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學科學院協同創新建設路徑探究

2024-03-03 10:35毛多斌和萍王延峰張杰朱軍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院學科建設

毛多斌 和萍 王延峰 張杰 朱軍

摘? 要: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學科學院高質量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地方高校內涵發展,深化學科學院調整以激發內生創新活力研究,文章以河南省地方高校為例,針對地方高校學院對學科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高校學科建設難以取得新成效的問題,對學科學院建設、學院管理機制、學院設置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了具體的學科學院建設策略及方法。文章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推動地方高校學院布局優化,促進學科學院協調發展,切實提高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水平。

關鍵詞:學科學院調整;地方高校學院;學院管理機制;學院設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調整優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睂W科建設是高??蒲?、教學工作運行的基礎和載體,是體現其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的重要標志,也是高校發展的不變主題。然而,近年來河南省高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并未取得優異的成績。從國家級重點學科視角分析,省內共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覆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總數為8個,遠低于全國各省區68.93個國家重點學科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在學科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如何扎實有效地推進學科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是目前河南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高校實行學院制除了縮小管理幅度之外,最大的目的在于學科建設[1-2]。然而,地方高校在學院發展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科建設,進而影響了高校整體的學科建設水平。文章針對學科學院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切實促進學科學院建設協調發展,提高高校學科實力水平,加快學科建設步伐。

一、地方高校學院學科建設現狀分析

(一)學院學科存在同質化建設現象,學科建設難有成效

河南省高校及學科參評第四輪學科評估數據顯示,河南全省參評高校上榜率僅為88.23%,參評學科上榜率僅為56.99%,兩項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除個別學科外,河南高校在國內同領域的評估檔位普遍偏低,優勢學科少,高水平學科數量不能滿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雙一流”創建需求[3]。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河南高校的學科整體水平不高、影響力不強,學科競爭力有限,提升發展任務比較艱巨。分析參評高校學院設置情況發現,目前河南地方高校設置學科學院時存在同質化現象,隸屬于一個一級學科的不同學科方向在多個學院重復建設。根據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河南的多所高校至少兩學院開設了人工智能這一專業。

高校在開設相關專業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國家的建設需求,同時也要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需求相融合,不能只是“蹭熱點”。專業重復建設會導致學科力量分散和低水平運轉,學科建設難見成效,難以培養出國家和社會真正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

(二)學院管理機制不健全,學院的學科建設主體地位弱

在豫高校甚至全國高校學院的領導通常都具有雙重身份:行政管理者和學術研究者。在學院管理方面,他們既要加強行政管理以保證貫徹執行國家、學校的教育方針,同時又要通過學術管理實現高校的科研功能。這兩種權利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國大學管理中的特有矛盾,給學院領導者增加了一定的壓力[4]。此外,高校院系數量的增多加重了管理者的工作負擔,導致管理者過于看重管理效果而忽視了學術組織的重要性,進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影響大學的整體發展,不利于高等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豫高校通常采用“?!骸怠比壒芾砟J?,但在一些高校中“?!骸怠睓嘭熒胁幻鞔_,從而導致了權利丟失;此外,學校通常實行集權管理,學院在科研、人事、辦學等方面缺少自主權,學校雖然在行政上縮小了管理幅度,但仍沒有給學科充分的發展空間,限制了學科建設在學院的主要優勢,進而影響了學科建設效果。

(三)學院設置與學科關系不協調

自1982年以來,我國高校三十多年不斷地深化建設和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將相近系合并升格為學院或者直接把原來的系簡單升格為學院,導致各個高校的學院數量快速增加。學院制的改革偏離了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的改革目標,影響了學科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政府部門的驅動使得高校之間盲目攀比和機械模仿。對于未合并的高校而言,其他高校合并也刺激了本校學科的綜合化,進而加速了院系數量的增長。這一現象在河南以及全國大部分高校均有體現。對河南11所高校的學院設置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如圖1所示),11所高校共設置294個學院,平均每個大學設置26個學院。具體到每一類大學,平均每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一般高校分別有37個和24個學院。

有研究學者對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10所美國著名高校的學院設置進行了統計分析,這10所高校的學院設置數量平均為11個。全球年輕大學中我國排名第一的香港科技大學雖僅有4個學院,但其具有電子工程、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統計學、會計與金融、化學等多個優勢學科。學院數量過多,過于追求形式,會縮小學院的學科容量,不適應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發展趨勢。有一些學院表面上看似包含了大量的學科,實際上這些學科相關度并不高,一般都是“各自為政”。

雖然學院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科分化的程度,但學科知識本身有自己的發展邏輯。學院過多不僅會阻礙知識整體性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這不僅對學科發展產生影響,而且局限了學院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過分追求院內資源的“小而全”“大而全”,造成資源的重復利用,只會引發新一輪的校內資源重復建設和低水平運轉。

二、地方高校學院學科設置新探索

(一)以學科為基礎,學院學科協同發展

目前,為了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加快我國的學科建設進程,黨中央提出建設“雙一流”的戰略決策。為了高度契合“雙一流”建設目標和指向,突出學科建設的基礎作用。高校的主要任務都要圍繞“學科建設”這一根本任務。從高校學院的建設歷史進程分析,高校學院的學科設置大都是為了學科的持續發展。從歷史淵源分析,歐美的近現代大學均是歐洲中世紀大學的發展和傳承,其管理制度深受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影響,而德國大學的講座制度[5]無疑是對中世紀大學傳統的一種實踐,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這種制度期間對多個國家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美國受到的影響最為深遠,其研究生院和專業學院的建立就是德國訓練模式與原有的英式學院相結合的結果,同時美國還創建了“學系”這一靈活教學科研組織[6]。隨著學科的不斷分化,高校學院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但是高校學院無論如何變化,都脫離不了順應學科發展這一基本規律,不能只重視高校學院建設而忽略了學科建設。應當將學科建設與學院設置并行,以學科建設為基礎進行學院建設是高校的本質要求。

一方面,學院在建設與調整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的發展規律及特征,以適應不同的學科范式;另一方面,根據學科發展趨勢,學院需及時作出相應調整。從高校產生到現在,圍繞學科建設進行學院建設這一標準從來沒有改變?,F在的學科不僅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同時也逐漸走向綜合化。學科知識的不斷拓展直接決定了高校學院的設置模式及改革方法。因此,學院的建設要遵循學科的發展規律,而學科的發展也需要高校學院進行相應的調整,兩者相互交織,協同發展。

(二)推進學院管理機制改革,強化學院的學科建設主體地位

為了有效推動高校學科學院布局的優化,本研究提出兩點學院管理改革方案以充分突出學科建設的核心地位,促進學科高質量發展。

第一,完善高校治理結構,轉變職能定位。在“?!骸怠钡墓芾砟J街?,高校通常兼顧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利,這兩種權利機制相互制約形成了我國高校管理體制中的特有矛盾,阻礙高校建設高質量發展。因此,高校要轉變職能定位,平衡好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利。高校應發揮行政主體作用,從總體制訂學校的發展規劃、發展戰略以及方針政策,對學院實施宏觀管理;學院是集黨政、教學、科研、學科等于一體的學校黨政領導下的二級單位,兼顧行政與學術權利,其主要職責是基于學校的總體規劃以及工作部署等系列方針政策有序開展各項工作;其作為最基本的單位,以學術工作為主,負責具體的教學和科研活動。

第二,推動高校管理中心下移,夯實學院的主體地位。根據“國內一流大學”建設要求,學院深度改革學科資源配置模式,建立基于學科發展水平和目標定位的資源配置原則與標準,根據學科建設規劃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需要按照學科建設績效動態調整。同時結合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集中高校統一和學院差異發展,擴大學院在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聘任、崗位聘用、職稱評定及績效考核等方面的自主權,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形成一體化的支持體系。

(三)強化資源整合利用,提升學科學院建設力

各高校學院應當以學科為統領,對學科資源逐步優化整合,通過集中支持形成合力。表1給出了河南部分高校學院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及采取的相關舉措??梢钥闯?,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的部分學院對學科資源進行優化調整后,扎實推進了本校的學科建設進程,并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對于其他高校的學科建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通過優化整合、盤活資源,重塑升級傳統優勢學科、培育發展新興交叉學科、搶灘布局未來學科、整合資源調整優化學院、構建多元發展的學科學院形態體系等措施,打造“學院、學科研究院、產業研究院”共同體,形成學科學院高質量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因此,資源的整合利用、優化布局可以強化優勢特色學科,激發學科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推進學校內涵建設,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四)推進學術組織建設創新,推進學院學科建設新成效

抓好學科建設的關鍵,重點在于抓好“人”和“物”?!叭恕笔切枰袃炐闳瞬艌F隊,“物”則是要有物質條件作為支撐[7]。學院的學科建設發展的核心是高端人才團隊建設,集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數量充足、梯次合理、充滿活力的人才團隊,是提升學院學科基礎研究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的關鍵。

學科本身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學科建設也要符合知識發展的本質規律和基本趨勢。因此,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的學院也應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高??梢栽趯W院內部組織開展學科知識的傳承,但在研究學科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學院具有一定的開發性和靈活性。然而,學科知識的開發性和無限性與學術組織的封閉性之間存在矛盾。當解決一項重大難題需要多個學科知識時,學科本身的壁壘和學院組織的封閉性會使得學科交融缺少結合點,進而影響問題的解決進程。新興交叉學科的出現有效解決了以上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建立的跨學科學院,既順應了知識發展的趨勢,還催生了一些超學科的學術組織。因此,高校在進行學院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處理好學科自身的矛盾,堅持學術組織創新,通過建立各種開放的學術組織,促進學科知識的交叉發展與學術交流。

本研究針對我國高校在推進學科學院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展開研究。高校學院建設在參見國外名校成功經驗的同時,需要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而非全部原封不動照搬。我國高校要以學科建設為主動力,激發學科學院高質量協同發展創新活力,推進學科學院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余梅芳. 我國高校學院設置的理論分析與實踐探索[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95-96.

[2] 陳亞軍,張丹. 高校學院布局調查分析:以國內電子信息類學科部分高校為例[J]. 中國新通信,2021,23(16):155-156.

[3] 焦艷婷. 我國高校學院制的發展與類型分析[J]. 科學中國人,2017:167.

[4] 許馨予. 我國大學學院設置與學科關系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5] 趙曉波. 超一流管理助力“雙一流”建設:淺談“雙一流”建設視野下高校學院管理團隊建設[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08):202-203.

[6] 魏進平,于建朝,胡寶民. 地方高校學院學科集成管理及運行機制初探[J]. 河北學刊,2008,28(03):205-206.

[7] 劉榮英,逯憶. 優化學科專業融合地方發展的探索與實踐: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J]. 河南教育(高教),2020(11):32-34.

(責任編輯:胡甜甜)

作者簡介:毛多斌(1962—),男,博士,鄭州輕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和萍(1980—),女,博士,鄭州輕工業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學、黨建;王延峰(1973—),男,博士,鄭州輕工業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張杰(1986—),男,博士,鄭州輕工業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生管理;朱軍(1984—),男,博士,河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學。

猜你喜歡
學院學科建設
【學科新書導覽】
初等教育學院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超學科”來啦
學院掠影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