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

2024-03-10 10:55吳麗萍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和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意識的形成和培養重在宣傳教育。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達到“鑄牢”實效的必然要求。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內容體系不全、主體認知偏差、覆蓋面不廣、方式方法不活、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需從組織保障、宣傳發動、教育培訓、監督考核、統籌協調等方面構建完善相應機制。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605(2024)01-0037-0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命題,為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2019年10月,中央提出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1]。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2]。2021年8月,他進一步要求“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盵3]2023年10月,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這些論述體現了我們黨在認識上的不斷深入,抓住了共同體建設的關鍵和著力點,是對新時代我國民族工作賦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主題,學者們發表了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蘇曉軼《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構建研究》,提出將鑄牢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常態化教育引入高校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組織引領,夯實思政引導機制,推進社會踐行反哺育人,形成“認知-價值觀-踐行-行為準則”知行合一的良性教育循環[4];王穩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機理及其實現》,提出要以教育關系的持續建構深化新時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家庭學校社會通力協作,促使教育走向生活化與常態化[5];曹為《高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四個維度》,提出高校要從明確意義、豐富教學資源、加強科研支撐、完善保障機制等四個維度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6]。從這些研究看,內容多集中于探討高校、民族地區、民族院校如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而在干部教育、黨員教育、社會教育等領域關注不夠、研究不多。既有研究成果缺乏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共同”“四個與共”“五觀”“五個認同”等理念的闡釋,未能充分挖掘該項教育的特殊價值,缺少對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的研究,而這些恰恰是鑄牢共同體意識的前提和基礎。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共同歷史條件、共同身份認同基礎上的命運共同體?!皬纳顚哟紊险f,共同體是一種集體身份,它是一種對于我們是什么人的定義,共同體意識是來自這種共同行動和共同集體自我意識的結合?!盵7]145-146共同體意識是共同體的價值基礎和思想根基。只有堅實、穩固的價值基礎,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認同,中華民族才能成為凝聚力更強、認同度更高的命運共同體。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就要認清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趨勢,著眼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重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這一基礎工程。

(一)聚合各民族磅礴力量、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4億多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規模高達1.25億。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豪邁指出,中國“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7]228,擁有十四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這一闡述是在講中華民族的“多元”和“一體”的道理,也是在強調文化根基和價值支撐的重要性。千百年來,各族先民胼手胝足,在自立自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文明孕育了世代相傳、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融進了人民群眾的血液和靈魂?!褒R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是新中國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光輝寫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就是要傳承和弘揚患難與共、生死與共的精神,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認知和情感認同,使中華大家庭中的各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成為血脈相連的一家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果各民族在發展速度、水平上長期不平衡,少數民族的心理也會逐漸失衡,群眾的“相對被剝奪感”等就很容易滋長。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每個民族都應該激發和保持振奮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創新活力,這需要發揮教育的基礎性作用。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凝心聚力,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鑰匙,維護好、實現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各種利益,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增強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認同、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的內在要求

“鑄牢”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過程。從事物動態發展的角度看,我們更需要把握的是過程。鑄牢共同體意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說到底是一種認同教育?!爸腥A民族”的性質具有雙重屬性。第一,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多元一體”復合型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第二,中華民族是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民族”?;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講國家認同,還要講文化認同。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盵8]235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自古流淌著和合文化基因,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一種力量。各民族文化之間有著廣泛的一致性,使各民族能夠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更深刻地感知中華民族一家親的道理。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同”,不是排異。講求“多元”與“一體”之和,這既是宣傳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其歸宿。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加強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建設,使各民族能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把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認同轉變為鑄牢共同體意識的自覺行動。從民族關系的角度來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夯實我國民族關系健康發展的思想基礎、維系多元一體格局具有重要基礎性作用。

(三)澄清和回應各種錯誤認識、筑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堅固思想長城的有力舉措

從國內看,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我國民族問題的質疑聲不斷,對現行民族政策、民族理論也存在著諸多誤解和模糊認識,有人把“涉及民族因素”案(事)件歸因于黨的民族政策弊端。社會輿論有的拒絕承認我國多民族國情、蔑視和不尊重少數民族、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獵奇心強,將自認為“不文明”現象無限放大與丑化,大漢族主義思想濃厚,將中華文化簡單等同于漢文化等。同時,有的民族地區干部過分強調本民族意識,只考慮本民族的局部利益,把本民族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上;有的地方過分強調本民族特性和差異性,認識不到共性特征和多元一體格局。從國際看,境外反華勢力包藏禍心,利用民族問題對我國進行攻擊,把在民族地區開發資源說成是“掠奪”,把內地舉辦“新疆班”“西藏班”等成是搞民族同化,把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說成是毀滅少數民族文化,把民族地區的社會熱點和群體性事件擴大化、政治化、妖魔化?!懊褡孱I域的思想政治斗爭,是我們同國內外敵對勢力在民族問題上斗爭的前哨站?!盵8]235因此,面對民族領域的各種錯誤認識與攻擊,亟待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廓清當下理論和認識上存在的誤區,正本清源,精準回應,筑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一)宣傳教育內容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對中華各民族共同性歷史挖掘不夠

長期以來,我國民族理論和具體制度政策受蘇聯影響。20世紀50年代,斯大林對“民族”的定義強調民族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的共同體。這個定義更多關注的是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而不是在各民族發展過程中孕育起的共性。在這個思路指導下我國出版的少數民族《簡史》,各《自治地方概況》等,成為我國民族研究的知識起點和青年一代認識本民族歷史文化的基礎。這樣的話語體系和內容結構在客觀上強化了“各民族的民族歸屬感”和“民族身份”,但虛化和弱化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共同性內核,不利于培育和構建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和國家的整體認同。這也是 2001 年《民族區域自治法》修訂版、2018年以前憲法缺失“中華民族”概念的一個根源。由于民族理論研究滯后和宣傳教育內容體系上的不完整,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中心的記憶刻寫和敘事缺失,導致部分民眾國家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感降低。

(二)宣傳教育主體認知存在偏差,教育對象覆蓋面較窄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心理本質是以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為核心,涉及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多維系統,其中認知是前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主體多元,認知也存在多樣性。有的地方黨委僅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當成宣傳話語和政治口號,未將其擺上重要位置,甚至認為該項教育工作重點在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人群。部分高校、黨校、干部院校等教育未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聚焦,具體分管或從事民族工作的人員對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政策理論掌握得不夠全面系統,對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復雜性認識不到位,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簡單化為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其地位和價值。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沒有實現全面覆蓋,教育對象較多集中于民族學院的師生,開展工作難以細致深入。

(三)理論研究體系建設亟待加強,學科、學術資源尚未有效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

目前,學界、政界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機構與人員較多,部分黨校、高校、地方民宗委等結合自身特色,相繼建立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平臺和研究基地,學術話語和學科話語體系初步建立。但總體上看,學術資源和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民族地區和民族院校,黨的民族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不夠。民族領域相比其它領域的研究,從研究人員與團隊、研究能力和水平到研究成果的轉化和運用等相對薄弱。正是基于此,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等四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體系建設的意見》,強調構建適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的學科專業體系,重視研究成果的原創性貢獻、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在政策保障、經費投入、人才培養、成果發表等方面對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提供支持。同時,地方與民族文獻數據庫建設缺乏頂層設計與標準規范、信息采集與數據獲取無法實現最大化、資源難以共享,涉民族因素的數據還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四)宣傳教育方法方式簡單,缺乏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依靠教育厚植和文化浸潤,而最根本的要看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和直抵人心。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創新,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不夠,授課形式單一,局限于傳統灌輸式,有的甚至照本宣科,既不通俗易懂也不接地氣?,F場教學、“講故事”及情景浸潤式教學過少。有的只注重形式不問實效,沒有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活屬性,無法做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有機統一。教育未能注重分眾化和差異化。國民教育中部分學校尚未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教材進課堂,未能與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泳o密結合起來;有的地方黨員干部教育未能將鑄牢中華民族意識與錘煉政治品格、做人民滿意的公仆、為民情懷相結合,教育僅僅是“激動一陣子”,遠沒有達到“影響一輩子”的效果;有的地方社會教育未能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結合起來,未能以人們喜聞樂見和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此外,民族團結進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網絡平臺較少,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華民族歷史觀、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相關專題內容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入主流網站和媒體做得不夠,線上和線下、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培育手段和模式不多,視頻、抖音、微宣講、慕課等智能化宣傳教育方式還有待加強。

(五)宣傳教育體制機制不健全,宣傳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靠宣傳教育的領導體制和機制來保障落實。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其受眾都很有必要接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但現實中,公眾、黨員、干部、學生等鮮有機會參與專題教育和培訓。特別是部分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缺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等服務,群眾性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和宣傳產品不豐富。少數高校、黨校、干部院校、地方黨委沒有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有的建立了但不夠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力量較為薄弱,隊伍配備不足,非民族工作部門和非統戰機構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有的地方并未圍繞主線和“綱”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缺失,分眾化的宣傳教育舉措更是鮮見。宣傳教育工作更多依靠業務條線或主管部門唱“獨角戲”,遠未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合唱”格局。有的地方未設置專項工作經費,沒有建立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的檢查和考核評價體系,未能明確其在干部政績考核中的賦分權重,導致宣傳教育的長效性、持續性難以保障。

三、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的路徑選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價值旨歸在于“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9]。從實踐上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實現和完成,需要構建常態化工作機制。

(一)構建宣傳教育常態化的組織保障機制

一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履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政治責任。黨委要加強集中統一領導,組織機構和人員,結合當地實情特別是宣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制定宣傳教育實施規劃,建立起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組織體系,形成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高校、黨校、社會主義學院、社科院等系統要探索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方向的專業,開發核心課程、實訓課程和現場教學課程,切實推動該項宣傳教育融入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管理服務中,延伸宣傳教學鏈。

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在干部隊伍、教師隊伍、黨員隊伍中率先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學習,讓其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堅定的擁護者、宣講者和傳播者。要打造具有民族學、哲學、歷史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背景的高水平宣教隊伍,將黨關于民族工作的理論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為大眾話語和育人資源。

三是整合黨政、社會、黨校、高校等多方力量,與地方政府部門合作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科研基地。省、市、縣在政策上予以保障,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實效的宣傳教育基地,根據基地建設考核評估情況進行獎懲,建立以項目促進基地建設的激勵機制。

(二)構建宣傳教育常態化的研究宣傳發動機制

一是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和理論研究,形成中國自主的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按照增進共同性方向這一根本要求,挖掘多元一體歷史資源,展現共同奮斗歷程,探索中華民族的歷史敘事與鑄牢共同體意識間的教育規律,大力研發宣傳教育課程,根據教育受眾有針對性地編寫不同版本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讀本》。宣傳、教育、統戰、民宗等部門統籌協調,制定出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施方案》,引導干部群眾在充分認知“中華民族是一家”的基礎上,播下共同體意識的思想種子。

二是扎實做好正面宣傳引導工作,編印宣講手冊、組織宣講活動。針對不同受眾特點,在農村、企業、社區、學校、機關、軍營大力開展“滴灌式”宣傳教育,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鮮活故事。在大型場館、標志性建筑、醫院、車站、飯店、電影院、商場、賓館、公交車等公共場所,張貼宣傳標語、懸掛宣傳橫幅。發揮融媒體和各種宣傳傳播媒質的綜合效應,“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10]。弘揚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牢牢掌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話語權,在全黨全社會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各美其美、和諧共生的氛圍。

(三)構建宣傳教育常態化的教育培訓機制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國民教育、干部教育、黨員教育、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全民性是其重要屬性。因此,教育對象要覆蓋全社會、全領域,教育內容要全面、普適。

一是完善教育培訓內容,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筑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教育培訓要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特征及形成歷史、文化特質、政治屬性等內容展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可靠保障,充分展現全國各族人民攜手為實現民族復興奮斗的光榮歷史,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講清楚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所具有的明顯優越性,講清楚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等。要將56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動歷史納入到宣傳教育體系中,講清楚各民族的歷史命運與共生性。

二是分類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教育對象包括黨員干部與普通群眾、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少數民族與漢族等。受眾的不同決定了宣傳教育需分類進行。首先,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包括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均要有相關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提升干部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的本領,當好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領路人。其次,納入黨員教育體系。對黨員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培訓與輪訓,提升黨員服務各族群眾本領,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自覺抵制民族分裂和危害國家統一的言行。再次,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設“民族共同體”“中華文化”等課程,補充多民族國情的基礎知識內容,在涉及歷史、政治、語言、地理等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發展,增強維護和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使命擔當。最后,搞好社會宣傳教育。推進宣傳教育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進宗教場所、進兩新組織、進公園等,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居民公約、行業公約、村規民約,體現到各族干部群眾工作、生產、生活實踐中。

三是創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教育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工作,要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生活屬性。教育者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在就業創業、上學就醫、鄰里相處等生活情境中,讓教育重心服務于生活、化為自覺,使個體多樣性的生活交織為一體。教育不囿于傳統單一講授的模式,要廣泛開展演講、朗誦、戲曲、競賽、歌詠等活動,提供情境式的民族共生共融的文化體驗,根植民族團結的和諧種子。要推動線上和線下、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教育手段和模式,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如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團結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相關專題內容融入主流網站和網絡教育平臺,“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盵11]優化新媒體環境,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媒體傳播矩陣,發揮網紅等主體效應傳播正能量,把中華民族歷史、各族群眾共同奮斗的美好生活展現出來。

(四)構建宣傳教育常態化的統籌協調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重視干部教育、黨員教育、社會教育、國民教育、家庭教育等之間的整合,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宣傳教育機制,豐富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多位一體的教育形式和平臺。要將宣傳工作和各類教育的總要求、總部署協調推進,統籌城鄉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形成宣傳教育合力。要建強宣傳教育平臺,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深化與其他宣傳教育平臺和各類媒體合作,統籌線上線下,形成良性互動。統籌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高校等各類資源,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形成理論闡釋、教材建設、咨政育人的宣教合力。統籌建立各具特色的宣傳教育基地、人才庫和資源庫,在實踐中鞏固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為開展宣傳教育提供生動案例,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宣傳教育中來。

(五)構建宣傳教育常態化的監督考核機制

要嚴格遵照執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和《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黨委、政府、宣傳、教育、統戰和民宗等部門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要設置專項工作經費,建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效果為導向、激勵與約束并重的考核評價機制。在國民教育思政課程考核中,加大“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情”“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歷史知識的權重。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納入基層基礎工作考核內容,激勵和引導街道、社區打造成為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參考文獻:

[1]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N].人民日報, 2019-10-24(1).

[2]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N]. 人民日報, 2020-09-27(1).

[3]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光明日報, 2021-08-29(1).

[4]蘇曉軼.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構建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1(5):172-176.

[5]王穩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機理及其實現[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5):67-74.

[6]曹為.高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四個維度[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27):1.

[7]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與思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1.

[8]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85.

[9]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

[1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09.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01.

責任編輯:高? 輝

收稿日期:2023-10-20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1YBA275)

作者簡介:吳麗萍,女,湖南新晃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統一戰線、民族理論。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宣教載體
常州市安全宣傳教育出“新”更入“心”
推進基層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探討
正確認識“多元一體”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建構與解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中的民族主義因素
做好新形勢下的人防宣傳教育工作
團結穩疆視閾下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