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2024-02-20 06:14魏月如
科技創業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調節作用

魏月如

摘 要: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究竟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產生何種影響,現有研究鮮有涉及。以2010-2020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實證分析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同時考察高管團隊斷裂帶對上述關系產生的調節效應。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創業企業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提升其成長績效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和社會分類斷裂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關系均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根據實證分析結論,為創業企業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成長績效;高管團隊斷裂帶;調節作用

中圖分類號:F2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6083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Moder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Faultlines

Wei Yueru

(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Shengda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191, China)

Abstract:What is the impact of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 Few researches have answered this question.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entrepreneurial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0 to 2020, this paper uses th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firm growth performance.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faultlines on the above relationship.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y start-up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ir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oth top management team task-related faultlines and bio-demographic faultlines hav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entrepreneurial firms to implement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ir growth performance.

Key Words: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Growth Performance; Top Management Team Faultlines; Moderating Role

0 引言

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給企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得企業面臨消費者需求變化加快、市場環境動蕩等巨大挑戰,導致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已經從單純依靠內部資源創新的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成不同商業生態系統下企業種群的競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和提升競爭優勢已經成為眾多企業努力的方向。尤其隨著亞馬遜、蘋果等企業在互聯網環境下通過實施商業模式創新建立了世界級的商業帝國,許多企業發現了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所在。與此同時,在經濟環境變得尤為復雜的情況下,為了尋求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跨越傳統的組織邊界,構建新型交易網絡,并通過與交易網絡內部利益相關者構建資源共享體系,實現商業模式創新,進而創造和獲取價值。但也有企業在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征程中,以自身的慘痛經歷給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鐘[1]。

面對商業模式創新與組織結果(如企業財務績效、創新績效)之間究竟存在何種關聯,國內外學者給予了充分關注,并努力揭示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機制。但從現有相關文獻的研究結論來看,促進效應[2]、抑制效應[3]和無關聯效應[4]并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分類考察。誠如Zott & Amit[5]指出,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分為新穎型和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兩種類型。目前,學術界對探討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結果的影響“情有獨鐘”,普遍認為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結果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探討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結果產生何種影響的文獻卻十分缺乏。二是高度的情境依賴性是現有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探討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時需要考慮特定情境下的權變效應。但目前識別能夠對商業模式創新,尤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組織結果關系具有調節作用的情境因素,仍需要進一步挖掘。

根據高層梯隊理論,高管團隊作為企業戰略制定的重要決策群體,在企業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為高管團隊成員特征屬性的差異會導致其認知差異,進而會影響企業的戰略制定[6]。然而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究竟能否促進企業成長,基于高管團隊成員特征屬性差異形成的高管團隊斷裂帶是否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成長績效關系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現有研究并沒有給出明確回答。同時,對處于經濟轉型背景下的我國創業企業而言,其面臨著市場環境復雜多變、資源短缺以及存活率較低等問題,探討創業企業能否通過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其成長績效,對于科學認識如何依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推進創業企業成長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主要以2010-2020年8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樣本,實證分析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并探討高管團隊斷裂帶對上述二者關系的調節效應,研究結論有助于科學認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內在關聯以及高管團隊斷裂帶對上述二者關系的調節效應。

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 商業模式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企業實施商業模式變革、構建核心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動力源泉,國內外學者對其內涵進行了界定,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Amit & Zott[7]立足于戰略創新視角,指出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基于面對的內外部環境搭建更為高效的運營體系來滿足客戶需求,創造超額利潤。Aspara等[8]基于藍海戰略,主張商業模式創新應打破傳統規則,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開辟競爭強度較低,甚至是無競爭的戰略高地。還有學者從企業價值創造視角,提出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將商業模式相關的運營系統進行改造及流程優化,節約繁瑣流程對資源的耗費,提升價值創造能力[9]??傮w來看,雖然目前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內涵沒有統一界定,但學術界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認識是比較一致的,即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為獲取更高的價值而在運營方式和內外部利益相關者連接等方面實施的重大的戰略變革。

如前文所述,有學者指出在考察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結果產生的影響時,應該將商業模式創新分為不同的類型,最為典型的一種分類方式是Zott & Amit[5]提出的將其分為新穎型和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兩種類型。他們認為前者主要關注中心企業如何高效構建合作網絡,以有效整合外部資源。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為參與企業搭建全新的合作模式,以便更加敏銳地捕捉市場動態,發掘潛在市場需求進而開發新產品,同時與各方利益相關者建立新型的緊密連接方式,以有效建立抵御外部競爭者的市場壁壘,進而獲得“熊彼特租金”。此外,不同于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是指對現有企業交易方式和流程進行再造,充分發揮交易網絡中內部企業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潛在能力,提升企業內部甚至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效率,降低交易網絡中參與企業的風險,從而穩步實現交易費用的降低,有助于企業獲得“彭羅斯租金”。雖然后來有學者對商業模式創新做出了其他分類[7],但目前普遍認為Zott & Amit[5]提出的兩種類型的商業模式創新既關乎到企業內部資源、能力有效利用以及流程運作效率的改進,又涉及到企業外部資源整合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概括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要素構成。因此,Guo等[10]指出,在考察商業模式創新的作用效果時,應該探討上述不同類型的商業模式創新對組織結果的影響??v觀現有研究,大多相關文獻對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績效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了探討,普遍認為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顯著提升企業績效,但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績效之間的內在關聯研究不足[10],因此本文重點探討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

1.2 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

根據交易成本理論,若企業從事交易活動,隨之而來一定會產生相應的交易成本。無論是交易參與者的投機主義,還是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復雜性以及信息不對稱均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創業企業可以改善和優化現有的交易體系以減少費用支出,增加企業的利潤水平[11]。一方面,創業企業通過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能夠促進交易網絡中利益相關者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有助于實現交易透明化,降低交易風險、交易復雜性和雙方信息不對稱水平,通過增強雙方信任度降低交易費用,進而實現交易效率的提升[5]。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不僅有助于創業企業提供相對于競爭對手更加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以激發顧客的購買行為[12],而且也會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和經銷商等進入交易網絡,促使創業企業更好地進行市場定位,進而促進企業成長。綜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1.3 高管團隊斷裂帶的調節效應

目前關于商業模式創新與組織結果內在關聯調節效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的探討[5],鮮有學者從微觀層面探討高管團隊成員特征屬性差異對上述二者關系的調節作用。而根據高層梯隊理論,高管團隊作為企業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量,其成員特征屬性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對如何具體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的理解,從而產生差異性的認知結果。

在考察高管團隊成員特征屬性差異時,Lau & Murnighan[13]提出的團隊斷裂帶概念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團隊斷裂帶是根據團隊內部成員具有的不同特征屬性,將團隊劃分為不同子團隊的一組假想的分割線。團隊斷裂帶為理解高管團隊異質性構成對組織結果的影響提供了新的思路,因為傳統的團隊異質性測度方法只關注了團隊成員的單一特征屬性,但事實上每位團隊成員具有多個特征屬性,且多個特征屬性會產生動態協同效應,進而會對團隊運作產生影響。團隊斷裂帶概念有助于從子群體而非個體視角科學考察高管團隊成員多重特征屬性的聚合作用,在多重特征屬性上相同或相似的不同高管成員更容易形成子群體。例如在一個由4人構成的高管團隊中,其中2人為男性,年齡為50~55歲,另外2人為女性,年齡為25~30歲,此時根據性別和年齡兩個特征屬性,高管團隊很可能會形成兩個不同的子團隊?;趫F隊斷裂帶概念,高管團隊斷裂帶是指根據高管團隊成員的不同特征屬性,將高管團隊劃分為若干不同子團隊的一組假想的分割線[14-15]。本文從企業戰略制定的微觀主體出發,實證分析高管團隊斷裂帶如何調節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和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內在關聯。同時,借鑒Bezrukova等[16]的團隊斷裂帶分類方法,可以將高管團隊斷裂帶分為任務相關斷裂帶和社會分類斷裂帶。其中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是指基于高管團隊成員包括學歷、任期、職業背景等在內的特征屬性差異,將高管團隊劃分為不同子團隊的一組假想的分割線[16],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是指基于高管團隊成員的年齡、性別和種族等易于被感知的人口統計特征屬性差異,將高管團隊劃分為不同子團隊的一組假想的分割線[16]。鑒于此,本文分別探討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和社會分類斷裂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關系的調節效應。

1.3.1 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的調節作用

當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處于較高水平時,高管團隊內部不同子團隊之間的知識、信息和資源具有較大差異,能夠為高管團隊帶來多元化的知識、信息和資源儲備,從而能夠幫助高管團隊成員彌補知識和信息儲備的局限性,有利于增加高管團隊的思維彈性,促使高管團隊成員從多重視角來分析和探討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并通過有效的信息整合幫助企業解決復雜問題[17]。一方面,高管團隊內部不同子團隊之間擁有差異化的知識和信息,通過多元化的知識和信息交流,有助于創業企業更加科學地分析和解決企業運作效率問題[18],更能夠促進企業進行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的內部資源整合利用,從而更好地為創業企業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具有較高水平任務相關斷裂帶的高管團隊知識、信息和資源儲備較為豐富,更加有助于創業企業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降低交易成本,能夠顯著強化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正向影響[5]。綜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正向調節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之間的關系。

1.3.2 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的調節作用

當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處于較高水平時,高管團隊內部會因團隊成員的年齡、性別等特征屬性差異形成不同的子團隊,團隊成員對其所在的子團隊產生強烈的認同,但對高管團隊整體的認同感較低[19],這有利于高管團隊內部突破等級觀念和縮短權力距離。一方面,較高水平的社會分類斷裂帶更有可能使得高管團隊在進行戰略決策時較少受到等級觀念的影響,更可能會在團隊內部形成建設性討論的溝通氛圍,更加有利于做出通過高效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來促進創業企業成長的戰略決策。另一方面,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縮短創業企業高管團隊內部成員之間的權力距離[20],更能夠促使高管團隊成員突破等級觀念,面對是否以及如何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等問題時開展積極討論,更加有利于創業企業通過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推進企業發展。綜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正向調節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之間的關系。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中國創業板于2009年上市,雖然相較于其他板塊來說起步較晚,但創業板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高研發投入、高成長性等特點。在探討企業成長性的驅動因素問題時,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群體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樣本。因此,本文選取2010-2020年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并進行了如下篩選處理:首先,剔除財務指標缺失的企業;其次,剔除ST公司、金融類企業;再次,為控制離群值對實證結果的影響,對樣本主要連續型變量進行縮尾處理;最后,本文從國泰安數據庫中獲取8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共2 787個樣本。

2.2 變量定義

2.2.1 被解釋變量

現有相關文獻經常采用企業銷售收入增長(Growth)、銷售收入增長率(Growthrate)等指標測度企業成長績效[21]??紤]到企業銷售收入增長對其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拓寬市場邊界、積累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本文采用銷售收入的對數差分來測度創業企業成長績效[21],并在穩健性檢驗中以銷售收入增長率作為企業成長績效的替代變量進行實證檢驗。

2.2.2 解釋變量

縱觀現有相關文獻,學者在測度商業模式創新時,大多借鑒Zott & Amit[5]設計的問卷量表進行測量。但是由于被調查人員在填寫問卷時帶有主觀判斷,可能會導致實證研究結論存在偏差,同時也不利于考察商業模式創新的動態效用。此外,Zott & Amit[5]采用的量表是以美國電子商務行業為調查背景進行設計的,并不一定適用于中國情境。因此,在測度創業企業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時,本文應用Guo等[10]提出的基于企業客觀經營數據的測度方法。具體而言,借鑒企業技術效率測度方法,以企業交易效率來測度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Effibmi)[10],見式(1)。

ln(Qi)=b0+b1ln(Ki)+b2ln(Li)+b3ln(Ki2+b4ln(Li2+b5ln(Ki)ln(Li)+(Vi-Ui)?? ????(1)

在式(1)中,Qi、Ki和Li分別代表創業企業產出、資本和勞動力投入,Vi和Ui分別為正態和半正態分布。本文分別以創業企業利潤、資本存量和員工人數衡量其產出、資本和勞動力投入。

2.2.3 調節變量

本文根據現有研究[22],選取高管團隊成員的學歷、任期、職業背景3個任務型特征屬性測度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Taskfau),選取年齡和性別這兩個關系型特征屬性測度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Biofau)。在對團隊斷裂帶水平進行測度時,同時涉及斷裂帶強度和距離,其中團隊斷裂帶強度重在測度團隊中子團隊內部的聚合程度,而團隊斷裂帶距離重在衡量團隊內部不同子團隊之間的差異程度。因此,在測度團隊斷裂帶水平時,要同時考慮到團隊斷裂帶強度和距離[23]。鑒于此,本文首先分別采用Thatcher等[14]和Bezrukova等[16]提出的方法測度高管團隊斷裂帶強度和距離,其次將經過標準化處理的高管團隊斷裂帶強度和距離相乘,計算得到創業企業高管團隊斷裂帶水平。

2.2.4 控制變量

本文根據現有相關研究[21],選擇企業年齡(Firmage)、企業規模(Firmsize)、員工數量(Employee)、資產負債率(Lev)、CEO-TMT權力距離(Powergap)、高管團隊規模(Tmtsize)等控制變量來控制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之間內在關聯的影響。其中企業規模以企業總資產的自然對數進行測度;CEO-TMT權力距離以CEO與其他高管成員之間薪酬的均方根進行測度;高管團隊規模以高管團隊成員數量進行測度。

2.3 模型構建

為檢驗上述假設,本研究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檢驗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影響的回歸模型如下:

Growthi,t01Controli,t-1i,t(2)

Growthi,t01Effibmii,t-12Controli,t-1i,t(3)

檢驗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對上述二者關系調節作用的回歸模型如下:

Growthi,t01Effibmii,t-12Taskfaui,t-13(Taskfau×Effibmi)i,t-14Controli,t-1i,t(4)

檢驗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對上述二者關系調節作用的回歸模型如下:

Growthi,t01Effibmii,t-12Biofaui,t-13(Biofau×Effibmi)i,t-14Controli,t-1i,t(5)

2.4 研究方法

為有效避免數據存在的異方差和自相關問題,本文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同時考慮到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效應可能存在滯后性,將解釋變量、調節變量和控制變量做滯后一期處理,并采用Stata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檢驗上述假設。

3 實證結果分析

表1報告了主要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變量間相關系數均小于0.4,表明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且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VIF值均小于4,表明本文的實證分析結論受到多重共線性的威脅較小。

為避免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對形成交互項的相關變量進行了中心化處理,表2報告了回歸分析結果。由表2中的模型2可知,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β=0.270 0,p<0.01),表明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有利于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假設H1得到驗證。模型3中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β=0.036 6,p<0.01),表明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假設H2得到初步驗證。模型4中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交互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β=0.034 7,p<0.1),表明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假設H3得到初步驗證。

為進一步刻畫高管團隊斷裂帶的調節效應,本文分別繪制了兩種不同類型的高管團隊斷裂帶的調節效應圖(圖1和圖2)。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和社會分類斷裂帶均顯著調節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具體而言,當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和社會分類斷裂帶處于較高水平時,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因此,假設H2和H3均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4 穩健性檢驗

4.1 更換被解釋變量

為考察研究結論的穩健性,本文借鑒現有相關研究[21],采用銷售收入增長率作為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替代變量,采用如前文所述的回歸模型構建思路和研究方法進行實證檢驗。由表3可知,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的回歸系數(β=0.313 4,p<0.01);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交互項的回歸系數(β=0.027 6,p<0.1);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交互項的回歸系數(β=0.041 1,p<0.1)均顯著為正,回歸分析結果與表2中的模型2至模型4的回歸分析結果相比,雖有個別系數顯著性檢驗的水平有所降低,但并不影響實證結果,再次表明本文的實證分析結果較為穩健。

4.2 改變樣本容量

本文同時借鑒解學梅等[24]的穩健性檢驗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的90%,繼續應用前文構建的計量模型和回歸分析方法對隨機抽取后的樣本數據重新進行回歸分析。由表4可知,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的回歸系數(β=0.295 2,p<0.01);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交互項的回歸系數(β=0.025 3,p<0.05);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交互項的回歸系數(β=0.032 5,p<0.05)均顯著為正,回歸分析結果與表2中的模型2至模型4的回歸分析結果相比,雖有個別系數顯著性檢驗的水平有所降低,但并不影響實證結果,再次表明本文的實證分析結果較為穩健。

5 結論與啟示

5.1 研究結論

本文實證分析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進一步探討了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社會分類斷裂帶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關系的調節效應,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研究發現是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驅動因素的重要補充。

第二,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的調節效應。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正向調節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之間的關系,即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水平越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促進作用越強。這表明,與具有較低水平任務相關斷裂帶的高管團隊相比,具有較高水平任務相關斷裂帶的高管團隊更加能夠有效發揮其信息多樣化效應,為創業企業提升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的利用效率奠定豐富的知識和信息基礎,從而使得創業企業能夠更加有效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來提升企業成長績效。

第三,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的調節效應。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正向調節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之間的關系,即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水平越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促進作用越強。這表明,與具有較低水平社會分類斷裂帶的高管團隊相比,具有較高水平社會分類斷裂帶的高管團隊有利于縮短其內部成員之間的權力距離,打破等級觀念的約束,推動團隊成員之間進行有益的知識碰撞和建設性討論。這種“從諫如流”的情境更加有利于高管團隊成員為創業企業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建言獻策,提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決策的科學性,進而更加有利于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

5.2 理論貢獻

本文的主要理論貢獻在于:一方面,從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視角探討了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因素,拓展了從商業模式創新視角探討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研究。以往從商業模式創新視角對于提升企業績效前因的研究,主要關注新穎型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10],而忽視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潛在影響。對此,本文重點考察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影響,既有效補充了當前關于創業企業成長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同時也是對以往如何推動企業成長相關研究呼吁的有效響應[25]。另一方面,基于高層梯隊理論,從戰略決策主體構成特征,即從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和社會分類斷裂帶的角度揭示了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發揮作用的邊界條件,既豐富了高層梯隊理論中關于企業管理者構成的相關研究,也是對Hutzschenreuter & Horstkotte[15]提出的在戰略與組織領域的研究中,要注重考察高管團隊斷裂帶的情境效應的有效響應。

5.3 管理啟示

首先,創業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提升其成長績效的重要作用。創業企業要對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給予充分關注,在交易網絡中的不同主體之間共享知識和信息,持續關注企業交易網絡和價值鏈運作,不斷通過提升交易網絡中的不同交易主體的運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進而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

其次,創業企業在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時,要考慮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對其實施效果的影響。創業企業在組建及再造高管團隊,例如引入“新鮮血液”加入高管團隊時,不應只看到個人能力,還要從其加入之后的高管團隊構成整體來評價其對整個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的影響。提升高管團隊任務相關斷裂帶水平,有利于強化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提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促進作用。

最后,創業企業要注重不斷優化高管團隊社會分類斷裂帶,進而提高高管團隊成員特征屬性的適配性,以充分彰顯高管團隊的人力資本價值,促使高管團隊成員能夠為更加合理地實施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提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決策的科學性和創業企業成長績效貢獻智慧。

5.4 研究不足與展望

首先,本文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探討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其成長績效的影響效應,未來研究可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非上市創業企業數據,從而以非上市創業企業數據為樣本考察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其成長績效是否存在相同的影響。其次,本文只探討了高管團隊斷裂帶這一企業內部情境因素對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與創業企業成長績效關系產生的調節效應,未探究其他外部情境因素的調節機制。最后,除了對調節機制的研究有利于科學認識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對其成長績效影響的邊界條件外,深入探索效率型商業模式創新影響創業企業成長績效的中介機制,同樣也值得深入挖掘。

參考文獻:

[1]GHEZZI A, BALOCCO R, RANGONE A. How to get strategic planning and business model design wrong: the case of a mobile technology provider[J]. Strategic Change, 2010(5/6):213-238.

[2]戴亦蘭,張衛國.動態能力、商業模式創新與初創企業的成長績效[J].系統工程, 2018, 36(4):40-50.

[3]崔楠,張麗娜,張建.商業模式創新對新產品績效的影響:資源整合的中介作用[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15(5):91-103.

[4]胡保亮. 商業模式、創新雙元性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5, 36(11):29-36.

[5]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2):181-199.

[6]HAMBRICK D C, MASON P A.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4, 9(2):193-206.

[7]AMIT R, ZOTT C.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2, 53(3):41-49.

[8]ASPARA J, HIETANEN J, TIKKANEN 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s replic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emphases[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 2010, 18 (1):39-56.

[9]閻婧,劉志迎,鄭曉峰.環境動態性調節作用下的變革型領導、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績效[J].管理學報, 2016, 13(8):1208-1214.

[10]GUO B, PANG X, LI W.The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diversity in shaping the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 threshold effect[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8, 30(2):1-13.

[11]李巍.制造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與經營績效關系研究——基于雙元能力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6, 33(5):111-116.

[12]李巍,代智豪,丁超. 企業家社會資本影響經營績效的機制研究——商業模式創新的視角[J]. 華東經濟管理, 2018, 32(2):51-57.

[13]LAU D, MURNIGHAN J K. Demographic diversity and faultlines: the composition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group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325-340.

[14]THATCHER S, JEHN K, ZANUTTO E. Cracks in diversity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diversity faultlines on conflict and performance[J]. 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2003, 12(3):217-241.

[15]HUTZSCHENREUTER T, HORSTKOTTE J. Performance effec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ic faultline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iversific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34(6):704-726.

[16]BEZRUKOVA K, JEHN K A, ZANUTTO E L, et al. Do workgroup faultlines help or hurt? A moderated model of faultlines,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group performance[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9, 20(1):35- 50.

[17]周建,李小青,楊帥.任務導向董事會群體斷裂帶、努力程度與企業價值[J].管理學報, 2015, 12(1):44-52.

[18]周建,李小青.董事會認知異質性對企業創新戰略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 2012, 25(6):1-12.

[19]CALABRO A, SANTULLI R, TORCHIA M, et 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amily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MT identity-based and knowledge-based faultlin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21, 45(4):838-866.

[20]LI Y, CUI L. 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on Chinese firms FDI ambidexterity[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8,14(3):513-542.

[21]COAD A, RAO R. Innovation and firm growth in high-tech sectors: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 Research Policy, 2008, 37(4):633-648.

[22]潘清泉,唐劉釗,韋慧民.高管團隊斷裂帶、創新能力與國際化戰略——基于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5, 36(10):111-122.

[23]BEZRUKOVA K, THATCHER S M, JEHN K A, et al. The effects of alignments: examining group faultlin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nd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2, 97(1):77- 92.

[24]解學梅,吳永慧,徐雨晨.女性創業者自戀人格與新創企業績效關系研究——政治關聯和創業激情的調節作用[J].研究與發展管理, 2021, 33(5):13-24.

[25]JOSEPH J, WILSON A J. The growth of the firm: an attention-based 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8, 39(4):1779-1800.

(責任編輯:吳 漢)

猜你喜歡
調節作用
電針對IBS內臟痛大鼠脊髓GFAP、P2X3受體的調節作用
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
不同SOA下視覺返回抑制對視聽覺整合的調節作用*
桂附地黃丸對衰老大鼠回腸干細胞增殖分化穩態的調節作用
自噬對骨代謝的調節作用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在腫瘤免疫中調節作用的新進展
丹參酮ⅡA對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癥的調節作用
Ad36感染對維吾爾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達的調節作用
美托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7細胞功能的調節作用
中藥雙向調節作用現代藥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