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GM 腸內營養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營養狀態及胃腸功能的影響

2024-03-09 07:15徐利潔周立民范晶麗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2期
關鍵詞:胃腸功能分級障礙

徐利潔,周立民,范晶麗

(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護理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外科ICU,河南 鄭州 450003)

腦卒中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因腦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腦組織損傷導致。腦卒中若救治不當或不及時可進展為重癥腦卒中,該類患者機體的代謝旺盛,蛋白質分解速度較快,且部分患者伴有吞咽障礙等并發癥,不利于營養物質的攝入,故可出現營養不良[1]。腸內營養符合機體的生理需求,是常用的營養干預方式,然而腸內營養在應用期間相當一部分患者可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時需中斷腸內營養,不利于患者的營養改善及恢復[2]。添加可溶性膳食纖維——半乳甘露聚糖(GM)的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可被用于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或代謝紊亂等人群[3]。目前含GM 的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在重癥領域中的應用較少,臨床應用尚不普遍。鑒于此,本研究將含GM 的腸內營養用于重癥腦卒中患者,觀察其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癥腦卒中患者為對象。入選標準: 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卒中;②發病時間3 d 內;③NRS 2002 評分≥3 分;④存在吞咽功能障礙及意識障礙;⑤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消化系統疾??;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合并蛋白質代謝障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觀察組年齡42~87(72.15±6.85)歲,男性31 例、女性19例,體質量指數(25.38±4.05)kg/m2,APACHE Ⅱ評分(21.53±3.50)分。對照組年齡40~87(71.43±6.97)歲,男性28 例、女性22 例,體質量指數(25.60±3.94)kg/m2,APACHEⅡ評分(21.64±3.37)分。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腸內營養: 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3 d 內使目標熱量(104.6~125.5 kJ·kg-1·d-1,25~30 kcal·kg-1·d-1)及蛋白質(1.5~2.0 g·kg-1·d-1)、血糖(7.8~11.1 mmol/L)達標。腸內營養應用期間動態評估患者的耐受情況,每6 h 監測1 次胃殘留量,并據此調整腸內營養的速度。觀察組采用含GM 的特殊醫學用途全營養配方食品,將本品與飼養管連接,采用營養泵泵注,根據患者耐受情況調節滴速。

1.3 觀察指標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總蛋白(TP)、前清蛋白(PA)、血紅蛋白(Hb)水平。統計患者喂養不耐受發生情況,分別為: 胃潴留,單次胃液回抽量200 mL 以上;腹瀉,稀水樣便>3 次/d,日總量>250 g;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采用急性胃腸損傷(AGI)分級評價胃腸功能,無胃腸功能損傷(0 級);胃腸功能部分受損可自限(1 級);胃腸功能損傷,干預后可恢復(2 級);胃腸功能衰竭,干預后胃腸功能無明顯改善(3 級);胃腸功能障礙且伴有器官功能衰竭(4 級)。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 軟件分析數據。年齡、體質量指數、APACHEⅡ評分、營養指標等計量資料(±s)采用t檢驗,性別、喂養不耐受發生率、AGI 分級等計數資料 [n(%)] 采用χ2檢驗或Z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營養指標水平比較 干預10 d 后,觀察組的TP、PA、H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營養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的營養指標水平比較(±s)

?

2.2 兩組的喂養不耐受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胃潴留、腹瀉、腹脹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喂養不耐受發生情況比較 [n(%)]

2.3 兩組的胃腸道功能比較 干預10 d 后,觀察組的AGI 分級1 級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AGI 分級比較 [n(%)]

3 討論

重癥腦卒中作為腦血管系統常見疾病,已超過癌癥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大殺手[4]。重癥腦卒中發生后,患者可因神經功能損傷對其吞咽功能及認知功能造成不利影響,阻礙患者的進食,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5]。老年人為重癥腦卒中的高發人群,該類患者的身體機能較差,營養攝入不足,機體恢復缺乏必須的物質支撐,導致康復時間延長[6]。因此,需加強對患者的營養干預。腸內營養是重癥患者治療中最為常用的營養支持手段[7]。通過腸內營養可刺激胃黏膜,促進胃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復,防止有害物質對機體的損傷[8]。然而,普通的腸內營養干預對患者的營養狀態、胃腸功能改善效果尚存在一定不足。

含GM 腸內營養對于消化吸收障礙或代謝紊亂者尤為適用。本研究將含GM 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用于腸內營養支持,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營養指標(TP、PA、Hb)升高幅度顯著,提示含GM 腸內營養干預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分析原因為,添加GM 后可更好地調節腸道蠕動,減少營養物質的分解,同時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促進機體的營養物質吸收,改善營養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胃潴留、腹瀉、腹脹等喂養不耐受發生率降低且AGI 分級1 級占比提高,提示含GM 腸內營養可減少重癥腦卒中患者喂養不耐受的發生,并可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分析原因為,添加可溶性的GM 可在腸內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氫氣等氣體物質,生成多種短鏈脂肪酸,發揮改善腸道功能、保護胃腸道黏膜、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的作用[9]。GM 對腸道動力的調節為雙向,腸道蠕動快時可降低腸蠕動頻率,腸道蠕動頻率低時可促進腸蠕動。

綜上所述,含GM 腸內營養可改善重癥腦卒中患者的營養狀態及胃腸功能,降低其喂養不耐受的發生風險。

猜你喜歡
胃腸功能分級障礙
四磨湯口服液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進患者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分級診療路難行?
跨越障礙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護理干預對腹膜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
分級診療的強、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級診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