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ESG研究脈絡梳理與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4-03-09 09:14田雪瑩
財會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領域綠色研究

徐 婷 田雪瑩

一、引言

ESG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治理)的縮寫,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價值觀,它衡量的是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ESG中的“E”包含低碳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目標、碳排放和溫室氣體等評價因素。這與我國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一脈相承,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ESG中的“S”與我國追求的“共同富?!贝竽繕讼嗥鹾?。ESG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企業社會責任,首次被提出是在2004年的聯合國報告中。近年來,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ESG披露。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ESG披露的政策和法規,例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指南》《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截至2021年底,我國超過90%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進行ESG披露,“三重門”審查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包括自愿性披露、交易所強制性要求和證監會審核。此外,上市公司ESG評級工作也在逐步展開。社會組織積極推動企業ESG披露,例如中國環境公益基金會、全球可持續發展基金會等,通過評估、排名和獎勵等方式推動企業關注ESG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投資者開始關注企業的ESG表現,要求企業進行ESG披露,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試行)》。一些大型企業已經開始積極進行ESG披露,如中國石化、中石油、中國建筑等。這些企業的ESG報告包含了環境保護、員工健康與安全、社會責任履行以及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內容。ESG理念在我國的推廣與實施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協調好經濟、自然、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對我國ESG研究脈絡進行系統梳理,對于后續的深入研究尤為重要。

現階段,我國的ESG研究處于高速發展階段,ESG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領域,但總體來說研究文獻相對偏少,綜述類文章更是寥寥無幾。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ESG研究熱點、前沿趨勢等內容也尚未明晰。從近期我國ESG信息披露的現狀來看,依然存在不完善、不透明、不規范等問題,導致不同學者采用的ESG評級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出現差異。因此,為全面了解我國ESG領域的研究現狀,本文旨在采用CiteSpace文獻可視化軟件對我國ESG領域進行知識圖譜量化分析,系統地梳理我國ESG領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熱點、趨勢和研究主體,進而探討ESG研究未來的潛在發展路徑,促進我國ESG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的知識可視化分析工具。它主要被應用在特定領域文獻的計量上,以呈現某個學科的研究結構和發展趨勢,在我國的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并得到了廣泛應用(陳悅等,2015)。本文使用CiteSpace 6.2R6軟件,從CNKI 上收集有關ESG領域的中文文獻作為研究數據,對關鍵詞、發文量、作者、發文機構進行了可視化分析,探究了中國截止至2023年12月10日以來ESG領域的高產作者、研究熱點領域、研究前沿。

(二)數據來源

本文在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中以“ESG”為主題詞進行全面搜索和篩選,期刊來源包括SCI、北大核心、CSSCI、CSCD。由于知網上檢索到的最早的文獻發表的年份為2015年,因此本文選擇的時間范圍為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共檢索到684篇相關文獻,并通過人工審查篩選出有效文獻466篇,其中剔除了會議總結、報告、文獻綜述以及與主題無關的論文,以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三、我國ESG研究現狀

(一)發文量分析

發表文獻的數量是評估學者對特定領域關注程度的重要指標,它可以反映一個領域的動態發展趨勢,以及該領域受到的關注度,根據不同年份發表的文獻數量還可以預測該領域未來的發展。從圖1可以看出近來有關ESG領域的中文文獻發文量呈上升趨勢,且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快,2023年的發文量達到了283篇,是2022年發文量的兩倍多。知網上所檢索到最早有關ESG的文章由張巧良和孫蕊娟(2015)發表,他們認為在財務績效良好但ESG績效不佳的情況下,獨立報告使用者與整合報告使用者對公司估值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在財務績效不佳但ESG績效良好的情況下,獨立報告使用者對公司價值的判斷存在強烈的錨定效應。2020年中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隨著“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ESG在中國越來越受關注,ESG領域的文章開始增長,實現從2020年6篇文章到2022年107篇文章的大幅增長。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大自然,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因為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由于國家對環境的高度關注,學者對ESG的研究變得更加火熱,到2023年,ESG領域相關文章的數量達到了283篇。

圖1 2015-2023年國內ESG研究發文量

(二)高產作者分析

文獻的作者是科學研究的主體,可以反映一個領域的杰出貢獻者。圖2為我國ESG研究作者網絡圖譜。一個結點代表一名作者,作者對應結點的字號越大說明該作者發文數量越多。數據顯示了2015—2023年ESG研究領域的發文作者間形成了147個結點,94條連線的合作網絡,密度Density為0.0088。從圖2整體上來看,網絡節點之間距離較為疏遠,表明在ESG領域內學術合作較為分散,各學者之間暫時沒有形成較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其中殷紅、董江春、邱牧遠等少數研究人員形成了比較微弱的合作關系,但都是小范圍的合作關系,其他大多數研究人員多以個人研究為主。以邱牧遠和殷紅為代表的合作網絡,他們結合了國際評級機構的經驗、國內綠色信貸和風險識別方法,考慮了中國的國情特點和國內企業的特征,建立了我國商業銀行ESG綠色評級體系,形成了綠色發展、綠色投資指數(中國工商銀行綠色金融課題組,2017)。從結點大小來看,可知黃世忠的發文數量最多,總共有7篇文章;其次是王凱,發文數量為6篇。這表明他們對該領域的關注度和專業知識較為深入,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和見解,在該領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圖2 我國ESG研究作者網絡圖譜

(三)發文機構分析

圖3是我國ESG研究發文機構網絡圖譜,與發文作者之間的邏輯類似,數據顯示了2015 年至2023年ESG研究領域的發文作者間形成了137個結點,67 條連線的合作網絡,密度Density 為0.0072。由圖3可知,發文機構之間的聯系也較為分散、聯系網絡較為稀疏,但形成了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主要代表的合作網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在ESG領域發的數量最多,共有10篇。其次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每個機構均有8篇。說明這些機構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突破,在ESG領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雖然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發文數量很多,但是與其他機構沒有形成合作。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發表的文獻中,黃世忠的文章共7篇,鄧建平和白宇昕1篇。

圖3 我國ESG研究機構網絡圖

總的來說,ESG領域的發文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企業方面的發文相對較少。這意味著ESG研究缺乏實際經驗和行業洞見的輸入,無法充分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發文機構之間的合作還有待加強。雖然一些機構在發文數量上表現出色,但與其他機構的合作較少。這限制了不同機構之間的知識共享和協作,可能導致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重復性。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需要更多來自不同領域和行業的專家和學者參與到ESG研究當中。同時,促進高校、研究院和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以推動我國ESG研究的全面發展。

(四)關鍵詞分析

CiteSpace在分析中以關鍵詞分析為主要手段。關鍵詞分析是通過研究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分析、關鍵詞突現等,找出各個研究領域之間的交叉點和共性特征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ESG領域的研究動態和趨勢。

1.共現分析。一般情況,關鍵詞出現的次數和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代表著一個領域的研究熱點和方向。表1為我國ESG研究關鍵詞中心性頻次表,由表1可以看到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是“融資約束”“信息披露”“企業價值”“綠色金融”“綠色創新”“公司治理”,而其他關鍵詞的頻次則較低,均少于10次。ESG關鍵詞統計表中具有較高中介中心性的關鍵詞分別是融資約束(0.54)、信息披露(0.29)、企業價值(0.29)、綠色金融(0.23)、綠色創新(0.17)、公司治理(0.1)。因此,可以看出我國ESG領域研究熱點集中在這些詞上。

表1 我國ESG研究關鍵詞中心性頻次表

2.聚類分析?;陉P鍵字的共現,對關鍵字進行聚類分析,把幾個概念相近的關鍵詞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獨立的概念群,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對研究主題結構進行梳理。按照一般的標準,在繪制知識圖譜時,我們認為一個知識圖譜中的模塊值Q大于0.3,同時S大于0.7,那么該知識圖譜的聚類結果才是合理的(李明霞等,2023)。因此,采用LSI 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以計算出每個關鍵詞的平均Q 值 和S 值。最 終,我 們 得 到 了Q=0.6776、S=0.9055,從而證明了本文的研究結果是可信的,并且結構清晰。從圖6可以看出,所有關鍵詞被聚成了九類,分別是企業價值、融資約束、綠色創新、綠色金融、信息披露、經營風險、公司治理、企業績效、環境價值。圖4中聚類規模越大的序號越小,表示聚類中包含的關鍵詞越多。

圖4 我國ESG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

本文結合關鍵詞共現和關鍵詞聚類共同出現的結果,對部分重要聚類進行詳細地闡述。

(1)企業價值。這一主題下主要存在三種觀點:大部分學者認為企業ESG表現越好,企業價值會越高,如苑澤明等(2023)指出,企業ESG表現能夠顯著促進企業價值。少數學者認為企業提高ESG表現不利于企業價值的實現,如伊凌雪等(2022)指出,在實踐初期ESG會降低企業價值。王蓉(2022)從成本—收益視角出發,以2012-202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數據,發現ESG披露與企業價值呈現“U”型關系。王雙進等(2022)以工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利用層次回歸分析法和系統GMM方法,發現工業企業的ESG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呈現“U”型關系,并且競爭戰略正向調節了這種關系。通過研究ESG影響企業價值的路徑,一些學者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ESG表現可以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陳紅等,2023)、降低融資成本(薛天航等,2022)來提升企業價值。還有一些學者基于信息傳遞理論,認為企業ESG表現可以通過提升市場關注度(王波等,2022)、提高媒體關注度(苑澤明等,2023)、吸引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白雄等,2022)來提升企業的價值。通過閱讀ESG表現與企業價值相關的文獻,總結出了如圖5所示的ESG表現對企業價值影響的整合研究框架圖。

圖5 ESG表現對企業價值影響的整合研究框架

(2)融資約束。ESG表現與企業融資約束之間的關系一直備受關注。首先,從融資能力角度看,武曉芬等(2023)研究發現,良好的ESG績效提升了企業商業信用融資能力。ESG表現越好的企業會被大眾認為是環境友好型企業,從而越能夠吸引高素質人才和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高英杰等,2021),獲得更多融資機會。此外,社會責任履行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也可能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提高其在融資市場上的聲譽和信譽。其次,從融資成本來看,陳若鴻等(2022)發現ESG表現負向影響企業權益融資成本,但是正向影響其債務融資成本,但李井林等(2023)認為ESG表現及其各維度表現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效應,且ESG表現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降低主要通過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來實現的。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ESG因素對融資成本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和異質性,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最后,從融資渠道來看,儀秀琴等(2023)的實證研究發現,企業ESG表現對融資約束的影響主要通過股權融資、商業信用和金融信貸三個途徑來實現。ESG表現良好的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融資渠道,如綠色債券和社會責任投資。這些渠道可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和更有利的融資條件。除研究ESG表現與融資約束的文章以外,大多數文章都將融資約束作為中介變量或者調節變量進行研究。

(3)綠色創新。ESG與綠色創新之間的內在聯系一方面表現在良好的ESG表現往往需要通過綠色創新來實現;另一方面表現在綠色創新的實施也能夠提升企業的ESG評分。良好的ESG表現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綠色創新的績效(明均仁等,2023),且可以通過制度環境、企業數字化轉型、組織冗余資源(周瑩,2023)、企業聲譽、權益融資成本(孟猛猛等,2023)、稅收優惠(李媛媛等,2023)等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環境不確定性越大,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的促進作用就越不明顯(明均仁等,2023)。雖然大部分學者認為ESG表現與企業綠色創新線性正相關,但是李慧云等(2022)以重污染企業為例,研究發現ESG表現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創新績效并不是單純的線性關系,而是“U”型關系。劉柏等(2023)基于第三方商道融綠發布的ESG評級,研究表明第三方ESG評級在推動企業增加綠色創新數量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同時也會導致綠色創新質量的下降,說明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采取了“重數量輕質量”的行為,導致了綠色創新出現“泡沫”。

(4)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是一種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提供資金支持的金融服務。它涵蓋了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項目的投融資、項目運營和風險管理等。綠色金融的主要目標是引導資金流向資源節約技術的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產業,以及促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綠色環保。綠色金融通過為環保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而ESG則通過評估環境績效來影響投資決策。綠色金融專項政策是影響企業ESG表現促進低碳綠色轉型的重要因素,得到綠色金融支持的企業,其ESG表現提升將會對低碳綠色轉型產生顯著的作用(王芳,2024)。支持綠色金融創新的政策可以推動企業有效地將ESG因素轉化為環保投資活動。在金融改革創新政策的支持下,企業ESG表現提升能夠賦能環保投資活動(黃大禹等,2023)。在國家依托綠色金融助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面,ESG評價體系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安國俊等,2022)。ESG在綠色金融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助于風險管理和提高投資回報,還推動了綠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和聲譽。它是構建可持續金融體系的重要保障,因此這是ESG領域未來研究的熱點。

(5)信息披露。關于信息披露的文章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研究ESG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和經濟后果,采用的評級機構數據來衡量ESG信息披露進行實證研究,這與研究ESG表現類似。第二類是研究ESG信息披露框架構建及經驗相關的文章,接下來主要對第二類進行闡述。彭雨晨(2023)提出應該參考歐盟的立法經驗,再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構建系統的ESG信息鑒證規則,完善ESG信息披露立法體系。侯東德等(2023)也認為ESG信息披露的引入應該進行適當的“本土化”,實行強制披露全覆蓋兼適當包容的披露模式,以此構建新發展理念下ESG信息披露框架。鄧建平等(2022)回顧了美國、歐盟和中國香港的ESG信息披露制度的歷史進程,認為我國的ESG信息披露需要建立強制性披露制度、保證信息可比性和增強披露可靠性。白牧蓉等(2022)認為應該實行半強制的ESG信息披露體系,明確董事、高管以及中介機構在ESG信息披露當中的責任與義務,建立ESG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目前我國ESG信息披露以自愿為主,這種模式在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強制披露制度具有充分的理由,強制披露的效果優于自愿披露。但是ESG信息披露中也存在許多由行業協會、國際組織和評級機構等制定的具有指導和規范作用的軟法,它能夠通過影響融資聲譽、信號傳遞等來實現自身的規范效力(莫志,2022)。所以ESG信息披露應該軟硬兼施,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6)公司治理。國內外早已將ESG理念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實踐中,我國公司法也提出公司的社會責任要求。從理論上來說,郭靂等(2023)認為把ESG理念納入公司治理應兼具較低限度的強制性要求和較高限度的授權性規則的結合。陳景善等(2023)提出公司ESG分層治理范式,在前端改良基于單一軟法或硬法的義務體系,形成分層的軟硬協調規制;在后端責任體系中打通董事對第三人責任。朱翹楚(2023)提出,有必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探索能否通過股東的長期利益判斷、公司的負外部性等手段,將ESG責任納入到現代公司的理論體系中。朱慈蘊等(2023)提出ESG抓住了現代公司治理的核心,現代公司法應當對ESG的制度化作出能動回應,以公司法基本原則的確立為ESG實現提供方向指引。從實證上來說,高質量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顯著提高ESG表現(邢洋,2023),董事會獨立性(張長江等,2023)、學者型CEO(夏蕓等,2023)、高管股權激勵(劉會洪等,2023)、海外背景高管(卜國琴等,2023)與ESG表現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張莉艷等(2023)基于利益相關者代理理論,研究發現董事會結構性權力處于非均衡態勢能顯著提升企業ESG表現。此外,柳學信等(2022)認為企業黨組織治理能夠顯著提升ESG表現。

3.時間線圖譜分析。根據圖6的時間線圖譜,并借鑒賴妍等(2023)的做法將國內ESG領域研究進程概括為以下三個階段:

圖6 我國ESG研究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

2015—2018年為第一階段:ESG領域研究起步階段。由圖1和圖6結合可知,我國2015—2018年對ESG的研究甚少,2015—2017年每年只有一篇ESG相關文獻,2018年無ESG相關文獻,說明我國對ESG研究近年來才開始變熱,ESG研究起步較晚。

2019—2021年為第二階段:ESG領域緩慢發展階段。2019年、2020年、2021年發文量分別為8篇、6篇、27篇??梢钥闯鰧W者們開始漸漸關注ESG,在這個階段大多數文章都在討論ESG理論、評價體系的建立、應用建議以及將ESG作為背景,只有少數文章在研究ESG的經濟后果以及ESG的影響因素。其中有9篇文獻探討了ESG對經濟的后果,而有3篇文獻則探討了ESG的影響因素。在影響因素方面,孫冬等(2019)以綠色發展為背景,探討了財務狀況和系統性風險對我國電力上市公司ESG表現的影響。研究發現電力企業的系統性風險并未對其ESG表現產生影響,然而良好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合理的資本結構有助于促進公司的ESG表現。王珮等(2021)實證發現環境保護稅能顯著提升企業ESG表現,但是具有滯后性,綠色技術創新在環境保護稅對企業ESG表現的過程中發揮中介效應。金縵(2021)認為具有長期價值投資偏好的保險資金,會具有更高ESG投資偏好。在經濟后果方面,學者們主要探究了ESG表現對企業投資效率、機構投資者持股偏好、融資成本、公司實際破產風險、企業價值和績效、審計收費等的影響。

2022年至今為第三階段:ESG領域高速發展階段。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庇捎诮鼛啄陣覍Νh境的高度重視,且ESG理念與“雙碳目標”“高質量發展”“綠色化、低碳化”高度契合,因此,學者們對ESG研究的關注度也大大提高,研究的主題詞開始多元化,開始將ESG與其他領域相結合。我國ESG發展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出現了較多探究ESG影響因素和經濟后果的文獻,研究方法開始向實證研究轉變。張功富等(2023)從非正式制度出發,研究儒家文化對ESG的影響,結果表明儒家文化氛圍越重的企業其ESG表現越好,通過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和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來實現。近幾年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領域,學者們開始將ESG與企業數字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有效文獻中2023年發表的關于數字化轉型與ESG的文章一共有18篇。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企業改善其ESG表現(張萌等,2023)。數字化轉型有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數字技術,企業可以優化資源利用,減少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數字化轉型還可以促進綠色創新(劉玉斌等,2023),推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數字化轉型可以改善企業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度(張永冀等,2023)。數字化轉型還可以促進ESG投資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為符合ESG標準的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ESG和數字化轉型相互促進、相互支持。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企業的ESG表現,而ESG也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

4.突現分析。關鍵詞突現分析是一種通過考察某個領域中關鍵詞的時間分布情況,以發現頻次變化率高、增長速度快的關鍵詞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可以用來觀察一個領域內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揭示出研究重點的變化趨勢,從而有助于我們把握該領域的發展動態。從圖7可以看出,關鍵詞突現分別有責任投資、碳中和、環境價值,說明這三個詞是ESG未來研究的熱點。隨著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度提高,責任投資成為ESG研究的重要方向。責任投資強調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回報。在ESG研究中,責任投資涉及評估公司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分析其可持續性和道德性,并將這些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范圍。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碳中和成為ESG研究的焦點之一。碳中和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它涉及到企業和政府在減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以及發展清潔能源等方面的行動。環境價值是ESG研究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環境價值考慮了自然資源的價值、生態系統的保護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維護等方面。在ESG研究中,環境價值的關注點包括評估企業的環境風險和機遇,推動可持續的自然資源管理,以及評估企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和可持續發展。這三個詞成為ESG未來研究的熱點,主要是因為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日益增加,投資者和企業越來越意識到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對長期價值的重要性。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責任投資、碳中和和環境價值是關鍵的研究領域,它們涵蓋了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資源管理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關鍵議題。

圖7 我國ESG研究關鍵詞突現時間表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以2015—2023年中國知網發表的與ESG相關的文獻為基礎,繪制了ESG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發文數量、發文作者與機構、關鍵詞共現以及關鍵詞聚類等方面的知識圖譜,對國內ESG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來的研究方向,得到了以下結論:第一,國內ESG研究起步比較晚,但是近兩年來尤其火熱。第二,國內ESG研究作者以個體為主,研究機構以高校為主。各作者和機構之間的溝通相對較少,尚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僅有少數學者如殷紅、董江春、邱牧遠等為代表的作者,少數機構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為代表的機構形成了比較微弱的合作關系,且都是小范圍的合作關系。第三,目前我國學者研究ESG主要集中在融資約束、信息披露、企業價值、綠色金融、綠色創新和公司治理這幾個方面。從最開始定性研究到現在定量研究,探討ESG的影響因素和經濟后果,將ESG與企業價值、融資、綠色創新聯系起來,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道路。學者對ESG的研究從宏觀領域到微觀方面,從單一到多元的路徑,呈現出了不同的側重點。第四,根據研究進程的觀察,ESG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5年至2018年,為起步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19年至2021年,為逐步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是2022年至今,為高速發展階段。第五,根據關鍵詞突現結果可知,未來研究方向應結合“雙碳”目標,分析ESG的影響因素、經濟后果,同時也要關注ESG責任投資以及ESG的環境價值。

(二)展望

本文通過對ESG領域的深入探討,發現目前ESG研究領域存在一些不足,針對此提出五點展望。

1.加強對ESG評級的研究,健全富有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家建立了自己的ESG評級體系,如歐盟于2018年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英國于2019年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韓國于2019年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由于各國所處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不同,所以在構建ESG評級體系時,側重點也不相同。我國應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自身的ESG評級體系。在推動ESG發展過程中,加強對ESG評級的研究至關重要。建立系統、具體的ESG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指導投資者測算投資風險和投資回報,助力投資者進行可持續投資,進而推動企業履行ESG理念。當前國內ESG評價體系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且存在信息質量參差不齊、評級方法不夠統一的問題,由于不同學者使用的ESG評級標準不一樣,導致得出的有些結論不能統一。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ESG評級方法和標準的研究,以提高評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對ESG評價指標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ESG評價標準,以更好地評估企業的ESG表現。同時,加強ESG評級機構的監管,確保其獨立性和公正性,提高ESG評級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2.在推動ESG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企業ESG“漂綠”行為的研究。企業的“漂綠”行為不僅會損害企業自身的聲譽,還會使投資者、金融機構等利益相關者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導致投資失誤,使ESG投資失去價值。目前,我國企業在ESG方面的意識還比較薄弱,企業內部對于ESG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同時,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成熟,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夠規范,這就使得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ESG“漂綠”行為。因此,在推動ESG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企業ESG“漂綠”行為的研究,并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3.未來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ESG典型案例。目前的研究主要以大樣本為主,而通過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在踐行ESG方面的背景和路徑,并揭示案例背后的規律。還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借鑒,使其重視ESG、提升ESG表現。通過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探索成功的ESG實踐所依托的關鍵因素、策略和管理措施,從而為其他企業提供具體指導和參考。

4.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戰略目標,對ESG的研究也應該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未來政策環境的變化將對我國ESG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我國綠色金融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實施,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投資者將會重視ESG因素,更加注重可持續性發展。同時,在宏觀層面,政府將會加大對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監管力度,促進企業健全ESG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披露和公開透明度。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推動我國ESG領域的發展。

5.未來我們應該將ESG與其他學科結合。豐富研究框架,重視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目前我國的研究領域相對較窄,學科之間的合作較少,導致了研究問題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協作,拓寬研究視野。首先,要關注ESG的區域異質性。由于不同地區的政策、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都會對ESG績效產生影響,從而導致ESG績效的差異。因此可以將ESG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理解ESG績效的區域異質性。通過深入研究不同地區的ESG績效差異,可以更好地了解ESG實踐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性和效果。其次,可以探究企業ESG績效對其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通過研究個人對ESG的態度、行為和決策,可以更好地理解ESG對于個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領域綠色研究
綠色低碳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領域·對峙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3D 打?。合冗M制造領域的必爭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