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研究
——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2024-02-29 13:46魏晨娜凌小倩
上海節能 2024年2期
關鍵詞:服務化競爭力制造業

彭 笑 魏晨娜 凌小倩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0 引言

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關鍵性技術缺失,發展質量效益不高。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不僅僅是擁有或使用,期待以產品為基礎的更多服務的體驗。隨著知識溢出和技術傳播,許多制造業企業面臨過度飽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為了實現產品附加服務帶來的較高較穩的利潤,逐步開始將重心從制造產品和銷售產品偏向服務。將服務與制造緊密結合的服務化策略成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即在產品制造前提供情報和廣告宣傳,制造中提供接待和操作演示,制造后提供安裝和維修服務[1]?!吨袊圃?025》明確提出了中國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總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2]。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出現都是源于社會分工、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專業化需求,在創造需求的同時可以引導消費的開展,加強兩業深度融合,對助力高質量發展有重大意義[3]。服務化已成為目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是形成制造業企業競爭優勢、實現價值提升的關鍵一步。

制造業服務化的概念由Vandermerwe 和Rada(1988)[4]首次提出,之后一直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國內外都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文獻。國內學者郭躍進(1999)[5]認為,制造業服務化主要表現為以服務優勢進行核心產品的營銷創新以及制造業企業經營活動向服務業拓展兩個方面,它們都在核心產品的基礎上促進產品銷售及產品價值增值。劉繼國(2008)[6]進一步界定了制造業服務化的概念,劃分為投入服務化與產出服務化,投入服務化是指逐步增加服務要素在制造業的全部投入,產出服務化則是逐步提升服務產品在制造業的全部產出中的地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徐振鑫等(2016)[7]總結制造業服務化,他提出制造業服務化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制造企業開展制造業產品服務,由產品型制造轉變為服務型制造的過程。

對于制造業服務化的經濟效應,一些學者對制造業服務化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系進行考察。陳漫和張新國(2016)[8]提出,嵌入式服務化對制造企業的經營績效的提升有顯著作用,混入式服務化并不能提升制造企業的經營績效。肖挺(2018)[9]研究發現制造業服務化企業相對于非制造業服務化企業,沒有在績效上取得明顯優勢,在服務化初期更容易陷入“制造業服務化-利潤陷阱”,服務化成熟后,促進企業利潤率以及銷售收入。趙艷萍等(2021)[10]基于產業環境視角研究發現中國制造業服務化與企業績效存在倒U 形關系,服務化中期時出現拐點。部分學者的觀點完全不同,王丹和郭美娜(2016)[11]提出制造業服務化不能促進企業盈利能力,存在許多影響制造業企業服務化發展的因素。還有一些學者考察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反映企業價值、企業發展潛在能力和綜合水平,與生產范疇的生產效率和財務范疇的企業績效有所不同。簡兆權和伍卓深(2011)[12]提出企業如何向價值鏈兩端拓展和延伸,制造業服務化成為重要途徑,目的是丟棄OEM(代工生產)的價值鏈低端環節,延伸到ODM(代工設計)階段和OBM(自主品牌)階段,最終實現IBM(國際品牌)階段,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劉斌等(2016)[13]發現制造業投入服務化對中國企業出口“二元邊際”的優化有重要影響,有效促進企業出口由“量變”演化為“質變”,提升中國產品的競爭力。羅彥等(2021)[14]基于企業加成率視角,發現促進制造業投入服務化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

綜上,學者們圍繞制造業服務化的內涵以及經濟效應展開大量的研究,為本文探究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奠定基礎。企業競爭力的表現形式與制造業服務化的目標一致,制造業服務化過程能夠合理配置企業的資源,推動全球價值鏈的攀升。目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已取得巨大進步,第二產業生產總值被第三產業趕超,實際的制造業服務化水平仍舊很低,制造業服務化能否提升企業競爭力需進一步檢驗。本文將以滬深兩市服務型制造企業為樣本,重點探究中國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分析企業異質性對兩者關系是否存在影響。

1 機制分析

制造業服務化是指制造業企業將服務融入制造,從簡單的產品制造,轉變為提供“產品+服務”包的運營模式的過程。實際上,制造業服務化是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環境,主動參與轉型升級,提升企業價值和實現長期發展的經營戰略。對企業來說:

1)制造業服務化在原有基礎上尋求新的市場機會,對企業資源配置的優化,降低生產銷售環節外的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的創收能力,獲取競爭優勢[15]。

2)制造業服務化能夠加強顧客的情感黏性和忠誠度,建立和維持與顧客的關系。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者結構的變化使得顧客不再滿足于單一的產品制造和銷售,越來越重視購買產品過程中的體驗與服務。服務化有利于滋生顧客對企業的情感黏性,產生密切聯系,建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16]。

3)制造業服務化能夠提升企業的增加值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F階段,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國內企業逐步從代工生產的低端價值鏈向設計、品牌等高端的價值鏈演變[17],企業不再被動接受生產,掌握更多主動權,提升企業潛在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推動整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服務化轉型并非一日之功,在轉型過程中往往會碰到意料之外的難處,付出的投入可能不會帶來預期的回報,快速達到價值增值目標并不現實,反而有可能過于激進,造成企業破產。在企業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具有不同的內部環境,形成不同的戰略目標、戰略需求、組織特征等[18]。服務化戰略的選擇面臨著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同時需要企業對內部組織結構作出巨大調整,既要承擔成本上升的風險,也要做好無法獲得預期回報,造成服務化之后的制造企業的競爭力相比于傳統制造業反而更弱的準備。

基于現有文獻的研究,本文認為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存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服務化的初級階段。本階段處于對服務化的探索階段,除單純的產品業務外,提供一些安裝、配送、維修等基本服務,此時附加的服務業務只是為了銷售產品,對企業而言并不是主要利潤來源。消費者把這種服務視為購買商品時的附加產品,一般情況下部分愛好新奇的消費者才有可能特地購買這種服務[19]。在這一階段,企業的投入與產出不平衡,企業的績效可能下降。一些制造業企業在向服務化轉型過程中會出現重心過度偏移,核心產品自身的銷售被忽略的情況,導致企業銷售收入減少。企業為進行服務化轉型,會采用改變營銷戰略,重新調整和配置資產和勞動力等方式開拓新市場[20]。在此過程中,不同企業文化、技術水平及管理模式可能會導致整合困難,人員流失,企業面臨一定的財務壓力,使得企業競爭優勢減弱。第二階段,制造業企業順利通過磨合期,邁入成熟階段,企業在充分掌握消費者偏好后,開始重視市場反應和消費者需求,生產更多高質量產品,加強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可度,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實現企業價值提升。知識、技術等要素不斷投入生產過程,形成生產優勢,企業合理分配制造與服務環節的資源,提升資源整體的利用效率,通過分工專業化、技術外溢等方式加強企業競爭力。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所需數據主要來自兩個部分,行業層面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企業層面數據以2012-2021 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制造業企業數據作為研究樣本。相關原始數據主要來自Wind 數據庫和CSMAR 國泰安數據庫,同時對企業樣本進一步合理篩選,剔除標記有ST 和*ST 的高風險上市公司,剔除數據嚴重缺失的企業,剔除樣本期間破產、倒閉的企業。對于部分缺失數據,本文采用插值法進行補齊。經過整理和完善,最終得到459 家企業共4 590個觀測值的面板數據。

2.2 變量測度與說明

2.2.1 被解釋變量

企業競爭力。目前衡量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有企業價值、企業利潤率、市場占有率等指標,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部分指標與企業服務化之間的關聯性較弱,可能無法準確地測算企業的競爭力。本文借鑒金碚(2003)[21]、盛安琪(2018)[22]等的方法,對相關指標進行調整處理后衡量企業競爭力,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2.2.2 解釋變量

制造業服務化。制造業服務化的主要衡量方式是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但由于企業年報中沒有顯示服務收入的直接數據,本文采用年報中其他業務收入近似代替服務收入[7]。因為在選擇企業過程中已剔除無服務業務的企業,選取的企業的其他業務收入大多涵蓋服務收入,不會存在較大誤差。

2.2.3 控制變量

除服務化外,企業競爭力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減少干擾,降低誤差,基于現有文獻的研究,引入企業年齡、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資產報酬率作為控制變量。

各變量具體說明見表2。

表2 變量說明

2.3 計量模型設定

為檢驗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建立如下模型:

式(1)中,compit代表i 行業t 年度的企業競爭力,serit為企業服務化,Xj,it表示第j 個控制變量,εit代表殘差,為觀察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加入企業服務化的平方項。

3 實證結果及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由表3 可以看出,企業競爭力的最大值為0.179,最小值為0.009,標準差為0.025,說明制造業企業競爭力在不同年份、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服務化的最小值為0.000 2,最大值為0.264,標準差為0.039,說明不同制造企業的服務化進程不一,經營結構和對服務業的重視程度存在明顯差異。

表3 變量描述性統計

3.2 回歸分析

通過Hausman 檢驗發現,固定效應模型更為適宜,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4 所示。列(1)為未加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制造業服務化的一次項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二次項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列(2)為加入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制造業服務化的一次項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二次項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制造業服務化與我國制造業企業競爭力之間呈現顯著的U 形曲線關系,隨著服務化水平的提高,制造企業競爭力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刂谱兞恐?,企業規模、財務杠桿、資產報酬率與企業競爭力顯著正相關,說明規模越大、財務杠桿越高、資產報酬率越高的企業競爭力越大。

表4 基準回歸結果

3.3 異質性分析

上文分析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整體影響,企業異質性對服務化作用的發揮可能存在影響,因此,本部分從企業所有制類型和企業規模兩方面進行了異質性分析。

3.3.1 企業所有制類型

根據企業所有制類型的不同,本文區分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并作了異質性分析。表5的第(1)列和第(2)列結果顯示,非國有企業的一次項估計系數為-0.106,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二次項估計系數為0.369,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總體上仍然呈現U 形曲線的結果,國有企業的一次項估計系數為負,二次項估計系數為正,不顯著。這表明,相對于國有企業,制造業服務化對非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程度更深??赡艿脑蚴?,國有企業內部制度受到國家的宏觀調控,在許多方面無法保證完全市場化,同時其擁有特殊的融資渠道、產業政策和政府補貼,從而能夠得到許多非市場競爭的優勢[23]。此外,國有企業的經營目標并不是利潤最大化,通常是國家調節經濟,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得服務化對國有企業而言并無太大作用。而非國有企業以營利為目的,追求最大利潤,擁有運營靈活、決策可控、營銷活躍等治理結構上的優勢,可以通過服務化完善企業生產投入結構,合理配置資源,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非國有企業想要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擴大市場份額,率先在行業中占得發展先機,推動高水平服務化發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選擇。

表5 異質性分析結果

3.3.2 企業規模

根據企業規模的不同,本文區分大規模企業和中小規模企業并作異質性分析。由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均是大規模企業,將樣本分為大規模企業組和中小規模企業組,以企業規模的平均值為分界點,把高于平均值的企業劃分為大規模企業組,把低于和等于平均值的企業劃分為中小規模企業組。

表5 的第(3)列和第(4)列結果顯示,大規模企業的一次項估計系數為-0.076,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二次項估計系數為0.402,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總體上呈現U 形曲線的結果,中小規模企業的估計系數也均通過顯著性檢驗,相比之下,大規模企業的系數更大。說明制造業服務化對大規模企業的影響更大,對中小規模企業的影響更小??赡芤驗橐幠]^大的企業往往具有科學的管理模式、豐富的人力資本以及暢通的融資渠道等優勢[22],更有利于發揮規模效應,提升企業競爭力。

3.4 穩健性檢驗

3.4.1 替換被解釋變量

為檢驗上述結論是否穩健,本文使用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作為企業競爭力的度量指標再次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6 列(1)所示,與前文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表6 穩健性檢驗

3.4.2 剔除直轄市影響

在我國,直轄市較為特殊,經濟實力普遍高于其他城市,制造業企業服務化水平和競爭力水平可能較為領先。本文剔除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的所有樣本后再次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6 列(2)所示,制造業服務化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U形曲線關系依然存在。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結論

本文從微觀企業的角度出發,以2012-2021年我國滬深A 股上市的制造業公司為樣本,分析了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實證分析發現:

1)制造業服務化與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顯著的U形關系,即先下降后增長的趨勢

制造業企業在進行服務化初期,由于服務化業務的開展,投入與產出不平衡,內部矛盾更加激烈,企業競爭力下降。管理者應及時意識到U 形關系的影響,保持鎮靜,繼續拓展服務化業務,在企業深入業務的過程中,產出與投入之間的距離將逐步縮減,企業競爭力的下降達到轉折點,實現質的提升。

2)對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規模的企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制造業服務化對非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明顯高于國有企業,對大規模企業的影響高于中小規模企業。

4.2 政策建議

1)戰勝服務化轉型難關,助推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

我國制造業從簡單的生產銷售到增加附加服務需要一定時間,企業應該穩定心態,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和經營結構逐步開展服務化業務,開拓新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將重心向產品信息、金融等服務偏移,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激發國內市場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同時提升制造業整體在國際循環中的競爭優勢,有效實現“雙循環”。

2)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力度,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創新能力是企業面對市場變化和激烈競爭壓力時的重要解決方案,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要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解決研發設計和技術創新等難題,將信息技術和高科技知識合理融入制造與服務各個環節,推動制造業企業的服務創新,創造高端產品、高端服務的新優勢,提高企業的創收能力,有效實現制造業服務化對企業競爭力的積極作用。

3)培養優秀人才,完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服務化體系

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過程是價值創造的過程,需要優秀人才的協助,人才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和持續發展的首要資源。企業應完善服務化相關的管理和教育體制,培育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服務人才,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先進科技成果的高層次人才團隊,有效用于研發設計、技術創新、品牌等價值鏈高端環節,促進制造與服務的相互融合,創造更多的價值。

猜你喜歡
服務化競爭力制造業
制造企業服務化程度、服務化模式和服務化收益研究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戰略研究
日本競爭力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制造服務化發展戰略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