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可視化教學賦能小學音樂教學成效提升的實踐研究

2024-03-04 10:04孫麗麗上海市閔行區福山實驗學校201100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音符旋律可視化

孫麗麗 (上海市閔行區福山實驗學校 201100)

可視化教學是研究如何利用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視覺手段以及思維導圖、知識地圖等視覺輔助工具,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并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內化為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的教學形式。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具有抽象性的特點。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將音樂元素進行可視化教學,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化,將原本抽象的聽覺藝術通過視覺手段展現,讓學生的感知從聽覺轉移到視覺,以視聽結合的方式理解和接受音樂元素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一、音樂可視化教學的優勢

節奏、音色、旋律等元素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讓學生接受并掌握音樂學習內容,首先需要了解并掌握音樂中的各種不同元素。利用多媒體技術、音樂軟件等手段進行音樂可視化教學,能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1.教學方式的創新

傳統教學方式較為被動,教學過程中可能呈現“一頭熱一頭冷”的情況,導致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當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或掌握知識點時,后續學習難度會增加。通過可視化教學,將音樂的變化轉換為視覺表現,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積極參與音樂表現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有利于音樂教學的開展。

2.教學內容的創新

傳統音樂課程一般包括唱歌課和欣賞課等,可視化教學讓以往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充實。通過引入動畫、視頻等形式,將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以審美感知的方式具象化和表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要點。對于小學三、四、五年級的學生,引入音樂軟件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時,鼓勵學生在家中利用身邊的生活工具進行音樂創編和即興表演,增強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使藝術回歸生活,發掘身邊更多的音樂之美。

二、音樂可視化在課堂中的應用

音樂元素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在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音樂元素呈現、展示,加深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理解,提升教學成效。教師可以嘗試并運用多媒體課件、音樂軟件等音樂可視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1.多媒體課件中音樂可視化教學的運用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將抽象事物具象化需要將音樂配合聲音、圖片、文字、視頻圖像等可視化要素進行整合,從學生視覺的角度呈現出來。

一是節拍可視化教學在多媒體課件中的運用。節拍在音樂中具有恒定不變性,常見的節拍有2/4拍、3/4拍、4/4 拍等,而節奏在音樂中可控可調,形式也多種多樣,可根據音樂速度合理安排節奏變化。例如,在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歌曲“竹子冒尖尖”中,需要學生掌握穩定的節拍,以開展歌曲的學唱。教師可以通過導入三個呼啦圈圖片,對孩子們說:“老師帶來了三個呼啦圈,每個呼啦圈里可以進入一個音符寶寶,那么小朋友看,你會用怎樣的方式表現音符寶寶呢?”這種帶有游戲化的課堂導入設計拉近了師生屏幕上學習的距離,并在課堂開始時建立了節拍意識。多媒體課件中節拍的可視化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遷移學習的方式逐步掌握歌曲節拍,為歌曲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旋律可視化教學在多媒體課件中的運用。旋律是眾多音樂元素的有機組合,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旋律可視化主要運用在歌曲學唱上,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歌曲學唱,由于學生大多還沒有接觸五線譜學習,無法形成對旋律線的認識。例如,在一年級歌曲教學“小樹快長高”這一課中,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正確演唱歌曲旋律。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分析一下這首歌曲“小樹快長高”中有一處五度大跳音程,對于剛剛升入小學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有一定演唱難度。如果直接展示旋律,小朋友可能理解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可視化教學。通過將旋律變成圖片形式,以“雨弟弟”和“風姐姐”的音樂形象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讓學生根據樂句旋律特點聯想音樂形象?!發i”表現活潑可愛的“雨弟弟”,“lu”表現柔和、舒展的“風姐姐”。根據圖形譜提示,小朋友可以通過聯想音樂形象來輕松表現歌曲旋律,用輕快跳躍和連貫舒展的兩種情緒來演唱歌曲。

圖1 《小樹快長高》旋律可視化教學圖示

2.音樂軟件中音樂可視化教學的運用

傳統音樂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聆聽欣賞是隨著音樂播放器或者教師的彈奏實現的,學生只能聽得到音樂,卻無法和視覺結合,直觀地感受音樂的高低起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音樂軟件被開發了出來,如Dorico、MuseScore、Finale、剪映等等,這些軟件功能強大、操作方便、能夠將音符的位置、形狀和音符的發音完美地結合起來,學生在看歌譜的時候,每個音符的位置和正確發音均能掌握,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提升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效率,為音樂可視化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Finale在教學中的運用為例。在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春天的歌”教學中,教師通過Finale打譜軟件把歌曲譜例完整打出來。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開展分段教學。例如,在學習第一小段時,每出現一個音符,播放出對應的發音,讓學生眼、耳、腦并用,直到學會第一段的音符和發音。以此類推,待學會了整首樂曲時,將整首音符連起來教學,由簡入難,大大提高了樂曲的學習效率。

圖2 運用Finale軟件打譜出來的《春天的歌》

其次,多種音樂元素可視化教學在軟件中的運用。例如,在三年級音樂聽賞曲目“乘雪橇”這一課中,教學目標為感受音樂主題形象生動、活潑多變的旋律特點;能聽辨主干音、用個性化的方式模唱主題旋律;借助聆聽體驗、體態律動、科爾文手勢、動態圖譜等方法開展音樂欣賞,體驗活潑、歡快的音樂情緒和富有童趣的寫實性音樂場景。這里涉及的旋律、聽辨主干音以及動態圖譜等就可以借助不同的音樂軟件達成教學目標。例如,在情景導入時,通過剪映等可視化的視頻軟件,播放滑雪橇視頻,配樂使用歌曲《乘雪橇》,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分段聆聽學生自主探究音樂時,配合Finale打譜軟件,視聽結合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音樂旋律;在聽辨主干音時,配上《乘雪橇》的樂譜幻燈片,師生同唱主旋律樂段,用科爾文手勢感受主干音的進行方向,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

通過幾種音樂軟件功能的整合,把樂曲中的音樂元素提取出來通過可視化的技術處理輔助課堂教學講解需要,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樂曲,并獲得審美感知。

三、對音樂可視化教學的思考

1.音樂可視化教學是對新課標的踐行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要圍繞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確立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音樂可視化教學中,要以音樂為前提,以學生為主體,確保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夠滲入課程育人中去??梢暬慕虒W資源和手段賦予音樂課堂教學獨特的魅力和特色,同時豐富和創新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會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形成教學相長、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

2.音樂可視化教學需要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必須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而推動融合的主體是教師。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在知識層面上,教師應該摒棄長期存在的“重音樂技術輕教學技術”問題,積極主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真正使音樂課堂更加有效、有趣。在意識層面上,教師應該在第一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夠正確判斷和熟練運用,從根本上提升信息技術意識水平。在技術層面上,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和移動終端的普及,教師應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和研修,從而促進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音樂可視化教學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實現音樂線上教學的創新實踐,對音樂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猜你喜歡
音符旋律可視化
春天的旋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吟誦的旋律性初探
一串快樂的音符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春天的音符
7月,盛夏的旋律
音符(兩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