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區工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全生命周期研究
——以陜西科技大學為例

2024-02-13 03:41田少寧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創困境教育

張 科 宮 瑋 田少寧

問題的提出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肩負著推動政策落地、孵化轉化項目、培養雙創人才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陸續出臺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文件政策。2012 年教育部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強調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2015 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高校的教育需要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2021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協同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綜合以上政策文件,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進一步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迫在眉睫。

近年來,國內關于高校創新創業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體系和模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也有按照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進行劃分的,主要針對部分省份、部分高校、特定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研究。相關研究逐漸結合國家政策導向擴展到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就業、課程、人才培養以及經濟發展等融合問題。王西閣研究了“三全育人”視角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難點與突破點。李輝研究了“一帶一路”倡議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的邏輯遵循、實踐困境與行動路向。高歌研究了“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路徑。針對西部地區高校創新創業的研究則少之又少,更多地偏向實踐方法研究,缺乏對于政策、現狀的深度分析,也缺乏學生從入校到走入社會的全生命周期研究。劉歡研究了西部地方高?!叭齽撊瞬拧迸囵B的現實困境及實踐路向。許文剛研究了西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現狀調查和培養體系研究。綜上,學者們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提出了很多建議,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真正針對西部地區工科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取得可供推廣經驗的高校為數甚少。

陜西科技大學近年來依靠完整的體系和政策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大學生,且在“互聯網+”“挑戰杯”等國內A類賽事中屢獲佳績?;诖?,本文以陜西科技大學為例從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著手,反思目前其所處的現實困境,按照全生命周期培養理念找尋應對之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西部地區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困境

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不少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程,開始重視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畢業后選擇創業的學生數量逐年增長。但在良好現象的背后,我們也應該看到西部地區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諸多不足。例如,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實踐平臺不足、教師精力投入不足、教學與學工職責不清晰,面上開展創新教育居多但根據學生差異性分層次、分類別進行創新教育不足,缺乏系統設計等,歸納表現為認知困境、協同困境、環境困境三點:

1.理念政策落后致使認知困境

通過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改革,西部地區工科高校正在轉變教育模式,但仍然存在部分高校忽視創新創業教育的現象,缺乏對學生意識的培養和潛力的挖掘。主要表現為:一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的良好制度設計以及完備政策體系保障不足。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納入學科評估以后,多數高校重視創新創業工作,但關注點多在競賽成績上,缺乏適配政策,未能與國家宏觀政策產生良性互動,削弱了國家各項政策的實施效果,阻礙了政策功能的最大化利用和發揮。二是西部地區高校受制于資源稟賦、經濟基礎、觀念傳統等地域差異性,在支持或有利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政策壁壘,比如充分激勵創新創業人才、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保障項目轉化落地等制度安排不完善,直接影響了改革效益,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快政策創新與配套。三是學校在政策落實推進過程中權責不清。西部很多高校未設立雙創中心,雙創工作依托團委、教務處、學工部等部門完成。政策出臺和落實需要多部門牽頭、協作完成,在執行過程容易出現推諉、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等情況。據報道,廣東省自2001 年至2016 年共出臺24 項關于創新創業的政策文件,涉及創業培訓、孵化器建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資金管理等多方面;云南省自2008 年至2016 年只印發了11 個相關政策。政策、理念、制度的協同性和集成性不足導致西部地區工科院校存在一定的認知困境。

2.開放融合不足致使協同困境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理想狀態要和思政、專業、企業等要素資源實現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培養“同心圓”。但西部地區工科院校的創新創業工作明顯存在開放融合不足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不夠。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如同大學教育的雙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脫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業創新教育,就會導致學生在創業道路上過分追求名利,看重個人得失,而不是創業帶給社會的貢獻,不利于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因此,創新創業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要在培養創新能力的同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應落在國家人才培養上,為我們國家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夠。西部地區高校有些專業課程的設置仍然沿襲舊的標準,難以滿足當下需求,在教學中未能真正體現“雙創”的內涵,專業教育的過程也過于強調理論和基礎,未能深層結合市場所需和行業前景。教育部《關于做好2019 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不僅推動了專業實踐的教學改革,而且提升了專業實踐的教學質量,重新構建了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融合不夠。西部地區企業資源少,受制于地域、經費、政策等缺乏與先進企業交流。在人員資源方面,與技術專家、企業管理者、實訓專家等未能形成“雙師”合力;在實訓資源方面,學校的實訓場所固定且單一,未能與企業的產品研發中心相融相促進;在市場資源方面,學校和企業脫離嚴重導致學生不能了解行業前沿資訊,缺乏融合互通。

3.師資平臺欠缺致使發展困境

創新創業教育的推進需要外部保障,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以外部資源激發學生內生動力。目前西部地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外部資源有所欠缺。具體表現為:一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與實踐平臺不完善。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單一,大多數仍局限于課堂教育,且缺乏對學生分層培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整合教學、學工、研究生以及科技服務社會等資源方面顯現不足。高?,F有的實踐平臺多數依靠創新創業競賽,重理論而輕實踐。經調研發現,陜西省內超過90%的省屬高校缺乏校內實踐平臺,學生團體由于缺乏市場經驗和能力不足等導致創業失敗率高。部分學校以校企合作的名義吸引學生,但實際上學校和企業之間缺少往來,聯動不足,導致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逐漸邊緣化。二是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興趣和積極性與教師的能力與專業素質有著正相關的關系。高校必須要做好教師的選拔和培訓工作,以更加嚴格的標準來打造一支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然而,西部地區工科高校受制于地域、師資等,導致沒有專業的創新創業師資團隊。許多學校選擇從校外聘請經驗充足的教師,包括外來企業家、創業校友或者科技競賽的評委等,但人員流動性較大,授課缺乏系統性,在重視程度與授課實效上定會大打折扣。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校內的非專業教師來承擔,如由輔導員或者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來授課,但由于缺乏實際創業經驗,講課內容多基于課本理論進行教學,實操性不強。長此以往,受制于師資力量、實踐平臺等環境困境導致西部地區工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半途受阻。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應對之策

全生命周期理論的核心是以顧客需求為中心,觀察顧客是怎樣隨著時間演變而產生不同需求的,再通過不斷改進產品和技術來滿足顧客的這些需求,進而提高產品對顧客的適應度和滿足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對大學生從意識、基礎、潛力、能力到相應實踐活動層面所開展的全方位教育,其核心要義正是針對不同學齡學生特點分級分類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貫穿其學涯全階段,從而構成了以學生需求為核心,隨著時間推移多維度不斷推進的教育體系。由此可見,該理論與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高度吻合,從時間維度上看,全生命周期主要是指學生在入學到畢業的學習期間,實現自我完善的動態發展過程;從對象維度上看,全生命周期是通過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有針對性、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陜西科技大學借助全生命周期理論構建一種在時間維度上螺旋上升、內容不斷豐富、內部各要素相互影響的動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有效解決了西部地區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認知困境、協同困境和環境困境。

1.以入學教育為平臺,拓寬雙創教育宣傳渠道,培養雙創意識

大學之前的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理念更加偏向應試教育,基本沒有創新創業的課程設置與相關培訓。高校針對剛入校的大一新生,使創新創業在其懵懂的大學概念中生根發芽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后期潛力挖掘及能力培養也至關重要。因此,高校應積極利用新生入學教育,邀請專業教師、往屆科技競賽獲獎者、博碩士研究生、高年級學長組建的創新創業教育宣講團,通過理論宣講、論壇、沙龍等普及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培養其創新創業意識;組織大一學生參觀創新創業活動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創新創業成果展廳等,通過舉辦優秀創新作品展的形式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利用國家各類科技競賽平臺,組建參賽團隊,以高年級為主,帶領一年級學生共同參賽,讓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在備賽的過程中得到自然的提高,同時有利于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如軟件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論文撰寫能力等,在模擬與訓練中不斷培養學生,同時也能起到多學科協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2.以課堂教育為陣地,普及雙創教育理論知識,夯實雙創基礎

課堂教育是為學生灌輸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最直接的途徑。高校應針對大二學生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做好低年級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啟蒙,普及基本的理論知識,如創新創業途徑、商業邏輯、市場調研與分析等,可以為后期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多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僅供有興趣的學生學習或作為修學分的工具課,課程本身得不到學生的足夠重視,課堂的簽到率不高,學生存在嚴重的缺課情況,教師的授課方式、考評體系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加強。創新創業課不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掌握理論知識,關注重點應是學生的多元成就和綜合素質,教師應該著重關注學生在創新創業課中是否能認真配合小組成員完成工作,是否能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以及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低等,教師的任務不是單向輸出課堂知識,而是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和團隊合作教學等,通過積極與學生對話互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真正將創新創業課程打造成為學生喜愛、助力成長的金課。

3.以實踐訓練為抓手,搭建能力梯度提升平臺,挖掘雙創潛力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絕大多數受限于課堂,缺乏實踐環節,存在覆蓋面廣但針對性不強的特點。高校應從兩方面重點開展工作,一是成立校屬的創新創業社團,負責收集專業教師的研究方向與課題,并組建項目孵化庫,面向全校學生選填志愿,以項目與學生進行匹配,進而引入專業教師、研究生進行指導,負責人以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為主,涵蓋大一大二學生,針對學術前沿、專利申報、論文撰寫、科技競賽等進行培訓,提前培育雙創項目,儲備創新人才,解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歸口不清的問題,有效打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緊抓社會實踐平臺,采取多元方式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針對大三、大四學生應結合專業、好的理論項目、好的選題到企業、到孵化中心、到社會去選擇合適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科技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再回歸實驗室進行研究,從而形成人才培養閉環。

4.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反哺,構建三位一體新格局,提升雙創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旨在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面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國家對創新人才需求的迫切性,高校與企業合作,在學校建立創新創業基地、創客中心、孵化基地等,為學生創建更多的實踐平臺,幫助學生將腦海中的想法變得系統化、理論化,全面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邀請杰出校友與大二、大三學生開展座談,使學生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明晰目標并提高自身能力,實現與社會的良好對接。高校也應為大三、大四學生多創造進企業實習的機會,只有讓學生走進企業、走進行業才能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與行業認知,才能明白如何改進、如何創新,將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使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實踐在理論中得到升華。因此,高校要用好企業這個大課堂,構建企業—學?!獙W生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形成閉環人才培養體系。

結語

隨著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創新創業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與改革力度會越來越大,西部地區工科院校面臨的認知困境、協同困境、環境困境依然十分顯著。西部地區工科院校要切實解決現實處境,需要借助全生命周期理論,以大學生學涯為周期,加強頂層設計,加快觀念轉變,整合平臺資源,構建“培養雙創意識、夯實雙創基礎、挖掘雙創潛力、提升雙創能力”分層分類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培養體系。

猜你喜歡
雙創困境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困境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