元供給主體,探索資源供給合力,不斷深化資源時代性及現實性,通過現代科學思維實現對資源的最大化挖掘和整合。從供給維度來看,資源開發是確保資源供給跨域優勢的基本保障,也能改變傳統英語教學中資源共享的時空局限問題,對于提升英語課程教學質量有積極的作用。在這一維度下,進行高職英語課程開發要從多方面做起:

第一,探索協同資源開發路徑,注重綜合素養培養。在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中,高職院校應培養一支重視課程思政價值,有能力、有思政教育意識的英語教師隊伍。要確保資源開發成效,解決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融合不足的問題;要引導教師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內涵,促進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其實培養人才是一個多種教育方式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和教學資源挖掘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要想把課程思政納入新課標高職專業英語人才培養計劃,每一位英語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將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教學,把握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使兩者實現有機融合。高職教師一是要把課程思政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結合教學內容深挖各類思政要素的內涵,使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二是要正確認識課程思政教育的特點,靈活實施教學設計,巧妙地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而不是刻意地把專業課變成政治課。在開展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不同階段的課程教學特點,將不同主題和與之相應的教學資源貫穿起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為他們未來開展崗位工作打好基礎。在開展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師需結合課程的性質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把課程思政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過程,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發揮協同育人功效。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專業英語的特殊性,分析該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教學資源中提取有關的課程思政要素,探索正確的實施途徑,以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要深入挖掘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英語課程教學,需要教師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靈活的方式,從全新的教學角度、更廣闊的平臺進行探討和交流,為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帶來新的活力。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關鍵的引領作用,高職院校要積極組織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和技能,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第二,關注英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思政對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次重要的考驗。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思考學生對英語課程思政的需求,研究以怎樣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讓課程思政做到悄無聲息卻又擲地有聲,達到不錯的育人效果,這些都需要英語教師有一定的思政意識,以及思政教學和專業教學相融合的創新設計能力。對此,高職院校要注重培養新時期的“四有”好老師,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就應高度重視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要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于開展師德教育的工作要求,出臺《關于開展師德專題教育,爭做“四有”好老師活動實施方案》,定期開展師德建設主題教育月活動。各學院、各部門應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老師;要強化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工作,不斷提升他們的課程思政資源開發和設計能力。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英語課程教師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理解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充分挖掘和提煉各類思政元素,根據學科專業特點找準切入點,寓教于課堂教學、寓教于社團活動、寓教于日常生活,引導學生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在強化供給合力主體上,應促進思政教師、英語教師、學術帶頭人、信息技術專家等之間的協同合作,結合學生對英語課程思政的需求,打造有一定示范性和實踐性的英語課堂,加強各教學主體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發揮新媒體在英語思政育人方面的導向作用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好新媒體、新技術的作用,以增強教育動力和活力。在教育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新媒體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也是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當前,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和新媒體緊密相關,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新媒體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家。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為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借助新媒體技術的支持,學??梢源罱ňW絡學習平臺,順利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同時“第二思政課堂”也能夠實現,使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創新成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新媒體的發展也給教學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浪潮中,有的學生容易被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影響,導致學生的信仰信念動搖,思想價值觀偏離正軌。對此,高職英語教師要發揮新媒體的導向作用,以思政教育為載體,不斷優化英語教育教學結構,發揮優質網絡學習資源的積極作用,用英語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故事進行傳播,有意識地將大學生培養成我國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同時,要將思辨精神貫穿到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學科,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懷疑精神和辯證思維,讓他們能夠客觀看待西方文化和思潮,學會鑒別優秀文化和腐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懂得如何正確取舍。教師要鼓勵學生正確甄別網絡信息,引導學生用符合我國國情的意識形態和思想價值觀去看待外界事物,弘揚主旋律,避免學生被紛繁復雜的網絡文化、西方文化帶偏,把家國情懷厚植于高職學生心間。

4.探索創新育人模式,體現職業特色

新課標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技能,主動研究課程改革教學新方法。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探索線上自主學習、課堂探究學習,以及線下實踐鍛煉等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英語教學成效,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如,在講解Manufacturing 的單元知識點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固定式課程教學模式,不能按部就班地講解教學內容,而應在課前設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觀看中國制造的微課視頻,完成線上自主預習和測試任務。結合學生預習中的任務完成情況及提出的學習問題,教師優化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借助網絡平臺整合不同的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提供資料補充。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課堂小組討論、小組辯論、產品描述、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強化專業課程內容知識,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大國工匠的故事、開展語言競賽,讓學生深化工匠精神學習,強化語言鍛煉,提升英語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體現課程的職業特色,將課程內容和相關專業崗位及市場需求對接。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要多收集行業企業的相關信息,將職業規劃、職業道德、安全意識、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等作為教學滲透的重點,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例如,可以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引入企業文化,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單元內容結合起來,設計仿真教學情境,進行職場模擬,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合作精神培養。在Company Introduction 單元知識教學中,可組織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地參觀,讓企業管理者向學生講解企業文化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為企業培養忠誠的優質專業人才。

結語

新課標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勢在必行,高職院校要結合教學開展現狀,把握新課標的育人目標和要求,不斷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促進思政教育和英語課程教學同向同行。高職院校應深入挖掘思政教學資源的內涵,使其與教學內容完美融合;強化師資培訓工作,提升教師的思政育人能力;發揮新媒體導向作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此促進英語課程思政提質增效,為高職英語教學育人質量提升打好基礎。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