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現狀及建議

2024-03-02 16:32黃興娟林長春
教師教育論壇(高教版) 2024年1期

黃興娟 林長春

摘 要: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之一是教師身份認同問題,而職前階段恰恰是形成教師身份認同的重要時期,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到底情況如何?影響因素又有哪些?本研究通過文獻梳理、搭建框架、編制問卷、進行訪談等過程,調查了621名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身份認同現狀,發現:(1)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整體較好,各維度發展不均衡;(2)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在專業類別、性別上具有差異(3)個人及環境兩方面共同影響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谘芯楷F狀和訪談結果進行歸因并從教育部門、高等院校、師范生個體三個層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教師身份認同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4)01-0039-09

一、研究背景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途徑,科學教育深刻影響著各國在全球市場中的經濟與技術地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高度重視科學教師隊伍,我國從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開始,逐漸關注到了科學教師隊伍;隨后,黨和國家關注到了教師教育,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教師教育改革發展政策,例如2022年新頒布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高了對科學教師的要求,并強調要對科學教師進行有規劃、有針對的服務[1]。2022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培養的通知》,旨在于建強一批培養小學科學教師師范類專業,從源頭上加強本科及以上層次的專業化小學科學教師供給,提高科學教育水平,夯實創新人才培養基礎[2]。國家對科學教師教育的高度重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科學教師教育變革。

盡管有無數政策文件強調“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質量的科學教師隊伍。但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眾多研究表明國內外科學教師身份認同情況普遍不理想。簡單來說即為:教師身份感知、歸屬感不強及自我身份建構不足而導致感受到自我價值喪失[3]。有研究表示,科學教師身份認同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成長以及教師幸福感,直接關系到教育改革的成?。?]。202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讓科學教師培養受到了關注[5]。所以,在新一輪的全球科學教學改革中,培養具有身份認同感的科學教師已經成為改革目標之一。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將職前小學科學教師定義為:即將進行或已經完成教學實習,具備一定專業基礎但尚未入職,專業為科學教育或小學教育(科學方向)在讀的本科生,以及尚未入職的專業為科學教育學、科學與技術教育、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碩士研究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了全國14所師范院校大學專業為科學教育、小學教育(科學方向)的在校本科生,專業為科學教育學、科學與技術教育、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在校研究生,其中免費師范生來自于西華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共回收685份答卷,刪除非指定高校研究對象的16份無效答卷,共669份有效答卷,有效率為97.7%。同時,為提高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模型質量,進一步排除答題時間小于兩分鐘的問卷47份,最終本研究的實際樣本量為621份,占回收問卷的90.7%,研究對象基本信息見表1。

(二)研究工具

問卷調查以探析現狀,訪談調查以挖掘背后影響因素。本研究從職業身份認同、專業身份認同、個人身份認同、情境身份認同四個維度來體現職前小學科學教師主體的能動性以及環境的影響力。通過整理文獻,梳理研究目的,兩輪專家咨詢后,最終確定了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指標體系,由四個維度八個因子構成(表2)。

根據理論框架,編制了《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現狀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基本信息包含人口學特征題;問卷主體包括職業身份認同8題、專業身份認同8題、個人身份認同8題、情境身份認同8題。本研究中,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擬和結果良好(X2/df=4.914、RMSEA=0.079、TLI =0.895、CFI=0.905、IFI=0.905),模型的組合信度(CR)較好(CR>0.7),平均方差提?。ˋVE)較好,基本滿足AVE>0.5,說明本次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模型各個維度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和組合信度。

根據問卷情況,遵循自愿、隱私的原則,訪談了參與過問卷調查的12位在年級、學校、志愿、專業名稱方面均表現出不同特點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表2),以挖掘影響他們身份認同的原因。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采用SPSS 25.0進行統計分析,利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對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現狀特征進行描述,采用訪談調查對問卷結果進行驗證和補充。

(一)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整體較好,各維度發展不均衡

Norman(2010)認為,Likert數據大于或等于4的平均值表示教師身份認同位于相對高水平[6]。通過描述分析,獲取了我國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各指標的基本情況(圖1)。由此看來,我國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整體身份認同(M=4.145)整體較好,但各維度差異較大、發展不均衡。體現為職業身份認同(M=4.268)>情境身份認同(M=4.255)>個人身份認同(M=4.033)>專業身份認同(M=4.024)。

職業身份認同在一級維度中位列第一,這說明被試對小學科學教師這一職業的認知較為積極。被試職業價值觀較高,訪談中體現為對教師師德敗壞事件呈現憤怒態度;職業歸屬感次之,“沒有真正成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成為了大家判斷職業歸屬感的主要因素,而喜歡與熱愛、實習經歷、見習經歷都能增強受訪者的歸屬感。專業身份認同在一級維度中排名靠后,說明被試對于自身及自身掌握的知識不自信?!翱茖W教學水平”在二級維度中得分最低,說明大部分被試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科學教學能力的掌握和運用上的自我評價較低。

以上結果的出現原因有二:第一,職業身份認同得分高,主要因為被試者都為師范生,在選擇學校與專業時已經對小學科學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積極判斷;第二,“科學教學水平”“職業行為傾向”維度得分低,主要是因為被試者實踐訓練較少,自身師范技能、專業知識、教學經驗、師生關系、學情認知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二)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在專業類別、性別上具有差異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在在戶籍、班委經歷、獎學金、生活費、父母學歷、實習時間、研究生專業是否一致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接下來對部分具有差異的現象進行分析解釋。

1.公費師范生身份認同顯著高于非公費師范生

調查結果顯示,公費師范生四維度的教師身份認同平均值均遠遠高于非公費師范生,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表3)。

訪談結果表示公費師范生身份認同偏高的原因主要為:第一,堅定就業方向。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他們已確定填報的職業方向——成為一名老師。主要因教師職業意義重大、穩定、體面,所以才確定填報公費師范生;第二,無就業壓力。畢業即就業(帶編制),并可回到家鄉歸屬地,這兩方面緩解了他們的就業壓力。同時,在訪談中也有公費師范生受訪者表示,“父母非常滿意公費師范生的專業,希望我有未來成為一名教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笨梢?,公費師范生在選擇專業時已了解就業方向,周圍的親人朋友也十分支持,促進了他們對該教師職業形成強烈認同。

眾多研究表明,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處于中上水平,具有較高的情境認同和職業認同[7]。在當前公費師范生教育政策下,公費師范生身份認同情況整體高于非公費師范生。

2.女性職業身份認同顯著高于男性

在職業身份認同維度上,女性的平均得分(p=0.024*)顯著高于男性。結合二級維度數據進行分析,可發現職業價值觀上男女并無顯著差異。說明被試無論男女,對于科學教師職業的理解、價值的認識都較為一致,訪談數據顯示大多受訪者認為科學教師非常神圣、意義重大;但在職業歸屬感上,女生更加認可自己是科學教師的一員,主要原因是社會中女性教師占了絕大部分,教師這個職業對于女性而言比較穩定、體面。有位男受訪者表示“去當小學老師的話,可能有性別優勢,但可能以后就屬于較為安穩的那種。還是希望自己有一個更優的選擇,但是當前就業環境不樂觀,壓力也挺大的?!?/p>

綜上所述,究其原因主要為:傳統視角中,男性往往有更多的生活壓力。數據顯示,大部分男生已經對教師 “收入低”“壓力大”“事情多”等情況有了負面認知觀念,影響了他們的職業身份認同[8]。

(三)個人及環境兩方面共同影響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

1.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集中于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對小學科學教師的態度這兩類。職前小學科學教師作為未來專業的科學教育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職前教師較高的科學教學水平,促進形成較高的教師身份認同。問卷和訪談的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自己科學教學水平較低,目前還不具備成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的能力,導致自身的身份認同低。眾多研究表示教師只有熟練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在遇到教育問題時也能輕松利用專業知識技能來解決,這樣有利于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9]。

在訪談中,有受訪者表述到自己了解到小學科學教師付出和回報之間不成正比,受訪者F說:“有很多工作的師兄師姐說前途不太好,因為科學課偏‘副科,在學校的地位和待遇也不高?!辈糠质茉L者表示到嚴峻的就業環境讓他們感到焦慮,大部分受訪者只爭取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并不堅定地想成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受訪者K說:“在河北、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沒有很重視科學老師。甚至我都感覺我找不到一份工作?!弊陨韺β殬I的態度,影響著他們的身份認同。

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集中于學校環境、社會環境這兩類。訪談結果顯示在學校中科學教育專業課程內容較為豐富,本科階段更重視理科基礎知識、科教基礎理論、課程設計、師范技能等,研究生階段更加重視研究方法、前沿知識等。大部分人表示實踐能讓自己學習到更多的內容,希望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同時有受訪者表示,師資配備會讓他們感受到學校足夠重視科學教育專業,也希望有更加完善的教學設備,“希望學院多一些3D打印、Scratch編程、VR技術等課程等?!庇纱丝梢?,學院越重視科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越系統、師資配備越全面、教學設備越完善,學生就能越感受到自己被關注、被重視,教師身份認同就會越強。

針對于社會環境,多數受訪者對現目前頒布的政策文件感到欣喜、激動,認為國家教育部門關注到了科學學科,并期待科學教育的未來發展。問卷數據顯示,有45%的人選擇小學科學專業是因為目前該專業相對其他專業更好就業,由此看來,就業環境的確會影響自身對該專業的認同程度。盡管如此,小學科學老師的社會地位依舊不高。社會上還有大多數人認為科學只是一門“副科”,久而久之,教師也會受其影響,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所教的學科納入到所謂“副科”隊伍里,導致教師身份認同偏低[10]。正如大二受訪者D說:“父母對這個專業沒有任何認識,所以他們覺得這個專業不是特別的好,不像物理、生物這些科目更大眾化,帶來更多收益。他們覺得科學是‘副科?!?受訪者F也說:“有很多工作的師兄師姐說前途不太好,因為科學課偏‘副科,在學校的地位和待遇也不高?!蓖獠凯h境影響著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心理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教師身份認同。社會地位低、工作強度大、待遇跟不上等問題相繼而出,這讓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感到了迷茫。

四、對策建議

(一)教育部門層面

1.擴大科學教育專業公費師范生招生規模,建設高素質科學教師隊伍

科學教師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工業母機”,重視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就是在為科學技術創新蓄能[11]。一份面向全國31個省的調查顯示: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背景漢語言文學(含師范)的占比最高(23.6%),科學學科相關的專業中,占比最靠前的生物和化學(含師范)也非常稀缺(2.8%和3.4%),可見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發展嚴重滯后、小學科學師資在基礎教育中更是短板[12]。綜上可知,小學科學教師數量不足、教師質量較低制約了科學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師隊伍亟待加強[11, 13]。

結合本次問卷和訪談的結果,發現公費師范生對于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度極高,并且顯著高于非公費師范生。因此,建議從國家層面號召教育部門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高校實施“優師計劃”,協同培養科學教育公費師范生??刹捎酶呖际着浫?、免繳學費、定向培養、生源地工作的形式,實施UGS(大學—政府—中小學)的科學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吸引更多的科學教育公費師范生。一來,公費師范生身份認同顯著高于非公費師范生,表明他們認可小學科學教師這一份職業;二來,作為“定向師范生”,可以明確填補小學科學教師的崗位空缺;三來,作為本科師范生,經過四年全面系統的科學教育專業內容學習,有利于提高科學教師隊伍質量與素質。

2.增加小學科學教師編制指標,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

受小學科學課時量增長和學齡兒童人數增長的雙重影響,未來五年我國小學科學教師將出現較大師資缺口?!吨袊逃y計年鑒》數據顯示:小學科學教師初始數量嚴重不足,2017年到2023年間,年均師資缺口高達12.8萬人;到2027年,師資缺口仍將有大約3.5萬人。小學科學教師缺口如此之大,找到一份工作理論上不是難事。

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訪談對象表示:因家鄉地不重視科學,導致找到一份小學科學教師的對口工作變得非常困難。研究顯示,小學科學教師招聘主要難點眾多,集中于:(1)部分地區中小學校受教師編制、戶口指標限制,招聘的科學教師數量遠不足其實際需求,大部分科學教師均為無編代課教師。(2)當前各地小學科學教師的工資待遇、福利條件、社會地位與其他企事業單位相比競爭力有限,難以吸引碩士學歷和理工科背景的高水平求職者,人才短缺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11]。因此,更多受訪者表示,只是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并不一定要求是小學科學教師,降低了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身份認同。

為解決目前的難點問題,提高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身份認同。首先,適度增加招聘名額和戶口指標,釋放學校真實需求,招聘更多的專職科學教師;其次,設立研究型教師專項招聘計劃,提供具有區分度的崗位要求和薪資待遇,吸引科學教育專業研究生和其它理工科背景的高素質人才;最后,建立相關監督機制,確保政策落實。增加編制指標、提高教師的待遇落地,才能真正地提高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身份認同感,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成為科學教師團隊的一員。

(二)高等院校層面

1.優化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在課程設置方面, 目前的科學教育專業課程中,教師教育類課程和實踐性課程比例偏低, 學生獲取教育信息滯后, 教育觀念跟不上課程改革[14]。通過調查和訪談發現,部分職前小學科學教師對于專業課程開設并不滿意。根據受訪者所訴,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

(1)課程種類多、內容龐雜??茖W教育課程內容廣泛,主要包括公共基礎類(科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綜合類(科學實驗教學、科學課程論)、教學實踐類(教育實習、科學教學實踐與研究)、教學輔助類(教育技術課程)等等,但因課時有限,學生在眾多課程之間游走,疲于各科作業與期末考試,容易導致學而不精、識而不悟。(2)課程深度不足,缺乏科技創新課程。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目前小學科學教師除了日常教學工作,還要具備科研能力,未來小學中也更需要研究型科學教師。(3)專業技能課程開設較少,缺少實操機會。眾多實驗課程往往是輔助性內容,安排于一學期集中學習,未能做到與小學科學教師接軌。研究表明,我國已有“重科學理論課程、輕科學實踐性課程”的課程體系,這種設置會導致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夠強,不能很好地為小學科學教育的崗位提供人才[15, 16]。

所以,未來培養小學科學教師的課程體系應有所調整,以強化教育育人功能。首先,在思政課程中強化科教興國理念。組織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深入領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科技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推動自身更好地建立教師身份認同。其次,刪減并無實際裨益的課程、增設前沿設備與創新實踐課程,開發更加開放、多元的科學課程體系,為專業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以此加強學生參與感與體驗感。然后,優化課程。盡可能將理科課提煉精簡為綜合性、跨學科課程,以增強教師的課程開發、問題解決能力。最后,合理規劃課程時間安排。盡可能保證學期之間課時相差不大、課程難度與深度循序漸進,將課程安排做到張弛有度。

2.創新協同培養機制,提升教育實踐質量

科學教育專業的學習不僅是要學習如何教授科學知識,還要學習培養科學思維、運用科學方法、傳播科學精神。需著眼科技與教育發展趨勢,強化學科橫向聯系,加強實驗設計與動手能力的訓練,提升未來科學教師項目式教學、跨學科教學等實踐能力[13]。所以對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培養不應局限于理論輸出,還需更多地關注職前教師在實踐中對于知識的應用。就目前情況而言,高校不同理科專業學院間協同不夠,實驗室資源與人力資源共享共建不足,影響了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科學實踐能力培養[17]。問卷和訪談結果也顯示職前小學科學教師專業身份認同最弱,體現為自身實踐能力較弱,紛紛表示希望增加實踐課程。

教育實踐是實踐性課程的關鍵構成部分,對職前教師身份認同的建構具有重要影響[18]。針對目前職前小學科學教師專業身份認同最低,主要以理論知識作為主要學習目標、忽視實踐的現狀的情況,高校應著力加強實踐時間、提高實踐質量[19]。通過多方聯動拓展教師培訓內容的方式,促進職前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不斷檢驗、反思、總結、提升專業知識和能力[20]。

第一,創新小學科學教師培養協同機制。支持師范院校與高水平理工大學、中科院、工程院及其下轄科技館、博物館、天文臺、植物園等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協同關系,支持學分互認、教師互派、課程互享,合作培養職前小學科學教師[11, 21]??破請鲳^中資源豐富,具備科學表演、科學實驗、科普研學、科普影視等條件,豐富的資源與設備對于培養職前小學科學教師的實踐能力具有較大幫助。以此整合優質科教資源,提升人才培養專業化水平。

第二,優化教育實踐場地與教育指導。在教育場地上,具備優良校風、能深入合作、指導認真負責的實習基地能為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提供較好的環境氛圍,例如:地方優秀小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中心、教師進修學院等。在教育者上,需篩選一批具備豐富教學經驗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一線科學教師與教研員作為指導教師,促進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更加了解未來工作屬性,提升項目式教學、跨學科教學等實踐能力。

3.創設和諧校園環境,多維凸顯人文關懷

職前小學科學教師們與高校教師的關系、與同學的關系、學習環境、高校教師的思想意識等都是影響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自身職業身份認同的重要外部因素。大量研究證明,多條溝通和互動渠道對形成職前教師身份認同至關重要;此外,與同學、教師和管理人員建立密切關系的職前教師具有更積極的教師身份,更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科學教師[22]。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條件,開放的學習環境也更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因此,高校學校需積極創造有助于職前教師發展的外部動力,包括校園環境、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教師意識等等。首先,高校需創設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包括便利的超市、舒適的宿舍等滿足學生生活所需,寬敞的教室、自習室或圖書館為學生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其次,盡可能地在高校教師面試的時篩選具有情懷、專業過硬的教師,教師的情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點與看法。最后,了解每位職前教師的需求。定期通過訪談等交流活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與生活情況,聽取學生意見,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

(三)師范生個體層面

1.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效能感

職前教師身份認同的提高不僅與外界因素有關,也與自身專業發展有關。研究表示,對自我的正面認可與反饋更有利于身份的形成[23]。只有認同了自己的身份,才會主動了解自己的專業成長方向,擁有自己判斷的主動權。對自我的認可體現在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上,自我效能感影響著教師的自我判斷、感受與信念,尤其影響著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是教師身份自主發展的重要內驅力[9]。

科學教育有利于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推動人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分重要[11]。因此,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到科學教師的身份重要性,積極參與建構自身身份認同。首先,在意識上,個人需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科學教師在培養青少年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素質、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具備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10]。其次,在行為上,積極參與各類與專業相關的活動,充分肯定鼓勵自身,給予自身充足的正反饋信息,促進建立內在的認同和真正的精神滿足,進而感受到幸福和生命的價值、實現自身專業發展,共同推動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

2.明確就業取向,制定個人發展規劃

問卷結果顯示職前小學科學教師職業價值觀高于職業歸屬感。本碩專業一致的同學具有較強的職業歸屬感,大多堅定地要成為科學教師;但大部分受訪者在當今嚴峻的就業形式下,持“有工作就行”的思想,并不堅定。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是教授科學課程的最佳人選,小學科學也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專業性強的人來教授,并不能如十幾年前采用各科教師進行“代課”的方式進行。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正在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為適應此理念下的教育改革、跟上時代的步伐,職前教師需主動投身于教育教學實踐變革中,推動我國教育質量的提升[20]。因此,職前小學科學教師應盡早明確個人就業取向,制訂適合自己職業生涯階段的發展方案。對于職前教師本身,他們應該尋求自我發展的途徑,首先主動尋找鍛煉自己的機會,以開放的心態向前輩學習有用的經驗,利用網絡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增強自身對未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心;其次,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采納自己的優點,避免缺點;最后,保持開朗樂觀的態度,學會適應各種環境,以提高自我認同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4-08)[2023-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_619921.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培養的通知[EB/OL].(2022-05-19)[2023-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205/t20220525_630368.html.

[3]? 展素賢,侯方蘭.我國教師身份認同研究述評(2004—2021)——基于CiteSpace的文獻可視化分析[J].湘南學院學報,2022,43(04):101-106.

[4] 張華,許斌.大學英語教師身份認同的現狀與分析——基于浙江省5所大學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2017,33(04):69-76.

[5] 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EB/OL].(2023-02-22)[2023-3-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302/t20230222_1046715.html.

[6] 溫靜. 新時代鄉村小學英語教師身份認同調查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 2020.

[7] 范志星.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與職業認同研究——基于考研政策的影響[J].教育觀察,2022,11(20):15-19.

[8] 謝淑海,熊梅.職前教師專業身份認同的理論發展與研究展望[J].教師教育學報,2014,1(06):10-17.

[9] 陳鵬.幼兒教師專業身份認同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23(4):24-29.

[10]杜君蘭,汪景麗.高師院校本科學歷小學科學教師的培養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04):76-79.

[11]光明日報.尚俊杰,石祝:用優秀的科學教師賦能未來[EB/OL].(2022-11-28)[2023-3-21]https://mp.weixin.qq.com/s/-s2jdmBkW3gQlVnOXm39xw.

[12]王震,周丹華,盧婧,等.我國小學科學教師培訓現狀、問題及發展建議——基于31個?。ㄗ灾螀^、直轄市)131134名教師的大規模調研[J].中小學管理,2023(01):52-55.

[13]中國科學報.倪思潔,張春柳. 科學教育三人談:科教融合的下一步要怎么走?[EB/OL].(2023-01-11)[2023-3-21]https://new.qq.com/rain/a/20230118A079D600.

[14] 趙敏.科學教育專業實踐性課程體系框架的構建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019.

[15] 閆金龍.科學教育專業實踐性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0,36(04):48-51.

[16]吳畏,陳勇,趙敏.STEM視域下科學教育專業的困境與出路[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8,32(04):43-50.

[17] 中國教育報刊社.林長春:構建科學教師培養的“四結合”多元協同育人新機制[EB/OL].(2022-12-13)[2023-3-21]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354365358535219622&item_id.

[18] 張學甜,林一鋼.教育實習對師范生教師身份認同影響的實證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2,35(01):50-56.

[19]侯滟斯.課程改革中教師個人身份認同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12):77-79.

[20] 王超,田小紅.國外教師教育的研究熱點與特點探析——基于《教學與教師教育》2008至2017年載文分析[J].教師教育學報,2020,7(03):116-125.

[21]重慶教育.教育部: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培養,擴大科學教育專業招生規模[EB/OL].(2022-05-30)[2023-3-21]https://mp.weixin.qq.com/s/gVBG8S1LrgZc7jM53o02zA.

[22] Richardson W D. Who Will Stay? How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es Retention Decisions in North Carolina Secondary Science Teachers[D].Raleigh: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2019.

[23] Rodgers C R,Scott K H.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 self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learning to teach[M].2022:732-756.

Curr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of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621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Huang Xing-juan1,Lin Chang-chun2

Abstract: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is the issue of teacher identity, and the pre-service stage is precisely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forming teacher identity. What is the situ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What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dentity status of 621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ramework building,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interviews. It was found that: 1.the overall identity of 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is good, with uneven development in various dimensions; 2.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identity of pre 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categories and gender; 3.Both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jointly affect the identity of pre 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interview results, attribution is made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from three levels: education department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 teacher training students.

Keywords:Pre-servic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Teacher identity;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proposal

作者簡介:黃興娟,女,四川成都人,重慶師范大學碩士,主要從事科學教師教育、STEM教育研究;

林長春,男,重慶人,重慶師范大學科技教育與傳播研究中心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科學教師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