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區養老設施需求識別與空間配置模式*
——以天津市中心城區為例

2024-03-07 06:26劉奕杉劉叢紅楊鴻瑋
南方建筑 2024年2期
關鍵詞:用房餐飲人群

劉奕杉,劉叢紅,楊鴻瑋,程 坦

引言

十九大以來,國家大力推進老齡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現健康老齡化[1]?!冻鞘芯幼^規劃設計標準》(GB 50180—2018)的頒布使社區養老設施成為居住區的標配[2]?!读暯疥P于城市工作論述摘編》中指出了城市空間、規模、產業統籌發展的要求[3]。因此,依托城市社區,在支持養老產業融入的基礎上,精準提供滿足老年人需求的功能空間,真正實現原居安老,成為現階段的社會重大需求。

目前國內外學者在社區養老設施功能配置、老年人服務設施需求等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研究。在功能配置方面,既往研究重點關注功能配置靈活性不足、標準不完備等問題,聚焦于功能空間的定位和評價[4]、復合設計[5]、適配性設計[6]和類型構成[7,8],指明養老設施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味追求養老床位數量,忽略老年人實際養老需求,且大量設施存在供給與需求脫節的現象[9]。在老年人服務設施需求方面,聚焦甄別人群需求的研究逐漸增多。特別是需求等級劃分的研究中,學者分別依據馬斯洛理論[10]、ERG 理論[11]及魅力質量理論[12],探討整體人群功能空間的需求層次。僅有少數學者針對不同人群特征探討養老服務需求的差異性[13],指出在失能情況、年齡、居住狀態等因素影響下,需求層次具差異性,但尚未涉及空間配置問題。綜上,有必要從社區養老設施需求視角出發,探討不同特征人群的差異化功能空間配置,更科學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營造宜居的老齡化空間環境。

已有研究表明,使用者需求表現為不同層次,供給端屬性與供給滿意度呈現非線性相關[14],因此僅對需求程度進行衡量不足以精確識別使用者的需求[15]。本研究將魅力質量理論和Kano 需求層次模型應用于功能空間配置,立足于城市發展的共建共享和社區養老設施的全齡化使用,在天津市中心城區開展調研,進行量化的功能空間優先級排序,建立差異化空間配置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有別于單一空間單元和復雜體量建筑的功能獨立型空間配置模式。

1 理論基礎及研究思路

1.1 魅力質量理論與Kano 分析模型

本研究基于狩野紀昭教授提出的魅力質量理論,該理論最初源于質量管理領域,后逐漸被建筑領域[16]、社會學領域[17]及行為科學領域[18]等廣泛用于評價服務供給相關屬性和顧客滿意度。魅力質量理論認為供給端屬性與供給滿意度呈非線性關系,可用來判斷不同等級的需求層次。

Kano 模型是基于魅力質量理論提出的通過“雙向”提問的調研方式,將需求劃為不同層次的理論模型。該模型從“想要”和“需要”出發,將需求劃為5 類要素[19]5。其中,必備要素M(Must-be)屬于基本需求,呈現出供給端屬性和供給滿意度的非線性關系,即提供該項不會提升滿意度,但不提供會使滿意度下降,體現必備性。一維要素O(One-dimensional)呈現線性關系,即提供該項會使滿意度上升,不提供會下降,體現依賴性。魅力要素A(Attractive)為具有吸引性的要素,呈現非線性相關,即不提供該項不會降低滿意度,但提供會使滿意度上升,體現期待性。無關要素I(Indifference)為不會對滿意度產生影響的需求項。反向要素R(Reverse)體現逆向性,屬于不需要提供的需求項。問題要素Q(Questionable)為存疑項,即錯誤選項,應予以排除。綜上,需求層次優先級排序為必備要素>一維要素>魅力要素>無關要素,“雙向”問題判定方法見表1。

表1 Kano 需求層次評價表

在判定了不同需求層次后,有學者提出滿意度系數(SI)和不滿意度系數(DI)[19]18,分析相同需求層次中各需求項的差異,計算公式如下:

滿意度數值越高表明在提供了該需求項的情況下,使用者滿意度提升越多;不滿意度數越小表明在不提供該需求項時,使用者的不滿意度越高。之后有學者通過對比,提出利用平均滿意度系數(以下簡稱ASC)替代SI和DI,進而衡量各需求項的整體需求程度[20],公式如下:

空間配置研究中,需要在劃分需求層次的同時參考ASC,綜合判定人群需求情況。

1.2 安德森行為模型

不同因素會對需求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現已有大量學者從建筑學層面[21]、社會學層面[22]及醫學層面[23],運用線性回歸分析[24]和相關性分析[25]等方法,對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展開討論,得出有共性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失能情況、居住狀態、子女情況、收入水平、患病情況、就醫頻率、醫療保險和文化程度等。其中,安德森模型用于研究影響人們選擇醫療衛生服務的因素,在醫療衛生領域被廣泛認可[24]。該模型將行為影響因素劃分為傾向特征、使能資源和需求因素3 個維度,傾向性特征包括人口特征、社會結構、健康信念;使能資源包括個人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需求因素包括感知需求、評估需求[26]。

本研究嘗試將安德森模型應用于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配置,基于不同維度挖掘人群特征對空間需求的影響,提取傾向性特征,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使能資源,如居住狀態、收入情況、職業類型、子女距離;需求要素,如身體情況,進行調研。

1.3 研究框架

從需求視角出發,通過初步調研確定社區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需求項,并篩選需求項的影響因素,為后期問卷訪談提供數據支持。運用Kano 模型,從需求層次和需求程度兩個方面確定各需求項的配置優先級。依據聚類分析提取典型人群,有針對性的建立空間配置模型。最后,提出功能獨立型社區養老設施空間配置模式(圖1)。

圖1 研究思路

2 基于Kano 模型的社區養老設施調研

2.1 社區養老設施使用偏好初步調研

為精確判定社區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團隊2020-2022 年期間先后在天津市內六區進行了兩次調研訪談。疫情所限,初步調研發放線上調研問卷594 份,線下走訪問卷50 份,有效答卷共465 份??紤]到即將步入老齡群體和已步入老齡群體的需求同樣重要,調研未限定被測群體年齡分布情況,影響因素賦值及頻數見表2。問卷使用五級量表對功能偏好進行調查,評分由高到低為社區餐飲(4.24)、醫療護理(4.21)、托養居?。?.90)、保健護理(3.71)、文化娛樂(3.69)、委托咨詢(3.34)。此外,初步問卷還涉及設施使用意愿、配置情況等問題,為后期Kano 問卷需求項及需求影響因素的確定提供分析依據。

表2 社區養老設施使用偏好初步調研賦值情況

2.2 需求影響因素劃分

根據初步使用偏好問卷中需求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表3),Kano 需求問卷篩選了Pearson 系數(判定線性相關因素)或Spearman 系數(判定有等級相關的因素)較高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傾向特征),居住狀態、收入情況(使能資源),身體情況(需求要素)。鑒于年齡和身體情況、教育程度和月總收入的高度相關(相關性為0.568、0.631),本文在安德森模型的基礎上將需求影響因素重新劃分為個體屬性、家庭情況和經濟文化3 個維度進行分組討論。

表3 初步問卷需求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

2.3 Kano 問卷需求項確定

依據初期使用偏好調研,將需求項篩選綜合為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托養居住、社區餐飲4 類功能類型,每個功能類型下細分各類空間,共構建了20 個一級需求項,編碼見表4。

表4 Kano 需求項編碼

2.4 Kano 問題設計

研究運用Kano 模型,通過“雙向”問題及數據分析處理獲得結論。根據既有對Kano 模型提問及作答方式的研究[19]5-10,本文選取五級量表,問題設計和選項表達方式見圖2。

圖2 Kano 問卷問題設計

3 社區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需求分析

Kano 問卷影響因素賦值情況與初步問卷保持一致,未限定年齡、身體情況、居住狀態等因素。為了解人群真實感受,Kano 問卷采用線下走訪和線上調查兩種形式,收集到線上問卷170份,走訪問卷53 份,有效問卷共210 份(表5)。

表5 Kano 問卷需求影響因素及賦值

按照Kano 評價表(表1)統計各需求項需求層次等級數量,每個需求項中投票數量最多的層次(M、O、A、I)作為該需求項的需求等級,判定結果如圖3 所示。由圖可看出,雖然文化娛樂功能(A1~A5)均為無關要素,但室外活動場一維要素投票僅次于無關要素;醫療保健功能(B1~B4)基本為一維要素;托養居住功能(C1~C7)均為無關要素;社區餐飲功能(D1~D4)中,社區食堂為一維要素,其他均為無關要素。從整體角度來看,調研群體對社區托養居住及文化娛樂功能沒有明確需求,需要劃分人群特征,進一步分析需求情況。

圖3 社區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需求層次劃分和平均滿意度數值

根據圖4 中ASC 數值,二級需求項中需求程度最高的為醫療保?。˙1~B4),其次為社區餐飲(D1~D4)和文化娛樂(A1~A5),最后為托養居?。–1~C7)。一級需求項中,ASC 大于等于0.5 的判定為需求程度高,數值由高到低分別為藥房、醫務診療室、中醫診療室、社區食堂;ASC 在0.4~0.5 之間判定為有需求傾向,數值由高到低分別為室外活動場、保健護理室、外賣窗口和機構餐廳。

圖4 基于影響因素的人群特征聚類分析

4 基于人群特征的功能空間需求分析

4.1 不同人群需求的聚類分析

從整體人群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除醫療保健外,被測群體對其他功能需求程度不高(ASC<0.5),且基本判定為無關要素。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特性,本研究按需求層次進行聚類分析(圖4)。根據需求判定等級(M、O、A)分析人群特征,結果顯示,需要文化娛樂功能的多為年齡高、身體情況好、與子女同住、月總收入3000~5000、教育程度為高中的人群;需要托養居住功能的多為年齡高、身體狀態偏差、多代居住、月總收入3000~8000、教育程度初中或高中人群;需要社區餐飲功能的多為年齡偏高、身體狀況偏差、與子女同住、月收入3000~5000、教育程度為高中的人群。被測群體對醫療功能普遍具有期待性。

鑒于聚類分析結果,不同特征人群對社區養老設施的功能需求具有差異性,因此下文分別對個體屬性、家庭情況和經濟文化3 個維度進行詳細分析。

4.2 基于個體屬性的功能空間需求分析

按被測人群個體屬性劃分3 類(圖5),低于60 歲且身體能力完好和輕度失能(個體屬性人群1,方框點線);高于60 歲且身體能力完好和輕度失能(個體屬性人群2,三角實線);高于60 歲且中度和重度失能(個體屬性人群3,圓圈劃線)。統計各類人群對一級需求項(A1~D4)的需求層次,判定為必備要素(M)的在圖5 中標為橘色,判定為一維要素(O)的標為黃色,判定為魅力要素(A)的標為綠色,圖6、圖7 亦如此。

圖5 基于個體屬性的需求層次統計

圖6 基于家庭情況的需求層次統計

圖7 基于經濟文化的需求層次統計

——文化娛樂功能中,個體屬性人群2需求更加顯著。該類人群需求優先級排序為室外活動場>文藝類用房>多功能用房>休閑類用房>運動類用房。

——醫療保健功能中,高于60 歲的個體屬性人群2 和3 需求更為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對比兩類人群的ASC,醫療保健功能的需求程度并不隨身體狀況的下降而持續升高。究其原因,身體狀況較差人群普遍前往綜合醫院住院就診,不依賴社區醫療服務。其中,個體屬性人群2 的需求優先級排序為藥房>醫務診療室>中醫診療室>保健護理室;個體屬性人群3 的需求優先級排序為保健護理室>藥房>醫務診療室>中醫診療室。

——托養居住功能中,全部功能空間被判定為無關要素(I)。個體屬性人群1 和2 需求最低,但隨年齡增大對公共起居廳和單人間的需求提升。個體屬性人群3對托養居住功能需求增加,各需求項優先級排序為雙人套間>單人間>午休用房>員工宿舍>公共起居廳>雙人間>多人間。

——社區餐飲功能中,個體屬性人群2 和3 需求更為顯著,兩類人群的需求優先級排序相同,為社區食堂>外賣窗口>機構餐廳>員工食堂。根據訪談,被測人群不喜員工食堂的原因為希望工作人員共同用餐。對比三類人群的ASC,社區餐飲功能需求程度有隨年齡升高和身體情況下降而增加的趨勢。

4.3 基于家庭情況的功能空間需求分析

根據相關性分析和既有研究,本文僅考慮居住狀態對需求的影響,圖6 中按照獨居(家庭情況人群1,方框實線)、與配偶同?。彝デ闆r人群2,圓圈點線)、與子女同?。彝デ闆r人群3,三角點線)、多代居?。彝デ闆r人群4,星型劃線)和入住養老機構(家庭情況人群5,菱形劃線)分別進行分析。

——文化娛樂功能中,入住養老機構人群需求最為顯著,所有功能被判定為一維要素(O),各需求項優先級排序為多功能用房>文藝類用房>休閑類用房>室外活動場>運動類用房。多代居住人群需求次之,除運動類用房外,其余功能空間均判定為必備要素(M),各需求項優先級排序為室外活動場>多功能用房>休閑類用房>文藝類用房>運動類用房。由于年齡偏高,該兩類人群對運動類用房需求最低。

——醫療保健功能中,多代居住人群和入住養老機構人群需求最為顯著,其中多代居住人群判定所有醫療功能為必備要素(M),入住養老機構人群判定藥房、醫務診療和中醫診療為一維要素(O)。獨居人群和與配偶同住人群需求次之,均判定藥房和醫務診療室為一維要素(O),其中獨居人群判定保健護理室和中醫診療室為魅力要素(A)。五類人群需求優先級排序均為藥房>醫務診療室>中醫診療室>保健護理用房。

——托養居住功能中,入住養老機構人群需求最為顯著,優先級排序為單人間>午休用房>公共起居廳>員工宿舍>雙人間>雙人套間>多人間。多代居住人群次之,優先級排序為雙人套間>公共起居廳>單人間>午休用房>雙人間>多人間>員工宿舍。值得注意的是,獨居人群僅判定公共起居室為一維要素(O),揭示其渴望參與小范圍的公共活動。

——社區餐飲功能中,入住養老機構人群需求最為顯著,判定所有功能為一維要素(O),需求優先級排序為社區食堂>機構餐廳>外賣窗口>員工食堂。多代居住人群和獨居人群次之,需求優先級排序相同為社區食堂>外賣窗口>機構餐廳>員工食堂。值得關注的是,入住養老機構人群對社區餐飲需求顯著,究其原因一是追求多樣化的餐飲選擇,二是希望回歸居家養老模式,解決用餐難題。

4.4 基于經濟文化的功能空間需求分析

圖7 將被測人群劃分為4 類,經濟文化人群1(方框實線)為月總收入低于3000 元,教育程度為初中、高中或中專的人群;經濟文化人群2(圓圈點線)為月總收入3000~8000 元,教育程度初中、高中或中專的人群;經濟文化人群3(三角點線)為月總收入3000~8000 元,教育程度本科、大專及以上人群;經濟文化人群4(星型劃線)為收入高于8000 元,教育程度本科、大專及以上人群。

——文化娛樂功能中,經濟文化人群1需求最為強烈,優先級排序為室外活動場>休閑類用房>多功能用房>文藝類用房>運動類用房。對比ASC 可看出,所有人群普遍需要室外活動場。

——醫療保健功能中,所有人群均呈現顯著需求(ASC>0.4),綜合優先級排序為藥房>醫務診療室>中醫診療室>保健護理用房。對比其他類人群,經濟文化人群4 保健護理用房的需求有所上升,該用房的需求程度有隨月總收入增長而升高的趨勢。

——托養居住功能中,經濟文化人群1 需求最高,功能空間優先級排序為午休用房>單人間>雙人間>公共起居廳>雙人套間>員工宿舍>多人間。經濟文化人群4 需求次之,功能空間優先級排序為公共起居廳>單人間>午休用房>員工宿舍>雙人套間>雙人間>多人間。對比可見,隨著月總收入的升高,對托養居住的需求程度有所降低,但對單人間、公共起居廳的需求程度保持穩定,反映出高收入人群對空間配置水平要求高。

——社區餐飲功能中,經濟文化人群1 需求最高,功能空間優先級排序為社區食堂>機構餐廳>員工食堂>外賣窗口,該類人群不喜外賣功能很可能受限于經濟條件。對比ASC,被測群體對社區餐飲功能的需求有隨月總收入升高而降低的傾向。

5 功能獨立型社區養老設施空間配置模式

由于不同特征人群需求具有顯著差異,本文試圖提出功能獨立型社區養老設施配置模式。按照功能劃分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托養居住和社區餐飲4 類模塊,模塊之間功能彼此獨立,提倡與城市社區資源共享,并構建各模塊空間配置模型。

5.1 整體人群空間配置模型

基于整體人群需求分析,將一級需求項按等級劃分為優先配置項、建議配置項和可選配置項。優先配置項為需求層次被判定為一維要素的功能空間,建議配置項是被判定為無關要素但ASC 在0.4~0.5 之間的功能空間,可選配置項是指可根據實際情況配置的功能空間,ASC 約為0.3(圖8)?;谡w人群ASC,應首先配置醫療保健和社區餐飲。

圖8 社區養老功能空間配置及需求程度統計

根據需求層次判定,文化娛樂模塊建議配置室外活動場。訪談過程中了解到部分人群判定多功能用房為無關要素的主要原因是對其用途不夠了解,同時考慮到人群對娛樂功能需求的多樣性,因此建議配置多功能用房??墒紫扰渲瞄営[室和棋牌室,也可按實際偏好篩選具體功能。參考《城市社區服務站建設標準》(建標167-2014)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標準設計樣圖》(14J819),提出社區文化娛樂模塊配置如圖9-a??臻g組織應注重動靜分區,建議配置部分開敞式復合型空間,與獨立式小空間相比,便于彈性設計,同時營造良好的娛樂氛圍。

圖9 社區養老設施空間配置模型

醫療保健模塊應優先配置藥房、醫務診療室、中醫診療室,建議配置保健護理室。參考《養老機構護理站基本標準(試行)》和《養老機構醫務室基本標準(試行)》,結合《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標準》(建標163-2013),提出醫療保健模塊空間配置模型如圖9-b??紤]到身體條件的特殊性,模塊應設置候診區,候診區可同時承擔排隊取藥、候診、休息等功能。

托養居住模塊均為可選配置項,可首先配置單人間、公共起居廳和員工宿舍。雖然員工宿舍ASC 偏低,但考慮到養老設施的運營及使用,且需求層次中沒有反向要素,故將其列為可選配置項。根據《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2018)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43-2010),提出托養居住模塊空間配置模型如圖9-c。

社區餐飲模塊應優先配置社區食堂,建議提供配送餐和堂食服務,并根據情況確定餐廚比。參考《飲食建筑設計標準》(JGJ64-2017)和《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2018),提出空間配置模型如圖9-d。堂食區可考慮復合咖啡吧、面包房等特色餐飲,吸引社區人流,促進全齡化參與。應設置進貨通道及員工出入口,并合理安排流線。

5.2 典型人群空間配置模型

根據第4 部分不同維度的高需求人群分析,計算需求層次占比如圖10 所示。圖中條目越長代表需求程度越高,不同顏色代表需求層次,優先級排序為橘色>黃色>綠色,灰色代表不需要??梢钥闯?,入住養老機構、多代人同住的群體有較為明顯的設施使用意愿和功能訴求,獨居以及大于60 歲的老年人群體次之。按需求情況提取多維度人群特征,得出兩類典型群體,第一類為年齡大于60 歲,獨居且身體情況較好;第二類為年齡大于60 歲,入住養老機構,身體情況較差。兩類典型人群空間配置需求程度及層次占比見圖11,空間配置模型見圖12~13。

圖10 基于人群特征的功能空間配置及需求層次占比

圖11 典型人群空間配置需求程度及層次占比

與整體人群(圖9)相比,兩類典型人群需求顯著提升,且典型人群Ⅰ對社區養老設施的總體需求明顯低于典型人群Ⅱ。圖11 中可看出,典型人群Ⅰ對藥房有顯著需求,且追求較高水平的生活環境,表現為需要單人間和公共起居廳。典型人群Ⅱ對外賣窗口需求程度最高,其次為社區食堂、藥房、雙人套間和機構餐廳。該類人群大部分屬于較低收入群體,他們對餐飲服務需求程度最高,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但也有搭伴居住的意愿。

5.3 功能空間配置需求總結

基于整體人群視角,二級需求項ASC 由高到低排序為醫療保?。?.53)、社區餐飲(0.42)、文化娛樂(0.37)和托養居?。?.29)。

典型人群Ⅰ,即年齡大于60 歲,獨居且身體情況較好人群的ASC 由高到低為醫療保?。?.70)、社區餐飲(0.42)、文化娛樂(0.34)和托養居?。?.31),優先級與整體人群一致;典型人群Ⅱ,即入住養老機構,身體情況較差人群的ASC 由高到低為社區餐飲(0.77)、醫療保?。?.63)、托養居?。?.61)、文化娛樂(0.37)。

隨著身體情況下降,社區餐飲功能需求程度顯著上升,其次為托養居住功能。此外,文藝類和休閑類用房需求偏好不明顯,在配置時應根據人口特征、地域文化、項目定位等具體因素綜合考量。

結語

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不同特征人群的需求具有差異性[13],設計者對需求信息的忽略和不了解會使目前社區養老設施存在的功能雜亂、供需錯配及運營不暢等問題愈發嚴重。然而,人口組成及結構是復雜且有差異的,這就使每個社區的需求很難被精準識別,進一步導致在功能空間配置時缺乏配置依據。

本研究提出的社區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配置方法,創新性的將安德森模型和Kano 需求模型聯合使用,首先根據安德森模型劃分多維度人群特征,然后利用Kano 模型,以需求層次和需求程度為依據,從不同維度提取特征人群。通過該方法,除了可以得到整體人群的需求情況外,還可識別具有高需求的典型人群,判定不同人群的空間需求及配置等級。該方法能夠揭示社區中高需求群體的不同特征屬性和使用意愿差異,從而幫助設計者進一步明確設施功能、服務對象及管理策略等問題,獲得更合理且多樣化的養老空間,為按需配置提供方法依據。

將該方法用于天津市中心城區養老設施功能空間配置,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需求的差異性。年齡高、身體狀態好的老年人需要文化娛樂功能,年齡高、身體狀態差的老年人對社區餐飲模塊需求更為顯著,低收入人群更需要單人間、保健護理用房和社區食堂。明確需求差異,能夠進行更精細化的設計并引發深入思考,比如,服務于高齡人群的空間應合理布置休息席位、使用智能設備,營造適老環境;服務于身體狀態差的人群,外賣窗口作為需要配置的空間應與社區餐飲設施復合設計,完善社區養老服務;低收入群體需要的空間應降低使用成本,確保有效運營等。

雖然本研究得出的結論不一定適用于每個社區,但本文提出的探索社區養老設施空間配置的方法可以為設計者提供參考。未來一方面可在本研究基礎上增加樣本數量,針對特征人群探討需求情況;另一方面,可通過對比研究城市供給側現狀,深入研究配置問題,為中國特色養老道路提供參考。

圖、表來源

圖1~13:作者繪制;

表1:參考文獻[19];

表2~5:作者繪制。

猜你喜歡
用房餐飲人群
在逃犯
可怕的餐飲外賣
制止餐飲浪費,從你我做起
糖尿病早預防、早控制
劇場擴聲技術用房建筑技術條件的研究
我走進人群
河南黃河防洪工程管理用房典型設計
財富焦慮人群
甘肅蘭州市新區人民法院審判法庭項目
在餐飲外企揮灑精彩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