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院校音樂鑒賞的“尋美”創新之路探究

2024-03-04 10:04黎虹伶廣西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530022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職幼兒音樂

黎虹伶 (廣西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 530022)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學校美育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也對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在肩負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同時,也要重視美育,以美育人。公共藝術是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程,其中包含了音樂欣賞課。音樂欣賞是對中職生展開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學校浸潤美育的重要突破口。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以理論式教育為主,學生學習被動,很難提高學習興趣。如何突破教學時空維度的限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眾多一線教育者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大樂必易——音樂欣賞”為例來進行分析。

一、教學整體設計

本作品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公共藝術·音樂篇》,其中聲樂藝術、器樂藝術、舞曲藝術內容共計12課時。教學對象為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一年級學生,教學整體設計如下:

1.尋找藝術美,融合技與藝,整合模塊化教學內容

作為美育課程之一的音樂鑒賞是職業院校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我?!队變罕S龑I人才培養方案》,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為:應了解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掌握正確彈奏樂器方法,能掌握幼兒園教育工作必需的舞蹈基本功基礎知識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最大限度與學生共同尋找藝術美,融合技與藝,首先應該優化課程模塊,重構課程內容。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專業自身特點及學生興趣等,基于“以生定教,學教融合”教育理念,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四大模塊:音樂欣賞概述、聲樂欣賞、器樂欣賞和舞曲欣賞。課程內容在保證傳承音樂文化的同時,以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為重點,同時,兼顧音樂文化內容的民族特征。

2.借助信息化,基于能與識,挖掘“我熱愛”學情特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為學生在感知音樂美的路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無論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還是基于“以生定教”理念,教師都應充分挖掘學生“我熱愛”的學情特征。為此,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全面分析學情(見表1),以便因材施教。

表1 數據化學情分析

從數據化學情分析結果來看,學生在知識和能力起點上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欣賞基礎知識和能力,但音樂基礎相對薄弱,表現力稍差;在態度起點上,傾向于流行音樂;在學習風格方面,絕大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可多開展校園合作實踐教學;在專業特性方面,學生對音樂文化內容了解不深。在課前對學生基本學情有較為充足的把握,為教師在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上提供了方向。

3.遵循新課標,立足學與用,明確彈唱跳教學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不應當以培養音樂家為音樂教學目標,而是應當以培養人為首要目標。職業院校需要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學目標設置上,應對接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職業能力需求,綜合學生的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依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接《中職學校藝術課程標準》和筆者所在學?!队變罕S龑I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的三維教學目標。

立足學與用,其中也明確了彈唱跳的教學目標。為此,將教學重點設定為:使用音樂欣賞理論知識去分析和理解不同音樂形式的作品,做到知識遷移和舉一反三。這也對應了學情分析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創作背景了解不深,演奏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學難點則是通過情境教學法,結合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特點,應用到專業實踐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拓展,還是教學重難點的設計,都是為了最大化地發揮音樂鑒賞教學的價值和作用。

4.借鑒“OMO”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行進式教學策略

音樂教育信息化是音樂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勢所趨。在新興技術賦能下,音樂教育正逐漸形成“OMO”(Online Merge Offline)教學模式新樣態。借鑒“OMO”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接線上線下、課上課下、校內校外三線教學組織。以“尋美之路”為教學主線,創建課前啟迪美,課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課后踐行美的“三階六步”教學方法。

為了改變傳統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狀態,應借助于信息化教學平臺建立線上教學資源來啟迪美;結合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特點,于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幼兒園音樂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去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課后運用線上平臺和校內社團及校外實踐活動使課堂得以延伸,為學生踐行美創造機會。最終在行進式教學中將“以我心潤他心,以他心傳愛心”的幼兒保育精神傳承和弘揚,在美育浸潤中完成教學目標。

5.依托數智庫,聲音“動起來”,搭建多樣化教學資源

傳統的書面文字、圖像無法引起學生強烈學習動機。學生抽象理解能力弱的現實情況讓他們更加追求沉浸式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引入更具體驗性和互動性的信息技術。為了讓聲音“動起來”,依托數智庫搭建多樣化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分為視頻分析、音頻分析、增強體驗和輔助學習四類。每一分類下,都精心篩選適合教學,又是“用戶友好型”的APP,方便學生操作的同時,又有助于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從實現“多個視頻可視化”,到解決學生樂段分析能力弱的問題,再到學生作品與原作品的可視化對比學習,無不為智慧課堂的打造添磚加瓦。

6.對接真情境,貫穿全過程,構建“五三二評價體系”

以往,中職音樂欣賞課程缺乏有效的課程評價機制,教學育人目標難以實現。多元智能理論倡導評價學生應該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在評價方式探索中,我們構建起“五個維度、三個過程、兩個方法”的“五三二評價體系”。根據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起“多維度”的全方位評價方案。以基礎標準、學業標準、發展指標、崗位能力、增值指標作為評價內容,這是“五個維度”。我們重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對學生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評價,這是“三個過程”。按照客觀與主觀相結合,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評價考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這是“兩個方法”。從整體上看,“五三二評價體系”能夠促使學生從多方面提升對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

二、教學實施過程

1.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采用“三階六步”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本課程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三階六步”教學方法,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線上和線下雙向深度融合教學?!叭A”指的是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六步”是指通過采用課前“啟迪美”,課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課后“踐行美”六個步驟?!叭A六步”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進行賞析和藝術實踐,從而走上尋美之路。

階段一:課前學習“啟迪美”

在線上發布任務清單,引導學生完成預習任務,達到初步了解作品表現形式的預期效果,實現對作品的啟迪。

階段二:課堂教學“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理解美”

線上利用希沃教學軟件、班級優化大師、釘釘、學習強國、自建音樂微格資源庫(經驗庫)、音樂類APP、“音樂可視化動態圖譜”等手段搭建多元化智慧學習環境,結合小組探究、比較學習等方法,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作品傳達的情感進行理解。

線下教學,融入奧爾夫聲勢律動、柯爾文手勢、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法三大音樂教學法精髓,結合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特點,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讓音樂欣賞課程內容對接專業崗位能力。

階段三:課后拓展“踐行美”

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所學參與課后拓展。一方面,課程內容對接崗位能力,中職院校和幼兒園合作制訂項目任務書。幼兒園發布任務清單,由校園雙師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度和學習創造性。

2.借助數智庫教學資源,采用多樣化任務教學法,解重點、破難點

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兼顧學生個體差異性,課程采用多樣化任務教學法。首先,應用在線互動游戲如希沃課堂,活躍課堂氣氛之余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知識點。為解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思維導圖,將各知識點進行對比感知,逐個突破。其次,運用音頻可視化軟件使聽覺與視覺聯系起來,也可以借助相關教學軟件實現直播投屏和多維度互動,化抽象為形象,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直觀感受。最后,緊緊結合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特點,將情景式任務鏈接幼兒園活動,突破教學難點的同時,提高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

3.貫穿教學過程,采用全程多元評價體系,實施考核評價

在教學評價方面,涵蓋了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的診斷性評價、課中的表現性評價與課后的終結性評價。實施多主體的多元評價,包括評價主講教師、幼兒園、社團教師、合作小組與學生自身。

方式一:課前診斷性評價

課前通過查閱問卷情況、檢查學生學習清單完成情況、查看學生在線測驗成績進行診斷性評價,結合學生打卡情況和學生提問進行線上指導,同時方便教師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方式二:課中表現性評價

中職音樂欣賞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不能單從樂理知識了解學生真實音樂水平,需要結合課堂表現、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情況、園長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

方式三:課后終結性評價

課后通過查閱學生線上作品、校內外實踐情況、社團教師評價等對課后拓展學習進行評價。

4.憑借勵志類教育故事,鼓勵學生參與分享,達成思政教育

課程實施中也融入了思政教育,以美育人,厚植家國情懷。課前,學生在學習平臺上觀看大國工匠代表人物、時代先鋒楷模、勞動模范等人物的勵志視頻。課中,以紅歌律動導入,在教師帶領下,學生以紅色曲目編排幼兒律動;以故事分享形式,引導學生深挖藝術作品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講好音樂家的勵志故事;運用奧爾夫聲勢律動創設教學情境,課程導入部分用紅色經典藝術教育作品作為主線,營造紅色氛圍,培養愛國情懷。課后,以紅色經典作品為主要內容,多種形式開展紅色主題音樂作品鑒賞活動。

三、學生學習效果

1.“美不勝收”,知識目標達成

通過學習通發布知識點測試題,“隨堂測試”數據分析結果顯示,91%以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在良好以上。學生能夠識別不同藝術的表現特征和風格特點,對中西方音樂體裁的不同類型,民歌、藝術歌曲、流行歌曲等有一定了解,認識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知識目標達成。

2.“美益求美”,能力目標達成

學生通過線上學習,線下合作探究,已經初步掌握音樂欣賞的方法與音樂表達的基本技能,已能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從音樂欣賞要素出發賞析作品,并舉一反三。課余時間也能繼續運用優質學習資源參與線上討論,能力目標達成。

3.“美德兼備”,素質目標達成

學生從啟迪美、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到理解美,再到踐行美,“美”得到了層層遞進,在藝術美情境中,增強了審美理解,提高了審美判斷能力;在情境創設中,學生學會了選用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創造美,“美”得到了層層升華,學生具備了創新意識與表現能力,素質目標達成。

4.“美輪美奐”,自我效能提高

采用項目教學法、情景式任務驅動,所有學生能完成項目任務,平均分在優秀和良好以上。學生在項目任務中,提高音樂審美素養,也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了文化自信,自我效能感也得以提升。

四、結語

借助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平臺,乘著信息化技術東風,我們以學生為中心探尋中職音樂鑒賞“尋美”創新之路,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獲得了美育浸潤。同時,我們借助形式多樣的社團力量,使音樂鑒賞之美得以延續。相信,他們日后必將“以我心潤他心,以他心傳愛心”的幼兒保育精神繼續傳承美、弘揚美、踐行美。

猜你喜歡
中職幼兒音樂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音樂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