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LDA模型的中華飲食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2024-02-21 21:20張鄺弋杜林紅侯尚余
今傳媒 2024年2期
關鍵詞:對外傳播

張鄺弋 杜林紅 侯尚余

摘 要:數字信息化時代為中華飲食文化傳播路徑轉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基于文化傳播視角,研究發現英美等國主流媒體對中華飲食文化總體持肯定態度,對此筆者提出應將以飲食為載體的中華文化同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舞獅等藝術表演形式相結合,有效利用數字技術和新媒體,借助海外中餐廳平臺,發展地區性飲食文化,旨在為實現中華飲食文化的有效利用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華飲食文化;對外傳播;LDA模型

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2-0091-04

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教育學項目:“基于大數據的國際漢語教學和評價實證研究”(AC21010)。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有關中華飲食文化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隨著數字信息化時代下新技術類型的快速發展,挖掘中華飲食文化價值、研發新產品、延伸新渠道極大地推動了中華飲食文化在當下的發展。本研究針對中華飲食文化傳播,采用模型分析其中的潛在問題,總結飲食文化傳播的可行性策略,旨在為實現中華飲食文化的有效利用和發展提供借鑒。

一、文獻綜述

目前,關于中華飲食文化傳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從研究視角來看,現有中華飲食文化傳播主要從“新媒體”[1-2]“一帶一路”[1-3]以及“互聯網技術”[4-5]等視角切入。從研究方法來看,現有研究主要采用“策略研究”和“路徑研究”方式進行,主要目的是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方法和建議,其中,“策略研究”側重于“地區特色飲食”[1]的推廣、“海外中餐廳”[2]的建設;“路徑研究”則有面向“南亞、東南亞河北飲食菜單的制作”[3],以及面向“越南的飲食文化路徑研究”[6]。由此可見,關于中華飲食文化傳播的研究在研究背景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從總體來看不論是研究角度還是研究手段都略顯單一,且缺乏對中華飲食文化內涵和價值的深入挖掘?;诖?,本研究通過LexisNexis新聞數據庫收集英美等國家主流媒體中有關中華飲食文化的語料,并利用AntConc自建語料庫,采用Python數據分析技術,對中華飲食文化在英國和美國的跨文化傳播狀況進行了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中華飲食文化在英美等國家傳播的有效策略[7]。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LexisNexis是一個擁有840億公共記錄的數據庫[8],其中,新聞字庫收錄了全球近2500種報紙、300多種博客類型的新聞報道,涵蓋的主要報刊包括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英國的《衛報》《每日郵報》以及印度的《印度時報》《愛國者報》等[9]。本研究以“Chinesefoodculture”為關鍵詞,從LexisNexis新聞數據庫中收集了英國《金融時報》《曼徹斯特晚報》和美國《紐約時報》三家主流媒體關于中華飲食文化的159篇新聞報道,基于文化傳播視角分析英美三家主流媒體對中華飲食文化的態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中華飲食文化的有效傳播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Python和AntConc兩種工具,基于LDA模型對中華飲食文化新聞報道語料進行分析和可視化展示。

1.LDA模型與主題抽取

LDA(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即潛在迪利克雷分布,是一種無監督學習的概率生成模型,包含文檔、主題和詞語三層結構,其主要思想是:文檔是由若干主題組成的,主題是由文檔中一組特定詞匯組成的,文檔中的每個詞都是以一定概率分布的,由此可將一篇文檔的主題以出現頻率最高的一組詞匯表示。LDA主題模型可以在文檔、主題、詞語三個層面進行概率建模,計算主題與文檔、主題與詞語之間的語義關聯度,為科學文獻主題挖掘和主題演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10][11]。本研究主要通過LDA模型對所搜集的語料進行主題詞的可視化展示,過程包括數據預處理、主題抽取以及可視化展示。

2.分析工具

Python是由吉羅·范羅蘇母基于C語言開發的一款高級編程語言,具有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功能,可以進行數據可視化、詞云圖展示;AntConc是由早稻田大學教授勞倫斯·安東尼開發的一款免費使用的語料庫分析軟件,具有高頻搭配詞、主題詞表以及關鍵詞表展示等功能。

3文本降噪處理

本研究共收集到159篇與中華飲食文化相關的新聞報道語料,筆者采用以下步驟對其進行清洗:首先,對無實際意義的網址、日期、作者、批注進行刪除;其次,刪除重復文本,去除停用詞;最后,得到有關中華飲食文化新聞報道的專用語料庫。該語料庫共有95篇新聞報道,共計160492字,其中,《曼徹斯特晚報》的報道有6篇(占比為6.32%)、《紐約時報》的報道有51篇(占比為53.68%)、《金融時報》的報道有38篇(占比為40%)。

三、中華飲食文化傳播現狀分析

(一)主題詞表現情況分析

通過將有關中華飲食文化的新聞語料導入到AntConc中,結合英文停用詞表生成下列主題詞表,如表1所示。從主題詞表中可知,“Chinese”“food”“culture”等詞凸顯了該語料庫的主題和內容,“pea ches”“noodles”“chicken”等詞則從菜品、食材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中華飲食的總體輪廓和面貌,體現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多元化和豐富性,“American”等詞說明中華飲食與英美等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存在交織。

(二)詞云圖現狀分析

在詞頻統計的基礎上,筆者調用Python繪制了詞云圖。詞云圖是對主題詞表詞頻的可視化展示,可以通過形成一個合集將某些字詞顯示出來,不僅可以幫助表達各種重要特征和分析結果的關系,直觀地顯示研究文本數據中的詞頻統計,還可以幫助查看文本中存在的不同主題,也便于人們可視化理解大量的現有信息。從圖1可知,在不同主題文檔中,“Chinese”“food”“time”“Street”等詞字體最大、顏色鮮艷,占了詞云圖中的較大空間。

(三)LDA模型主題詞可視化展示

結合AntConc生成的主題詞表,基于LDA模型進行主題詞的聚類和可視化展示,便于更為直觀地展示語料文本內容。由表2可知,進行LDA模型聚類以后的新聞語料有3個話題,其中,話題1與中華飲食文化有關,筆者推測中華飲食文化與英美等國的傳統節日、宗教儀式等存在交織,例如“Chinese”“food”“culture”“peach”等。話題2與烹飪食材有關,從這些食材中能夠獲悉某些中國菜在西方國家受歡迎的情況。話題3與“餐廳布景”最為接近,諸如“street”“restaurants”等詞可以體現,較為直觀地體現了中餐廳周圍的布局、環境等。

“圖2左部分的圓圈代表3個主題,其距離相隔較遠,說明模型的聚類效果良好。當鼠標移動到主題1范圍內時,該主題的特征詞會以柱狀圖列表的形式顯示在右側,紅色柱狀圖的長短表示主題1中該主題詞的詞頻大小。這個模型能夠有效呈現各個主題對應的特征詞分布情況”[12]。通過pyLDAvis可視化展示,更能直觀地觀察“飲食文化”“烹飪食材”以及“餐廳布景”“菜品樣式”四個主題的分布,如圖2所示。

(四)高頻搭配詞分析

本研究利用AntConc和Excel軟件對分析得到的高頻搭配詞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首先以“Chinese food”為關鍵詞在AntConc進行檢索,獲得頻次在前15位的高頻詞。其次利用Excel繪制柱狀圖,如圖3所示,得到“culture”“eat”“American”“travelled”“peach”“ingredients”“weather”“popular”“pasta”“great”“abroad”“Jewish”“festival”“love”“excellent”為“Chinesefood”的高頻搭配詞?!皃opular”“great”“love”“Jewish”等詞表明了中華飲食文化在英美兩國受歡迎程度良好;“American”“festival”“Jewish”等詞則表明中華飲食文化在英美等國傳播的過程中與西方節日等有所交流,有效地融入到了西方社會環境中。

(五)英美等國對中華飲食文化傳播的態度分析

本研究從情感態度角度考察英美國家主流媒體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傳播態度。通過梳理并分析95篇關于中華飲食文化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統計顯示,對中華飲食文化持正面態度的新聞報道為68篇,占比為71.58%;持中立態度的新聞報道為21篇,占比為22.11%;持負面態度的新聞報道有6篇,占比為6. 31%。通過分析發現,英美等國主流媒體對中華飲食文化的態度總體上持正面態度,說明借助中華飲食為載體的文化傳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中華飲食文化的海外傳播策略

(一)重視飲食文化與本土節日相融合

中華飲食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我國傳統節日及活動(如“春節”和“舞獅”等),生動體現了中華文化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飲食文化傳播的過程也是我國歷史、藝術、人文等價值觀傳遞的過程,是外國友人了解現代中國的一個重要途徑和載體。因此,將富含我國特色元素的傳統節日與美味的中華飲食融合在一起,是中華飲食文化更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徑。

(二)以中餐廳為平臺打造銷售體系

中餐廳是中華飲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海外華人聚集的唐人街往往會出現大量中餐廳。中餐廳在融入西方社會環境的過程中,往往創造出適應當地人文特征的新菜品樣式,例如在酸、甜、苦、辣等味覺上的調整,都是其在文化適應過程中所做出的改變。筆者認為,可以將海外中餐廳作為平臺,從餐廳布景、食材選擇、烹制手法以及餐廳文化主題活動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中華飲食特色的銷售體系,從而提升中餐的國際影響力。

(三)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打造線上平臺

互聯網重塑了傳播格局與生態,新型傳媒業態不斷涌現[13],飲食行業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也產生了深入的變革。在新聞報道中,經常會出現中國廚師和外國廚師的廚王爭霸賽,例如彼得·嚴,就是一位來自我國廣州的華人。在美食節目中,代表不同風格的烹飪技術和飲食習慣的人們匯聚在一起,從味覺出發,為觀眾奉獻了精彩的比賽,這個過程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利用信息傳媒技術打造獨屬于中華飲食文化的推廣傳播平臺,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視頻平臺等多種渠道展示中華美食的制作過程、食材選擇、文化內涵等,吸引海內外觀眾的關注與參與,讓中華美食文化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增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理解。

(四)注重地區性飲食的海外傳播

地區性中華飲食文化的海外傳播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在英美等國主流媒體關于中華飲食文化的報道中,筆者發現海外中餐廳的經營者主要來自我國廣東、福建和臺灣等地區,該區域的飲食以粵菜為主,主要特點是清淡。但中華飲食擁有八大菜系,內容豐富、體系多元。若中餐廳的海外推廣菜式僅以粵菜為主,一方面不能體現中華飲食的豐富多元,另一方面也會限制中華飲食的海外推廣。因此,應當加大我國其他地區特色飲食的傳播,融合“走出去”政策,借助網絡媒體、社交平臺等渠道,推出各類美食視頻、圖文、直播等內容,讓外國網友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受中華美食文化。

五、結 語

筆者通過從LexisNexis數據庫收集海外主流媒體對中華飲食文化的新聞報道,借助AntConc和Python進行數據分析,并基于LDA模型可視化以及中華飲食的高頻搭配詞,了解到外國友人對中華飲食文化的情感態度,同時,結合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提出了四點中華飲食文化海外傳播的建議,旨在進一步促進中華飲食文化的海外傳播,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張丁煜,聶敬磊,殷淑文.新媒體視角下河北飲食文化的傳播策略———評《中華飲食文化概論》[J].糧食與油脂,2022,35(2):168-169.

[2] 張凱濱.海外中餐館與中華文化走出去———一種普通媒介學的視角[J].中州學刊,2018(12):166-172.

[3] 趙春紅,楊曉妹,李虹.“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北省飲食文化傳播路徑探析———評《絲路上的華夏飲食文明對外傳播》[J].糧食與油脂,2022,35(1):171-172.

[4] 杜穎卉,潘祥輝.新技術背景下中國飲食文化的國際傳播[J].群言,2022(5):13-16.

[5] 唐東平,蘇彩虹.互聯網驅動下中華飲食文化變遷影響機制[J].美食研究,2020,37(4):8-13.

[6] 謝小玲.中華飲食文化對越南傳播路徑研究[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2,39(5):47-53.

[7] 蔣繼彪.中醫藥在英國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22,18(11):1-5.

[8] WoolpertKM,WardKC,LashTL.ValidationofLexisNexisAccurintintheGeorgiaCancerRegistry's CancerRecurrenceandInformationSurveillanceProgram[J].2021,32(3):434-438.

[9] 王佳,張紅.基于語料庫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英譯的傳播與接受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23,43(1):65-73.

[10] 靳琰,楊毅.基于批判性話語分析的自媒體網絡語言暴力事件解構[J].外語電化教學,2022(2):76-80+124.

[11] 陳琦,張君冬,鄭婉婷,等.基于LDA模型的中醫藥人工智能領域主題演化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2,24(9):3315-3324.

[12] 楊秀璋,宋卓遠,趙凱,等.基于LDA模型和情感分析的貴州景點輿情分析研究[J].現代計算機,2021,27(25):36-43.

[13] 韓濤澤.當代數字資本主義的技術異化及其政治———基于馬克思和海德格爾的觀點[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2(2):150-162.

[責任編輯:李慕荷]

猜你喜歡
對外傳播
基于電視媒體的中原文化旅游對外傳播路徑探究
新媒體時代區域媒體對外傳播的創新和轉型
《廈門日報》:聯手華文媒體 講好廈門故事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研究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文化在我國國際話語權中的作用及路徑
講好中國故事 創新對外傳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合肥城市形象對外傳播新常態
中國文化典籍英譯與對外傳播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