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呼吸功能訓練對肺癌根治術術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4-03-01 11:17陳靜嚴紅呂琳吳曉莉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呼氣條目根治術

陳靜 嚴紅 呂琳 吳曉莉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常熟 215500

肺癌(lung cancer)是由吸煙、職業接觸、環境污染等原因導致的原發于氣管、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并主要以咳嗽、痰血、胸痛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象,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在各類腫瘤疾病中占據較高地位。據統計,目前該疾病約占各類腫瘤疾病的33.94%,而其中80%以上的患者存在死亡風險〔1-2〕。肺癌根治術是肺癌的首選治療方式,其能通過切除肺葉及周圍淋巴結,以達到控制或治愈的臨床目的,對緩解患者疾病癥狀具有良好效果。由于肺癌根治術屬侵入性操作,創傷較大,肺功能恢復漫長,嚴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而科學的呼吸功能鍛煉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途徑之一〔3-4〕。目前常規的呼吸鍛煉主要包括縮唇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胸部擴張運動訓練等方法,但僅能夠在病情穩定期進行,已無法滿足患者的術后康復需要。早期呼吸功能訓練主要是指重新調整呼吸訓練時間,最大限度提升呼吸訓練效果,并以全面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為最終干預目標,目前該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當中〔5-6〕。本研究通過對肺癌根治術患者實施早期呼吸功能鍛煉,旨在明確該模式對肺癌根治術患者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肺癌根治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順序向其發放數字編號(1,2,3,…,80),其中奇數編號(1,3,5,…,79)納入對照組,偶數編號(2,4,6,…,80)納入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受試患者均已接受胸部X線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檢查,符合《中國晚期原發性肺癌診治專家共識(2016年版)》〔7〕診斷標準,可確診為肺癌;②受試患者年齡>18歲;③認知功能正常;④首次進行肺癌根治術患者;⑤術后住院時間>7 d;⑥已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傳染性疾??;②合并其他臟器功能不全;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④近3個月內參與過相關臨床研究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n=40,n(%)〕

1.2 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呼吸功能訓練。干預時間為7 d,觀察時間為30 d。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開展呼吸訓練措施。針對在院患者,由責任護士負責協助并完成對應的呼吸訓練;而對于出院患者,可叮囑患者家屬監督患者自行完成部分呼吸訓練。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訓練實施情況,下述所有訓練方法均在患者術后5 d內進行,每項訓練各間隔2 h進行。①縮唇呼吸訓練:叮囑患者緊閉雙唇,盡量用鼻腔吸氣,并以口呼氣,呼氣時將口收攏為吹口哨狀,慢慢呼氣;吸氣和呼氣的時間比例以1∶2進行,直至達到1∶3為目標,訓練成效評定標準為能夠將15 cm以外的蠟燭火苗吹至傾斜,每日早晚各進行1次。②腹式呼吸訓練:首先將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進行清潔處理,保持呼吸道暢通,取患者半臥位,在鼻腔吸氣完成后,不可及時排出,保持3 s后,在經過口腔緩慢呼氣,呼氣時應用腹肌收縮推動膈肌上移,呼吸期間保持胸廓最小活動幅度或者是不動,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反復訓練10次。③胸部擴張運動訓練:此訓練方法注重吸氣方法調整,首先通過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幫助患者完成全身心放松,隨后叮囑患者用胸部和膈肌進行呼吸,將吸氣時間增加至3 s,緩慢進行,停留2 s后緩慢呼氣,每個循環為1組,每日進行4組,早晚各2次。④呼吸訓練器:患者需保持坐立體位,呼吸訓練器位于患者正前方30 cm處,患者需用口腔含助力器咬嘴部位,隨后鼻腔緩慢吸氣,在助力器觀測球達到頂端部位時停止吸氣,并保持3 s,隨后松開咬嘴,經口緩慢呼氣,10~15次/組,每日2~4組,10 min/次。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呼吸功能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法、干預周期均與對照組相同,差異在于重新調整訓練時間。①入院1 d:由責任護士幫助患者完成縮唇呼吸訓練;②入院2 d:與上述內容間隔1 h后,開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③入院3 d:同步開展胸部擴張運動訓練,同時利用呼吸訓練器開展呼吸功能強化訓練,間隔時間同為1 h。隨時間推移,可延長訓練時間,例如在原有訓練強度的基礎上,增加訓練時長,擴充訓練組數,具體強度需結合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調整。

1.3 觀察指標

1.3.1肺功能 于兩組術后1 d與術后7 d時,利用呼氣實驗、激發實驗、肺活量的測定以及最大通氣量的測定等檢測手段,檢測患者干預前后的FVC、FEV1、FEV1/FVC水平。

1.3.2相關時間指標 包括兩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時間(呼吸頻率降低、呼吸深度增強)、術后臥床時間以及切口愈合時間。

1.3.3生活質量 于術后1 d與術后30 d時,通過留院觀察及跟蹤回訪,使用QLICP-LU量表〔8〕,綜合評定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評估內容包括軀體功能(7個條目)、心理功能(12個條目)、社會功能(6個條目)、疾病共性癥狀/副反應(7個條目)4個維度,共32個條目,各條目分值為1~5分,滿分為160分,其中正性條目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3個維度,分數越高,代表生命質量越為良好;負性條目為疾病共性癥狀/副反應,分數越高,代表生命質量越差,量表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702 6~0.922 1,I-CVI為0.825~0.907,S-CVI為0.938。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三項指標水平對比

術后1 d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7 d,觀察組FVC、FEV1以及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2.2 兩組患者相關時間指標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時間、術后臥床時間以及切口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相關時間指標水平對比

2.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水平對比

術后1 d,兩組患者的各項QLICP-LU量表指標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30 d,觀察組QLICP-LU量表評分中的正性條目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負性條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QLICP-LU量表評分對比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肺癌患者人數比例的不斷攀升,肺癌根治術的應用越發廣泛,而對于改善肺功能、加快恢復速度以及提升生活質量已成為困擾臨床醫師的重要問題之一〔9-11〕。羅志雄等〔12〕對腦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呼吸功能訓練發現,觀察組患者在肺功能恢復方面的效果收益顯著優于對照組。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干預方法,結果顯示:術后7 d觀察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本結果與楊佳佳等〔13〕研究結果相吻合,由此可見,早期呼吸功能訓練對改善肺癌根治術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效果更為顯著。其原因在于,傳統的呼吸訓練方法雖能夠利用特定的訓練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水平,但其僅能夠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開展,這嚴重限制了該疾病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而與其相比,早期呼吸功能訓練能夠重新規劃訓練時間,提倡患者盡早執行康復訓練,同時通過控制訓練實施順序,逐漸強化呼吸功能,進而最大限度改善其肺功能水平,加快術后恢復速度,本研究的第二項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緩解時間、術后臥床時間以及切口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能夠充分證實上述觀點的正確性,且本結果與段廣娟等〔14〕研究相一致。此外,結合李林等〔15〕的研究結果可再次發現:其關于生活質量方面的研究成效與本研究的第三項結果:術后30 d時,觀察組QLICP-LU量表評分中的正性條目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負性條目評分低于對照組,具有極高的相似性。本文作者分析,在該疾病患者術后階段,由于受到呼吸功能的限制,導致其無法正常參與日常生活行為,同時還會伴有嚴重的生理不適,而早期呼吸功能訓練的實施能夠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呼吸效率,且在患者肺功能得到良好改善的前提下,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水平也將得到穩步提高。

綜上所述,針對肺癌根治術患者,早期呼吸功能訓練能夠明顯改善其肺功能水平,加快恢復速度,同時顯著提高該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納入研究對象相對較少,實際結果存在部分偏差,且本研究也忽視了各地區等級制度的不同,因此無法明確該護理模式的實際性作用,為此后續研究可通過擴充樣本來源、擴大研究范圍、擴大資金投入等方式,強化研究的真實性與合理性。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呼氣條目根治術
智能口罩可直接檢測呼氣中的病毒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術后輔助治療
《詞詮》互見條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如何掌握歌唱訓練中吸氣與呼氣之技巧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13碳-呼氣試驗質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
呼氣末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
改良擴大根治術治療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瘺管48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