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配合持續被動活動機對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

2024-02-23 10:22竇京彬孔勝建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氣虛血瘀穴位

肖 勇,竇京彬,孔勝建

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可緩解關節疼痛,重建下肢功能,為治療嚴重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等膝關節疾病的有效手段[1]。研究顯示,TKA 術后恢復效果除了與醫師手術技術有關外,還與術后早期鍛煉密不可分[2]。利用持續被動活動(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鍛煉,為TKA 術后早期常采取的鍛煉方式,能預防關節僵硬等并發癥的發生,加速局部微循環,促進患膝功能恢復[3]。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醫療法在促進KOA 術后患者關節腫痛消退、功能恢復方面有一定優勢[4]。中醫認為,TKA 術后早期正氣虧虛,血行無力,致經絡不通[5]。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法,膝關節穴位針刺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等功效,將其用于TKA 術后,有望改善患者療效。目前,有關針刺聯合CPM 機鍛煉,在TKA 術后應用的系統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觀察了膝關節穴位針刺配合CPM機用于TKA 術后的效果,以期為臨床TKA 術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8 月—2023 年6 月在本院行TKA 的104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中醫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制定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癥見患肢腫脹,刺痛且痛處固定,精神疲倦,肢體沉重,少氣懶言,面色淡白;舌脈象為舌淡苔白,脈細弱。納入標準:1)符合有關重度KOA 的診斷標準[7],具備TKA 適應證;2)初次行單側TKA,且均由同一手術團隊開展;3)術后第1 天經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證;4)年齡45~75 歲;5)意識清晰;6)自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骨科疾病、炎癥性疾??;2)存在嚴重器官疾??;3)嚴重骨質疏松、感染;4)存在內分泌、血液系統疾??;5)術前1 個月使用抗凝藥物;6)存在暈針等針刺禁忌證。將104 例患者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CPM 機組和觀察組,每組5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后均應用靜脈鎮痛泵鎮痛,鎮痛處方:1.0 mg 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853)注入生理鹽水內,稀釋至100 mL。背景劑量2 m/h,單次給藥量為1 mL,鎖定時間為15 min,鎮痛72 h。

CPM 機組術后1 d 后應用CPM 機進行康復鍛煉2 周。具體方法:取平臥位,將患肢放在YTK-E型下肢關節CPM 機(杭州正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上,確保其處于機器的最佳位置,并用固定帶進行綁縛,防止小腿發生旋轉。打開CPM 機,患者開始時的活動度為0°~30°,并結合耐受度不斷調整活動度,每日增加5°~10°。每次開始時的活動度大于前次活動度的10°~15°,直至達到患膝關節屈曲105°~115°,伸直0°。早期活動頻率由2~4 min 1 個屈伸周期開始,并逐漸增快,結合情況調整至每分鐘1 個屈伸周期。上機時間0.5 h/次,2 次/d。

觀察組在CPM 機組基礎上聯合膝關節穴位針刺治療,于術后1 d 開始治療,取穴包括殷門、承扶、血海、髖骨、陰陵泉、陽陵泉穴,對上述穴位處的皮膚進行消毒后,以1.5 寸毫針直刺向殷門、承扶穴,施以捻轉瀉法,即在得氣后,于得氣位置以小幅度捻轉運針,拇指向后右方轉時用力稍重,向前左轉時用力略輕,反復操作數次;直刺向血海、髖骨穴,施以補法,即小幅度捻轉運針,向前左方轉時用力稍重,向后右方轉時用力略輕,反復操作數次;直刺向陰陵泉、陽陵泉穴,施以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0.5 h。針刺1 次/d,連續針刺2 周。

1.3 觀察指標

1.3.1 氣虛血瘀證總積分 于術后1 d、3 d、1 周及2 周,采用氣虛血瘀證量化分級量表[6]對患者予以評定。每項癥狀均按輕重程度分成0~3 級,0 級(無)計0 分,1 級(輕度)計1 分,2 級(中度)計2 分,3 級(嚴重)計3 分。各項癥狀相加得到總積分。

1.3.2 疼痛狀況 于術后1 d、3 d、1 周及2 周,采用數字疼痛強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8]對患者進行評估。NRS 以0~10 分評價疼痛程度,其中無痛計為0 分,最劇烈的疼痛計為10 分。

1.3.3 炎癥指標檢測 于術后1 d、3 d、1 周及2周,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以4500 r/min離心5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試劑盒分別購自武漢科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钌锟萍加邢薰?,貨號分別為CS106373H、HBP31372R)。

1.3.4 膝關節功能 于術前1 d 及術后1 周及2周,采用關節尺測定患膝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即患者屈伸活動時膝關節可達到的最大角度。同時采用Harris 髖關節評分(Harris hip score,HHS)[9]對患者予以評定,HHS 評價項目包括關節疼痛、畸形與活動度等,共計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功能恢復越佳。

1.4 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兩組術后治療中有無頭暈、惡心嘔吐、皮下出血、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 描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描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氣虛血瘀證總積分、NRS 評分比較 術后1 d,兩組氣虛血瘀證總積分、NRS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3 d、1 周及2 周,兩組氣虛血瘀證總積分、NRS 評分均較術后1 d 降低(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CPM 機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氣虛血瘀證總積分、NRS 評分比較

2.2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術后1 d,兩組血清CRP、IL-6 水平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3 d、1周及2 周,兩組CRP、IL-6 水平均較術后1 d 降低(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CPM 機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2.3 兩組膝關節功能比較 術前1 d,兩組患膝ROM、HHS 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1 周、2 周,兩組患膝ROM、HHS 評分均較術前1 d增高(P<0.05),且觀察組均高于CPM 機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ROM、HHS 評分比較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4%,與CPM 機組的9.62%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3 討論

TKA 通過用人工假體替換病變的膝關節,可使患膝功能得到重塑。但該手術可對局部組織造成創傷,使局部出現顯著性疼痛,且血液流速及代謝減慢,導致血液黏度增高,代謝物長期在體內蓄積,從而引起下肢腫痛。研究顯示,長期存在腫痛可限制肢體活動,易導致關節僵硬、周圍組織粘連,從而影響術后恢復進度[10]。CPM 機鍛煉可通過引導膝關節反復做被動屈曲、伸展活動,使局部微循環得到調節,組織營養供應增加,從而可緩解患關節腫脹;通過對肌肉、韌帶、關節囊施以溫和、持久地刺激,可預防組織粘連,改善肌力;可誘導未分化細胞向生長細胞轉化,促進骨質愈合和組織修復[11]。該被動鍛煉方式常用于TKA 術后。但研究發現,單純實施CPM 機鍛煉對患者術后早期疼痛的改善效果仍有欠缺[12],故有必要探索控制TKA 患者術后疼痛更有效的方法。

近年來,中醫在TKA 術后腫痛病機及治療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KOA 在祖國醫學中屬于“痹證”范疇,中醫認為,風邪侵襲骨節,致氣血運行受阻,經絡不通,遂發為本病。手術易耗傷氣血,導致氣血虧虛尤甚,瘀血阻絡,筋肉無法得到濡養,則出現腫痛[13]。TKA 術后早期患者多存在氣虛血瘀證,中醫治療以益氣養血、祛瘀通絡為要。研究顯示,膝關節穴位針刺可對TKA 術后患者起到輔助干預作用,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14]。為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本研究采用膝關節穴位針刺聯合CPM 機鍛煉方法對TKA 術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 d、1 周及2 周氣虛血瘀證總積分、NRS 評分的降低幅度均較CPM 機組明顯,提示本研究療法可有效切中術后氣虛血瘀病機,使患者相關癥狀明顯改善,疼痛顯著減輕。數據挖掘分析亦顯示,輔助應用針刺可對TKA 術后疼痛起到良好改善作用[15]。究其原因,針刺治療中所選穴位殷門為足膀胱經上的腧穴,針刺之有理氣止痛、舒筋活絡等作用;承扶為治療下肢痿痹的常用穴,針刺之能產生活血祛瘀等功效;血海為督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針刺該穴,可發揮補益脾氣、養血助運之作用;髖骨穴為經外奇穴,針刺之有通利關節、活絡止痛之功效;陰陵泉為脾經穴位,針刺該穴,可發揮益氣調經、除濕消腫之作用;陽陵泉為膽經上的穴位,針刺之,具有活血化瘀、舒筋壯骨等作用。諸穴合用,共奏益氣固本、活血散瘀、舒筋通絡之功效,可使氣血得調,瘀血得散,經絡得暢,則腫痛得消?,F代研究表明,針刺上述穴位可通過調節局部血流,促進止痛介質分泌,使痛閾增高,繼而可獲得較好的鎮痛效果[16-17]。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和CPM 機組相比,并未明顯增加,提示本研究方法較為安全。

受術中介入操作和應激反應影響,患者TKA 術后可出現較明顯的炎癥反應,致CRP、IL-6 等炎癥因子大量產生,使組織灌注受到影響,血液黏度增高,繼而出現漿液滲出、局部腫痛等現象[18]。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3 d、1 周及2 周血清CRP、IL-6水平的降低幅度均較CPM 機組明顯,這是由于膝關節穴位針刺和CPM 機鍛煉兩種方法聯合可協同改善局部微循環,確保炎癥更快吸收。且針刺可抑制炎癥反應中血管通透性的改變,減少白細胞浸潤,從而可下調血清炎癥因子水平[19]。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1 周、2 周患膝屈伸ROM、HHS 評分均高于CPM 機組,與李婉露等[20]研究結果相近。除與輔助應用針刺療法可更有效地控制術后腫痛,確?;颊咝g后早期更積極地開展鍛煉有關外,還在于針刺可起到強膝健骨的作用,有利于強化患關節周圍肌群肌力,提高關節穩定性,從而可更好地恢復患膝功能[21]。

綜上所述,膝關節穴位針刺配合CPM 機鍛煉在TKA 術后應用,可有效下調術后早期炎癥因子水平,明顯緩解術后氣虛血瘀的癥狀及疼痛狀況,顯著提高患膝功能的恢復效果。本研究創新性地分析了針刺配合CPM 機鍛煉的應用優勢,可為日后更好地開展TKA 術后康復管理提供指導。但本研究仍有一定不足,如病例僅是單中心數據,無法明確所得結論是否適用于其他中心;未進行遠期隨訪,無法了解患者預后。故后續將針對上述不足予以改進,以提高研究價值。

猜你喜歡
氣虛血瘀穴位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張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臨床經驗
話說血瘀證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氣虛便秘用白術萊菔湯
血瘀體質知多少
氣虛了,病多了
中醫特殊診法在血瘀證辨證中的運用
氣虛發熱病機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