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紡混抓棉技術現狀及全嘜混抓棉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2024-02-23 02:18
紡織器材 2024年1期
關鍵詞:棉包棉機紡紗

倪 遠

(紡之遠(上海)紡織工作室,上海 200063)

0 引言

開清棉流程中,配棉、混棉、抓棉工序的重要功能就是纖維的混和,其目的在于得到均勻混和的原料、紡紗半制品和成紗,使須條或紗線在任一截面內的纖維組成與混和配比一致,從而使成紗品質均勻、生產過程穩定?;烀薜膶嵸|在于每種成分的內部充分相混,以及每種成分的纖維在整個混料內的分布均勻[1]。

纖維原料混和方式有強制性混和與隨機性混和兩種。強制性混和是紡紗原料混和的基礎,隨機性混和是改善混和效果的補充。強制性混和利用混和機械將各種原料按配棉比例混和;而隨機性混和則依靠混和成分作不規則運動而完成。強制性混和主要是散纖維(棉塊、棉束)混和與條子混和,抓棉機的強制性混和是散纖維混和。

數十年來,開清棉流程不斷變革,當下已發展到單機功能定位明確、工序裝備配置越來越精簡的程度,但要進一步實現重大突破難度較大。事實上,傳統行業技術領域的進步都是循序漸進的,鮮少有重大突破,幾乎無跳躍式發展,特別是對纖維進行純機械運動加工的紡紗生產。纖維運動控制工藝技術進步緩慢,不等于已經實現最優化;對現有紡紗工藝技術現狀的行業認同,也不等于技術領域進步發展的終結。

紡紗工程中對纖維或須條進行任何形式的加工,都與“均勻”息息相關。構建物理和外觀的均勻分布,消除或抵抗各種不均勻是紡紗生產重要的任務之一。紡紗生產存在混和、結構、色澤、強力和捻度5大不勻,而混和不勻是所有不勻中的根本性不勻。因此,紡制優質紗線的首要任務是改善混和不勻,而配棉、抓棉環節的強制性混和是紡紗流程中第1個和關鍵性的混和環節。紡紗生產的5大不勻及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紡紗生產的5大不勻及相互關系

1 混抓棉技術現狀及應用

1.1 現有抓棉技術的不足

現有技術的抓棉機,自無框架往復式自動抓棉機問世以來,被廣泛應用于清梳聯流程中;相比小量混棉方式,往復式自動抓棉機排包量大、抓棉量多、自動化程度較高,適應清梳聯高產。全球各紡機制造商均采用類似模式,制造出大同小異的抓棉機,來完成排包配棉抓棉任務,數十年來無較大創新和突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混棉、抓棉工藝重要性認識的提升,以及纖維與紗線品種的擴展、對紡紗產質量要求的提高,現有抓棉機的不足已經顯現。

現有抓棉機未能很好地運用和發揮配棉、抓棉環節的強制性混和功能,錯失了在配棉、抓棉階段,對紡紗原料嘜頭間利用工藝技術手段進行最小質量單元強制性混和配置的最佳機會;除了滿足開清棉流程抓棉、供棉的產能需求外,現有抓棉機幾乎無其他附加功能。

由于紡紗流程的第1臺裝備存在不足,為滿足開清棉系統配棉、開棉、混棉、清棉等工藝要求,在流程中增加諸多功能單一的裝備,導致整個開清棉系統設備單機多、工藝流程長。

現有抓棉機在多嘜頭配棉的實際生產中,按照如圖2往復式抓棉機的排包方法,其2個抓棉打手瞬時抓取以2個嘜頭為主、隨機變化的2~4個嘜頭。通常配置情況下,其全部嘜頭配比抓取的時間周期,是抓棉小車行走1個裝棉區域長度的時間,即使在工作效率為100%的狀態下,全部嘜頭配比抓取的周期也需要約2 min,期間抓取的原料質量為10 kg~20 kg,即此抓取量是全部嘜頭完整的配比單元。從纖維混和角度看,這種抓棉型式之后的混和都是較為宏觀的大單元棉量、粗獷隨機混和,這是現有抓棉技術的重大缺陷,由后續的多倉混棉機(4~10倉混棉機、甚至2臺串聯的多倉混棉機組)通過隨機性混和方式進行改善性彌補。

1—控制箱;2—棉包排放區;3—抓棉機構;4—原料輸送管道;5—回轉塔和塔座。圖2 典型的往復式抓棉機

抓棉機輸出單元的全部嘜頭配比棉量流,須在后流程中進行混和,且盡可能使全部嘜頭配比分布均勻。由于是成分基本相同的棉量流連續流入后流程,因此現有混棉工藝和混棉機械利用棉流進入混棉機械的時間差、三維空間差、分隔空間差,在大棉流儲量混棉機械的多個分隔空間中實施隨機性混和作業,完成將不完整配比的棉量流進行混和的任務。一般多倉混棉機的儲棉容量為數百千克,約為多倉混棉機0.5 h的供棉產量。多倉混棉機所有儲棉倉的容量為數十個完整配比單元的棉量流。為了將陸續進入的不完整配比棉流,盡可能混和為任意片段都具有完整配比的棉流,出現了各種方式均勻混和的混棉機械、混棉方案,包括同時輸入不同時輸出、分倉延遲輸入階梯輸出、隨機輸入輸出、隨機輸入不同速度(不同時)輸出、橫鋪輸入直取輸出等,這些混棉機械的工藝設計思路各有側重,但沒有一種混棉方案能顯示出特別優勢而取代其他混棉方案。其關鍵點在于對已經形成的10 kg~20 kg全嘜配比棉量流進行再混和,是無法在混棉機械中,通過隨機性混和方式實現棉塊級小質量單元的全嘜配比精細混和,而只能依靠后續清棉、梳棉及并條等工序逐步改善混和效果。

現有抓棉機的棉包放置方式也顯示出對抓取和混和的不利因素。棉包自包裝去除和“倒臥式”放置后,“高度”方向的壓縮密度開始彈性釋放,因現有圓盤式或往復式抓棉機的棉包,均采用與棉包成包時相同的“倒臥式”放置方式,棉包彈性釋放的方向向上伸展,而長度和寬度方向的尺寸基本不變。同時由于棉包自重作用,“高度”方向呈下部密度大、上部密度小方式分布。這種“高度”方向的尺寸和密度變化率,受棉包的打包緊密度、纖維材質種類和含水率等因素影響而不同,一方面造成棉臺上、下部密度差異,從而使抓棉機在臺面上部和下部的抓棉量產生較大差異,導致上下部抓取棉塊質量有離散性;另一方面也使配棉的嘜頭之間、混配棉纖維種類間在裝臺后產生棉包上部的高度差,使臺面部分抓取嘜頭間的混配棉比例大幅偏離工藝設計值。

因此,臺面部分的棉層抓取有一個“找平”過程,這是一個較長周期的混配比大幅偏離的過程,在后工序中難以修正和補償。裝臺時,操作規范中的“削峰填谷”只能減輕混配比的偏離程度,而無法使其完全消除。

除了非實時全嘜抓取的短板、棉包放置方式的問題和功能單一的不足外,還存在抓棉機占地面積大、面積利用率低以及抓棉機塔身體積大、質量大、質心高且懸臂工作導致運行穩定性差,棉流通道載體復雜、輸送距離遠,輸送通道對棉塊和纖維的摩擦損傷大且輸送功耗大等問題。

1.2 色紡抓棉混棉的工藝補償

以浙江某企業紡制白色/黑色纖維混配比例為80/20的滌綸麻灰紗為例,圖3為其采用圓盤抓棉機一次抓棉預混后再成包的外觀形態;圖4為該品種二次抓棉到筵棉的棉流外觀形態。

圖3 白/黑 80/20一次抓棉再成包外觀形態

圖4 白/黑 80/20二次抓棉到筵棉外觀形態

紡制白色/黑色纖維混配比例為20/80的滌綸麻灰紗品種,圖5為其采用圓盤抓棉機一次抓棉預混后再成包的外觀形態;圖6為該品種二次抓棉到筵棉的棉流外觀形態。這2個品種的一次抓棉都是經圓盤抓棉機采用夾心包排包方式強制性抓混后再成包的外觀狀態,觀察發現其混和度和配比均勻度黑白纖維的混和狀態仍然較差,可以明顯看出混和不勻。

圖5 白/黑 20/80一次抓棉再成包外觀形態

圖6 白/黑 20/80二次抓棉到筵棉外觀形態

均較差,但是,這些品種如果在一次抓棉時采用普通的非夾心包排包方式抓取,其混和度和配比均勻度將更差。

圖7是白/黑 20/80二次抓棉后的生條外觀形態。經觀察可發現,即使經過梳棉機的梳理和混和,上述混紡比例差異較大的黑白纖維品種作為可視性強的示例,相當于紡紗工藝研究采用“示蹤”纖維方法,能夠明顯地反映混和度和配比均勻度的狀況。事實上,采用現有技術的一次抓取模式,對于任何品種的日常生產,嘜頭間的混和狀況還會差于上述二次抓取的實例。因此,當存在包括色澤、線密度、成熟度、回潮率、單強等嘜頭間纖維性狀指標差異時,配比不勻與混和不勻對成紗的結構、色澤、強力和捻度4個不勻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圖7 白/黑 20/80二次抓棉后的生條外觀形態

1.3 差別化纖維紡紗抓棉混棉的工藝補償

山東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其紡制差別化纖維紗線品種的一分廠,為了保證紡紗質量,在應用清梳聯的情況下,放棄使用往復式抓棉機,而采用小圓盤抓棉機進行預混后再成包,然后再采用大圓盤抓棉機進行二次抓取以供應清梳聯流程的工藝技術方案。

色紡和差別化纖維混紡采用夾心包、二次成包、二次抓取的混棉工藝方案,實質上是將開清棉流程往上游方向進行了延伸,是為了補償原有工藝技術不足。此外,還有依據品種要求和混紡比例等因素采用分組混棉、棉條與棉卷夾混和并條混和等強制性混和工藝措施,均是為了改善開清棉工序的混和不足。

1.4 抓棉混棉技術的行業認知與改善方向

上述案例均采用二次排包、二次抓取的抓棉、混棉工藝技術路線,即使增加了工序流程和操作難度,但仍未達到強制性混和階段精細混和的狀態。這種現狀在行業中是長期和廣泛存在的,也是一種必然和常態,所以通過增加工序流程、增加管理難度、降低配比與混棉精度進行改善。

棉塊級小質量單元全嘜配比的不完整,是現有抓棉技術的固有缺陷。無論是早期非清梳聯流程使用的棉包平臺上升往復式抓棉機、打手下降圓盤環型式抓棉機,還是現代廣泛應用于清梳聯流程中的打手下降往復式抓棉機,其共性為抓棉打手從棉包上方垂直抓取原料,均不是實時、長周期全部嘜頭大棉量抓取模式。

ITMA 2019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上,德國特呂茨施勒公司首次推出的創新產品BO-P型門架式抓棉機(見圖8),在增強混棉功能方面,也只是增加了抓棉打手的幅寬、增多了1~2包橫向排列的棉包,仍屬于非實時全嘜抓取模式。

圖8 特呂茨施勒BO-P型門架式抓棉機

現實生產中,改善現有抓棉機混和性能的思路,依然是采用增加棉臺上縱橫向棉包數量來改善包間不勻的方法,這種方法基于參與混棉棉包數量越多棉包間混和度越好的觀念而來。按照此思路,裝棉棉臺設計向長度更長(最長超過50 m)、寬度更寬(打手寬度為3.5 m)、裝棉容量更大的方向發展,導致全部嘜頭配比的抓取時間周期更長、質量單元更大,后續混棉機械得到的是不完整配比棉量流,混和為棉塊級小質量單元具有完整配比棉流的難度更大。這種粗獷配棉、混棉的思路背離了精細配棉、混棉的方向,以改善所有棉包混和度為出發點,反而使嘜頭間的配棉比例和混棉均勻度更趨于隨機性。

因此,配棉、混棉中嘜頭間的不勻是混和均勻度的主要矛盾,嘜頭內部包間差異是混和均勻度的次要矛盾,只有在抓棉、配棉的強制性混和環節做好棉塊級小質量單元全嘜配比的混和,才能保證嘜頭間配棉比例的精準化和混棉均勻度的精細化;而嘜頭內部棉包間的不一致性則通過后工序的隨機性混棉處理,或采用正在發展中的逐包檢驗——電腦信息化配棉技術來改善。

總之,行業抓棉技術發展的理念仍處于粗獷的大棉量全嘜混和階段。對于需要更高混和精度的生產工藝,國際上早已有專用于精細混棉的配套裝備。如:德國特呂茨施勒在開清棉聯合線外附加了一套T-Blend型精細混和線(見圖9),用于多纖維混紡和色紡等需要高精密配比品種的混棉,其混棉配比精度可小于1%,最多可以同時混和6種纖維[2];瑞士立達近年也加大類似機型的推廣力度,其制造的A81型精細混棉機(見圖10)最多可同時混和8種纖維[3]。這兩家紡紗裝備制造商大力宣傳精細混棉技術,說明在混紡、色紡和差別化纖維行業應用量增加的背景下,傳統開清棉聯合裝備特別是強制性混棉階段抓棉裝備存在固有不足,須在傳統開清棉流程和裝備以外,附加專用裝備以補償和改善纖維混和效果。

圖9 特呂茨施勒T-Blend型精細混和線

圖10 立達A81型精細混棉機

上述兩種混配棉方式實際上增加了開清棉裝備,采用插入方式延長開清棉流程并使之復雜化,在增加裝備投入的同時加大了管理難度,也不適用于大部分品種的紡紗生產。

2 實時全嘜混抓棉技術概念和模式

實時全嘜混抓棉是指抓棉機打手工作的每個瞬時,理論上都能抓取到全部配棉嘜頭,且各嘜頭抓取比例為工藝設置的配比,這是在紡紗工程的第1個工序、第1臺裝備上運用棉塊級小質量單元進行強制性混和的最佳方案。

實時全嘜混抓棉模式是棉包直立平移、打手上下運動從棉包的垂直側面抓取棉塊。實時全嘜混抓棉機可以稱為全嘜棉包直立平移垂面側抓式混抓棉機,這是一種具有顛覆意義的混棉、抓棉工作模式和全新的短流程開清棉理念。全嘜混抓棉機還具有精細抓棉、精控混配比、異物分離、雜質去除、短距輸送、輸送功耗低、占地面積利用率高、等密度等高度抓棉和高效連續工作等系列優點,將為紡紗生產帶來諸多重要工藝理念和技術經濟指標的改善。

實時全嘜混抓模式,在抓取棉塊平均質量為數十毫克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全部配比嘜頭以數克質量為單元的抓混,使紡紗原料的精細混和與精準配比從抓棉機開始。與現有抓棉機10 kg~20 kg的大質量全嘜配比單元相比,全嘜混抓棉機的混配棉精度提高了數千倍。實時全嘜混抓棉機的混棉均勻度,甚至比同樣為強制性混和方式的稱重式小量混棉要高很多。

實時全嘜混抓棉技術方案改變了棉包的放置方向,將“倒臥式”放置變為“直立式”放置,即把棉包的長度方向作為上下直立放置,而原來拆包后發生伸展的“高度”方向作為水平平移進給的長度方向,這樣拆包后棉包彈性釋放產生的伸展在水平方向,因水平方向的伸展是雙向同性的,克服了“臥式”放置時重力壓縮的單向伸展效應。當自由彈性釋放伸展穩定平衡后,排列在輸棉輥進給方向上的同嘜棉包密度較為均勻,這對每個嘜頭棉包抓棉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非常有利。

3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架構與功能

3.1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典型架構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的典型應用為兩端對稱組和雙向延伸的雙打手混抓棉機(見圖11)。在打手工作幅寬為3100 mm的配置情況下,其同時抓取的最大棉包數量為8~12包,適應絕大部分多嘜混棉配棉紡紗品種應用。一般配棉嘜頭數為3~6個時(如多嘜頭大棉包化纖品種,寬度為700 mm),同時抓取的最大化纖棉包數量為8包(見圖12);配棉嘜頭數為5~12個時(如多嘜頭小棉包原棉品種,寬度為500 mm),同時抓取的最大棉包數量為12包。在少嘜頭混棉、配棉紡紗品種應用時,可用作單向延伸輸棉輥組的單打手抓棉機。

圖11 全嘜混抓棉機模型(左邊為分嘜輸送輸棉輥)

圖12 全嘜混抓棉機模型工作狀態(左邊為分嘜輸送棉包)

每臺抓棉機由垂直支架、抓棉小車與抓棉打手、雙向延伸的水平輸棉輥組、吸棉與排雜機構及驅動控制系統組成。棉包由人工或自動拆包后直立放置在兩端雙向延伸的水平輸棉輥組上,每臺抓棉機可橫向平行放置排列最多4個化纖棉包或最多6個原棉棉包,水平輸棉輥組同步步進驅動、同向旋轉,使棉包平移喂送、向垂直支架上的抓棉小車和打手進給。安裝在中部垂直支架上的抓棉小車,以大于棉包的最大放置高度為動程做上下往復運動,抓棉小車上設有2個均布角釘的抓棉打手,抓棉打手旋轉的同時抓取輸棉輥上橫向排列的所有棉包。1臺抓棉機的2個抓棉打手,能在工作的每個瞬時完成全部配棉嘜頭棉包的抓取,抓取的小棉塊在吸棉管道輸送過程中,也具有混和功能。

中部垂直支架在抓棉小車的兩邊設有肋條,可調節打手角釘的插入深度,壓持控制棉包的被抓取端面,確保抓棉打手角釘能均勻抓取;抓棉小車上還可設置重力平衡機構,平衡抓棉小車自重,使抓棉小車上下運動的驅動力均衡。

抓棉小車的抓棉打手下部設有塵棒結構,可以排出金屬、重雜物和棉籽雜質,能在抓棉打手觸及異物的第一時間分離異物,且異物不會被強制粉碎或被強制吸入下道流程。抓棉打手下部的排雜區,可以使大雜早落少碎。

抓棉機輸出棉流的位置位于抓棉小車的中間上部(見圖13),為伸縮管垂直定點輸送設置,杜絕了被抓取棉流在不規則管道中的不等距及遠距離輸送,既可大幅減少棉流在管道輸送過程中摩擦產生棉結和束絲,又能大幅降低棉流輸送功耗。

圖13 全嘜混抓棉機模型上下往復小車

3.2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主要功能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由于1臺抓棉機的2個抓棉打手同時抓取配棉的全部嘜頭棉包,不但混棉效果好,而且抓棉產量大幅提高,故能夠在滿足清棉流程產能需求的情況下,大幅減小抓取棉塊的質量和尺寸,實現精細抓取。該機可以通過控制系統在工藝上合理設置輸棉輥的喂送量、抓棉輥與肋條的插入量以及抓棉小車上下往復速度和抓棉輥轉速,實現柔和均衡抓棉。

一個特別重要的功能是,在抓棉機的一端輸棉輥(圖11和圖12左邊)或兩端輸棉輥上,設置橫向分段獨立驅動的單嘜輸送輸棉輥,對輸棉輥上橫向排列的每包棉包的喂棉進給量進行獨立控制,以滿足工藝上對嘜間混配比例差別化和精準化需求。當配棉嘜頭之間的混配比例無法通過改變棉包數來實現時,可以分別控制獨立驅動的輸棉輥組進給線速度,達到混配比例的精準設定,實現各嘜頭的定量抓棉,從而使配棉工藝基本實現嘜間混配比例的無級調整。

更具智能化的功能是,全嘜混抓棉機可以在每列棉包的頂部設置棉包密度傳感器,將棉包密度變化的信息反饋給所在輸棉輥的驅動控制系統,以實現每個嘜頭棉包的動態等棉量抓取,同時給混抓棉機賦予智能化元素。此外,可在肋條固定部位設置棉包壓力傳感器,檢測棉包密度并反饋控制進給速度。因而全嘜混抓棉機非常適用于多纖維類別、多顏色混紡品種和差別化紗線品種的抓棉,在精準配比和精細混和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

混抓棉機是水平連續喂送棉包的,因此其整機為無拆包等待不間斷的高效率工作模式。拆包裝臺僅需1名操作工或者AGV運輸機械,就可以完成多臺混抓棉機的補包工作,也便于配置自動化拆包機械。在安全生產方面,全嘜混抓棉機不存在懸伸抓臂的大動程橫移,具有明顯的安全優勢。

每臺混抓棉機輸棉輥組的縱向最短長度以放置2~4個棉包的長度為宜,可使混抓棉機的占地面積比現有抓棉機約節省70%;也可加長混抓棉機輸棉導輥組的縱向長度以放置更多的備用棉包,便于延長操作工的間隙值守時段,或將輸棉導輥組延伸到預置棉包或揀花區域,以實現自動輸送。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也可以做成單臺一列棉包輸送抓取,根據混棉嘜頭數量由多臺混抓棉機組成混抓棉機組,由混棉抓棉中央控制電腦來控制機組運行。

4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與現有抓棉機對比

現有往復式抓棉機以抓棉為主、粗獷配棉,無其它附加功能;實時全嘜混抓棉機,混配在先、混抓結合、以抓帶混、精確抓取、精細混棉、精準配比,附加多項重要功能。

抓棉機是紡紗流程的第1臺主機裝備,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影響到開清棉流程的裝備配置和紡紗質量。實時全嘜混抓棉機改變了傳統抓棉機的工作模式,將垂直抓取改為側向抓取,將周期性大棉量配比抓取改為實時棉塊級小質量單元全嘜抓混,將垂直進給抓棉優化為水平進給抓棉,促使開清棉工序所需要的系列功能擴展和性能改善,為開清棉工序的流程縮短和優化提供了基礎條件,也為紡紗生產中配棉、混棉和抓棉向著精準化、精細化、自動化及智能化有效推進提供了保障。開清棉流程也將產生革命和再造:重雜分離機構、軸流開棉機和多倉混棉機功能的弱化,及附加異纖異物的“早排少碎”等等。因此,全嘜混抓棉機是一種高效能、多功能的先進紡紗機械設備。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與現有往復抓棉機在13個技術經濟項目方面的對比,見表1。

表1 實時全嘜混抓棉機與現有往復抓棉機對比

由表1可知,在13個項目比較中,全嘜混抓棉機均具有突出優勢,其涉及紡紗生產投資、質量、能耗、用工、效率和管理等技術經濟相關指標。

全嘜混抓棉機使用便利,混棉配棉工藝調整的柔性度好,可通過彩色觸摸屏調整混抓棉機工藝參數以及小范圍調整混棉、配棉比例,也可預設每列棉包的最少剩余量,以便做出補包工作報警通知或聯動控制。

使用全嘜混抓棉機有待系統性完善之處在于,棉包成包規格的優化和統一。目前行業應用的棉包成包規格有多種,進口棉包主要采用國際標準ISO 8115-1:2022《棉包 第1部分:尺寸和密度》規定的棉包尺寸,其規格為1400 mm×530 mm×(700~900)mm(長×寬×高,下同);國產規?;能埢ㄆ髽I棉包尺寸基本采用此規格,僅有少量采用非主要規格,如1060 mm×530 mm×780 mm和800 mm×400 mm×600 mm,粘膠和滌綸等化纖的成包規格也存在差異。棉包成包規格不統一,對任何抓棉機配棉、混棉的均勻度均會產生一定影響。對于全嘜混抓棉機來說,棉包成包規格的優化方向是:寬度窄的棉包有利于在移動寬度的輸棉輥上橫向放置較多嘜頭,長度長的棉包有利于增加打手上下運動行程。因此,無論是棉花還是化纖成包,推薦統一采用國際標準規定的1400 mm×530 mm×(700~900)mm規格。

5 結語

機器紡紗誕生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其后的行業進步基本上由英國、美國、德國、瑞士、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引領,我國少見原創性技術突破案例。從《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到《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的“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相對薄弱”,再到《紡織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意見》的“原始創新能力薄弱”,再到《紡織工業“十三五”科技進步綱要》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直到《紡織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性意見》的“原始創新研究需要重視”,歷數連續5個紡織行業五年發展規劃,都出現了相似的結論。雖然我國早已發展為全球第一紡織大國,但在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的征程中,我們應該、也有能力發現現有技術的不足,應用創新思維構建具有突破意義的技術解決方案。其中,實時全嘜混抓棉機項目將成為一個由中國原創的紡紗新技術突破。

在非棉纖維用量過半、差別化纖維品種日漸增多及色紡品種效益優勢依然顯著的當下,實時全嘜混抓棉機的創新應用,將契合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有利于紡紗生產工藝技術的轉型升級。

就時代特征而言,實時全嘜混抓棉機可以稱之為新時代混抓棉機;從功能角度看,其可以稱之為混抓開清一體機。對業界來說,全嘜混抓棉機作為全新的紡紗裝備,需要與整個紡紗工藝流程做系統性的優化、完善和適配,包括小棉塊高效率抓取、各嘜頭棉包密度與抓取量的智能檢測反饋、異物雜質的排除收集、控制軟件優化和后續開清棉單機的短流程適配等;優化完善后,除了表1的13個比較項目顯示優勢外,其將在紡紗生產應用中發揮出更大的優勢潛力。

猜你喜歡
棉包棉機紡紗
國產采棉機替代進口成趨勢
環境濕度向棉包內部傳導特性研究
淺談智能棉包篩選機在棉花加工生產線的應用
紡紗設備及技術的研究進展及發展前景
MFBF-4自動碼包機的設計和應用
我國棉包永久識別標志及質量追溯系統解決方案
采棉機介紹
紡紗器材的技術進步與應用
發熱纖維/棉/黏膠多組分噴氣紡紗線的開發
新型紡紗工藝技術與設備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