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好老師的使命與成長

2024-03-03 10:35陳時見王黎胡甜甜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育家老師教育

陳時見 王黎 胡甜甜

主持人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更加凸顯好老師的重要性。好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更是建設教育強國的中堅力量。新時代的好老師應具備何種特質?承擔怎樣的使命?如何從初任教師成長為好老師?面對教育之責,時代之問,本期高端訪談,大學編輯部專訪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陳時見教授,從好老師的評價標準出發,一窺新時代好老師的使命價值與成長路徑。

欄目介紹:《大學》“高端訪談”欄目開設于2009年,是展示學術研究成果及教師風采,宣揚優秀教育思想,弘揚學術正氣的重要學術陣地,旨在積極傳播高等教育領域前沿學術思想,助推理論創新與科技進步。欄目自開設以來,已采訪過如教育部領導、中外高校領導人、企業高管、學術領軍人、科研新星等多位專家學者,訪談對象有著比較廣闊的學術視野,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對學界熱點問題擁有著敏銳的直覺。欄目圍繞采訪對象教育理念、學術研究成果、教學成果等進行專訪,采訪內容涉及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重要問題,如高校建設與管理、高質量人才培養、國際交流與合作、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等。

嘉賓介紹

陳時見,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從事比較教育、教師教育、民族教育等領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余項,在各類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比較教育導論》《比較教育基本理論》等著作20余部。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學教師培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副會長。

摘? 要:“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的至高贊譽。好老師是教育之基石,民族之希望,他們推動著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助力教育強國建設。文章從好老師的評價標準出發,深入解讀了何為好老師,并基于好老師的使命與價值提出了好老師的成長路徑,包括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堅守專業團隊的支持、堅持持續專業的學習、堅持持續的項目研究。期待更多老師成長為好老師,共繪教育事業發展新篇章。

一、何為好老師

記者:新時代,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請您簡要闡述好老師的評價標準。您如何解讀好老師與教育家之間的關系?

陳時見: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概念,即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其中,既涵蓋了教師的人格,也包含了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和能力,以及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的概念,是衡量一名教師是否是好老師的重要標準。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信中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秉持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1],從六個方面解讀了何為教育家精神,并勉勵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源于好老師,好老師是教育家的縮影,而教育家精神則是好老師的力量源泉。換言之,要成為教育家,首先要從成為一名好老師開始,同時,每名好老師內心都懷揣著成為教育家的夢想。因此,真正的好老師其實是教育家的縮影,他們的精神風貌、責任擔當,都體現了成為一名教育家的潛質,而教育家精神是由千千萬萬名好老師的熱情、奉獻和堅持匯聚而成,它是一脈相承的,是激發好老師力量的源泉。如果我們能將今天的教育家精神用于引領教師的發展,我相信會促進更多好老師的產生與成長,并有助于教育家的誕生。

記者:不同的群體對好老師有不同的期待,請您從不同角度為我們解讀一下何為好老師?

陳時見:如今,社會、學校、學生對于一名好教師都有各自的標準和期待。從社會的角度看,社會期待的好老師應具備以下特質:

第一,教育向善,教師要擁有善良的品性,因為教育是一項崇高、向善的事業。只有具備善良品質的教師,才能積極推動教育的向善,否則教育便無法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和目標。我認為教師的第一品質就是善良,教師要用善良之心去從事教育事業,去對待所有參與到教育中的人。

第二,教育為學,強調教師應具備淵博的學識,這是教育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教育要促進人的學習,沒有學習就不能談教育。作為好老師,應當始終保持對學習的熱愛和追求,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積累更多知識。

第三,教育求真,要求教師具備正直的人格。只有正直的人才能教會學生追求真理和公正,否則學生將無法真正實現求真的目標。

第四,教育成人,強調教師要無私奉獻,教師的偉大之處在于在成就自己的過程中也成就了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超越自己。教師之所以無私,是因為教師能夠成人,成人是教師的最大價值,也是最大幸福。

學校對好老師也有很多的界定,學校的發展與教學質量、育人質量、教研質量和學校特色息息相關,與此相對應,我認為學校最期望的教師是有能力的教師,包括教學的能力、育人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創新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和進步。

學生也期待好老師,學生所期待的好老師在學生學習、成長、生活三個方面各有體現。首先,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因此好老師要會教,不會教就無法帶動學生學習。其次,學生還要成長,因此好老師要善教,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讀書,還包括心理健康、生活幸福,老師要引導學生朝著健康、幸福的方向發展。最后,在學生生活方面,老師要善導,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導。從社會、學校和學生三個角度來考慮,好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在于塑造學生的品質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成為棟梁之材。曾有觀點認為做老師很難,但由以往經驗可知,做老師很容易,但是做一名好老師則十分困難。

此外,各類師范大學的校訓也彰顯了對好老師的期望與要求。例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后學的師表。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行為世范,就是要師生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的模范[2]。

又如湖南師范大學的“仁、愛、精、勤”,旨在倡導師范仁道,追求高尚;倡導愛人以德,追求和諧;倡導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導勤奮踏實,追求卓越[3]。

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對好老師作了闡釋。他指出,教師的職責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任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4],強調教師教育的目標是教會學生追求真理。

二、新時代好老師的使命與價值

記者:當今社會,好老師是稀缺的資源。您認為,好老師具有怎樣的使命與價值?

陳時見:如今,從國家、人民到學生,都期盼有好老師的出現。首先,國家期盼好老師,教育強國建設需要好老師。沒有好老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也就無法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教育不強、不興,則無法談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社會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要通過教育強國建設實現。

其次,好老師需回應人民的期待。人民期盼獲得高質量的教育,好老師能夠傳授知識、引導思想、啟迪心靈,是高質量教育的核心關鍵。

最后,好老師最基礎的是滿足學生的期待,學生需要高水平的教學,才得以成才、成人,因此,在如今這個時代,好老師是珍貴的。他們能夠以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引領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實現自我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5]。這些話語體現出了好老師的重要價值。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支持、培養好老師,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助力。

在當今時代,社會、學校和家長都在苦心搜尋好老師。學校周邊的房產價格高低不一,有的學校建成后的生源質量有好有壞。有些鄉村蓬勃發展,有些卻日益凋敝、缺乏活力。這些現象背后的關鍵因素都在于是否有好老師。因此,好老師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

每年,高校都會培養大批師范生,這些師范生走進未來,走向教育事業時,應要向好老師看齊,朝著好老師的方向發展,讓好老師能夠更多地陪伴于學生,更好地完成目標,實現價值目標,這也是教師的時代使命。

記者:好老師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您認為好老師主要分為哪些類型?

陳時見:實際上,沒有哪一位教師能做到盡善盡美,有時候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過于嚴苛,希望教師什么都好。但是,什么都好的老師,不一定會成為一名好老師。一名教師之所以成為好老師,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面出類拔萃。社會對教師應秉持寬容的原則,不要奢求老師什么都好,面面俱到。對于即將成為教師的師范生來說,也不應過分追求門門課程“都得滿分”。雖然成為好老師,良好的學習成績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成為好老師的志向和追求。

好老師的類型有很多種。第一種是善良型,即使他們的學識不是最淵博的,但他們內心向善的品質,以及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和幫助學生,無疑使他們成為值得尊重的好老師。

第二種是熱愛型,他們將教師職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追求,即使面臨疲憊和困難,只要站上三尺講臺就會使他們感到興奮和充實。他們將教育事業視為自己的一生之愛,全身心投入去做好本職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好老師。

第三種是好學型,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和動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進一步啟發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力。

第四種是善教型,他們在教學能力和技巧方面出類拔萃,也能稱得上是一名好老師。

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師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要鼓勵教師發揮自身優勢成長為好老師。

三、新時代好老師的成長路徑

記者:新時代,要成為一名好老師,需要經過不斷探索、歷練,您認為,好老師的成長路徑是怎樣的?

陳時見:錢偉長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不上課就不是老師,不搞研究就不是好老師。搞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拓寬眼界,豐富學科內容,并不斷地向前發展。這是錢偉長先生闡釋的教學和研究之間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好老師不但要教學,而且要研究,要成為一名研究者,沒有研究素養的老師難以成為好老師。同時他還提到,寫多少論文拿多少獎勵并不是老師的目的,要看你究竟做出了什么貢獻,你的研究成果發揮了多少引領作用,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

當今社會,不少人陷入了認知誤區,認為拿了獎就是好老師,而這恰恰反映出社會的評價機制出了問題。千千萬萬的老師并沒有獲獎,但是都依舊熱愛這個行業,孜孜以求地編寫了大量優秀教案和文章,這些教師雖然沒有一鳴驚人的成就或機會,但他們仍然有資格被稱為好老師。獲獎是一種鼓勵,但是不能將好老師與獲獎掛鉤。如果一個教師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即使他獲得了再高的榮譽,也無法真正體現其價值。因此,我們需要轉變現有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方式,更加注重教師的實際貢獻和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當前,教師的發展呈現出“初任—熟練—專家—教育家”的階段性特征,所有的好老師無一例外都是從初任老師開始的,經過歷練逐漸成長為熟練教師,然后再蛻變為專家型教師,最后升華為教育家型教師,這是一個連續的、逐步發展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懈追求。師范生應該樹立成為好老師的志向,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專家型,甚至是教育家型教師。

而要從一名初任教師,成長為好老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成為一名好老師的基礎。

第二,堅守專業團隊的支持。所有的好老師需要在專業團隊的支持下成長,師范生將來應該選擇一個優秀的團隊,開展系統的專業訓練和良好的教育實踐,在成為好老師之后,再去成立一個團隊,幫助其他教師共同成長。學校應倡導尊重團隊,鼓勵教師建設團隊,推動教師能力發展。

第三,要堅持專業的學習。持續專業的學習是成為好老師的必備條件,在職業生涯過程中,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拓寬視野,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跳出所任教的學科,乃至跳出教育看教育[6]。

第四,要堅持持續的項目研究。教師要成為一名研究者,要去研究學生、研究課程、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也要研究自身的成長規律。通過以上路徑,真正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綜上,好老師就是從上述這些方面成長而來。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網.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EB/OL]. (2023-09-10). https://news.cnr.cn/native/gd/sz/20230910/t20230910_5264146 00.shtml.

[2] 北京師范大學校訓: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N]. 光明日報,2008-01-02(11).

[3] 湖南師范大學網站. 校訓校歌[EB/OL]. https://www.hunnu.edu.cn/xxgk/xxxg.htm.

[4] 朱永新. 今天該怎樣做一名“陶行知”[N]. 中國教育報,2021-10-2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心懷熱愛 躬耕不輟[EB/OL]. (2023-09-0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9/t202 30909_1079227.html.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八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全國教師慰問信精神[EB/OL]. (2013- 09-1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309/t20130922_157585.html.

猜你喜歡
教育家老師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家與兒童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津派教育家成長
為什么現在要說“新教育家”
教育家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