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翻譯中的數字模因英譯
——以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一”的英譯為例

2024-02-28 02:43賈彤欣宋宇星農淑清
東北亞外語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春秋繁露董仲舒模因

賈彤欣 宋宇星 農淑清

大連外國語大學 大 連 116044 中 國

一、引言

模因(meme)是學者Richard Dawkins提出的文化信息單位。任何能夠通過“模仿”而被“復制”的信息,都可稱為模因。模因作為文化的基因,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通過模仿將一些思想或主意加以傳播,并代代相傳下來(何自然,2004:54-64)。從模因論視角考察典籍翻譯,有助于溯源文化概念,保持外譯連貫性,構建更統一的文化話語體系。

古代典籍常將數字與自然、社會現象合類,此做法延續而形成數字模因。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將喜怒哀樂與四季合類、風電雨雷霹靂與五行合類、人事官職與五行合類、將“圣人”與“一元”聯系,賦數字以超越數學計量的文化內涵,形成董氏儒學數字體系。其中部分數字在百家爭鳴時代已形成模因,并不斷復制,獲得傳承。以“一”為例,道家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儒家有荀子“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雜家有呂不韋“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等。模因分為基因型和表現型,基因型模因特征是“相同信息的異形傳遞”(陳琳霞 何自然,2006:108-114),即用不同的模因名稱表示同一文化信息。前述的“一”模因在復制過程中出現名稱變化,經歷了“一”“太一”“一元”等階段,而其文化信息始終為“宇宙初始”“萬物本源”,因此可以認定為對“一”模因的復制和傳承。及至董仲舒,又將“一”這一模因進一步復制、傳承。

《春秋繁露》英譯時,其數字模因跨語言復制。根據Andrew Chesterman的翻譯模因論,“源語-目的語”超模因產生了源文本(ST)和目的語文本(TT)的概念,認為模因能夠經翻譯從源文本進入目的語文本,形成譯化模因?!耙弧痹谥形闹胁粩鄰椭?、傳播形成模因,譯入英文時則形成譯化模因。而歷代思想家在復制和傳播的過程中對其內涵進行選擇性舍棄、保留和發展,以支撐自己的學說。老子“道生一”和董仲舒“一元大始”中的“一”模因內涵并不完全重合,可從文化信息、模因名稱、性質范疇三方面進行考察。因此,從模因論角度討論《春秋繁露》中數字“一”的英譯,能夠通過模因溯源,更全面地理解其內涵,從而令英譯更加準確,保持外譯連貫性。

綜上,本文從模因論視角解讀《春秋繁露》中數字模因的形成,從譯化模因視角探究其英譯與傳播,為構建更為完整的國際儒學話語體系尋找新視角。

二、《春秋繁露》數字模因溯源

本文以“一”為例,以模因論為理論視角,從文化信息、模因名稱、性質范疇三方面探究“一”模因形成及演變歷程。

“一”模因在《春秋繁露》多篇章中出現,選取兩處:

謂一元者,大始也?!?(《玉英第四》)

惟圣人能屬萬物于一,而系之元也?!且浴洞呵铩纷円恢^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重政第十三》)

此兩篇中,模因名稱為“一元”,此前已經形成并經歷了百余年復制、傳播和嬗變。發展歷程如下:

春秋末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暗郎弧奔础暗朗加谝弧?,“道”即是“一”。此處“一”和“道”在語義內容上是同實關系(趙宗乙,2005:61-64),通常理解為“存在之本”,即萬物來源于“一”?!耙弧笔腔於捶值臓顟B,先于天地而生,又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同時構成了萬事萬物終極的根源(楊國榮,2022:5-11)。老子的“一”表現出哲學而非數學含義,表示統一的整體狀態而非真實存在或具體數量,以表示萬物起源。

戰國時期,列子、呂不韋、莊子分別將“一”復制進入各自學說,形成“一”模因,其文化信息得以傳承。道家學派列子稱“齊物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保ā读凶印ぬ烊稹罚┘础耙弧笔切螤钭兓拈_始,后變化出為天、地、人,萬物進而變化而生。雜家學派呂不韋稱“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奔慈f物由“太一”創造,由陰陽二氣化育。此二者皆與前述老子“道生一”內涵一致。此時模因名稱變化為“太一”。儒家學派莊子稱“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保ā肚f子·天下篇》)即“圣和王”均有出現的根由,全都源于宇宙萬物本體混一的“一”。莊子在該篇中借此模因建構圣賢形象,描述理想社會樣態,對宇宙初始的探究含義消減,而使“一”服務于教化。然此處“一”模因僅用于對圣賢和社會進行概念略說,并未投入政治運作。

戰國末期,荀子化用“大一”,“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保ā盾髯印ざY論篇》)主張以禮調和階級矛盾,“大一”即禮的最初狀態。此處“大一”亦作“本原”用,文化信息不變,而哲學含義消減,不再用以探究天地本原,而用于政治教化。

及至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玉英第四》中稱,“謂一元者,大始也?!奔础耙辉本褪怯钪娴某跏??!拔┦ト四軐偃f物于一,而系之元也?!且浴洞呵铩纷円恢^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贝藭r“一”模因攜帶的文化信息仍是“本原”,而形式又一次變化,變“一”為“元”“一元”,即本原,就是跟隨天地相終始。本篇中董仲舒將天、元、圣人相聯系,構建圣人形象,規范人的行為。從性質范疇看,哲學含義進一步減退,政治含義上升。

據此,“一”模因在復制傳播中,文化信息并未發生顯著改變,始終表示“宇宙初始”;而其作用、性質均有變化,演變歷程如下:

代表人物 主張 名稱 性質范疇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哲學概念列子 齊物為一莊子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呂不韋 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 太一、大一荀子 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 政治概念董仲舒 謂一元者,大始也 元、一元

據上表可知,“一”模因形成時屬哲學范疇,用以探究萬物形成,而后政治教化作用逐步上升。荀子主張“大一統”,借“一”構建倫理秩序,董仲舒繼承此舉,進一步將“一元”轉為政治概念,承襲先前模因的文化信息及荀子賦予其的新的政治內涵,服務于君主統治。董仲舒將“一元”同“天”“圣人”直接聯系,為政治統治尋求合法性?!疤臁庇卸嘀睾x,包括與“地”相對的物質的天、代表主宰的皇天、代表自然運行原理的天道等,董仲舒的“天”則代表絕對權力和政治權威,控制自然世界的正常運作(蘇暐峰,2019:44-50)?!笆ト恕眲t“能屬萬物于一,而系之元也”“貫承意之理也”,即圣人能夠統一萬物,并將其與“一元”相聯系,秉持天意的道理。董仲舒主張的“一元”發揮作用的路徑如下:

“一”通天達人。能否承天意志、統一萬物、聯系一元,是評判圣人的標準。一元是天的內在,天即絕對權力,圣人能夠順從天意,由此構筑起權力的合法性。這是董仲舒對“一”模因內涵的創新發展。

掌握上述內涵,能夠幫助譯者更準確地英譯。

三、數字模因英譯探析

模因的生命在于復制和傳播。譯化模因生命力取決于目的語讀者對其接受及理解程度,不同翻譯策略會影響目的語讀者理解,進而影響譯化模因生命力。有學者通過歸化與異化考察譯化模因,認為歸化往往是在目的語中尋找與源語文化信息相似的模因進行替代,方便目的語讀者理解,但有時卻不能完整地保留源語模因的文化特色,或是導致模因丟失;而異化對源語模因更加忠實,卻可能造成目的語讀者理解困難,導致其拒絕理解、接受,影響模因生命力(尹丕安,2006:39-42)。由此,桂思卓、約翰·麥者在全譯本Luxuriant Gem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Attributed to Dong Zhongshu中將“元”譯為“Origin”,偏于歸化翻譯。源語中“一”模因譯入目的語時保留了文化信息,但并未保留數字特征。

然而,當前董氏儒學國際傳播不甚廣泛,《春秋繁露》英譯和相關研究較少。目前,本書僅有桂思卓(Sarah A. Queen)、約翰·麥者(John S. Major)所著全譯本《春秋繁露:歸于董仲舒》(LuxuriantGemsofTheSpringandAutumn:AttributedtoDongZhongshu),另有英國漢學家修中誠(E R HUGHES)《古典時代的中國哲學》(ChinesePhilosophyinClassicTimes)、美國漢學家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及卜愛蓮(Irene Bloom)《中國傳統典籍》(Sourcesof ChineseTradition)、美籍漢學家陳榮捷(WING-TSIT CHAN)《中國哲學文獻選編》(ASource BookinChinesePhilosophy)對《春秋繁露》進行摘譯,涉及篇章有《五行之義第四十二》《三代改制質文第二十三》《深察名號第三十五》《同類相動第五十七》《五行五事第六十四》(李娟杜璽娜 趙媛媛,2022:212-213)。上述篇章對董仲舒的名號觀、五行觀等進行討論,卻很少涉及數字模因英譯探究。假如學者桂思卓、約翰·麥者在第一部全譯本中保留“一”模因數字特征,則可能加劇目的語讀者理解困難,弱化譯化模因生命力,阻塞模因的復制傳播及文化融通。因此,“雖然源語模因綜合體中的其他文化模因遭到了舍棄,但這種歸化翻譯的傳播意義非常大,它使得兩種文化開始相互了解,為以后模因的更完整復制和傳播創造了條件”(尹丕安,2006:39-42)。

綜上,本文進一步探究“一”模因英譯法。

《玉英第四》中有:

謂一元者,大始也。

《重政第十三》中有:

惟圣人能屬萬物于一,而系之元也,終不及本所從來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嗜穗m生天氣及奉天氣者,不得與天元,本天元命,而共違其所為也。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為也,繼天之所為而終之也。其道相與共功持業,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為于此,惡施于人?大其貫承意之理矣?!?/p>

(《重政第十三》)

此兩處與“一”模因相關的概念有:

一元、系之元、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天元、天地之元

結合前述模因溯源可知,“一”模因文化信息始終為“宇宙初始”。此兩篇中模因名稱發生變化而文化信息同其一致?!拔ㄊト四軐偃f物于一”中,“一”指“統一”而非“萬物本源”,即“只有圣人能夠將萬物統一起來”,因此并非“一”模因。

上述兩個篇章均保留這一模因原本的名稱,譯為“One”,以便在目的語中保留董氏儒學數字特征。而“唯圣人能屬萬物于一”中,“一”則譯為“unity”加以區分。因此,“唯圣人能屬萬物于一,而系之元也。終不及本所從來而承之,不能遂其功?!奔础癘nly a sage is able to bring all things to unity, and link them to the One. Achievements cannot be realized if human do not reach and conform to the One.”

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

本句中“一”“元”均屬“一”模因。由于該模因的不同名稱均譯為“One”,“變一謂之元”英譯時難以體現原文中模因名稱的變化。假如將該模因不同名稱的譯名加以區分,則可能令譯入語讀者誤認為此三者為三個不同的譯化模因,從而造成誤解,損害譯化模因的生命力?!耙弧蹦R蛟凇洞呵锓甭丁分械拿Q即是“元”,因此將“變一謂之元”中的“元”譯為“One”,同前述譯化模因保持一致。而“一”則譯出該模因攜帶的文化信息“beginning”,不再展示模因的名稱變化,而再次對譯化模因“One”進行解釋。全句因此譯為:Thus the Spring and Autumn considers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as One, which means the origin. One means to follow the beginnings and ends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故人雖生天氣及奉天氣者,不得與天元,本天元命,而共違其所為也。

本句意為“人雖然生于天氣并奉行天氣,卻不能親附天元、秉承天元的運命,卻違背天元的作為?!薄疤臁痹诙先鍖W思想體系中即為絕對權力,“天氣”可譯為“will of the Heaven”,即上天意志,體現儒學意識形態;而“天元”即“天的本原”,仍同“一”模因內涵一致。因此本句譯為:Therefore, although human came from will of Heaven and are obedient to it,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violate Heaven's actions while getting close to the One of Heaven and being compliant to its fortune.

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為也,繼天之所為而終之也。其道相與共功持業,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為于此,惡施于人?大其貫承意之理矣。

本句意為:“因此‘春正月’的意思,是說人秉承天地的作為,繼續上天的作為并完成它。它的道理是說天與人相互保存所共建的功業,那怎么說是天地的本原呢?天地的本原怎么會在這里呢?怎樣施加給人的呢?這是贊美圣人能夠秉承天意的道理”(張世亮 鐘肇鵬 周桂鈿,2012:69-88+166-171)。本句中兩處“元”均為前述模因。譯為:Thus, the first month of a

year means that human should conform to, hold on and complete the Heaven's actions. Achievements realized by the Heaven and human are also preserved by the two parts, then how can this be One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How is One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found here, and applied to human? The Spring and Autumn extols the sage for he is in accord with Heaven's will.

四、結語

董氏儒學借數字體系聯系天道自然與人類社會,是儒學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前,董氏儒學英譯與國際傳播研究較少,本文選取新理論視角,依托模因論,從模因名稱、文化信息、性質范疇三方面,對《春秋繁露》中數字模因的內涵與英譯進行探究,試將董氏儒學數字模因復制傳播至英語語言,形成譯化模因,以期豐富英語讀者對中國儒學的了解,在國際社會構建更完整的儒學話語體系。

猜你喜歡
春秋繁露董仲舒模因
《春秋繁露》之《三代改制質文》篇釋義
春秋決獄與法律解釋——以董仲舒春秋決獄案例為中心的考察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問題研究述評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論《春秋繁露》中的“利”觀念
《春秋繁露》與董仲舒的儒學政治思想
春秋“王魯”說芻議:以董仲舒為中心
模因視角下的2017年網絡流行語
牟宗三論德治及其不足
基于模因論的英語論文寫作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