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州25-1 油田X井古生物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2024-03-04 08:49姚雅琴楊紀磊趙都菁魏文艷楊嬌嬌
天津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湖盆球藻古生物

姚雅琴,楊紀磊,趙都菁,魏文艷,曹 潔,楊嬌嬌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 天津 300452

1 地質概況

渤海灣盆地錦州25-1 油田發現于2006—2007 年,位于遼東灣海域西部的遼西低凸起中部。喜馬拉雅運動控制了遼西低隆起的構造形態與展布方向,新生代和古近紀以來,在遼西低凸起、古隆起的基礎上,構造活動主要表現為大規模的斷裂活動,水平拉張斷陷與擠壓上升交替出現[1-3]。Ⅰ號斷裂帶與Ⅱ號斷裂帶及其衍生斷層組成的斷層系統控制了錦州25-1 油田的形成和分布[4],而針對該區的地層,尚未開展過研究。本文通過各段發育的古生物特征,結合巖性、電性特征開展綜合分析,揭示了X井沉積演化規律。

X井位于遼西凹陷Ⅰ號斷裂帶斷層下降盤,靠近Ⅱ號斷裂帶,完鉆井深逾3 770 m,在地震剖面上識別8 個三級層序的頂底界面,綜合錄井、測井資料,并結合古生物發育情況,得出X井鉆穿東營組及沙河街組地層,其中沙河街組含有5 個三級沉積旋回,沙三段包含3 個三級沉積旋回;東營組包含2 個半三級旋回,可作為遼西凹陷古近系的三級層序對比標準。

2 古生物特征

2.1 沙河街組特征

沙三下的湖盆擴展期巖性為泥巖夾薄層灰色、深灰色砂巖,灰質砂巖夾灰色粉砂巖、薄層粉砂巖,視電阻率曲線為箱狀、鋸齒狀中高阻。古生物見粒面副渤海藻、粒面渤海藻小型亞種、皺網渤海藻、少量粒面渤海藻粒面亞種(圖1),生物組合特征可以與整個遼東灣地區對比[5]。生物相以B相為主,為濱湖-淺湖沉積環境,是扇三角洲前緣沉積的河口砂壩及分流河道間沉積。

圖1 錦州25-1 油田X井古生物柱狀圖Fig.1 Paleontological column of X well in Jinzhou 25-1 oilfield

沙三下的湖盆收縮期巖性為大套泥巖段夾薄層灰色、深灰色粉砂質泥巖及薄層粉砂巖,視電阻率曲線為指狀高阻,古生物見粒面副渤海藻、粒面渤海藻小型亞種、皺網渤海藻、少量光面渤海藻及粒面渤海藻粒面亞種。生物相以C相為主,為淺湖-水下分流河道環境,是扇三角洲前緣灘壩及河道間沉積。

沙三中的湖盆擴展期為泥巖夾薄層細砂巖、砂巖與泥巖互層沉積,視電阻率曲線為指狀中高阻及微齒狀低阻組合,藻類發育,可見大量的粒面渤海藻粒面亞種、粒面渤海藻小型亞種、粒面副渤海藻、皺網渤海藻及污臟棒球藻等。生物相以B相為主,反映出湖泊水體為濱湖-淺湖環境。以扇三角洲前緣、前扇三角洲沉積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道間、河口砂壩為主。

沙三中的湖盆收縮期巖性為厚層深灰色泥巖段,夾深灰色薄層粉砂巖,視電阻率曲線為指狀中高阻及微齒狀低阻,古生物見少量的惠東華北介化石,藻類以光面渤海藻為主,亦可見少量污臟棒球藻、粒面副渤海藻、粒面渤海藻小型亞種、皺網渤海藻等。生物相以B相為主,反映出湖泊水體為濱淺湖-淺湖環境,是扇三角洲前緣及前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河道間沉積。

沙三上底部為大套深灰色泥巖段,夾少量薄層深灰色粉砂巖巖性,屬于湖盆擴展期,視電阻率曲線為微齒狀低阻-平直低阻組合,古生物較少,介形類見華北介屬化石,藻類見少量污臟棒球藻、光面渤海藻、皺網渤海藻、粒面副渤海藻、粒面渤海藻小型亞種等。其中渤海藻亞科分子大量發育,說明水體深度增加[6],而峰孔增大、凸度大的華北介屬更適應深水環境[7],顯示生物相以C相為主,反映出湖泊水體為淺水湖泊環境。沙三上底部湖盆擴展期以扇三角洲前緣及前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大套湖泥沉積為主。

沙三上頂部為大套深灰色泥巖段巖性,屬于湖盆收縮期,視電阻率曲線為平直低阻,古生物以藻類為主,細瘤面錐藻、污臟棒球藻、粒面渤海藻小型亞種、皺網渤海藻等較多,并均在該層段絕滅,可見少量粒面副渤海藻等。生物相以B-C相為主,反映出湖泊水體為濱湖-淺水湖泊環境。沙三上頂部湖盆擴展期為前扇三角洲水下灘壩及湖泥沉積。

沙二段包含底部的湖盆擴展期及頂部的湖泊收縮期。其中湖盆擴展期為砂巖、粉細砂巖夾灰色泥巖沉積,視電阻率曲線為鋸齒狀高阻,古生物很少,僅見少量粒面球藻屬化石。生物相為A相沉積,反映出湖泊水體為三角洲平原沉積環境,為三角洲平原辮狀河道及河道間沉積。沙二段頂部湖盆收縮期為厚層砂巖、粉砂巖夾少量泥巖沉積,視電阻率為指狀高阻,古生物相對較少,但可見種類較多,見少量光面球藻、粒面球藻屬。生物相為A-B相河流、濱淺湖沉積環境,是三角洲前緣灘壩、分流河道及河道間沉積。

沙一段底部湖盆擴展期,以灰色泥巖夾薄層狀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沉積為主,視電阻率為微齒狀-平直低阻,古生物可見大量藻類化石,包括透明光面球藻、網面擬箱藻及分叉多刺甲藻,亦可見少量粒面球藻屬、雙飾多刺甲藻。生物相為B-C 相濱淺湖-淺水湖泊沉積環境,為三角洲前緣灘壩及前三角洲湖泥沉積。沙一段頂部的湖盆收縮期以大套的泥巖沉積為主,視電阻率為平直低阻,古生物未出現新種化石。生物相為D相半深水湖泊環境,是前三角洲湖泥沉積。

2.2 東營組特征

東三段底部的湖盆擴展期及頂部湖盆收縮期均以整套的灰色泥巖沉積為主,視電阻率為平直低阻,古生物除長脊東營介比較種為新出現種,透明光面球藻、粒面球藻屬、細網粒網球藻、破裂滄縣藻、網面擬箱藻等在底部湖盆擴展期均較少,并在頂部的湖盆收縮期逐漸出現繁盛帶,介形類中可見少量化石,如花瘤東營介、長脊東營介、近指紋瓜星介、指紋瓜星介、華花介屬等,其中近指紋瓜星介及長脊東營介比較種在東三段頂部絕滅。生物相為D-C相半深水-淺水湖泊環境,是前三角洲湖泥沉積。

東二下湖盆擴展期以灰色泥巖夾薄層粉砂巖為主,視電阻率為指狀-平直低阻組合,古生物大量出現,除皺網球藻屬、花瘤東營介開始出現,透明光面球藻、粒面球藻屬、細網粒網球藻、破裂滄縣藻、網面擬箱藻等均在該期出現繁盛帶,另有花瘤東營介在此絕滅。生物相為C相淺水湖泊環境,是前三角洲湖泥及灘壩沉積。

東二下湖盆收縮期為灰色泥巖夾薄層粉細砂巖沉積,視電阻率為平直低阻-微齒狀組合,古生物中藻類大量出現,透明光面球藻、粒面球藻屬、皺網球藻屬、破裂滄縣藻均出現繁盛帶,但未見介形類化石。生物相為B相濱淺湖-淺水湖泊環境,以前三角洲湖泥、席狀砂及三角洲前緣河口砂壩沉積為主。

東二上為一套湖盆擴展期,為灰色泥巖、粉砂巖、粉細砂巖互層沉積,視電阻率為齒狀,未見古生物化石。生物相為B-A相濱淺湖-河流環境,以三角洲前緣河口砂壩、河道間及三角洲平原河道、河道間沉積為主。

3 鄰井古生物對比

在層序地層格架下,依據介形類組合進行X井與鄰區探井JZ9-2-A、JZ9-3-B等地層精細對比。

3.1 沙河街組特征對比

僅JZ19-2-D、JZ14-2-F等少數井鉆遇沙三下,由于藻類鑒定資料所限,并未顯現出可對比性,依據地層接觸關系、巖電特征等特征,進行地層對比。

鄰區JZ19-2-D、JZ14-2-F、JZ9-3-B等井均未見發育于沙三中的介形類化石,均見渤海藻屬、污臟棒球藻繁盛帶,依據藻類化石及巖電特征,進行地層對比,具有一定的可對比性。

JZ20-2-C等多口井均鉆遇沙三上,如JZ19-2-D、JZ9-3-B等井均見到天津極管藻、粒皺錐藻等化石,并發育有膜突藻、細瘤面錐藻、極管藻、渤海藻屬等,可對比性強。JZ19-2-D井、JZ9-3-B井見惠東華北介、中國華北介、新麗星介屬等化石,可以進行對比。

沙二段整體藻類稀少,不具可對比性。但介形類見橢圓拱星介組合,以JZ9-2-A井組合特征最為明顯,見有光滑小河星介、扁假玻璃介、博興假玻璃介、細小小豆介等;JZ19-2-D井見扁假玻璃介、長假玻璃介;JZ20-2-C井見長形拱星介、光滑小河星介、長假玻璃介;JZ9-3-B井見安全美星介、博興假玻璃介、拱星介屬。以上4 口井組合特征明顯,可對比性強。

沙一段多口井均見多刺甲藻屬、小古囊藻屬等化石,且發育有菱球藻屬、棒球藻屬、葡萄球藻屬等;介形類見光亮天津介、具刺湖花介、普通小豆介、西營介屬等化石。如JZ19-2-D 井以西營介屬、玻璃介屬發育為主;JZ9-3-B井見有光亮西營介、玻璃介屬等。與鄰區地層具有一定的可對比性。

3.2 東營組特征對比

東三段多口井藻類均見角凸藻繁盛帶,可對比性強。介形類主要見有中華渤海介、單脊東營介、長脊東營介等化石。如JZ14-2-F井,以中華渤海介、單脊東營介發育為特征,伴生較多深水類型的平直玻璃介、厚肥刺華花介、天津渤?;ń榈?;JZ19-2-D井見較多近三角河北介、背凹玻璃介、西營介屬等化石,而近指紋瓜星介不發育;JZ20-2-C井見河北鞋星介、細彎脊東營介、相等紡錘玻璃介等;JZ9-3-B井見背凹玻璃介、單脊東營介、近指紋瓜星介等較發育。JZ14-2-F、JZ9-3-B等多口井均見到渤海介屬或單脊東營介。JZ19-2-D、JZ20-2-C等井雖發育較深水的華花介屬、玻璃介屬,但未見中華渤海介、單脊東營介,主要是因為生物需要適應不同的水體環境,由分區所致。

東二下藻類發育網面球藻屬、盤山古刺藻、擬網刺球藻等,可對比性強。介形類自上而下見到小脊東營介、雙球脊東營介、近三角華花介等化石,其中:JZ19-2-D井主要見五凸華花介、大槽華花介、東營介屬;JZ20-2-C井見有華花介屬、東營介屬、瓜星介屬、玻璃介屬;JZ14-2-F井見華花介屬、瓜星介屬、鞋星介屬、小脊東營介、細彎脊東營介;JZ9-3-B井見瘤脊東營介、玻璃介屬、華花介屬;JZ9-2-A井見花脊東營介,與鄰區地層可對比性強。

東二上主要見藻類、孢粉化石,藻類為毛球藻組合、皺面球藻組合,各井均發育皺面球藻,可對比性強,JZ9-2-A、JZ9-3-B井毛球藻組合發育,其他井不發育,以沼生的水龍骨單縫孢發育為主,具有一定的可對比性。

4 結 語

根據沙河街組至東營組二段古生物特征、與鄰區的地層對比及各時期生物相分布范圍的變化規律,可以看出生物群隨構造活動、湖泊水體環境的改變在不斷演化,反映出錦州25-1 油田X井沙河街組三段早期濱湖-淺湖環境下的扇三角洲前緣的河口砂壩及分流河道間沉積,到中后期湖泊水體演化為淺湖環境,以扇三角洲前緣及前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大套湖泥沉積為主;沙河街組二段湖泊水體為三角洲平原沉積環境,主要為三角洲平原辮狀河道及河道間沉積;東營組三段湖泊水體變深,主要為半深水-淺水湖泊環境;東營組二段為濱淺湖-淺水湖泊環境,以前三角洲湖泥、席狀砂及三角洲前緣河口砂壩沉積為主?!?/p>

猜你喜歡
湖盆球藻古生物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 對雨生紅球藻生長與脂類合成的影響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共和盆地干涸湖盆植被分布格局及土壤粒度組成特征
咸化湖盆過渡相組沉積控儲作用淺析
西藏北部典型湖盆區繁殖鳥類調查初報
球藻沉浮的秘密植物
聚球藻硅質化作用初探
原角龍
濟陽陸相斷陷湖盆泥頁巖細粒沉積層序初探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鯽魚組織中的節球藻毒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