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康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 *

2024-02-27 07:45曹縵婷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病例康復實驗組

陳 靜 梁 康 曹縵婷

(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康復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53)

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醫學教育新形態,是加快醫學生培養的時代要求[1]。利用慕課資源、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等“互聯網+”技術,借助教學工具,構建混合教學模式,是高校教育模式發展的趨勢[2]。

臨床康復學是康復治療學專業核心課程,是康復專業學習從基礎到臨床的橋梁,對學生康復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臨床康復學課程知識點多、覆蓋面廣、難度大,其前置課程的掌握情況會影響該課程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學習熱情低下、學習效率不高,甚至厭學的現象。另外,傳統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3]。

本研究采用線下教學與線上課程、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旨在探討基于慕課和虛擬仿真教學項目的混合式教學法在臨床康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期培養學生的康復思維能力,提升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浙江中醫藥大學康復治療學專業2018 級1、2 班共8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 班41 名學生為實驗組,2 班39 名學生為對照組。2 組學生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以教師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課后完成作業以復習鞏固。

1.2.1 實驗組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自建慕課神經康復學,國家級一流課程中醫骨傷科學,自建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偏癱患者虛擬仿真思維訓練系統、腦癱患者虛擬仿真思維訓練系統等,開展混合式教學。具體如下。

(1)學習平臺選擇:利用智慧樹平臺、知到APP、微信群、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活動,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

(2)課前準備:建立課程微信群,提前一周將學生名單導入智慧樹平臺、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向學生發送課前學習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典型案例資料、參考文獻、評定量表等。

(3)具體實施過程:課前教師引導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學生登錄智慧樹平臺,完成線上內容學習和課前測試,如有問題可在微信群中討論。課中教師對課前測試內容進行解答,并針對重點內容進行提問、測試,對難點內容展開講解;學生分組討論,進行PPT 匯報。課后學生登錄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完成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形成思維導圖、病例分析報告。課外時間師生隨時線上交流、答疑。學生通過反復觀看線上課程、反復練習虛擬仿真教學項目來鞏固學習效果。

1.3 觀察指標

1.3.1 期末考核成績試卷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病例分析題,總分100 分,其中病例分析題30分。使用統一評分標準,采用云閱卷系統,電腦核分。分析學生總成績及病例分析題成績。

1.3.2 教學模式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收集實驗組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評價,內容包括專業知識、師生互動、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10 項,分為滿意、不滿意、不確定3 個等級。課程結束后發放,學生匿名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期末考核成績實驗組期末考核總成績、病例分析題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期末考核成績比較(± s,分)

表1 2組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期末考核成績比較(± s,分)

組別對照組實驗組t值P值人數39 41期末考核總成績68.97±9.10 80.41±7.91-6.006<0.01病例分析題成績17.38±4.91 22.48±3.57-5.329<0.01

2.2 教學評價問卷調查結果向實驗組學生發放問卷41份,收回有效問卷37 份。89.2%(33/37)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形式豐富;81.1%(30/37)的學生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了能力,但課外花費時間較多;73.0%(27/37)的學生希望其他課程也采用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見表2。

表2 實驗組學生教學評價問卷調查結果 [名(%)]

3 討論

加強本科生崗位勝任力的培養,要求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具備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4]。通過結合線上課程和虛擬仿真教學實驗項目的臨床康復學混合式教學,使學生在掌握臨床常見病種康復評定、康復治療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綜合運用各種康復手段獨立處理常見病例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未曾預見的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進而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形成康復思維,提高臨床診療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

本項研究中,實驗組期末考核總成績、病例分析題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表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有效提高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臨床康復學課程總成績和病例分析成績,提高其康復思維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互聯網+”教學,是傳統課堂形式的有力補充[5]。在臨床康復學的教學設計上,選擇符合我國國情和學生特點、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自建優質課程資源如神經康復學和中醫骨傷科學等國家一流課程,上傳到智慧樹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后學習的內容;時間安排上相對寬松,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和思考時間。此外,測驗能強化學生的記憶、督促學習;專題討論對學生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戰,并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交流溝通能力。課后通過偏癱患者康復思維訓練系統等虛擬仿真教學項目,采用案例教學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反復練習,有助于學生建立康復診療思維;思維導圖提高了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PPT 制作促進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在制作過程中,資料的收集、整理拓展了學生全心全意為功能障礙者服務、平等對待功能障礙者的認知?!盎ヂ摼W+”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臨床康復學學習過程中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及思政目標的完美結合。

學生調查顯示,混合式教學法加深了學生對臨床康復學課程重點難點的理解,拓展了專業知識,加強了師生交流,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傳統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難以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遷移[6]。常見的線上混合式課程,是將慕課資源引入課程,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凸顯信息技術的教育服務功能,使學生反復學習,加強知識的鞏固[7]。但這種混合式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現為學生學業負擔較重、學習興趣不高、難以實現對生命的關懷等[8]。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擺脫了實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學生提供多種機會進行練習,沒有醫學倫理學和患者安全的限制??祻退季S訓練類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中豐富的病例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完整的病例設置使學生更易理論聯系實際,學習體驗更完整,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9]。

本項研究基于“多元化、個性化原則”,同時引入慕課及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開展基于慕課、虛擬仿真實驗的混合式教學,結合思維導圖、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邊學邊練。學、練結合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內容也更加豐富[10]。課堂使用知到APP 等教學工具,讓教學手段更加多樣,提高了課堂趣味性,也符合學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增強了學習效果[11]。授課中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協同應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見習-實習無縫隙連接,著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與綜合素質,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滿意度較高。但學生認為課后內容較多、花費時間較多、增加了學業負擔,這些問題尚需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加以改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教育模式的改變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混合式教學的新主張[12]。隨著互聯網、大數據、5G移動通信網絡等的發展以及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需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康復醫學及康復治療學教育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0,13,14]。在臨床康復學中開展基于慕課、虛擬仿真實驗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提升教學效果,聚焦于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目標,達到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實際效果。

猜你喜歡
病例康復實驗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無抗養殖典型案例分析
“病例”和“病歷”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團體輔導對中職護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一例犬中毒急診病例的診治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兒甲狀腺腫大一例報告
Meckel憩室并存異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