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皮椎間孔鏡不同進針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效果對比

2024-03-09 07:15孔維邦范世昌王劍飛張立東溫應輝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2期
關鍵詞:孔鏡進針椎間盤

孔維邦,范世昌,王劍飛,張立東,溫應輝

(河南宏力醫院骨科,河南 新鄉 453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主要是因長時間腰肌勞損、風寒侵入以及負重過度等所致,主要表現為腰部活動障礙、腰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因其微創、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成為臨床治療LDH 患者的常用術式。經皮椎間孔鏡手術臨床常規采取后入路脊柱后正中線旁開12~16 cm 或11~14 cm 進行穿刺進針,但因穿刺入路偏外,L5~S1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由于高髂嵴阻擋穿刺較為困難,會對手術效果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可能影響患者術后腰椎功能恢復。有研究[2]表明,在脊柱后正中線旁開8 cm,以45°角進針能夠改善高髂嵴阻擋穿刺困難情況。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經皮椎間孔鏡不同進針技術治療LDH 患者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我院行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9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中男27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38.22±2.55)歲,平均BMI(21.46±3.61)kg/m2,平均病程(3.48±1.21)年;椎間盤突出節段: L4-5-S15 例,L5~S126 例,L4~L514例。對照組中男25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38.53±2.61)歲,平均BMI(21.55±3.74)kg/m2,平均病程(3.54±1.09)年;椎間盤突出節段: L4-5-S17 例,L5~S128 例,L4~L5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3],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年齡18~60 歲;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 既往有腰椎間盤手術史者;合并脊柱感染或腫瘤者;合并椎體骨折者;合并椎體滑脫或節段型不穩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后入路進針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應用C 型X 線機透視,確定責任椎體間隙水平,并確定責任椎體間隙后緣,標記穿刺點;隨后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并進行局部麻醉;對L5~S1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選取脊柱后正中線旁開12~16 cm 進行穿刺進針,對于L4~L5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選取脊柱正中線旁開11~14 cm 進行穿刺進針,沿穿刺針置入導絲并緩慢抽出穿刺針,于穿刺點做一條0.8 cm 左右的皮膚切口,應用4~8 號螺旋骨鉆進行擴孔,椎間盤孔成形之后放入工作套管,應用抓鉗將突出椎間盤取出,若遇到鈣化椎間盤組織,需應用磨鉆磨除后進行清理,并進行神經解壓。術中應用雙極電凝進行止血處理,最后使用鹽水反復沖洗穿刺通道與切口,拔出器械,常規縫合切口。術后1 周臥床休息,2 周后適當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觀察組實施后入路45°進針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 術前操作與對照組相同,但穿刺點需在C 型X 線機透視下與冠狀面呈45°角,與腰椎橫截面呈15°~30°,并在脊柱后正中線旁開約8 cm,隨后進行鋪巾消毒,穿刺后進行常規手術操作,操作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應用MacNab 療效評價標準評估患者術后1 個月的臨床療效,其中患者術后疼痛感消失,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為優;術后主要癥狀明顯減輕,疼痛緩解,對正常生活和工作影響較小為良;術后患者功能有所改善,但仍然對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影響為中;術后仍然存在神經根癥狀,癥狀加重或術后復發為差。②術后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價患者術后3 d、1 個月、6 個月和1 年的疼痛程度,滿分為10 分,分數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劇烈。③下肢功能。應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價患者術后3 d、1 個月、6 個月和1 年的下肢功能,滿分50 分,分數越高代表下肢功能障礙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93.33% vs. 88.8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疼痛程度 觀察組術后6 個月、術后1 年的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近遠期VAS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近遠期VAS 評分比較(±s,分)

術后3d術后1 個月 術后6 個月術后1 年觀察組45 6.47±1.023.00±0.642.15±0.540.85±0.22對照組45 6.68±1.213.27±0.762.73±0.351.21±0.26 t 0.8901.8236.0467.091 P 0.3760.0720.0000.000組別n

2.3 下肢功能 觀察組術后1 年的ODI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近遠期ODI 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的近遠期ODI 評分比較(±s,分)

術后3d術后1 個月 術后6 個月 術后1 年觀察組45 25.83±6.38 17.60±3.35 13.37±3.22 5.27±1.47對照組45 25.26±5.11 17.83±4.27 13.77±3.47 8.37±1.15 t 0.4680.2840.56711.142 P 0.6410.7770.5720.000 n 組別

3 討論

以往臨床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多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但創傷較大,影響患者的預后恢復[4]。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在臨床治療LDH 患者中應用越來越廣泛[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經皮椎間孔鏡手術經由常規后入路穿刺進針和后入路45°進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相當。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術后6 個月、術后1 年的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經皮椎間孔鏡采用45°進針可降低患者術后遠期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在于,以往經皮椎間孔鏡手術選擇脊柱后中線旁開12~16 cm 或11~14 cm 穿刺進針雖然能夠有效突出椎管內椎間盤,對于骨質結構破壞較小,但是穿刺的路徑較長,容易刺激或損傷出口神經根,增加腹部組織損傷風險;而選取脊柱后中線旁開8 cm、與冠狀面45°作為主要穿刺進針點,穿刺深度為10 cm,相比常規手術穿刺深度較小,能夠將穿刺定位簡單化,減少術中透視次數,降低對患者造成的額外損傷[2],故遠期疼痛程度較輕。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術后1 年的ODI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經皮椎間孔鏡采用45°進針能夠減輕患者下肢功能障礙情況。分析原因在于,應用45°進針以突出椎間盤作為主要靶點,穿刺目標更為明確,且可最大程度地去除關節突腹側骨組織,有利于顯露突出到椎管的椎間盤,因此能夠進一步提升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遠期下肢功能。

綜上所述,經皮椎間孔鏡手術經由常規后入路進針和后入路45°進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相當,但后入路45°進針能夠更明顯地減輕患者術后遠期疼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猜你喜歡
孔鏡進針椎間盤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纖維環與腰椎間盤突出相關性研究
浮針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癥狀專家共識(第11版)
脊柱椎間孔鏡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
經椎間孔鏡一次性治療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
經皮后外側入路椎間孔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ProDisc-C人工頸椎間盤在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40°角進針和垂直進針橈動脈采血的成功率對比
皮紋網眼無痛進針法
經皮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椎板開窗術式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
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治療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1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