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縉云茭鴨共生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思考

2024-02-26 06:09浙江省縉云縣農業農村局321400丁博杰
新農村(浙江) 2024年2期
關鍵詞:縉云麻鴨茭白

浙江省縉云縣農業農村局(321400) 丁博杰

近年來,浙江省縉云縣大力探索“茭白—麻鴨套養”綠色發展模式,深入推進縉云茭鴨共生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工作,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2021 年,“浙江縉云茭白—麻鴨共生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12月,縉云“茭鴨共生”模式作為中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 次締約方大會(COP15)頒獎典禮上展示。2023年,縉云茭鴨共生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正式獲批。

1.主要做法

(1)聚焦原始史料,深入挖掘價值 全方位挖掘原汁原味的農遺文化,體現深厚的歷史底蘊。一方面,翻閱檔案資料。通過圖書案、檔案室、網絡文獻查閱《仙都志》《縉云縣志》等,了解縉云茭鴨共生系統的起源、演變、形成、發展等過程??N云茭鴨共生源于稻鴨共育,最早有文字記載可追溯到清光緒咸豐年間“泉清茭綠草鴨樂,日午雞鳴炊煙升”。另一方面,組織專家搜集。組織當地社會學者、民俗專家、農技專家等,深入走訪茭鴨命名的歷史文化村落,勘察各級物質文化遺產,查閱民間宗譜,訪談農村老者,豐富茭鴨共生歷史資料。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多渠道面向全社會征集史料。

(2)聚焦種質資源,建立長效機制 高質量推進茭鴨共生系統保護開發工作。一是加強組織保障。成立縉云茭白—麻鴨共生系統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農業農村部門具體實施。二是編制實施規劃。編制茭鴨共生系統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2021—2030),劃定重點保護區范圍,明確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每年安排30萬元資金用于推廣茭鴨共生模式,累計發放鴨苗7 萬余只,推廣面積10 多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三是大力扶持推進。通過申報茭鴨共生系統、國家麻鴨種質資源保護等項目,爭取中央資金近2 000萬元。同時,制定出臺扶持政策,每年投入600 萬元用于種源保護、模式推廣、品牌建設、人才培育等。如,在非遺傳承人培育方面,開設“茭鴨共生”模式、茭白綠色防控、麻鴨育種等系列培訓,每年培訓500 余人次,累計培育“縉云茭白師傅”55 名、農創客280余人。

(3)聚焦全產業鏈,促進價值轉化 致力打造“一畝田、十只鴨、千斤茭、萬元錢”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一是生態化發展。茭白為麻鴨提供了極佳的棲息環境,麻鴨取食茭田中的雜草、害蟲、螺、浮萍等,形成良性生態循環。據統計,每畝茭白田化肥減量7.8 千克、農藥減量22.4毫升、用工(除草)費減少567.2 元,有效降低農藥肥料使用的同時,畝增收節支1 092.64 元。二是品牌化提升。創立“有縉道”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與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統一包裝、宣傳和展銷。經品牌運營,縉云麻鴨的市場售價從50元/只提高到128元/只、溢價率高達156%??N云麻鴨“共富工坊”帶動就業60余人,服務從業農戶1 萬多戶,實現人均增收2 萬多元,入選2023 年度電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專項激勵項目。三是數字化賦能。以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創建為載體,集成產業、餐飲住宿、自然景點、文化傳統等要素,打造“縉云茭鴨共生系統智慧地圖”,以壺鎮鎮、新建鎮、大洋鎮、前路鄉為重點的茭鴨共生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如大洋鎮,已建成一條長達10千米的萬畝茭鴨共生綠色觀光線,發展農家樂民宿49家,年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

2.主要問題

(1)保障機制有待健全政府層面看,目前“縉云茭鴨共生系統”保護發展工作以農業農村部門為主,文廣旅體、自然資源規劃、財政等部門力量未充分發揮,多部門協同機制尚未建立。社會層面看,尚未建立“政府+企業+社會+農戶”立體式協同保護機制,社會資本、社會力量挖掘利用不夠,單靠財政資金投入保障不足。

(2)農耕技藝人才短缺政府對茭鴨共生農業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需進一步加大,本地農民對茭鴨共生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缺乏了解,意識不強,全社會保護和發展農業文化遺產的氛圍不夠濃厚。高校畢業生和有志青年不愿留在鄉村發展,傳統農耕技藝面臨人才短缺和失傳問題。

(3)產業融合開發不足

目前,縉云縣茭白種植面積6.6 萬畝,全產業鏈產值18 億元;縉云麻鴨存欄25萬羽,全產業鏈總產值21.8億元。兩大產業穩步發展,但尚未形成規?;?、品牌化、融合化發展態勢,尤其在工業化生產上,茭白基本處于空白,麻鴨仍處于起步階段。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項目同質化高,對農耕、民俗、非遺等文化價值挖掘不足,游客體驗感有待提高。

3.對策建議

按照“整體保護、協調發展、功能拓展”的思路,以推進縉云茭鴨共生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為載體,有機結合茭鴨共生系統遺產保護與縣域發展,將縉云茭白—麻鴨共生系統建設成為全國茭鴨綜合種養生態農業樣板、茭鴨共生農耕文化科普教育樣板和山區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樣板。

(1)強化組織領導 深化縣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跨部門、跨鄉鎮重大事項。加大對縉云蔬菜協會、麻鴨產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支持,形成縣、鄉、村、企、協會等共建共管的工作格局。

(2)強化要素保障 著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農戶“共建共享、互利共贏”的多方協助機制,破解政策、規劃、資金、平臺等方面存在的多重困境。出臺茭鴨共生系統保護與發展管理辦法,設立茭鴨共生保護與發展專項基金,編制相關技術標準、種養殖實用手冊,建立茭鴨共生技術培訓、推廣體系,保障工作高質量開展。

(3)強化示范創建 堅持政府扶持、部門指導、村社主導、市場運作,每年優選1~3個茭鴨種養多年、村班子團結、管理制度完善、基地集中連片的村或片區,開展核心示范區創建。聚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秀麗自然風光、特色農業等資源,建設茭海觀光、茭鴨共生體驗、研學教育、溫泉調養等特色生態景區,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目的地。

(4)強化品牌建設 建立茭鴨共生系統品牌認證、標志使用等制度,積極組織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力培育一批茭鴨共生系統非遺傳承人、扶持一批茭鴨共生系統示范型農業主體、打造一批茭鴨共生精深加工產品,進一步打響縉云茭鴨共生品牌,為全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貢獻更多“縉云經驗”。

猜你喜歡
縉云麻鴨茭白
太湖茭白
“縉云燒餅”火了
“黑心”茭白
殉情的野麻鴨(外一首)
可愛的小麻鴨
可愛的小麻鴨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歡迎郵購《茭白病蟲草害識別與生態控制》
浙江省雙季茭白高產栽培技術
昆山麻鴨的“復活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