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認知與實踐路徑探究
——從熱詞“大學生眼中清澈的愚蠢”的角度思考

2024-03-09 09:06陳怡蕾鄧衛永
中國軍轉民 2024年3期
關鍵詞:生產力偏差現實

陳怡蕾 鄧衛永

“大學生眼中清澈的愚蠢”最初起源于一條“如何一眼辨別大學生”的知乎帖子的回答,后來這一形容經過短視頻平臺傳播迅速走紅網絡,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為大學生對世界美好、純真且充滿理想主義的認知與態度,與校園外的世界存在偏差。由于其貼近大學生現實生活體驗以及略帶自嘲的表達形式,引起了大批學生的情感共鳴與現實認可。網絡熱詞不僅是一種單純語言形式,還能夠反映不同群體的心理動態,其背后的社會動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時代變化與發展現狀。

一、新時代大學生對美好生活認知及其與現實偏差

(一)新時代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認知與訴求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1]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生活狀態,同時也指出:“人只有為同時代的人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盵2]雖然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沒有明確指出“美好生活”這一概念,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美好生活不僅應關注個體發展,還應該關注整個社會群體發展。由此,筆者對大學生美好生活認知進行內在需求滿足與欲望的關系,自我實現與自律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三個維度的考察,與之前的文獻所反映內容不同的是,大學生的美好生活認知是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第一,大學生并沒有掉進消費主義至上的生活陷阱,對于美好生活的認知,大學生不止于物質上的滿足,更在乎精神上的充沛與實際的奮斗。第二,更多的社會機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的必由之路,大學生認為對美好生活的實現不僅需要社會機會,同時也需要自律的存在,但大學生在自律保持上,卻存在著“知行分離”的現象。第三,大學生在看待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沒有明顯的個人主義傾向,大部分大學生都認為應當在實現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應當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二)“大學生眼中清澈的愚蠢”所體現的美好生活與現實偏差

“大學生眼中清澈的愚蠢”所體現的現實偏差的表現之一是個體性偏差,即大學生對美好生活認知的應然與實然的偏差。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認知屬于大學生對于美好生活應然狀態下的認知,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現實(實然),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美好生活的理想狀態不能在現階段完全得到實現?!按髮W生眼中清澈的愚蠢”所體現的美好生活與現實偏差另外的表現形式則為群體間偏差,即群體間價值觀的偏差?!按髮W生眼中清澈的愚蠢”付諸于實踐則是大學生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互相的“不理解”,這種“不理解”背后則體現了大學生群體與其他群體之間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受一定物質條件下的價值觀的指導,個體與個體間的價值觀的偏差則是產生“不理解”的直接原因。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可否認推動了個體現代意義上的獨立性,但也使得作為價值主體的個人,更加注重自我意識,崇尚個人自由。[4]當從小集體主義教育的大學生遇到受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沖擊最強烈的那一代人的時候,多元價值觀的沖突于此處得到凸顯,由此產生了“清澈的愚蠢”

二、新時代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認知產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不平衡不充分發展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力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大學生美好生活認知與現實偏差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生產力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首先關于個體層面的偏差,由于生產力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發展機會、發展資源也相應不平等,不同的大學生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所面對的發展機遇,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難免產生應然與實然的偏差。在群體間的偏差中,一方面,生產力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導致了不同人價值觀的不同,在七八十年代,部分群體出現個人主義、物質主義傾向,人的童年及青年時期形成的價值觀對人一生的價值取向影響會很大,出現個人主義、物質主義傾向的這一群體則會奔赴新時代;另一方面,新時代大部分學生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物質層面的“硬需求”,更多的追求是精神層面的“軟需求”。當新時代大學生與這一部分個人主義、物質主義傾向的社會群體相遇時,難免不會出現對彼此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上“不理解”,由此產生了“大學生眼中清澈的愚蠢”。

(二)客觀原因:生活世界的遮蔽

大學生主要的社會交往場所主要有兩個,一是學校,二是家庭。而這兩個場所也是大學生形成價值觀的重要策源地。學校教育的優勢就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將人類文化知識通過間接經驗傳授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局限。但當學校教育將學習內容規制,師生圍繞著所規制的內容展開學習,并且該內容多迫于升學壓力局限于一隅,多呈現于考試考的這一“抓得住”、偏理想狀態情況下的內容。家庭是學生溝通學校和社會的橋梁,家庭教育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推進孩子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節?!度珖彝ソ逃隣顩r調查報告(2018)》顯示,四、八年級學生都認為家長對自己最關注的前三位分別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 其比例遠高于關注道德品質。[6]當家長過度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那么受強化的影響,學生會更加崇尚靠反復訓練、死記硬背所獲得成績的快速提高,學校教育內容則更為崇尚“抓得住”的內容,由此形成了教育閉環,對于接收社會信息難免具有片面性,而在真正面臨社會問題時,總是會出現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對不上的困惑。

(三)主觀原因:個人社會實踐經驗不足

實踐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是感性的、現實的社會活動,是知行統一的基礎,是獲得真理性認知的重要途徑。[7]學校所起的作用是帶領學生完成這一教育階段,而學生所獲得的科學知識、認知技能與專業能力是無法保障的。當大學生步入社會,專業能力跟不上行業發展,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從證書或入學資格到能力這一段路,中間需要通過社會實踐才可到達能力彼岸,而大學生缺少的,恰恰是社會實踐的磨礪。此外,部分大學生也逃避著社會實踐。幾乎所有大學生都認為美好生活的實現都需要自律,并且認為自律能夠讓生活更加美好,而在為美好生活投入實踐時,出現了“道理我都懂”的偽命題,這也反映了大學生明確美好生活以及實現美好生活的方式是什么,但是在社會實踐上卻存在著逃避心理、不愿意面對社會現實的現象,缺少社會實踐這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環節,在對美好生活認知與實踐上很容易出現理想與現實的脫節,“清澈的愚蠢”不止于外部客觀原因,內部主觀原因確實值得引人深思。

三、新時代大學生美好生活認知的實踐路徑

(一)家校:協同教育,適當“放手”

一個好的、優秀的家庭與學校,并不是說不在乎成績,合理的升學觀與合理的教育觀并不沖突。發揮好學校與家庭教育作用,促進家校協同教育,對學生成長成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一,學校要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是根本,而“全面發展”并非全面優秀,而是在保證合格的基礎之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第二,學校適時組織家庭教育指導會,凝聚立德樹人的共識,幫助家庭從認知上扭轉唯成績論;第三,發揮非正式教育的優勢,家長要學會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第四,家校協同的關鍵在于處理好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關系,最好的家校協同關系應當是明確協同育人各自的定位,減少彼此越位帶來的種種矛盾,在保持立德樹人共性的基礎之上,保持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的個性特征。第五,家校協同,不可將孩子“捂得太嚴”,在可操縱的范圍中,讓孩子了解一些社會問題,并給出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引導孩子作出符合正確導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二)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保障

社會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落到個人則體現為人與人的不平等,人與人的不平等是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認知與實踐偏差的關鍵原因。社會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最根本的是生產力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因此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和諧發展,為個人形成正確美好生活認知以及實現美好生活,是十分必要的?!昂椭C發展”在這里有兩層意思:首先,社會需要發展生產力,并且是高質量的發展生產力,這不同于以往的高速發展,高質量發展更注重發展的效益。其次,在高質量發展生產力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公平正義的問題,也就是“發展和諧”的問題,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非個人獨享。馬克思主義認為:正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的發展,資本無限追求剩余價值,才導致社會貧富差距的急劇拉大。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如何實現共同富裕,處理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是關鍵一環?,F階段,在黨的領導下,生產力需要高質量發展,同時也需要完善生產關系,充分發揮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讓更多發展成果、發展資源、發展機會由人民共享,為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加強引領

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按髮W生眼中清澈的愚蠢”背后反映的是大學生的現實困惑。大學生群體不明白為何在書本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實社會卻事倍功半。大部分學生求學是離開家庭開始獨立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建設的重要領地。目前高校思政課程存在著講述的內容多為大道理、方式缺乏現實性和針對性、不能解決學生面臨的現實困惑等問題?!巴苿铀枷胝卫碚撜n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盵8]基于此,首先,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與學生建立和諧友愛互助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的參與課堂,增強學生課堂體驗感;其次,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9]理論只有徹底,才能掌握人,只有思政教師學理深、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政治強、人格正,才能贏得學生、感召學生;最后,高校思政課程教育內容要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深入學生心理,結合現時熱點問題,作出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回答,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教會學生遇到現實困惑時學會馬克思主義來解決問題,加強對美好生活認知的自我審視,將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認知保有心中,將不符合的認知及時糾正,努力奮斗,為實現美好生活創造更好、更多、更寬闊的人生道路。

猜你喜歡
生產力偏差現實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誤區
兩矩形上的全偏差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關于均數與偏差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現實的困惑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