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與肺葉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的臨床效果對比

2024-03-09 07:15王一鳴李鵬飛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2期
關鍵詞:肺段肺葉胸腔鏡

王一鳴,李鵬飛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肺部結節屬胸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葉切除術安全、微創、根治性理想,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開胸術式,成為現階段治療肺部結節的常用術式[1]。近年來,臨床對肺組織解剖的深入研究[2-3]發現,肺葉可細分為肺段,采用完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對肺部結節患者進行治療,可幫助患者保存更多的肺組織,減少手術對患者肺功能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與肺葉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的臨床效果,以期為后續肺部小結節疾病的治療提供更多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部小結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 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5 例;年齡40~60 歲,平均年齡(51.54±2.66)歲;結節直徑0.6~2.0 cm,平均(1.65±0.23)cm。研究組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3~61 歲,平均年齡(51.59±2.67)歲;結節直徑0.6~2.0 cm,平均(1.62±0.21)cm。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經CT 檢查確診為肺部小結節,且術后病理排除惡病質;肺部小結節直徑≤2 cm;初次患??;手術指征明顯;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合并肺炎者;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異?;蚪诜每鼓幬镎?。

1.3 手術方法 入選患者麻醉成功后,取側臥折刀位,依據病變部位選取操作孔(位置為腋前線第4~5 肋間隙,大小2.0~3.5 cm;位置為腋后線第7~8 肋間隙,大小1.0~1.5 cm)與觀察孔(位置為腋中線第7~8 肋間隙,大小1.0~1.5 cm),分別置入胸腔鏡與胸腔鏡器械準備手術。研究組開展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 超聲刀、電凝鉤鈍性分離術區粘連的組織、肺葉,離斷血管、支氣管,幫助患側肺通氣,保證其他肺葉充氣、復張,切除肺葉支氣管,直線切割縫合器縫合所有肺組織、肺裂葉面、氣管,徹底清掃淋巴結,向胸腔內灌注無菌注射用水,檢查支氣管殘端、肺有無漏氣,無異常后,復張肺、止血,常規引流,術畢縫合切口。對照組開展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葉切除術: 直接切除病灶部位的肺葉、淋巴結,切除肺葉時,依據肺門生理解剖特點,先分離與其連接的韌帶,有效分離、閉合、離斷對應的血管與支氣管,明確肺葉病變區域,閉合對照組織,完整切除,有效止血、常規引流,檢查無誤后,縫合切口。

1.4 觀察指標 ①手術相關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②肺功能: 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測定患者術前、術后6 個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 s 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 = 0.05。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 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時間(d)術后住院時間(d)研究組 30 165.67±10.34 68.45±10.343.32±0.807.25±1.30對照組 30 174.34±18.56 140.34±17.34 4.80±1.259.65±1.95 t 2.23519.5045.4625.702 P 0.0290.0000.0000.000

2.2 肺功能 術前,兩組的FVC、FEV1、MVV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 個月,兩組的FVC、FEV1、MVV 均較術前下降(P<0.05),但研究組的上述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

3 討論

肺部小結節病灶臨床常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肺葉切除術、開胸手術等,其中開胸手術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而作為非解剖性手術的非楔形切除術在治療惡性孤立性肺部小結節時,影響肺段間淋巴結的徹底清除,患者術后復發風險較高[4-5];肺葉切除術是臨床治療肺部小結節的常用手段,但對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影響。因此,選取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對肺部小結節患者至關重要。

為進一步徹底清除肺內病灶,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部組織,減少損傷,降低術后肺功能損耗,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6-7]。相關研究[8-9]表明,肺部小結節患者開展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的整體獲益優于肺葉切除術。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葉切除術治療,研究組采用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6 個月的FVC、FEV1、MVV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提示,采用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患者,手術創傷較小,術后恢復較快,肺功能損傷較小。根據相關研究[10-11],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在胸腔鏡可視狀態下僅切除結節所在肺段,減少了對正常肺組織的損傷,最大程度保留肺部正常組織,對術后肺功能的影響較小,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與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葉切除術相比,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患者的手術創傷較小,術后恢復較快,并且能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肺功能。

猜你喜歡
肺段肺葉胸腔鏡
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現狀與進展
胸腔鏡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感染性病變
用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效果對比
胸腔鏡胸腺切除術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的臨床研究
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臨床分析
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技術要點
胸腔鏡下T4交感神經干切斷術治療手汗癥80例報告
帕瑞昔布鈉用于肺葉切除術病人超前鎮痛的效果
兩孔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和傳統三孔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臨床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