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2024-02-18 22:46焦連志焦鳳梅
現代教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字技術思想政治教育

焦連志 焦鳳梅

[摘要]技術規訓社會是技術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的技術邏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開放性也決定了技術系統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命題,技術的工具性價值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對接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術介入。而技術的意識形態性呈現著技術系統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界面,技術系統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諸要素在信息技術加持與賦能下呈現出一種去中心化的、離散性的關系趨向,但也拓展了“人—機(技)—人”的關系維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場景。數字時代要善于利用數字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正向賦能,助推精準思政和數字思政創新。

[關鍵詞]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精準思政;數字技術;育人成效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4)01-0066-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1.011

數字技術的發展已經將人類社會推進至數字社會時代。技術馴服社會、技術規訓人已經成為數字社會習焉不察的現代性現象,??滤沂镜摹耙幱枴保╠ispline)話語與技術也向我們展現了后現代社會的解剖面相,揭示了技術按照自己的樣貌重構社會的基本邏輯,為我們理解當下社會提供了具有洞察力的視角。數字時代的一切都需要在數字的“天平”上被重構、被重新評估、被驗證自己的合理性并在技術賦能下進行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更新。這種挑戰的廣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數字社會的一切領域都概莫能外。

數字技術也已強勢地向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滲透,給數字化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也賦予了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保?]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把握數字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機遇,在“?!迸c“機”的統一中把握數字化時代的“數字技術+”思想政治教育新規律,推進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這是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研究的新課題。

一、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復合邏輯

從本質上講,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對象的省思性實踐活動,更確切地說,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促進人的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環境以及教育媒介共同構成了這一矛盾運動的各個要素,共同演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勢必涉及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以及人與環境的關系,而在對上述關系的追問中,也必然涉及對其中技術命題的探討。因而,教育場域中的技術問題是關涉教育原理的基本問題。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又從根本上重塑著這一系統,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展現出數字思政的新場景。要深刻把握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場景,就必須深刻理解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復合邏輯。

(一)技術規訓社會是技術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的技術邏輯

從技術與社會互構的視角來看,技術嵌入社會并從根本上塑造著社會的組織、結構、運行等基本樣態,“技術定義了一種社會形態所能達到的界限”[2];同時,權力規訓社會也是任何權力特別是政治權力都竭力而為之的權力邏輯。在信息社會,信息技術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張揚,甚至擁有了控制人們思想和頭腦的權力,正如傳播學議程設置理論中所宣稱的那樣,“我不能決定你怎么想,但是我能決定你想什么”以及“我不僅能決定你想什么,還能決定你怎么想”,以至于傳媒大亨默多克有一句名言,“誰掌握了傳播的入口,誰就掌握了世界”[3]。在信息社會中,權力與知識、真理“結盟”,將社會統治與控制的技術臻于極致,英國邊沁的“圓形敞視監獄”、法國??碌摹叭氨O獄”以及美國波斯特的“超級全景監獄”理論無不揭示了技術是如何規訓身體、規訓社會的現實。信息技術革命不僅重塑著當下社會的基本面貌,甚至介入到最為隱秘的思想領域,“現代技術已經囊括一切,使人們生活在技術環境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僅僅生活在自然界中,人們的心理狀態完全為技術價值所統治”[4]。大數據和算法可以通過搜集數據痕跡為個體進行精準數字畫像,可以按個人喜好進行精準營銷推送或者進行精準思想滲透,可以分析和評估社會思想脈動、引導社會輿論思潮,等等。媒介空前凸顯的“無冕之王”地位顯示著技術規訓個體與社會的新場景,也昭示著技術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術邏輯,做好數字化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善用技術,積極創新智慧課堂、智慧思政、智能思政等思政教育新生態。

開放性是信息社會的基本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是構筑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的,技術是型構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矛盾運動的關鍵性變量,這在根本上是由技術與人的緊密關系決定的?!凹夹g因主體的人的存在而存在,對技術的理解本質上就是對人自身的理解?!保?]作為人的對象性活動的產物,技術產生和存在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是人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一定的方法或者是工具,體現著“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也體現著“人為性”和“為人性”的統一。所謂“人為性”是指技術通過工具和方法等手段將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轉化為實際的能力,從而使得人類能夠更好地控制和解決周圍環境中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技術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對周圍環境操縱和掌控的能動性,體現著人的主觀能動性;而“為人性”則指向技術對人的價值,人發明或改良技術,終究是為了技術的主體——人的需要。技術一旦產生,就在“人為性”和“為人性”的邏輯向度上拓展,并向社會各領域強勢滲透,深刻重塑著社會的基本面貌,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為對象的實踐活動,而人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技術的影響,技術為人的思想發展與成長提供了新的發展性資源,也為思想成長提供了更加強大和豐富多彩的手段。因此,技術也就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對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議題的探討都不可能回避技術問題,也必須基于一定的基礎之上展開探討。

(二)技術的工具性屬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對接邏輯

技術的工具性屬性是技術最基本的屬性,技術就是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而被開發出來的,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技術系統”而言,技術的工具性屬性可以被因勢利導而實現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對接,充分開發技術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當下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僅深刻地重塑著社會的基本面貌,激發和觸動著涌動不息的社會輿論與思潮,而且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為強大的技術工具。在互聯網剛剛誕生的時代,網絡平臺就被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教育者將思想陣地、教育陣地拓展到網絡空間,努力將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覆蓋到網絡空間。而網絡平臺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學習形式,使學生能夠脫離課堂的局限在網絡平臺學習和成長,且網絡空間豐富的資源也為學生學習和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然,網絡也成為各種思潮相互競爭、爭奪人心的新戰場,而使得依托網絡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個新的戰略空間。而在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強大的信息生產、傳播、滲透力空前彰顯了技術的應用前景,技術的工具性價值也進一步拓展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邊界,數字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前景越發廣泛,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愈發強大的技術手段。僅就虛擬現實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而言,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生動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手段。其可以模擬各種復雜的情景與場景,通過各種視聽、感覺性刺激的數字技術手段,讓學生直接面對事件,甚至是“參與”事件,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理解感受。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地體驗黨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體驗歷史角色等;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通過互動方式,讓學生進一步參與到各種教育活動、歷史情境演練中,并在體驗和感受中受到教育;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極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單調性和局限性,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感官與情感的開發,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的發展。此外,基于大數據智能推薦系統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瀏覽歷史等信息有針對性地推薦相關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信息,從而讓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和精準化。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為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條件。

(三)技術的意識形態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耦合邏輯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技術也帶有意識形態性質,甚至技術就是意識形態。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本身的性質和方式是不斷改變的,但是技術的意識形態是始終貫穿于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中的。哈貝馬斯認為,技術意識形態是一個反映著人類活動實踐、喜好和日常感受,以及常識知識闡述的文化語境?!翱茖W技術蘊含著一種統治的邏輯,其本身也是一種意識形態??茖W技術表面上提供的是一種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和幸福意識,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新型社會控制形式,是一種加強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保?]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其發展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技術革新本身,同時也滲透著一定的經濟、政治和權力關系,技術本身并不是中立的,技術也可以成為一定權力關系的工具?!凹夹g的本質不是某些抽象的物,它體現的是一種關系,一方面體現著人與自然界之間的一種客觀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過程,另一方面也反映著技術形態中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系?!保?]技術發展和應用中的意識形態問題是包含著多元利益沖突的復雜議題。信息時代的技術以其強大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能力使得思想的操控成為一個技術問題,技術的意識形態性愈加鮮明,這使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愈發緊密,技術的意識形態性為我們呈現了技術系統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界面。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技術的意識形態性必須予以規訓和引導,將其引導到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服務的大方向上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有著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由此也就向我們展示了技術的意識形態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邏輯。同時也必須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來規訓意識形態邏輯,實現二者的同頻共振,讓數字技術成為負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動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創新的賦能技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直面技術的意識形態性問題,并善于運用技術的意識形態性來做好數字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感和吸引力的時代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事”“時”“勢”莫過于信息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全方面沖擊。信息技術的賦能已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青年學生的信息接受心理、接受習慣、接受模式以及信息偏好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手機黨”“低頭族”都顯示著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重要政治優勢,要繼續保持這一優勢,就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而要增強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吸引青年學生思想成長的“磁場”和引領青年學生人生成長的“定盤星”,是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要切實增強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做好新時代鑄魂育人工作,就一定要主動將信息技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賦能。

二、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趨向

(一)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生態的關系重構

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諸要素在信息技術加持與賦能下呈現一種去中心化的、離散性的關系趨向。技術具有重構社會關系與結構的強大力量,也在根本上重構著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基本樣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體現“中心—邊緣”秩序的“主體—客體”關系結構,教育者居于中心和主導地位,通過一定的途徑和形式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教育和影響,從而努力使受教育者的價值結構、思想觀念發生符合主流意識形態要求的、符合教育者教育目的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形成了有著向心力的關系結構。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原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對象的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被激活,甚至產生了客體主體化的趨勢?!熬W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升了他們的信息能力,他們已經不再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被動接受教育信息的信息容器……他們已不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中的客體,他們也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能動主體,并以這種主體身份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這一傳統主體展開互動,因而信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變成了施教者和被施教者同時作為主體而展開互動的過程?!保?]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的區分不再界限分明,客體主體化和主體客體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結構的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關系變成了“主體—客體”和“主體—主體”的交融貫通關系。作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因其主體性的提升、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參與的自主性的增強而使得其接受教育和影響的途徑多樣化。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只是其接受教育信息的一種途徑,網絡信息借助無孔不入的網絡也能直達受教育者。教育者也不再擁有信息權威地位,不能壟斷信息,受教育者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工具自主學習與成長。多主體多向性育人模式協同推進,推動著信息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范式的變革?!芭c青年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關聯的個體或群體都可能在特定的時空情境下發揮育人主體的功能,由單一主體或固定主體主導的互動關系隨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離散形態下多元主體的隨機介入,呈現出育人主體弱關聯性和去中心化的狀態?!保?]此外,信息技術賦能使得原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與客體都呈現出符號化、數字化趨勢,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變成了數字符號、數字邏輯的交互作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關系中的“中心—邊緣”關系結構被沖擊,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也呈現出多維散發的耗散結構,造成了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性、權威性結構的沖擊。

(二)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技術生態的關系重構

信息技術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人”關系結構拓展為“人—機(技)—人”的關系維度。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比说囊磺谢顒佣季哂袑偃说年P系屬性,“現實的人”是研究一切屬人活動的起點,“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10]。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的一種對象性實踐活動,作為人與人的關系范疇,“人—人”關系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關系結構,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議題都是圍繞著這一對基本的關系展開的。當前信息革命推動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社會,“作為現代人的一種新的生存方式,網絡置換了傳統存在之基,促動著人的精神價值世界的變化”[11]。信息技術深刻地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之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原本緊密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變成既包含了傳統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增加了以信息技術、信息設備為媒介的“人—機(技)—人”互動的關系維度。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得以跳出傳統意義上人與技術關系的‘工具性視域,深刻認識到人與技術的關系不再是‘我與它的單向運用與被運用的線性關系,而是“我與你”的深度融合關系”[12]。這種“人—機(技)—人”互動的關系維度無疑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人與人之間增添了新的關系域和意義域。

技術作為一種呈現人在對象性活動及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中形成的帶有創造性和延展性的要素態和關系態,其創造性體現為以一種新的方式或者要素結構來展開對象性活動,進行新的社會實踐。它往往能夠改變人的對象性活動的效率或者提升質量,因而構成了對技術的延展性應用。所謂技術的延展性是指技術給人帶來的效率和便利使得人傾向于將技術的應用條件和范圍進一步拓展,從而更好地發揮技術的功能和作用。具體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介入表現為新的教育技術的應用,基于新技術的教育生態重塑、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及教育流程的再造,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諸要素及其關系都會因此呈現新的變化,進而呈現出新的要素態和關系態。對新的教育技術的應用往往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成效,這在一定意義上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對新教育技術應用的內驅力。當下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賦能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結構性和功能性變革的關鍵因素,也從根本上重塑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生態。人的本質體現為人有意識的對象性活動,技術也體現和表征著人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對象性的活動,它同樣受到技術的影響與支配。從傳統的紙質傳播、理論講授到后來電腦技術輔助的教學如PPT課件教學、視頻教學,再到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教學、網絡育人陣地的拓展以及博客、QQ、微信等互動交流工具的運用,及至今天的數字時代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所展現出的巨大潛力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顛覆性影響,技術日益深刻地介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予以極大關注的內生變量。

(三)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景更新

媒介場景理論的提出者約書亞·梅羅維茨將場景視為一種信息傳播系統,它將塑造文化環境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場景是教育主體、價值文本和教育實踐交互作用的關系場域,這一場域在數字化時代正經歷著深刻的場景演變。數字語言是數字化時代的語言,依托數字技術的數字語言催生了數字化時代的多元精神文化空間和表現樣態,并以極強的滲透力作用于精神生產生活場域,營造了數字時代的數字文化和數字社會景觀,促成了數字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景更新。數字化時代,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等營造了虛擬與現實聯結的社交環境與社交氛圍,并塑造出滿足不同個體需求的個性化體驗場景;而個體也可以以不受時空限制的“身”臨其“境”方式進行參與式媒介體驗,并建構個體與他人、群體或者社會的互動交往、情感聯結與價值交換。由于數字化技術所營造的個性化場景更好地滿足了個體身心體驗,使其更愿意沉浸在能夠迎合和滿足自己需要的個性化媒介場景之中,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個體處于個性化媒介場景與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的拉扯之中,如何善用個性化媒介場景加載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實踐與場景化傳播的融合,這提示著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中心”的場景化敘事的創新改革方向。從數字化時代的整合方式來看,數字技術營造虛擬場景以時空脫域的方式聚攏受眾,以一種不同于傳統在場整合邏輯的時空脫域整合方式實現虛擬整合,沖擊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場整合方式。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主導的具身化的在場整合方式實現整合的,但數字化技術營造了新的更具吸引力的擬態場景,個體隨時隨地參與其中,并將自身整合進虛擬場景之中;而虛擬場景是由資本、技術以及相應意識形態共同構造的,其中良莠不齊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會對沉浸其中的個體產生思想觀念整合作用,由此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關系和結果產生影響,將數字化場景之下的教育過程置于充滿不確定性的懸置狀態??梢?,數字化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視和拓展虛擬整合的向度來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場景育人。為此需要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場域的場景演化新趨向,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場景育人方式,這是數字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增效的關鍵。

三、利用數字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正向賦能

數字技術的發展正塑造著當下數字社會的數字景觀,數字文化的勃興也呈現著數字社會的文化樣態。數字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貫徹落實“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緊密把握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機遇,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數字技術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動能

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種具體技術活動,它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組織、程序、技巧和經驗來展開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教育者的技術能力與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可以視為一種具有技巧性的過程。但是這種技巧因人而異,因教育者的個性特質、教育技能、經驗等的不同而使得教育過程打上了個性化的烙印,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質量的提升。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助推了教育界面與媒介的創新。例如,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數字技術,可以拓展數字媒介、虛擬現實、數據交互等教育界面,這就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的發展向度,也為幫助教育者普遍提升育人質量、革新育人形式提供了可能。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中數字技術的引入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擺脫了以往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大大延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還為拓展社會性資源參與,實現學校、社會協同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成為可能。同時,數字媒介作為信息傳播的平臺,有著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利用各種數字媒介來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也能夠有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與內容的創新。此外,由于大數據技術可以在巨量、復雜和混雜的數據中發掘出潛在的聯系和趨勢,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分析和利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數字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盡管數字技術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動能,展現著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美好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術是帶有一定意識形態屬性的,技術承載著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權力,對數字技術所營造的數字景觀,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因勢利導,為我所用。此外,數字技術發展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信息繭房”效應、算法推薦的精準意識形態滲透風險、崇拜數據技術的異化風險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異化風險、數字技術的濫用風險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予以關注。

(二)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育人成效

不論思想政治教育形態如何變遷,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始終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質量的“金標準”。只追求時髦的數字教育手段與形式,而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質量,無異于買櫝還珠。因此,數字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一定要以提升育人成效為根本的衡量標準。數字技術特別是大數據確實為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手段。如通過對大數據中的用戶數據和行為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和行為特征,包括訴求、興趣、心理狀態等,可以幫助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了解受眾的需求、心理和行為,為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再如,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收集和分析受眾的行為數據、社交網絡數據、意見調查數據、文字和影像信息等,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全新的視角和手段;可以建立數據驅動的教育模式,對于學生的思想動向、學習情況、心理狀態進行實時統計、分析和監管,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制定和優化。又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實現教育數字化的新發展;通過大數據技術,學??梢允占头治龃罅康膶W生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此外,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大量的社會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社會發展和個人的思想動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決策支持和參考等,所有這些都在不同向度上展示了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的努力方向,也應當成為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方向。

(三)數字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助推數字思政創新

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強大的數字技術也展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前景,推動著數字思政時代的到來?!皵底峙c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地把技術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抑或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技術,而是‘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不斷發生著的數字技術思想政治教育化、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的往返交互運動,即二者在延異互構中不斷進行要素融合和能量傳遞,從而顛覆現有的數字技術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數字技術要素的融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結構優化的過程?!保?3]因此,在數字思政創新的過程中,要善于將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以數字技術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功能,構建基于數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樣態,從而迎接數字思政時代的到來。

第一,在構建基于數字化的數字思政過程中,要重視數字化手段的運用。數字化手段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例如,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創造出各種沉浸感極強的場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一些概念和歷史事件;AI技術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更加貼合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方案;互聯網等廣泛應用的技術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地獲取各種信息并進行學術研究。這些都展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數字技術應用新前景。第二,要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場景可以通過與其他領域的跨界融合,形成更具創新性的教學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深度合作,可以將文化創意產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創造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場景;與社交媒體平臺合作,可以讓學生通過社交媒體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討論研究中,形成一個具有社群性質的學習環境;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歷史,增強學生的體驗感、現場感。這些創新性的教學形式能夠更好地提升數字思政的育人成效。第三,要善于利用數字技術展開數據的分析應用。利用數據分析手段,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數字技術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數據,分析學生的反饋和評論,能夠廣泛而精準地搜集學情數據,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效果,從而使精準思政成為可能。

總之,數字技術塑造了當下數字社會的數字景觀,數字文化、數字媒介也延展了人們的感官界面,提升了人們的信息接受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還拓展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交往互動的內容與形式,給數字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新的議題。要增強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育人成效,就要積極把握數字技術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更好地推動數字時代數字賦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參考文獻:

[1]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王立慧.控制權革命后規訓社會形成的技術路徑——一個符號修辭學視角[J].中外文化與文論,2018(03):216-225.

[3]〔美〕詹姆斯·卡倫.媒體與權力[M].史安斌,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367.

[4]劉大椿.科學技術哲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24.

[5]齊承水.論馬克思技術觀的人學向度[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4):34-41.

[6]何蕓,楊尚勤,丁社教.大數據時代文化生產的價值堅守——兼論價值中立的不合理性[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70-74,88.

[7]許良.技術哲學[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54.

[8]焦連志.做好適應信息時代新生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22(06):43-46.

[9]代玉啟,李濟沅.新時代高?!按笏颊n”建設理路創新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2 (06):132-138.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53.

[11]楊立英.全球化、網絡化境遇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6(06):14-19.

[12]胡華.人工智能驅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變革: 技術邏輯、價值遵循與目標旨歸[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5):30-37,128.

[13]王學儉, 馮瑞芝.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邏輯及風險防范[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2):37-45.

(責任編輯:姜佳宏)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Digital Empowerment

JIAO Lianzhi, JIAO Fengmei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echnical discipline society is technology involv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logic, the open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lso determines the technical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new proposition, technical instrumental value and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cking also 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present new interface technology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ime and appeal.Under the support of and enabl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show a relationship trend of decentralized and discrete relationship, but also expand the relationship dimension of “human — machine (technology) — human” and the new sce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he digital era, we should be good at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empow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oost precise ideological and digit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urate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gital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gital technology;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歡
數字技術思想政治教育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