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技術探究三棱-莪術配伍在卵巢癌輔助治療中的作用機制*

2024-02-22 05:27李鴻博石丹寧張杜娟
西部中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谷甾醇莪術黃素

李鴻博,石丹寧,張杜娟,張 璐,李 翡△

1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2 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3 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 100029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三大腫瘤之一,由于其發病早期多無典型臨床癥狀,約7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1-2]。針對卵巢癌,臨床上常采用手術聯合放、化療的方案進行治療,不幸的是,雖然進行了及時的干預,但晚期卵巢患者的5 年生存率仍不足50%[3-4]。一項關于中國癌癥的統計顯示,在2015 年,中國女性中卵巢癌患者達到5.21 萬例,死亡人數達到2.25 萬例[5]。此外,全球每年新發卵巢癌約為22.5 萬例,且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6]。怎樣降低卵巢癌術后復發,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成為卵巢癌治療的研究重點。盡管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等方法在臨床上得到重視,但患者耐受性程度不同或由于靶向單一,以至于無法滿足所有類型卵巢癌患者的治療需求,使得上述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有一定局限性。

近年來,中醫藥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腫瘤的輔助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學古籍中雖無對“卵巢癌”一詞的記載,但其臨床癥狀和體征與《黃帝內經》中描述的“腸覃”相似,概屬中醫婦科“癥瘕”范疇。治療該類病證,中醫多采用活血化瘀,消積化癥之法。通過研究臨床常用于輔助治療卵巢的中藥復方,發現常用方劑理沖生髓飲、益氣活血解毒湯、復方大七氣湯等,均屬臨床中輔助治療卵巢癌的常用方劑[7-9]。分析其組方發現,以上方劑中均含有“三棱-莪術”藥對。三棱,味苦,性平,歸肝、脾經。其功效為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常用于治療癥瘕痞塊,瘀血經閉,胸痹心痛等證;莪術,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亦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療血瘀腹痛、積聚、婦女血瘀經閉等。臨床上,該藥亦廣泛應用于其他婦科腫瘤的治療中,可發揮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轉移、調節機體免疫等作用。

為了探究三棱-莪術藥對治療卵巢癌的潛在機制,本研究采用網絡藥理學,篩選三棱-莪術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點,通過生物功能及通路富集等分析其潛在的作用機制,此外,使用分子對接技術深入研究核心成分及關鍵靶點的相互作用,以期為三棱-莪術配伍的臨床應用提供新的理論依據,為臨床輔助治療卵巢癌以及開發新藥提供新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三棱-莪術”藥對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點的篩選基于中藥系統藥理學分析平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10],檢索三棱及莪術兩味中藥的化學成分,篩選生物口服利用度(oral availability,OB)≥30%,且類藥性(drug-likeness,DL)≥0.18 的化合物,同時收集其作用靶點。利用R軟件,并基于Uniprot數據庫將化合物作用靶點轉換為規范基因名。

1.2 卵巢癌相關基因的篩選并獲取“藥物-疾病”交集基因通過Genecard 數據庫,以“ovarian cancer”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7946 個與卵巢癌相關的基因,根據相關性評分,篩選評分≥10 的基因進行后續研究。將得到的1541 個與卵巢癌相關的基因與三棱-莪術藥對的靶基因取交集,得到27 個“藥物-疾病”交集基因,并繪制韋恩圖以展示二者的聯系。

1.3 構建“藥物-疾病”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網絡以獲取關鍵基因將“藥物-疾病”交集基因導入STRING 11.0[11],獲取該27 個靶點的蛋白質互相作用網絡,同時運用Cluster 功能將交集靶點進行聚類分析,進一步闡述交集靶點間的緊密關系。此后,將PPI 網絡導入Cytoscape 3.6 軟件中,利用Cytohuba插件對PPI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確定關鍵基因。

1.4 基因本體論(gene ontology,GO)與京都基因和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應用在線富集分析軟件(WEB-based GEne SeT AnaLysis Toolkit,http://www.webgestalt.org/)對“疾病-藥物”重合基因進行GO 富集分析,富集內容主要包括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BP)、細胞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及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三個部分,并以P<0.01 為獲取標準,根據其富集程度及顯著性,對篩選結果進行可視化處理。此外,應用R 軟件進行KEGG 通路富集分析,并通用Cytoscape 軟件中的ClueGo 富集分析插件以P<0.01 為篩選標準,對通路富集結果進行聚類分析。

1.5 構建網絡圖應用Cytoscape 3.6.0 軟件,分別構建“中藥-成分-疾病-靶點”網絡及“靶點-通路”網絡,進一步分析三棱-莪術配伍在治療卵巢癌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核心成分、關鍵基因及信號轉導過程,以闡釋其作用的潛在機制。

1.6 核心成分與關鍵基因的分子對接根據“中藥-成分-疾病-靶點”網絡及PPI 互作網絡的分析結果,將活性成分及作用靶點按degree 高低進行排序,選擇排序前兩位的化合物以及核心靶點,在RSCB PDB 數據庫中選擇相應的靶點蛋白結構并下載pdb 格式文件。根據TCMSP 中化合物分子的結構圖,在ChemDraw 3D 軟件中繪制核心成分結構圖。通過AutoDockTools 軟件將靶點蛋白和化合物分子配體進行處理,再通過AutoDock-Vina計算結合能,輸出對接結果,應用Pymol 及Discovery Studio進行數據可視化。

2 結果

2.1 三棱-莪術的活性成分與作用靶點的篩選通過TCMSP 數據庫篩選,共得到三棱活性成分30個及莪術活性成分81個。符合篩選條件OB≥30%,DL≥0.18 的活性成分分別為三棱5 個,莪術3 個。在TCMSP中分別輸入這8個活性成分,獲取其潛在的作用靶點,去重后得到60個靶點。見表1。

2.2 卵巢癌相關靶點及“疾病-藥物”重合靶點的獲取通過Genecard 數據庫,以“ovarian cancer”為關鍵詞,檢索到人類相關基因共7946 個,根據基因與疾病相關性評分,篩選評分≥10 的基因,得到1540 個與卵巢癌相關的基因。三棱-莪術作用于卵巢癌的潛在靶點,見表2。將三棱-莪術靶點與卵巢癌相關基因取交集,共得到27 個“疾病-藥物”交集基因。見圖1。

圖1 三棱-莪術與卵巢癌交集靶點Venn圖

表2 三棱-莪術藥對治療卵巢癌核心靶點

2.3 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網絡構建與分析通過STRING 數據庫構建這27 個重合基因的PPI 網絡,分析顯示該網絡中共有27 個節點(nodes),124 條邊(edges),其中PRSS1 基因與其他各基因之間無互相作用,見圖2。選取剩余26 個基因導入Cytoscape 3.6.0 軟件中,應用Cytohubba插件,分析上述26個基因中的關鍵節點。其中JUN,CASP3,ESR1,PTGS2 等基因互作頻次最高,靶點之間的相互作用強,degree值大,在該互作網絡中具有重要作用,說明上述基因可能為三棱、莪術活性成分在卵巢癌治療中的潛在作用靶點。見圖3。

圖2 通過STRING數據庫構建PPI網絡圖

圖3 PPI網絡圖

2.4 “中藥-活性成分-疾病-靶點”網絡構建將獲得的中藥、活性成分、疾病、靶點等相關信息通過R 軟件進行分析,其結果通過Cytoscape 3.6.0軟件進行可視化處理,獲得“中藥-活性成分-疾病-靶點”網絡。該網絡共包括節點35 個,其中中藥2個,活性成分5個,靶點27個,疾病1個。結果充分提示三棱、莪術中活性成分與卵巢癌多靶點作用的特點。通過分析網絡發現,在三棱諸成分中,與治療卵巢癌這一作用相關性最高的前三位活性成分依次為:芒柄花黃素,β-谷甾醇,豆甾醇,而在莪術諸成分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成分為常春藤皂苷元。見圖4。

圖4 中藥-活性成分-疾病-靶點網絡圖

2.5 GO 功能注釋與KEGG 信號通路富集分析通過在線富集分析軟件進行GO 富集后,得到結果如圖5所示。結果顯示,藥物-疾病重合基因參與的生物過程主要包括代謝過程、刺激反應、生物調節等;參與的細胞組成主要包括膜包圍的內腔、細胞核、細胞質基質等;參與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質結合、離子絡合、核酸結合等。通過R軟件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104條相關通路(P<0.05)。根據其富集程度排序后篩選前20 條通路進行可視化處理得到如圖6 所示的氣泡圖,結果顯示疾病-藥物重合基因主要神經退行性病變、乙肝、HIV病毒感染、卡波濟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感染、人巨細胞病毒感染、IL-17 信號通路、雌激素信號通路等相關。此外,應用Cytoscape/Clue Go 軟件對重合基因以P<0.01,Kappa 系數=0.4 為標準進行KEGG通路聚類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進一步提示三棱、莪術在卵巢癌的治療中可能主要通過調控IL-17 信號通路、凋亡信號通路、雌激素信號通路等來達到治療目的。

圖5 GO富集分析

圖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圖7 KEGG通路聚類分析

2.6 “三棱-莪術”核心活性成分與關鍵靶點的分子對接綜合“中藥-活性成分-疾病靶點網絡”及PPI 互作網絡,選取三棱的核心成分芒柄花黃素(formonon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與莪術的核心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分別與PPI網絡排名前十且與核心成分相關聯的靶點進行分子對接模擬研究。對接結果如表3所示,各分子間親和力均小于-7 kcal/mol,說明分子間具有良好的對接活性。其中,芒柄花黃素、β-谷甾醇及常春藤皂苷元與PTGS2 對接時,親和力均小于-9.0 kcal/mol,對接活性極佳,這表明PTGS2 很可能是三棱-莪術藥對治療卵巢癌的潛在靶點。使用Pymol及Discovery Studio軟件分析對接結果并將結果進行可視化,分子間作用力由2D 圖展示,見圖8-10,其中PTGS2 與β-谷甾醇相互作用的Vina Score(即結合能)最佳,為-9.3 kcal/mol。結合圖9 可以看出,β-谷甾醇與PTGS2蛋白之間通過豐富的π-烷基疏水鍵形成較為穩定的結構。其次,芒柄花黃素與PTGS2(結合能為-9.1 kcal/mol)依靠氫鍵、π-烷基疏水鍵、π-陰離子鍵等形成較為穩定的結構。

圖8 芒柄花黃素與對應靶點對接結果

圖9 β-谷甾醇與對應靶點對接結果

圖10 常春藤皂苷元與對應靶點對接結果

表3 三棱-莪術中活性成分與其對應靶點的結合能kcal/mol

3 討論

手術及術后放化療依然是目前臨床治療卵巢癌的主要手段。長期以來,中醫藥在婦科各類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惡性腫瘤的治療過程中,手術及放化療后配合中醫藥輔助治療,可明顯緩解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痛苦[12]。此外,堅持口服湯藥的患者,5 年生存率明顯高于未經中醫藥治療的患者[13-14]。卵巢癌在中醫婦科學中屬“癥瘕”范疇,其證成因多為瘀血凝滯。三棱、莪術二藥均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效,善緩結消癥,可治血瘀腹痛及婦女血瘀經閉等,但由于中藥本身多成分、多靶點的特性,使其作用機制的詳盡闡述頗為困難。網絡藥理學是近年來基于系統生物學的一種新興研究方法,能夠較為系統地探討中藥及其復方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機制[15-16],為研究中藥帶來全新的思路。

本研究采用網絡藥理學結合分子對接技術的研究方法,較為全面地探究了治療卵巢癌常見配伍三棱-莪術的活性成分及其潛在靶點。通過構建并分析“中藥-成分-疾病-靶點”網絡圖,結果發現芒柄花黃素、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元是三棱-莪術藥對發揮治療卵巢癌作用的關鍵活性成分。芒柄花黃素(formononetin),又稱刺芒柄花素或芒柄花素,是一種生物活性異黃酮,是常用中藥當歸、黃芪、三棱等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芒柄花黃素具有保護血管、抗炎、抗焦慮、抗腫瘤[17]等多種活性。其中,抗腫瘤活性,尤其是其抗卵巢癌的活性,近年來備受研究者們關注。古彩茹等[18]通過體外實驗發現,芒柄花黃素能夠抑制卵巢癌細胞SKOV-3 的遷移和侵襲,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芒柄花黃素增加了E-cadherin 并降低MMP-9 的表達實現的。顧萬等[19]同樣利用SKOV-3細胞進行了體外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芒柄花黃素能夠通過調節凋亡蛋白Bax 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達,誘導卵巢癌SKOV-3 細胞的凋亡。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是一種五環三帖酸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20]、抗抑郁[21]等藥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左方等[22]通過體外實驗發現,常春藤皂苷元能夠抑制乳腺癌細胞MCF-7 的增殖,誘導凋亡和減少侵襲,其作用機制分別涉及調節PCNA、Bcl-2/Bax 及MMP-9 的表達;此外,研究表明常春藤皂苷元表現出對宮頸癌細胞[23]、胃癌細胞[24]等多種腫瘤細胞明顯的抑制作用,然而,其在卵巢癌中的藥理作用尚未見報道。β-谷甾醇是一種植物甾醇,存在于包括天麻在內的多種中草藥之中,可在人體內發揮多種有益的作用,其所表現出的抗腫瘤作用逐漸成為天然藥物的研究重點[25]。與常春藤皂苷元類似的是,盡管β-谷甾醇能夠作用于多種腫瘤細胞,發揮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或誘導其凋亡的藥理作用[26],但在卵巢癌細胞中的作用尚未見報道,這將為我們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芒柄花黃素、常春藤皂苷元及β-谷甾醇分別與PPI網絡中排名前十的靶點進行分子對接后,活性成分與其對應靶點的結合能均小于-7.0 kcal/mol,說明以上活性成分與其對應靶點結合性良好。其中,PTGS 是上述三種活性成分的共同靶點,且其對接結合能均小于-9.0 kcal/mol,表明活性成分與PTGS2 之間具有較強的結合力。前列腺素內過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又稱環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關鍵酶,兼有環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COX-2 在人類多種腫瘤中呈異常表達,且能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及腫瘤細胞對放化療的敏感性中發揮多方面的作用[27]。選擇性COX-2 抑制劑也被作為一種新型的抗癌藥得到了廣泛關注和研究[28]。研究表明,在卵巢癌患者中,COX-2 的表達顯著增多,且其高表達往往與卵巢癌的不良預后相關[29]。此外,COX-2能夠通過調節上皮間質轉化從而促進卵巢癌細胞遷移,同時增強了患者對順鉑的耐藥性[30],而選擇性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能夠顯著降低由于COX-2高表達而引起的卵巢癌細胞遷移和耐藥性[31-32],這說明COX-2 作為卵巢癌治療的潛在靶點,值得進一步探究。然而,COX-2 抑制劑在臨床使用中所帶來的心腦血管及消化系統損傷等副作用[33-34]亦不容忽略,因此,若能進一步闡明三棱-莪術及其活性成分這類天然成分對PTGS2 的作用,將對COX-2 抑制劑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帶來一些新的參考。

在對關鍵基因進行KEGG 通路富集研究后,我們發現這些關鍵基因主要與神經退化信號通路、乙型肝炎、HIV-1 感染、凋亡信號通路、卡波濟肉瘤相關皰疹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人巨細胞病毒感染、IL-17 信號通路、雌激素信號通路等信號轉導途徑具有較強的關聯。將這些相關通路進行聚類分析后發現,這些信號轉導途徑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卵巢類固醇生成、甲狀腺激素信號通路、雌激素信號通路、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號通路、凋亡信號通路、乙肝及利什曼病。這說明三棱-莪術藥對在發揮對卵巢癌的輔助治療作用時,可能主要是通過上述信號轉導機制來實現的。IL-17 是主要由T 細胞的亞型Th17細胞分泌產生的炎癥相關性細胞因子。研究表明,無論是否是炎癥相關性腫瘤,炎癥因子均是抑制腫瘤炎性作用的重要介質,能夠促進腫瘤相關性炎性,使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監控[35-36]。IL-17 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促炎細胞因子,在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中,均存在IL-17 的高表達[37-38],因此,IL-17 及其介導的信號通路在卵巢癌的研究中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三棱-莪術藥對在卵巢癌的輔助治療中可能與IL-17信號通路密切相關,這一發現值得通過后續實驗研究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

總而言之,卵巢癌的發生與發展往往涉及多靶點、多通路、多環節。臨床中,在使用靶向藥物治療時,逐漸發現了單靶點藥物的局限性,因此,多靶點的藥物治療成為研究者新的研究方向[39-40]?;诰W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技術,對三棱-莪術藥對在卵巢癌輔助治療中的作用機制的探討,充分體現了三棱-莪術所發揮的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特點,為后續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參考。

猜你喜歡
谷甾醇莪術黃素
穿越時光的黃素石樓
當藥黃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加工炮制過程對溫莪術活血化瘀功效的影響
廣西莪術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術有效組分配伍液對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連的影響
β-谷甾醇和豆甾醇對小鼠急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研究
當藥黃素對H2O2誘導PC12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術有效成分
漆黃素固體分散體的制備
β-谷甾醇在復雜體系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