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財經視域下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的宏觀思考

2024-03-07 07:15許傳華張瀚月鄧青
關鍵詞:學科建設

許傳華 張瀚月 鄧青

摘 要:“新財經”是高等教育質量變革的新時代要求,其中學科建設是“新財經”建設的關鍵一環,在新財經視域下探究學科建設創新發展對于推動財經類高校學科戰略轉型升級,實現新時代高等財經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開展“新財經”學科建設基石在“優勢特色學科”,重點在“交叉融合協同”,動能在“數字技術賦能”,核心在“交叉學科培育”,關鍵在“一體化建設”,要加強“新財經”學科建設頂層設計、建設交叉學科團隊矩陣、培養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建立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健全學科交叉融合體制機制,形成有深度、有廣度、有跨度,多學科相生共長、協調發展的“新財經”學科體系,構建適應數字經濟新發展格局的學科生態。

關鍵詞:學科建設;“新財經”;交叉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1]。隨著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融合,催生出一大批新興產業,不斷改變和重塑財經領域的內涵與外延,從而推動財經學科轉型升級,“新財經”應運而生。財經類高校肩負著培養高質量財經人才,提供經濟建設重要智力支持的重任,必須在“變局、變革、變化”中“識變、應變、求變”。近年來,一些財經類高校圍繞“新財經”開展了系統建設,眾多學者也圍繞“新財經”教育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究,但聚焦學科建設對“新財經”教育改革研究的相對較少。而學科建設作為高校發展建設的生命線,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術影響力和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新財經視域下探究學科建設創新發展,對于推動財經類高校學科戰略轉型升級,實現新時代高等財經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本研究從“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必要性、“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內涵及基本特征、“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實施路徑等方面,探索構建適應“新財經”教育改革發展的學科建設體系,為財經類高校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相關啟示。

一、“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必要性

(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要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需要人才,而人才培養又離不開教育。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處在教育、經濟與科技的交匯點,亟待在目標任務、發展路徑、治理體制等方面開展系統性、深層次變革,開辟中國特色高等財經教育創新發展之路,實現內涵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以質量和特色為核心,從學科發展模式、學科管理體制、學科布局結構、學科建設舉措等方面對學科體系進行整體性流程再造、機制重塑和文化打造,以高質量引領學科建設各項工作。

(二)科技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重塑新時代財經高等教育生態,以知識生產、創新、傳播的方式推動高等財經教育轉型升級、改革創新。要從內在推動深層次變革,擁抱產業和技術新浪潮,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找準學科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聯結點和著力點,調整優化學科布局,通過體系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培育具有創新創業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的復合型財經人才,為新經濟、新產業發展提供引領性的科研支撐和匹配性的人才保障。

(三)國家區域發展的現實需要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歷史與現實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發展始終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同向而行。財經類高校要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加強與經濟社會互動聯系,找準立足點和切入點,以“新財經”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2],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安全、自貿區建設等重大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切實提高服務支撐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四)學科提質增效的內在需要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促進自然科學之間、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交叉融合。在2022年公布的第二輪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中,僅有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的應用經濟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法學入圍,尚未有一所地方財經類高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科整體競爭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財經類高校優勢特色學科要躋身“雙一流”行列,需在保持自身傳統優勢基礎上,積極尋求與其他新興學科交叉融合,實現轉型升級,形成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創造財經學科發展新優勢。

二、“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一)“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內涵

卓志指出,“新財經”既是某方面的特征,又是“新財經”教育體系的統稱,包括“新財經”學科、“新財經”理論、“新財經”建設平臺、“新財經”人才培養等[3]。目前,并未有學者對“新財經”學科建設進行明確定義。本文認為“新財經”學科建設是財經類高校在新時代教育、經濟與科技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戰略選擇,以學科數智化、交叉融合化、集群協同化為特征,將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全面系統地融入學科建設的各要素和各環節,致力于對科學研究范式進行系統化塑造、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層次變革、社會服務內容進行全景化創新、師資隊伍建設進行全方位提升、平臺資源體系進行全流程打造,激發學科發展新動能。其內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新學科教育理念。新發展理念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開展“新財經”學科建設應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為動力,完善學科體制機制,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跨界合作;以協調為內在要求,重視學科間的聯動效應,促進多學科協同發展、形成合力;以綠色為必然選擇,回歸學科本位,堅持立德樹人,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經歷,為教師營造安心從事教學與科研的良好制度環境;以開放為必由之路,提升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等的國際化水平,用開放發展視野拓寬新時代學科建設發展之路;以共享為終極目標,將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區域發展,實現學科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和相互支撐。

二是新學科布局結構。學科布局結構優化調整是高校推動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重要抓手。要立足現有學科優勢特色,著眼未來學科專業布局發展,構建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聯動、協同、融合、共生的機制,推動學科專業高成長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謀劃建設適應新經濟發展的學科專業,淘汰具有同質化嚴重、難以適應就業市場需求、辦學條件不充足的學科專業。另一方面要推動交叉融合,面向傳統財經學科專業,推動學科內部小交叉和學科之間大交叉,將新技術、新科技應用到財經學科專業建設中,有計劃、有組織、超前布局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新興交叉學科和學科交叉方向,提升學科建設對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需求的適配度,激發學科內生動力。

三是新人才培養模式。傳統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往往以學科為導向,專業之間涇渭分明,缺乏財經學科與理工學科的交叉融合,課程設置上側重專業技能訓練,學科知識生產表現出滯后性,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出現脫節,難以滿足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從人才培養模式來看,“新財經”人才培養更加重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更加突出新技術應用、跨界整合和創新創造,更加重視學生的國際視野,通過引入各類信息化課程、開展多學科教師聯合培養、與產業行業和地方政府多方協同教育、與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合作辦學等模式,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財經知識、科學技術、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能夠服務、支撐和引領新經濟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財經人才[4]。

(二)“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基本特征

1. 中國化?!靶仑斀洝睂W科建設的中國化體現在重視價值引領,胸懷“國之大者”“省之大事”,扎根中國大地,以當代馬克思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引領,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學術體系、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5],凝練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舉措,培養代表中國立場、富有家國情懷的卓越財經人才。

2. 時代化?!靶仑斀洝睂W科建設的時代化體現在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四個服務”、堅持“四個面向”,全面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關鍵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明確學科發展方向,建設高質量學科團隊,打造高水平學科平臺、以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對外交流合作等各類學科成果支撐起學科建設的“四梁八柱”,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擔當作為。

3. 數智化?!靶仑斀洝睂W科建設的數智化體現在數字和科技賦能,當前,新技術變革不斷挑戰著財經教育的底層邏輯,也推動著財經教育領域的系統變革。為把握科技范式變革帶來的教育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新科技和新技術推動學科核心業務領域的數字化改革,培育學科創新和數字應用兼具的新型學者,創新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范式,培養數字時代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實現學科要素全環節流程再造、全方位轉型升級,以實現自我革新、質量提升、創新發展。

4. 融合化?!靶仑斀洝睂W科建設的融合化體現在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培育新興交叉學科,要推動學科內部以及與外部學科之間交叉、融合、滲透、拓展,形成“學科+”的新興學科領域,從財經學科內部之間的“小交叉”,到財經學科與自然學科、其他人文社會學科實現的“大交叉”,到建設一批行業前沿和區域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領域,再到培育形成“交叉學科”,全方位建立與“新財經”、新技術交叉融合的學科建設體系,實現文理貫通、學科重組、學科交融、跨界合作。

5. 協同化?!靶仑斀洝睂W科建設的系統化體現在實現協同發展,以解決大工程、大生產、大經濟、大環境等大問題為核心,整合多學科力量和科技資源,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和機構壁壘,加強高校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其他高校等外部力量的跨界合作,建設多學科交叉的科研平臺,以項目帶動平臺、以任務推動發展,發揮學科集群效應,構建各學科成果融會貫通,各學科方法交相輝映,各學科協同共生、創新發展的創新型學科共同體。

三、“新財經”學科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學科戰略轉型升級

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師資、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等各環節,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開展“新財經”學科建設必須明確學校學科發展的主攻方向,確定好學科建設的層次,聚焦交叉學科和交叉學科方向,開展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一流人才、優化管理體制機制等工作。安徽財經大學提出“新經管”建設工程,成立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雙組長的“新經管”建設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謀劃和組織協調“新經管”教育改革相關事宜,圍繞“新經管”建設,開展思想大討論、制定學校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優勢課程建設、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完善本科專業評估機制、加快智慧校園建設等一系列工作,制定相關規劃文件,各學院和教輔機構也編制了相應的“新經管”建設實施方案,從頂層設計上對“新經管”建設進行系統安排。

財經類高校開展“新財經”學科建設,要堅持戰略引領,充分發揮學科建設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建立“新財經”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加強“新財經”學科建設的規劃、組織和實施,在開展廣泛調研和凝聚各方共識基礎上,確定學校優勢特色學科和學科方向,精心組織相關學院推進“新財經”學科建設進程。完善學科建設工作機制,定期召開“新財經”學科建設會議,跟蹤學科建設狀況,協調“新財經”學科建設各項要素,統籌實施相關學科建設事項,推動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融合發展。學院是“新財經”學科建設的主體負責單位,給予學院更多的自主權和資源配置權,加強交叉學科建設規劃、組織和實施。同時成立專家委員會,充分聽取專家委員會意見,強化對“新財經”學科建設項目改革發展與任務過程的督促、協調、評估和整改。

(二)強化人才驅動,建設交叉學科團隊矩陣

交叉學科團隊由不同學科背景的成員組成,將不同領域師資集合起來,整合學科優勢資源,合作攻關重大課題,申報重大項目,實現學科交叉,產出具有原創性和標志性的學科成果。隨著科學技術高度綜合化和經濟社會日益復雜化,多層次、多領域的綜合性復雜問題單靠一個學科難以解決,必須組織多學科背景的師資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當前強化多學科交叉合作已成為高校推進有組織科研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湖北經濟學院創新學科組織模式,聚焦國家“雙碳”戰略和湖北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戰略需求,組建交叉學科團隊,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建立了以學科方向為引領、學位點建設為重點、學科成果為導向的學科團隊高效運行機制,以制度和機制創新推動“學科方向-學科團隊-學位點-學科成果”一體化發展。目前,學校積極發揮學科領軍人才頭雁效應,組建交叉學科團隊,推動學科、學位點、學科團隊一體化建設,學校學科建設思路、學科方向、學位點、學科團隊、學科成果協同發展的態勢已基本形成。

財經類高校遵循“問題導向、項目牽引、平臺支撐、團隊協同”的建設思路,聚焦高顯示度的重大現實問題,選擇學術精湛、具有卓越領導力的學者作為學科帶頭人,匯聚多學科背景、志同道合、具有創新力和學術力的科研骨干,跨學科、跨學院組建學科團隊,依托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強化重大創新成果的“實戰性”。在人員管理上,可通過靈活多樣的聘用形式,采用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相結合的方式,拓展不同學科之間人員的“松耦合”交流方式。學科團隊基于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原則,通過定期研討、思想風暴、學術交流等方式,促進學科團隊成員彼此協作攻關、啟發思路、共攀學術高峰。

(三)深化育人為本,培養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

人才培養質量和成效是檢驗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根本標準,也是學科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和歸宿。高等財經教育根植于經濟社會土壤,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時代性特征,這就決定了財經人才培養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并隨之作出響應。河北經貿大學堅持“以本為本”和“四個回歸”的價值取向,推進新財經人才培養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明確“家國情懷、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職業素養、國際視野”五維素質能力培養目標,建立“價值引領、多元聯動、多路徑協同”新財經人才培養模式[6],充分利用新技術改造課程和教學體系,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

財經類高校應以數字技術賦能推動“新財經”人才培養模式整體重構,對傳統學科專業進行改造升級,強調跨界與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突出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能和思維訓練,調整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推動各類課程全面更新教學內容,改革創新課程建設機制與模式,著力打造開放式、多層次、立體化新財經核心課程體系,深化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推動人才培養轉型。改革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聯合實驗室、高質量實踐教學基地、就業創業基地,支持信息類專業教師參與經管法類的教學科研工作,加快提升經管法類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素養。鼓勵教師開發跨學科專業新興交叉課程,組建跨學科專業教學團隊,編寫出版交叉創新性教材,培育學生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四)堅持開放創新,建立交叉融合學科平臺

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背景下,高等財經教育面臨著新使命、新任務和新要求,學科交叉平臺是跨學科、跨領域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有利于破除學科壁壘、突破學科邊界,有效推動學科交叉,已成為財經類高校提高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西南財經大學舉全校之力、用全新機制、以超常舉措建設“一流學科培優集成創新平臺”和“財經科技集成創新平臺”,建立“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院”和“數字經濟與交叉科學創新研究院”,致力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優勢學科,著力推進財經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兩大特色平臺縱深推進、雙向發力,合力助推“新財經”建設乘勢而上。

財經類高校應整合優勢特色學科資源基礎上,增強跨學科間的協同創新,建立具有科學的組織架構、完備的工作體系、高效的運轉模式等特征的交叉學科平臺。一是建立“新財經”學術平臺,通過定期組織召開各類研討會、講座、沙龍、論壇等學術活動,學習國內外學科交叉融合新理念,總結“新財經”教育領域的成功經驗,促進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學術交流合作,建立資源共享、學科共建、發展共贏的交流合作平臺,營造良好學術氛圍。二是建設“新財經”科研平臺,充分發揮財經學科優勢、形成人才和資源聚集效應,組建跨學科團隊,聚焦經濟領域關鍵核心問題,開展有組織的研究,聯合攻關大項目,產出標志性科研成果。三是打造“新財經”創新平臺,在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優化整合不同主體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創新資源,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不同團隊之間的協作配合、不同技術之間的集成創新,建立起以“新財經”為核心的互補互融互惠合作機制,優化升級產學研一體化進程,聯合開展重大經濟問題的科研攻關,共同構建“新財經”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中心。

(五)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學科交叉融合體系

創新發展機制是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保障,學科建設體制機制事關“新財經”學科建設成效,是“新財經”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指揮棒”。突破原有學科間的界限束縛,整合校內外要素,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協同發展,需要打破傳統財經學科界限和學院壁壘,改革招生選拔、導師選聘、人才培養、學位授予等各環節,構建交叉學科認定、學科貢獻度評價等全新工作機制。財經類高校應基于學校建設基礎和學科發展現狀,找準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科學技術前沿、學科優勢特色三者的結合點,制定學科發展規劃,明確學科交叉的主攻方向,統籌調用校內資源,以“聚力支持、通力合作”的思路,將核心資源有效整合、精準投入。這是高校深化機制改革、優化機構職能的核心思路。

財經類高校的科研管理體制應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創新,根據經管法等財經類學科與新興信息學科交叉融合的不同特征,通過以項目為橋梁構建跨學科組織建設機制,通過圍繞任務目標形成各學科間的科研合作體制,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優化既有資源配置機制,激發跨學科人才團隊潛力,整合各學科優秀特色資源,引領新技術賦能傳統經管法學科大趨勢,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契機形成“合力”,構筑“新財經”學科建設“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地調研、總結、調整,建立健全具有廣泛認同度和可操作性的學科交叉融合績效評價機制,以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在成果評定、人才培養、職稱評定等方面探索建立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的評價體系,在評價主體上體現多學科性,在評價方式上體系科研合作精神,激發教師開展交叉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加強不同學科、學院、部門之間的聯系,打破組織架構壁壘,形成“新財經”學科交叉融合聯動機制,成立由各方參與的管理組織,負責各部門和學院之間的橫向聯系溝通,實現多方合作、協調聯動、互惠共贏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 卓志.加快推進中國特色“新財經”教育創新發展[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1):82-89+143.

[4] 馮文麗,蘇曉鵬.“新財經”教育改革的概念、特征及目標系統[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1,21(1):49-53.

[5] 周仕德,劉翠青.論中國特色課程論學科體系的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3):70-75.

[6] 程瑞芳,趙霞,梁倩.價值引領·科技賦能·文化滋養·產教融合:新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23,23(3):11-19+63.

基金項目:湖北經濟學院“新財經”改革預研專項重點課題——推動我?!靶仑斀洝睂W科戰略轉型升級

作者簡介:許傳華(1967- ),男,湖北仙桃人,湖北經濟學院黨委常委兼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金融發展理論;張瀚月(1993- ),女,湖北宜昌人,湖北經濟學院學科建設辦公室科員,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鄧青(1981- ),男,湖北荊州人,湖北經濟學院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

猜你喜歡
學科建設
通過戰略管理和優化資源配置來加強學科建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專業同步建設策略
探究高校學生工作專業化的發展
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探索與實踐
依托學科信息管理平臺,促進高校學科建設管理
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建設實踐與發展探討
武警院校應急救援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