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維克多·帕帕奈克思想對可持續設計的影響

2024-03-04 07:58莫逸偉羅超
綠色包裝 2024年1期
關鍵詞:奈克設計發展

莫逸偉,羅超*

(湖北美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自工業革命爆發以來,全球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聯合國的號召,推動了全球各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共識達成。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在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的問題??沙掷m設計作為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踐行者”,在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是消費設計時代背景下的設計理論家,他的思想不僅影響了可持續設計的各個階段,還為我國當前的設計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1 帕帕奈克設計思想

1.1 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歐洲的重建和美國的資本擴張,消費設計話語傳播到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美國因此成為西方社會繁榮和進步的典范,并成為發展的重要推手。國際知名的美國設計師喬治·尼爾森也曾經大肆宣傳樣式廢止制度,認為設計師將大有作為。同時,這種消費設計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行為出現在社會中,并且將這種錯誤的行為當作自由與富裕的民主象征。

最初,消費的設計話語是基于經濟原則產生的,其主要關注點是消費本身,并因此建立了一個完善的設計體系。為了讓客戶買賬,從而能獲得更多的利潤,消費設計通過各種市場調查手段摸清消費者的心理,以此設計滿足人們消費欲望的產品。

隨著1970 年,第一次地球日(Earth Day)活動舉行,美國環保運動進入重要階段。與此同時,在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次環境會議,成為全球環保運動的重要起點。會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的人類責任宣言》(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提出了環境保護的原則和目標。

在20 世紀70 年代,在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與設計實踐中,設計師的職業道德意識也開始萌芽,并逐漸成長。正是在此歷史背景下,帕帕奈克在1971 年首次出版了《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并加入構建設計文化的隊伍當中。

1.2 思想介紹

維克多·帕帕奈克作為西方重要的設計理論家,1927 年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后移民至美國,學習建筑設計,在紐約庫柏聯盟完成本科學業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研究生學業,并且曾經在美國現代設計大師賴特主持的項目下學習。

帕帕奈克的文獻眾多,但最具理論研究價值并經常被人引用的是他的兩本著作——《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和《綠色律令》。他以一種非常激進的姿態,強烈批判商業社會中的消費設計,并主張設計師應該擔負起對社會和生態改變的責任。他的著作《為真實的世界設計》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讀者最多的設計著作之一,并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

正如帕帕奈克在《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對設計的定義“設計是為了達成有意義的秩序而進行的有意識而又富于直覺的努力”[1]在探討設計本質的同時,帕帕奈克認為設計絕不是一種單純的技術,而是一種改善人類生活的方法和手段,并與人類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密切相關,他基于這種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的設計構想。

2 可持續發展與可持續設計

2.1 可持續發展的概述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利用自然資源,然而這種開發方式導致了地球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為了應對全球危機,各國開始磋商如何達成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的方式,從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18 世紀初,“可持續性”(英語:sustainability;德語:nachhaltigkeit)一詞在德國由漢斯·卡爾·馮·卡洛維茨(Hans Carl von Carlowitz)提出的“森林可持續產量”概念中產生。

19 世紀末,經過德國林學院對森林可持續理論的廣泛傳播,美國資源保護運動在西奧多·羅斯??偨y和林務官吉福特·平肖的領導下,在林業管理領域開始,其目的在于實現“在最長的時間里為最多數人謀求自然資源的最好利用”。[2]在此當中,已經可以看到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雛形。之后的一段時間,資源保護運動與環保運動相繼進行高潮。

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其中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3],這也是“可持續發展”首次以完整的概念登上歷史舞臺。

從林業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到可持續發展理念被各國認可,歷經兩百多年的歷史。如今聯合國為確保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廣泛的參與和代表性,向全球各國和各利益相關方征求了意見和建議,并于2015 年發布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旨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實現更加公正、平等和繁榮的未來。

2.2 可持續設計的概述

“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技術系統問題,演變到如今,聯合國已發布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幾乎覆蓋了經濟、社會和環境各方面。宏觀的目標離開了具體的情境,可能并不能為可持續發展做出多少貢獻,正如要與一個第三世界國家代表談海洋保護與氣候行動,這本身是與消除貧困這個目標相背離,更是這個國家不會去響應的。

設計作為一種人類活動,可持續設計不僅可以改變所需要的物質環境,更可以通過改變人的行為,由此重塑人類生存的系統。在歷史上就有很多設計先驅,試圖通過設計來重塑人類生存的系統,富勒在20 世紀60 年代就發布了曼哈頓穹頂計劃,旨在解決城市污染和能源危機問題。帕帕奈克在1971 年寫了《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主張以人類福祉為中心,設計有意義、可持續的產品。

從可持續設計的本質而言,任何踐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都是可持續設計,相比于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更加具體的策略性活動。自20 世紀60 年代可持續設計開始,劉新[4]將可持續設計按設計階段進行分類,并分為四個階段:以“綠色設計”為首,提倡在設計過程中使用低影響的能源和材料,從過程的后降低對環境的危害;第二階段的“生態設計”提倡面對“產品生產周期”,在過程中對各個環節進行干預,以降低環境的危害;第三階段的“產品服務系統設計”提倡將產品與服務相結合,從系統的層面進行干預;第四階段的“包容性設計”提倡社會公平與包容性的目的去進行設計,從社會的層次進行干預。

3 帕帕奈克對可持續設計的影響分析

3.1 綠色設計

20 世紀60 至70 年代,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各種污染、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使得社會開始重新審視現代化和工業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西方民眾對環保問題的關注也日益增加,他們開始反對工業現代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組織起來對政府和企業施壓,推動環保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決策指標。

這場被稱為“綠色運動”的社會運動是一場全球性的環保行動,它的影響不僅局限于西方國家,也對亞洲、非洲等地區的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運動催生了環保組織,包括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的誕生,這些組織通過宣傳和游行示威等形式,呼吁人們更加關注環境問題,支持環保行動。

隨著環保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逐漸意識到解決環保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此,政府和企業開始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污染和資源浪費,例如制定法律法規、推廣環保技術、鼓勵可持續發展等。這些措施有效地推動了環保事業的發展,改善了環境狀況。同時也引起了設計界的關注,因此“綠色設計”這一概念應運而生。

帕帕奈克在《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首次探討了設計應如何積極地作用于生態環境。他尖銳地評判了傳統設計過分地鼓勵消費而導致生態退化,強調設計師應該對環境負責,并在書中寫道:“如果設計對生態負責,那么它也將是革命性的?!盵1]針對設計的方法,他首次提出了3R 理念,其中3R 是Reduce(減少)、Reuse(重復使用)和Recycle(循環再利用)的縮寫,目的是通過減少浪費、重復使用和再循環利用廢棄物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最大程度地從產品生產的始末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除了設計原則,帕帕奈克也提出一些設計實踐,比如使用簡化的設計手法,他在《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的第一章當中提出了功能聯合體(圖1),以此回答設計當中“形式與功能”的問題的同時,強調減少設計當中不必要的裝飾與材料的使用,在功能聯合體中從方法、使用、需要、目的性利用、聯想和美學這六個方面考慮設計。

圖1 《綠色律令》中提出的功能聯合體

3.2 生態設計

生態設計和綠色設計起源于同一時期,相比于綠色設計關注產品使用過程之后對環境的影響,生態設計更關注設計產品時的影響,系統地考慮其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其中最為代表的工具是“生命周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由美國環境保護署于1990 年提出,旨在綜合考慮產品或服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包括從原材料采集、生產、使用、再利用到最終處理的各個環節。而這種評估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紀70 年代,帕帕奈克在對設計全面參與環境污染的論證當中發現。

帕帕奈克作為最早提出設計關注環境并對其進行詳細論證的理論家,在其論證過程當中通過大量案例指出“產品污染”的復雜性,并對生產與污染的過程分為7 大部分:

1)自然資源被破壞了,更糟的是,這些資源常常是不可再生的。

2)通過掠奪性地開礦、深度開采等方式對這些資源形成的完全破壞,形成了一個污染階段。(1 和2形成第Ⅰ階段)

3)生產過程本身造成了更多污染。(第Ⅱ階段)

4)同樣的生產程序也帶來了工人的異化和反常

5)包裝。(這本質上附屬于第1 和第Ⅰ階段)

6)產品的使用造成了更多污染以及用戶的異化和用戶反常。(第Ⅲ階段)

7)最后,丟棄產品又造成了更為持久的污染源。(第Ⅳ階段)[1]

由于早期目的是論證其關聯性,證明并說服人們來關注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所以缺乏完整的體系。在之后1995 年出版的《綠色律令》的第二章里,帕帕奈克在書中提及“生命周期評估”是一個新鮮的事物,需要大量的研究與測驗,然后介紹了一些關于“生命周期評估”的環境問題。并針對生產與污染的過程將其分為了6 個部分:原材料的選擇、制造過程、產品包裝、成品、產品運輸、浪費。再結合帕帕奈克在綠色設計范疇提出3R 原則中的再利用,與目前“生命周期評估”從原材料采集、生產、使用、再利用到最終處理的流程處理相比,可以充分發現帕帕奈克的理論思想對“生命周期評估”發展的影響。

3.3 服務系統設計

20 世紀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成為一種趨勢,設計師的可持續性已逐步從產品層面擴展到社會技術系統層面,不同于以往只針對物質產品的關注,產品服務系統(product-service system, PSS)是系統性地對“產品與服務”進行設計。由于目前學術界沒有公認的定義,本文引用目前國內接受度最高的定義:“產品服務系統沒有是通過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效益趨同型創新互動來提供滿足用戶特定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并重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全方位發展的價值主張和解決方案”[5]由此可見,服務系統設計不僅是對產品對服務的設計,更是一種系統設計,一種全面的多維度的設計。

從設計觀念的出發點來看,帕帕奈克的視角一直是從社會與環境等外部客觀因素進行思考,從《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當中以社會為主導的設計觀念,到《綠色律令》當中以生態環境為主導的設計理念,無一不體現其對設計問題的系統性思考。在《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他也多次提及“完整的設計方法”,并在書中第十二章對其進行總結:“完整的設計是全面的,它力圖把所有的要素和必不可少的調節因素都考慮到決策制定的過程中?!盵1]在談及交通問題的時候,帕帕奈克提出將其全面的重新設計,對各個不同的系統進行重新的思考。

除了“完整的設計方法”對產品服務系統當中系統性的影響,帕帕奈克所構想的“完整的設計方法”還強調了各個影響因素的內在關聯,即把自然環境、文化與社會環境多維度進行設計。而這種思考方式正與產品服務系統當中經濟、環境和社會全方位發展的理念相符合。

3.4 包容性設計

隨著全球范圍內不均衡的經濟發展與不平等社會問題的出現,包容性設計隨著產生。其概念最早產生于英國,普遍認為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名譽教授Coleman 在1994 年提出的[6]。包容性設計作為一種關注于社會和諧與人民幸福感的設計方法,從概念誕生之初就與帕帕奈克倫理息息相關。帕帕奈克作為第一位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設計問題的理論家,從起初對二戰消費設計的批評,到提出“為所有人設計”當中對殘疾人設計的提倡與實踐,最后到“為第三世界設計”主題提出與實踐,從問題視角,群體視角,全球化視角多維度去擴展設計的邊界。

早在1968 年,帕帕奈克就提出了“為智障者和殘疾人設計教學和訓練設備”[7],在當時那個消費設計盛行的時代,大部分的設計師都去迎合大眾,帕帕奈克認為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的階段,如果只針對有消費能力的健康成人設計,忽略那些真實的需求是不可取的。在帕帕奈克長期對為殘疾人、孕婦以及兒童進行多樣性設計的倡議下,在宏觀層面得到社會群體的積極響應,幫助推動殘疾人保護權益的立法等多項政策。在實踐層面上,由于1971 年第一版《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出版于瑞士,帕帕奈克“為所有人設計”思想最早的影響,體現在了當時瑞典的新一代設計師,他們開始嘗試去為殘疾人使用的扶手、切面包器等產品進行再設計。隨著1976 年“為需要設計”大會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召開,帕帕奈克“為所有人設計”的觀點逐步被設計界所重視(圖2)。當中“為所有人設計”的觀念下,表現的不僅僅是設計的平民化,更是社會包容性與人道主義的發散。

圖2 帕帕奈克在“為需要設計”大會的演講

在此之后,隨著全球化的初步發展,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問題日益突出。帕帕奈克作為一名西方設計師,從1971 年第一版《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當中提出過“為不發達地區設計”,到1984 版《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修改概念提出“為第三世界設計”,他通過自己的實踐完善對第三世界的思考。在面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問題,帕帕奈克發現單純的“援助”往往并不能解決問題,資金上的不平等會導致國家之間相互仇恨。對于設計的援助,帕帕奈克認為那些“過來就做的專家”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新的問題,因為他們不夠了解地區的文化背景,社群關系、宗教、經濟來源以及在地性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帕帕奈克在1984 版《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的序言中提及中國作為缺乏援助的發展中國家,在毛澤東“自力更生”的思想引導下,卻發展得比其他發展中國家要好,并提出引入設計教育培養本土設計師解決本地問題,為第三世界的“包容性設計”提供新的實踐思路。

4 結語

隨著全球環境危害的日益嚴重,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可持續設計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在其過程當中承擔重要的實踐作用。帕帕奈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著名的設計理論家,其消費設計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設計思想,對可持續設計的各個階段都有著各種影響。盡管帕帕奈克的思想在當時看是極具烏托邦色彩,但其超前的設計倫理同樣值得設計師們學習,踐行“為真實的世界的設計”的理念,并為可持續設計提供新的實踐思路。

猜你喜歡
奈克設計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聽診器的發明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發明“醫生之笛”的雷奈克
蹺蹺板上獲得的啟示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