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賦能國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機制與路徑

2024-02-21 03:47王文海黃紫微許云華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有企業

王文?!↑S紫微 許云華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源編排;價值共創模式;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626X(2024)01-0054-13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盵1]國資委亦強調,“國有企業在整合集聚創新資源、提供新技術迭代與應用環境等方面有基礎優勢,尤其是能夠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原始創新領域重大科技突破、塑造大國競爭領先優勢中發揮基礎性、主導性作用?!盵2]大型國有企業是履行國家使命的核心功能載體,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各種優勢,不僅承擔著發展經濟的使命,還肩負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歷史使命[3]。在諸多重大科技領域我國已有一大批國有企業借助資源優勢完成了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集成重點實驗室等眾多研發資源開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國家電網集成產業鏈資源主導的特高壓輸電工程以及中鐵隧道集團集成創新聯合體組織資源掌握的盾構機技術等。

在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中,資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技術路徑演化需要較大的資源投入且收益見效較慢,加上創新風險高,在關乎國家產業發展的重大工程面前,國有企業在技術、人才、資本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國有集團的資源優勢如何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資源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各階段的角色定位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現有文獻研究仍存有不足,據此,本文從資源編排理論視角探究國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中的獨特路徑與機制,剖析國有企業相較于其他性質企業的資源異質性,研究其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中的具體作用,聚焦充分競爭型玻璃新材料產業,將資源編排理論擴展到技術創新情境中,揭示資源編排視角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過程機制,拓展了理論邊界,不僅對充分競爭型行業和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具有理論價值,還為國有企業勇擔原創技術策源地提供實踐經驗。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框架

(一)關鍵核心技術內涵

關鍵核心技術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產業技術達到高度復雜程度以后,逐步衍生出來的概念[5]。關于其概念評述,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作出界定。從技術體系視角出發,袁野等(2021)認為關鍵核心技術是指以實現技術突破與再創新為目標,由不同創新主體共同作用,受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組合效用影響,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技術知識體系[6];從技術差距與國家安全視角出發,胡旭博等(2022)認為核心技術中短期內與別國存在技術差距遭受封鎖打壓,中長期內作為科技強國之重器需要戰略部署,能夠持續維護國家各領域安全并在技術鏈和產業鏈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技術、方法與知識[7];從時間維度角度出發,張治河等(2020)將關鍵核心技術劃分為兩類:一類為已經被限制亟待在較短時期內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另一類為關系未來發展需要長遠布局的關鍵核心技術[8]。

雖然目前關于關鍵核心技術的概念還沒有統一定論,但學者們普遍認為關鍵核心技術是處于產業技術體系核心地位,在技術系統或產品系統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獨特技術體系[9~11]。眾多學者對關鍵核心技術的特征進行了概括,與一般技術相比,關鍵核心技術一般具有以下幾個層面的特征:技術層面,關鍵核心技術的壁壘性和壟斷性較高,知識復雜性和嵌入性較強[12];市場層面,一方面市場競爭態勢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環節[13],另一方面關鍵核心技術一旦實現創新突破,往往會對主流技術形成較大程度的顛覆和替代,并從根本上變革已有市場競爭格局[14];產業層面,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往往帶來較強的知識外溢效應[15],其產業關聯帶動效應較為突出[16]。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技術創新體系、產業變革和國家戰略發展等相關理論把關鍵核心技術定義為:與領先國家存在較大技術差距,在國家戰略核心產業鏈條發展中起關鍵樞紐作用的技術體系。

(二)資源編排相關研究

資源是企業動態核心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17],特別是面對外部沖擊與危機期間的資源配置行為可以有效揭示異質性資源在相同治理形式下企業之間的創新績效差異[18]。因此,資源編排理論認為資源本身并不會憑空出現并自動創造價值,只有對資源進行識別、獲取、組合和利用,才能創造價值進而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19~20]。資源編排主要包括資源建構化、資源能力化和資源杠桿化三個基本子過程[21]。學者們對不同情境下的資源編排內涵進行改動和調整,衍生出諸如資源互通、資源轉化與資源調配[22]、資源鞏固與資源拓取等內涵[23]?,F有研究多聚焦于傳統情境下企業資源編排對于企業能力、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的影響[24~25],隨著研究的深入,部分學者開始探討企業創新過程中的資源編排行為。孫元等(2023)基于科大訊飛案例發現基于技術資源的創新生態系統在不同演化階段存在不同的資源編排手段[24];趙慧娟等(2022)著重探討中小制造企業創新柔性問題,研究發現適度嵌入平臺生態有助于解決中小制造企業資源獲取的問題,促進其創新柔性的提升[22];許暉和張海軍(2016)針對制造業企業研究發現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遷移引發企業專用性稟賦資源與創新能力之間的沖突[26]。然而與企業尋常的創新行為不同,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投入高風險性和知識復雜性等特點,需要我們根據技術創新突破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資源的構建、整合、利用相結合的多元賦能促進機制,但目前鮮有文獻解釋國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過程中不同階段利用資源編排以實現技術突破的內在復雜機制。

(三)研究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圍繞“國有企業如何編排資源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不同階段資源編排特征及演化機制是怎樣的?”等問題,本文認為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動因需求會驅動企業采取適配的資源編排行為以實現技術突破,因此構建了“動因需求-資源編排-價值共創-技術突破”這一理論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擇縱向單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案例研究適用于回答“How”和“Why”的研究問題,尤其適用研究新領域或現有研究不充分領域[27];其次,縱向單案例基于同一案例的長期發展實踐,有利于抓住關鍵事件的發生節點,明晰典型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動態全過程[28];最后,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往往是長期的復雜過程,文章正是要探索這一過程中核心技術突破的路徑與機制。所以采用縱向單案例十分符合本文研究目的。

(二)案例企業選取及概況

根據案例的典型性原則和理論抽樣原則,通過對案例材料的分析和篩選最終選擇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以下簡稱中研院)在信息顯示玻璃方面的突破為典型案例進行深入的縱向單案例研究(見表1)。原因如下:第一,案例典型性,中研院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完成了信息顯示玻璃“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發展過程;第二,理論適配性,中研院通過多方面資源的重組,每一階段動因需求、資源編排行為以及技術突破結果都存在差異,能夠滿足本文的研究需要;第三,數據可得性,中研院作為研究團隊長期跟蹤的企業,可為本文研究提供豐富的一手、二手數據。

中研院1953年在北京成立,是第一批國家級綜合性甲級科研設計單位,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也是全國建材行業“十大科技突破領軍企業”。企業于2000年開啟技術探索轉型之路,經過多年實踐,在信息顯示領域已經取得8.5代TFT—LCD玻璃基板、30-70微米可折疊柔性玻璃、OLED顯示用玻璃基板、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觸控玻璃、移動終端用高強透明微晶玻璃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了充分挖掘企業各階段技術突破的演化機制,本文根據企業發展的關鍵事件節點,依據企業各階段的動因需求、核心行動、突破結果等將案例企業分為三個關鍵階段,探索每個階段的技術突破實現機理及其演化,案例企業各階段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三)數據收集

本文研究資料主要通過實地調研與訪談、媒體報道,文獻檢索、內部資料、企業官網、微博、公眾號等方式獲?。ㄒ姳?)。第一,為獲取一手資料,多次對中研院及其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與考察,并與公司高管取得多次正式訪談與非正式交流,時間跨度為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借此,全面了解信息顯示玻璃取得關鍵突破的重點環節。第二,為了資料的豐富性和信度的三角驗證,研究團隊搜集了集團董事長彭壽等人在玻璃新材料等相關會議中的采訪及演講,以及權威媒體的相關報道。第三,其他資料包括企業人員提供的內部資料、官網中的公開資料以及通過學術文獻檢索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

(四)數據編碼與分析

本文基于Gioia等(2013)的編碼建議與實施策略,采用了一階、二階的結構化數據分析方法進行編碼[29]。首先,以實地訪談調研中受訪者表述為核心,從資料中提煉出一階概念;其次,以研究者為核心,根據研究主題歸納一階概念,獲得二階主題;再次,整合相似性二階主題形成聚合構念;最后,通過驗證和檢查,對有歧義的編碼概念進行統一。

四、案例分析

根據案例資料收集情況,圍繞“國有企業如何編排資源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這一核心問題,遵循“動因-行為-過程-結果”的研究主線,分析每一階段企業的動因需求、資源編排、價值共創和技術突破的過程,剖析國有企業通過資源編排實現技術突破的機制與路徑。

(一)技術跟跑階段(2000-2013年)

2000年中研院加入中國建材集團,有了中建材的人才、資金資源支持,加之蚌埠地區優質石英砂基地為中研院發展提供充足、質優、價廉的原料支撐,使其有能力對信息顯示玻璃技術進行改進升級。在此階段,中研院對引進和并購的技術資源進行實驗,對國內浮法玻璃技術進行改造,使國內浮法玻璃技術水平上升一個大的臺階。這個階段中研院的技術改進和產品生產主要以國家工業生產建設需要為中心,生產國內迫切所需的基建產品。

1. 動因需求

作為“技術跟跑”的探索時期,該階段的動因需求具體表現為實現國產制造,解決技術缺乏和產品低端問題。中研院通過引進、并購領先適用的技術和工藝對國內現有落后的技術工藝和裝備設施進行總體的改進升級,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浮法玻璃技術,此后又陸續對原材料進行高度提純,對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改善生產環境,改進生產技術。

2. 資源建構化

資源建構化是指通過內外部資源獲取等方式建構技術突破所需的資源儲存。案例數據顯示,該階段中研院主要通過組織內化行動對資源進行編排,主要表現為組織技術資源、組織制度資源和組織政治資源。

(1)組織技術資源是組織擁有的知識存量和硬件資源的集合[30]。國有企業普遍擁有獨立的研發機構或者創新中心,其組織資源中的技術優勢積累不同于民營創新型企業,由于集團型企業內各組織技術資源雄厚且共享程度高,因此有能力進行全線性、全工序性、基礎性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2)組織制度資源,國有企業制度具有宏觀經濟穩定器的功能與逆周期性的新特征[31]。中研院通過確定與子公司的業務負責板塊,劃分母子公司的管理職能,進一步在治理結構中突出規范性,經營機制中突出市場化機制。因此國有企業三級管控體系,有利于做強一級戰略資源中心,做優二級業務利潤平臺,做精三級績效成本單元。

(3)組織政治資源是指政治行為主體可用于影響他人行為的手段[32]。國有企業黨組織應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因此對國有企業政治性與經濟性的融合統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信息顯示關系到國家戰略發展、信息產業安全的創新性挑戰,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極具優勢的政治資源保障,有效避免組織資源上的浪費,極大地提高集團內各兄弟公司承擔失敗風險的能力,為技術創新過程賦予強大動力。

3. 調配式價值共創

調配式價值共創模式中,共創主體主要集中在集團內部,通過集團研發平臺和子公司進行組織資源調配和編排。調配式價值共創模式中,共創機制為技術的改進與開發,信息顯示玻璃技術的研發一般要經過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中試研究、系統集成與驗證、工業化制造等多個階段才可能成功實現市場化和產業化。跟跑階段關鍵核心技術、相關技術標準和市場產品都被國外牢牢掌控,中研院并不具備直接進行技術原始創新的能力,只能夠模仿和學習先進的溢出技術,利用后發優勢為過渡條件,對自身技術進行改進開發,奠定后續技術躍遷的基礎。

4. 技術追隨者

案例企業在國產制造的動因需求驅動下,進行資源建構實現技術追隨,主要表現為專注于跟隨和應用已經被驗證和成功采用的最新技術,而不是積極投入到技術的創新和研發中,通過對市場上已出現的新技術、新產品進行迅速模仿和改進,實現產品的整體制造。在這一階段內,中研院信息顯示玻璃就技術的整體水平而言依舊處于跟隨從屬的位置,雖然可以通過技術引進、消化使企業跟上世界技術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但是由于技術跟隨容易忽視技術創新和研發,錯過一些新興技術帶來的機會。此外,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可能導致已經采用的技術競爭力逐漸下降,需要企業不斷調整和更新技術戰略。因此,案例企業在采取技術追隨者戰略時一方面規避不成熟或未被驗證的技術風險,另一方面學習其他企業在技術應用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積累經驗為下一階段預判未來技術軌道發展做鋪墊。

本階段的核心編碼與關鍵詞舉證如表3所示。

(二)技術并跑階段(2014-2018年)

1. 動因需求

作為“技術并跑”的研究時期,具體而言,該階段的動因需求具體表現為實現國產替代。經過技術的迭代更新,中研院跟跑優勢不復存在,且可供中研院模仿的溢出技術已經所剩無幾,為避免“技術跟跑”階段形成的技術軌道依賴,陷入產業鏈低端“模仿陷阱”,為實現技術創新與產品國產替代的需求,中研院利用自身技術積累和市場資源優勢準備進行技術創新突破,實現產品整體自研。

2. 資源能力化

資源能力化是指通過對資源進行清洗、優化和整合,從而造就技術突破所需的能力。案例數據顯示,該階段中研院主要通過對市場資源進行編排,在行動上主要表現為市場前瞻預判、市場化資源配置和市場產品匹配。

(1)市場前瞻預判是針對企業現實因素,對企業和市場未來發展變化的趨勢作出前瞻性的分析與判斷[33]。超薄信息顯示玻璃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所需的關鍵核心材料,由于研發過程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高度復合集成,我國光電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嚴重缺失,中研院通過預判信息顯示玻璃技術發展軌道,提前布局超薄信息顯示玻璃、柔性可折疊玻璃等領域,成功突破封鎖,打破壟斷。因此,關注新興技術和創新對市場的影響也是市場預判的重要方面,了解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應用領域和潛在影響,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

(2)市場化資源配置是通過市場供求規律和自發調配機制,合理、高效配置科技資源,從而最大限度發揮科技資源的價值,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34]。中研院傳統玻璃制造領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市場規模也是與日俱增,但是受原創要素資源約束、產能過剩等作用和影響,傳統玻璃市場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充斥著低價戰略,導致玻璃產業資源大量浪費。因此,通過創新資源跨主體、跨地域流動促進區域協同創新,依托集團強大的資源集聚能力,實現體系之間的互聯互動,進而改變片面追求規模、數量的粗放發展模式轉向高值化、綠色化發展。

(3)市場產品匹配是企業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所建立與強化的新市場軌道,可以指導企業進行市場創新定位,挖掘更多的創新與追趕機會。中研院既是信息顯示玻璃技術的提供方也是市場需求方,可以敏銳地發現現有市場需求、把握市場潛在發展趨勢進行扎實的技術儲備并且創造和引導市場走向,將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利用技術儲備對市場需求進行引導,為市場提供穩定的產品供應。

3. 整合式價值共創

整合式價值共創中,共創主體主要為合作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共創主體必須是多方鏈接的整合創新合作模式,在更深的層次上實現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持續的技術創新,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科技與生產脫節的問題。整合式價值共創中,共創機制主要為技術創新合作。技術創新與國產替代的實現要求企業創新機制要從“閉門造車”向“合作共贏”轉變,中研院同北京大學納米化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TECO、PPG等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創新,進一步釋放創新資源的驅動活力,有效地促進技術的轉移和擴散,推動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科研工作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4. 技術參與者

技術參與者是指在技術發展和創新過程中積極參與的各方,他們可以是企業、組織、個人或其他實體,對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推廣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國產替代的動因需求驅動下,案例企業通過資源能力化成為技術參與者。首先,通過識別和確定與其業務和戰略目標相關的關鍵技術領域,了解行業的技術趨勢和發展方向,確定企業應該關注和參與的技術領域。其次,加大對研發和技術能力的投資,建立研發團隊、實驗室和創新中心,通過引進和培養技術人才,提供必要的設備和工具,以支持企業的技術參與和創新活動。最后,建立相關的保障機制來實現國產替代的目標要求。企業在吸收、消化追隨技術的基礎上,著眼于未來,參與創新出更符合本企業技術發展要求的或是在國內外具有領先地位的技術。

本階段的核心編碼與關鍵詞舉證如表4所示。

(三)技術領跑階段(2019 年至今)

1. 動因需求

“技術并跑”時期,該時期的動因需求具體表現為國產主導,引導產業發展。中研院以信息顯示玻璃為切入點,突破了百余項技術瓶頸,最終工業化生產出0.12毫米的“世界最薄玻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打通了信息顯示產業鏈,為我國信息顯示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基礎原材料。

2. 資源杠桿化

資源杠桿化是指通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有限資源,實現更大的產出和影響力。案例數據顯示,該階段中研院主要通過對行業資源進行編排,在行動上主要表現為行業牽頭定位、行業技術推廣和政產學研協同。

(1)行業牽頭定位,行業知識網絡中行業領導者的領導力主要體現為開發前沿技術并引領整個行業進行合作創新和技術跨越[35]。一方面中研院擁有眾多玻璃新材料產業的核心技術,居于整個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是名副其實的技術“領頭羊”。另一方面中研院通過對技術系統與流程進行集成整合,經營主業從玻璃設計工廠逐漸轉型為以基礎研發設計為主導、以核心產品為支撐,帶動信息顯示玻璃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科技型企業。同時依據信息顯示玻璃行業技術發展的新方向、新用途,不斷進行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維護信息顯示玻璃新材料產業鏈的安全穩定。

(2)行業技術推廣是指將新的技術應用于特定行業中,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產品或服務質量,促進行業的創新和發展[36]。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從實驗室到市場轉化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協調統一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影響著行業和產業的演進發展方向。因此,中研院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過程,并推動自己的專利技術成為行業標準的一部分。通過將專利技術納入標準,并與其他企業、研究機構和標準組織建立聯系,分享技術成果、合作研發和共同推廣,擴大技術推廣的影響力和資源支持。例如由中研院主持制定,并在2018年正式實施的《液晶顯示器用薄浮法玻璃》國家標準徹底打破了超薄信息玻璃的國外技術標準壟斷,增強了玻璃新材料行業知識吸收、技術集成與市場化應用的產業發展能力。

(3)政產學研協同是指政府、企業、學術機構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與協同,旨在促進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解決社會問題[37]。中國的科技創新領域普遍存在著創新資源布局分散、企業研發缺乏支撐、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而政產學研協同的實質上就是如何選擇合理的合作機制和利用行業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并提高效率,避免創新資源的浪費。中研院全力支持協同創新平臺跨單位、跨學科、跨領域匯聚創新資源,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技術應用的通道,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例如其主導成立的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匯聚創新資源,集聚高端人才,強化基礎理論研究,著力攻克玻璃新材料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制造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3. 共享式價值共創

共享式價值共創中,共創主體主要為創新聯合體。創新聯合體是由多個組織、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合作伙伴關系,旨在共同開展創新活動、推動技術發展和解決復雜問題。中研院聯合行業唯一國家玻璃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通過共同合作,集中各自的優勢和能力,共同解決關鍵技術挑戰、推動信息顯示玻璃產品或服務創新,加速研發進程,降低風險,提高創新成功的概率。同時中研院建設玻璃新材料行業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匯聚數據資源促使行業技術體系與自身主導設計形成一種互動耦合關系。共享式價值共創中,共創機制主要為技術協同創新。通過創新聯合模式進行合作研發,突破共創主體間的壁壘限制,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進行關鍵共性技術的識別、研發,從而實現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建設完全自主的技術體系與產業布局,在實現自身利益和集群整體利益的協同的同時形成整個行業的價值共創。

4. 技術領導者

技術領導者是在特定領域或行業中具有技術創新和領先地位的企業或組織[38]。中研院經過跟跑、并跑階段的技術積累,利用持續的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推動技術進步和行業變革,在國產主導的動因驅動下,經過資源杠桿化成為技術領導者。中研院通過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追求產業產品或技術水準的新穎性與先進性,搶先占領新市場,確保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強有力的技術領先地位。首先,加強科研投入,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以此推動技術上創新與新產品開發。其次,集中力量對市場潛在的有效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推動技術知識物化為新產品。最終,確立自身技術體系,完成對行業技術發展的引導和市場產品的更新迭代。

本階段的核心編碼與關鍵詞舉證如表5所示。

五、理論模型構建

通過對中研院資源賦能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全過程的深入分析與闡釋可知,在一定動因需求推動下,國有企業可以通過編排自身資源稟賦優勢進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可持續化,同時創造出融合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價值共創模式,進而高效履行國企集團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職責,本文據此構建出資源賦能國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理論模型(如圖2)。

從縱向看,可從動因需求、資源編排、共創模式和技術突破4個情境因素進行系統闡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國有企業基于國產制造、國產替代、國產主導三種不同的動因需求,進行資源建構化、資源能力化、資源杠桿化三個資源編排過程,建立起調配式價值共創、整合式價值共創、共享式價值共創三種共創模式,最后實現技術追隨者、技術參與者、技術領導者的身份演變。從橫向看,技術跟跑、技術并跑和技術領跑三個階段呈現依次遞進又互為因果的關系。技術跟跑階段奠定并跑階段技術基礎,明確領跑階段參與主體;技術并跑階段鏈接跟跑階段使命導向,指導領跑階段發展方向;技術領跑階段優化并跑階段成果轉化,積累下一跟跑階段技術突破經驗。伴隨著技術跟跑、技術并跑、技術領跑三個階段的完成,國有企業也完成了從技術追隨者、技術參與者、技術領導者的角色躍遷。具體來說,企業在基于國產制造的動因需求成為技術追隨者后,又更新出國產替代的動因需求成為技術參與者,接著更新出國產主導的動因需求成為技術領導者。

六、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

第一,國有企業的資源優勢能夠通過資源編排形成自身獨特的技術突破優勢。通過資源建構化獲取技術突破所需的資源儲存;通過資源能力化對資源進行清洗、優化和整合,造就技術突破所需的能力;通過資源杠桿撬動現有資源優勢,實現更大的產出和影響力。國有企業通過合理分配資源,集中優勢力量,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戰略重點領域,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建設研發平臺等方式,形成技術突破優勢。

第二,資源賦能國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機制聚焦于國有企業資源編排策略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中的靈活性。把握資源編排驅動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適時發揮資源賦能各階段的動力,推動資源編排行動形成價值共創模式,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因此,資源賦能國有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具體實施路徑依托于精準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以階段性技術特征激活關鍵能力,合理調配資源編排方式,通過“資源建構化”“資源能力化”“資源杠桿化”捆綁資源要素以推動企業從“技術追隨者”到“技術參與者”再到“技術領導者”的角色轉變。

(二)理論貢獻

第一,對國有企業研究的貢獻。國有企業具有技術、人才、資本等資源的先天優勢,也承擔著圍繞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使命,現有研究主要圍繞國有企業戰略變革[3]、國企改革與創新績效[39]等領域開展,鮮有文章針對國有企業資源構成及資源編排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機制作用展開探討。本文立足中研院這一國有企業,分析其所具備的異質性資源,并通過“資源建構化-資源能力化-資源杠桿化”研究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過程中的資源作用。

第二,對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研究的貢獻?,F有關于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論探索[7,40],案例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且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技術成熟且主導產品明確的產業[41~42]。本文研究對象中研院主要聚焦玻璃新材料產業,作為充分競爭型市場,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過程能為我國“卡脖子”產業發展提供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指導。

第三,對資源編排理論研究的拓展。相比傳統情境下資源編排行為的探討[43],本研究將資源編排理論擴展到技術創新情境中,探討企業從技術突破身份轉變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動因需求、資源編排過程和價值創造的實現,揭示資源和能力視角下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過程機制。

(三)研究啟示

第一,政府政策層面,加快充分競爭型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改革,促進國有資源要素組合優化,提高經營效率。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快企業科研項目“揭榜掛帥”,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多主體協同的產業創新聯合體,集中力量在產業鏈薄弱環節進行重點突破和聯合攻關。

第二,企業集團層面,國有企業要明確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使命責任,明晰自身的主責主業,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優勢,進行合理有效的資源編排活動,有序布局技術攻關,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根據緊迫性和重要性等維度,明確企業在不同時期地技術攻關任務,圍繞產業鏈建設和升級,推動戰略性、儲備性的重大研發項目落地。

(責任編輯:盧君)

猜你喜歡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推進“科改示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致力增強“十感” 推動國有企業黨支部建設更“走心”
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 落實“一崗雙責”
國有企業改革之路上的“國退民進”
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思考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